智者人际-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出奇制胜,是刘永好、刘永行兄弟引领希望集团通向成功的蹊径。
竞争是好事,但要控制在心理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工作上是竞争对手,业余时间又是好朋友,这是一种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这一点很重要。竞争要维持在良性互动的前提下,否则就会陷入恶意竞争的旋涡,那时紧张与压力会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第37节:学会放弃
比舍是个出名的珠宝商人和经验丰富的航海家。
这回,比舍又带领了五百商人驾着一艘一艘的船入海采宝去,乘风破浪,很快地到达了珠宝产地。
客商们停泊登岸,一眼望去,哈哈,遍地都是奇珍异宝啊!大伙儿就像一群饿狼一样,拼命搬运,耀眼的珠宝一下子一船一船都装得满满的。可是,客商还在贪心地抓呀堆呀,眼看每只船都要被压沉下去了。
此时,比舍可着慌啦,大声疾呼: “注意!注意!船,不能运载过重啊!客商们!自动地把你们超载的珠宝,尽量抛弃吧!不然的话,一定要出危险呐!”
五百客商都装没听见。贪欲所迷,宁共宝死,也不愿意丢一粒珠子呀!
比舍眼看没法了,只好决定牺牲自己的船上所有,尽将光闪闪的珠宝投没海涛里。
驾驶着空船跟着满载珠宝的船队离开宝山。眨眼间,超载珠宝的船,一艘艘地被海水吞没了。要不是比舍业目沾,将五百客商护救出海,那真是人财两空了。当五百商人坐在比舍这只船靠着大陆平安脱险的时候,海面上忽然出现一个神,将比舍仪八抛弃的珠宝尽数还了他。比舍失宝得宝,当然欢喜极了,可是他不忍眼看大伙憔悴烦恼的样儿,便又把自己的珠宝和众商客平分了。
据《杂宝藏经》
人生在世,忧患很多。婚丧嫁娶、事业前途、职称评定、子女教育、购房安身……哪一样都得操心。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生活得更好一些呢?但事事不能尽如人意。
人应该有理想,有追求,追求固然重要,但也要学会放弃,笑对人生。
浮生一世,短短几十年,总有一天连生命都不得不放弃,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懂得放弃的人往往要比一味追求的人得到的更多些,也更放松些和快乐些。人生的路很宽,为官为民,有钱没钱,一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只不过各有各的活法而已。民有民的乐,官有官的忧;穷有穷的喜,富有富的悲,都随个人与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何苦处心积虑地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开开心心生活,正所谓“穷亦乐,富亦乐”。
古人把放弃作为一种谋略,现代人却把放弃看作是无能的表现。虽然所有的理性追求都源于现实,但人不可物欲太强,有了星星要月亮,有了月亮要宇宙。物欲太强势必会起贪念,有了贪念就会繁衍出恶行,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看看那些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的人,从百姓到政府官员,从小偷小摸到大笔亏空,一切恶行都是起源于一个“贪”字——这样的“追求”,还是学会“放弃”吧!财色之取,如小儿含刀刃之饴,甜不过一勺之美,而有截舌之患。孟子曰:“养心善莫寡欲”,诚然如此。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总有相对的第一名,享受鲜花和掌声只不过是一两个幸运儿的事。平凡的家庭,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工作,默默奉献的人们组成了社会的大多数。不必苦苦成为那一两个幸运儿,从某种角度上说任何工作都有他的价值,既然体验了生活的辛酸苦辣,做过了自己喜欢的事,或富或穷,此心足安。
放弃是一种艺术,“去留随意,看天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任窗外花开花落。”你能体会到这种意境吗?
第38节:获得以放弃为前提
从前,某处住了一位单身汉。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哪怕只有一次也好。
于是,他日复一日地向神灵祈祷。他的诚意有一天终于得到了回报。
某夜,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奇怪,这么晚了会是谁呢?”他虽然觉得纳闷,但依然把门打开。
门外站着的是一位名叫“吉祥”的幸福女神,他兴高采烈地请她赶紧入内。可是,美丽的幸福女神却指着她身后的另一位女子说:“等一下,这是我的妹妹,我们是一起出来旅行的。”
他惊讶地看着这位奇丑无比的女子,疑惑地问“吉祥”:“真的是你的亲妹妹吗?”
“是呀,我刚才不是已经介绍过了吗?她是不幸女神‘黑耳’。”
他听了之后连忙说:“请小姐进屋里来坐,不过,还是请令妹先回去。”
“真是岂有此理!我们不论走到哪里,都是在一起的,我怎么可以单独留下来呢!”
他犹豫着,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吉祥”说道:“若有不便,我们只有告辞了。”
最后,他不知所措地望着姊妹两人离去的背影。
据《大般涅经》
曾经采访过一位事业上颇为成功的女士,谈到她成功的秘诀,她的回答令我大感意外放弃。她用她的亲身经历对此作了最具体生动的诠释:为了获得事业成功,她放弃了优裕的城市生活、舒适的工作环境、数不清的假日、甚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天道吝啬,造物主不会让一个人把所有的好事都占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所得必有所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获得都是以放弃为代价的。
人生苦短,要想获得越多,自然就必须放弃越多。不懂得放弃的人往往是不幸的。
我认识一个年逾不惑的女公务员,仍待字闺中。不是她不想结婚,也不是她条件不好,错过幸福的原因恰恰在于她想获得太多的幸福,或者说,她什么也不肯放弃:对于学历平平者她不屑一顾,有才无貌者她也看不上眼,等到才貌双全了,地位低微或是离婚人士又使她的自尊心虚荣心受到极大的刺痛……
第39节:受与授
古时候,有两兄弟,兄长大路,非常聪明,出家之后,如法修持,不久以后便证了阿罗汉果,这是小乘出家人修道最高的果位了。弟弟愚路,却偏偏愚笨到简直难以形容。后来大路便收愚路出了家,也给他授了比丘戒,成为一个真正的僧宝。出家人不是吃饱了饭坐着玩的,出家的目的是修行,但要修行,首先要懂得修行的方法,这就是出家人为什么要诵经的道理了。大路尊者,为了使他的弟弟,现在又是他的弟子愚路,能够如法修行,便教了他一个偈子,但愚路是世界上最笨的笨人,没有办法记得住。他天天读诵着,过了三个月,附近放牛牧羊的人,都因听了他的读诵而能朗朗上口,默默地记住了,愚路还是不得要领,甚至反而去向放牛牧羊的人求教。
大路尊者用神通观察之后,始知应该采用呵责的方法来激励愚路,就把愚路推出门外。愚路站在大路尊者的门外,很伤心地哭泣起来,被佛陀看到了。佛陀问他有什么困难,愚路于是便诉说自己的苦衷。佛陀就表示愿意教愚路,向他传了另外一个偈子,还设法消除他的业障。经过一段时日之后,他的业障果然消除了,他能将这两句法语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心境也开朗了,他的智慧也显现了,他对尘垢的意思,也豁然开悟了。
《愚路尊者》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经久传诵的名曲道出了人们对于互且互爱的期望。因为我们是社会性的,与不同个体发生各种关系,心中期待着真善、美。而我们可以发现,善于交往的人之所以受人欢迎、人缘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善于理解别人、同情别人,乐于帮助他人,与人合作协商。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具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是增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人的一生如大海航行,总会经历风流,经历挫折,你会因此愤怒,因此悲伤,你会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孤单无助。这时,来自周围的同情与帮助会使你感到,有很多人在关注自己,在爱自己,在支持自己。今天我同情你,你超脱了自己的情感;明天,你就会同情我,我战胜了自己的软弱;然后,你和我一起去同情他,他就会昂首和我们走在一起,这世界就将会成为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为他人做事会使你感到自己的价值,这样会减轻你的孤独感。邀请别人和自己一起做事,譬如说一起活动,就会使你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同伴。
对他人应该关心,但过分的关心,很可能变为一种压制;对他人应该爱,但过分的爱却很可能让人窒息;能干的自我形象和帮助他人的举动,能征服他人,但是,假如过于突出自己,则反倒使人反感,不如弱化自己的形象。
富兰克林在参加某次议会活动时,有位议员对他大肆攻击。富兰克林并不反驳。他知道这位议员非常博学,又听说他珍藏了几部非常珍贵的书,于是修书一封,希望借书一阅。议员立即把书送来。一星期后,富兰克林将书送还,并附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那位议员本来不和富兰克林说话,但自从“借书事件”之后,遇到富兰克林,竟然主动上来打招呼,并表示愿意帮他任何忙。 照一般做法,要和一个人搞好关系,最好是去帮别人。富兰克林却是相反,要求攻击自己的人帮助自己。为什么这种一反常态的做法竟然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呢?
关键的一点,是人有多重需求。他既有得到帮助的需求,也有被尊重的需求。对某些能力较弱的人来说,需要帮助的要求更大一些。对某些能力较强、自我感觉又好的人来说,自己被尊重的愿望更强一些。像富兰克林的做法,反倒使人觉得亲近,让对方更有成就感,因此,更好地取得别人的肯定。这一故事其实也说明了一个人际关系的辩证法:有时受(接受)比授(给予),更能给人以快乐,并让人有更大成就感。
第40节:正视错误
从前,有一位愚蠢的人,他所持的观点总是与常人不一样,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有一次,几个人在一起争论日出的问题。
甲说:“太阳是在东边升起来的。”
乙说:“太阳是在西边沉下去的。”
丙说:“太阳是在早晨升起来的。”
这个愚蠢的人听了,说:“不对,太阳是夜里从西边升起来的。”
众人都笑他,并约定晚上看看太阳会不会出来。
于是,众人在一起等到次日早晨,太阳才在东边出来。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个愚蠢的人是错的,可是,他仍不认错,说:“这只是巧合,太阳平时在夜里在西边升起来的。”
《日出》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的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会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的是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毛泽东同志的这番教诲,对全党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错误,产生过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于错误,一切聪明的人,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和襟怀坦白的人,自当“闻过则改,有错必纠”。鲁迅先生韧性的斗争精神,表现在他对旧中国封建势力毫不妥协的批判,也表现在对旧中国文化人包括自己在内冷峻的审视。他把如椽巨笔化为匕首和投枪,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而且总是更加无情地解剖自己。正是这种无所畏惧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精神,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光辉地位。
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或不敢正视错误。就像一个人得了病,先要承认病情,看清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倘若讳疾忌医,一个劲儿拖着,躲着,掖着,藏着,很可能从病入肌肤到病入腠理最后病入膏肓,呜乎哀哉了事。贾桂说了句“老爷的大褂儿脏了”。就被老爷塞了嘴马粪。这固然是奴才的悲哀,更是主子的不幸。因为他不敢正视自己的大褂儿脏了。其后果很可能是,哪怕他衣衫蓝缕甚至一丝不挂,不想吃马粪的人也会说,老爷穿的像皇帝的新衣一样鲜艳夺目,光彩照人。
遗憾的是,现实里的很多人并没有从贾桂的故事里吸取教训,总是千方百计地回避缺点,掩饰错误,甚至文过饰非,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推给别人。他们自己不敢照镜子,也不让别人照自己。对领导的批评,或百般辩解或满腹牢骚;对下级的意见,或充耳不闻或横眉冷对。久而久之,满耳朵全是恭维的话、奉承的话、顺从的话。在一片肉麻的吹捧声中分不清南北,看不出是非。以至于长了疥疮,听到的也是“脓肿时美若乳酪,溃烂处艳如桃花”。
曾经跟一位同事吵架,骂得他当众下不来台。后来越想越不对,想私下里认个错了事。朋友说:“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你当面伤害了人家,背地里赔不是,还算是男子汉吗?”于是在办公室,当着所有的同事,郑重其事地向对方赔礼道歉,直到他笑了,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正视错误,需要真诚,需要坦荡,更需要“风雨一肩挑”的勇气。不怨天,不尤人,不推卸,不矫饰。因为任何错误都可以找到许多借口,而任何一种借口都无法抹煞错误的存在。小洞不补,大洞尺五。长痛不如短痛,怨人不如责己。最可怕的是为了掩盖第一个错误,又犯了第二个错误;为了掩盖第二个错误,又犯了第三个、第四个以至更多的错误。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教训还少吗?就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一心想着翻本,筹码越下越大,最终输成光棍一条。
正视错误,是勇于自我批评的前提。
正视错误,是认识真实自我的基础。
第41节:人贵有自知之明
古时候;菩萨与阿难在一起;受难完毕之后;分别转生为龙;生活在大海里。
有一天;他们中的一条龙说:“我各你共同生活在海里很长时间;海里的所有景观;我们都看遍了;我俩一起上陆地去观光游玩;你说好不好?”
另一条龙回答道:“你要知道;陆地上的人经常爱惹事生非;有不少不断恶习;招惹不得。我们就老老实实呆在海中吧;可不能轻易上陆地!”
提议上陆地的龙劝道:“这没关系;我们可以化做小蛇。若路上无人;我俩就在大道上行走;一旦遇到行人就在路边草丛里隐藏起来,别人不会发现我们;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于是;两条龙决定一起上陆地去游玩。
他们飞腾出海面;化做两条小蛇登上陆地。刚爬行了不远;便遇到了一条毒蛇。毒蛇看到两条小蛇之后;起了恶念;想加害他们。毒蛇立即口吐毒沫;作势欲扑。
两条化做小蛇的龙看到毒蛇的凶相;其中一条龙大怒;想把那条毒蛇除掉;而另一条龙却慈悲忍让;急忙制止同伴说:“你做为有修养的高士;应当赦免从人的愚昧;要宽恕他们;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一定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忍;忍!忍那些不可忍之事;这乃是圣诫。”
随即;他说偈言道:
贪欲为狂人;没有仁义心;
嫉妒欲害爱;唯默忍为安。
此龙称颂忍;结果;另一条龙只得接受;放弃了除掉那条毒蛇的念头。尽管这样;这条龙却咽不下这口气;说道:“走;我们返回海里吧!等我们安全返回;我就要灭掉毒蛇的凶威。我要震天动地;翻云降雨;让人鬼皆惊;毒蛇恐怖。让它们绝食七日而死;尸横遍野!”
佛说:“要灭毒蛇的那条龙;是前世的阿难。劝同伴忍让的龙;是前世的我。那条毒蛇;是前世的调达。
据《度五极集》
所谓自知,意思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