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智者人际 >

第23章

智者人际-第23章

小说: 智者人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寺,全部材料都筹备齐全,但缺少一块平石,做为木柱的地基石。我把祖先留传下来,视为至宝的捣衣白石,毫不考虑地捐出来建寺。真使我料想不到,布施一块石头建寺,竟然会有大福报,使我上生天界,住在七宝所成的天宫,享受天福妙乐。今天早晨;我的天宫忽然震动,我觉得奇怪,就以天眼观察,知道你动了心念,将要掘掉这块地基石。这块白石是我生天的根源,如果被你掘掉,会损害我的天福,所以我特地前来阻止你,不要移动这块白石。”

农夫听闻了天人的话,向他合掌,并且感谢他说:“原来此地过去是佛寺,今日尚且为天人的福田。现在既然知道了,决定不敢轻举妄动了。”天人听到农人这样说,非常欢喜,很安心地返回天宫去。

农人思惟道:“从前人行善,仅发心布施片石,助人修建佛寺完成,因此就得生天的福报。如此稀有肥美的大福田,播下一颗种子,就能得到收成无量万亿倍的福果。我是农夫,更应该要刻骨铭心,永志不忘地记住。”

于是,农夫逢人就宣说“施石生天”这件事,大家很相信他的话,知道修建佛寺,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因此,发心广种福田,不久以后,就把庄严的佛寺重建起来。宝塔巍然,屹立云表。

据《福报经》

在我们的工作环境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大家的尊重,无疑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有一个愉快的工作氛围,可以使我们忘记工作的单调和疲倦,也使我们对生活能有一个美好的心态。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听到不少人对怎样处理好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感到棘手,抱怨甚多。其实,只要我们为人正直,用心并努力,肯于吃亏,做个受人喜爱的同事并不是很难的事。

许多人在单位里、在同事中,考虑的问题通常就是:“他得到了什么?他得到了多少?”“他做了什么?他做了多少?”“他为什么得到的比我多?”“为什么我干的活比他多?”

有一些人与同事的关系不好,正是因为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甚至是锱铢必较,老是争求种种的“好处”,时间长了难免惹起同事们的反感,无法得到大家的尊重,而且他们总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伤害了同事,最后使自己变得孤立。如果对那些细小的,不大影响自己前程的好处,多一些谦让,比如单位里分东西不够时少分些,一些荣誉称号多让给即将退休的老同事等等,再比如与其他人共同分享一笔奖金或是一项殊荣等等,这种豁达的处世态度无疑会赢得人们的好感,也会增添你的人格魅力,会带来更多的“回报”,俗语所说的“吃小亏占大便宜”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道理。

第82节:见危不救的代价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勤苦学法,静心求道,清苦无度,死后转生为太子,名叫视众。

一天,天空晴朗,阳光灿烂。太子在王宫里呆的时间长了,就想到外面去散散心,便独自一人走出王宫。走了一会儿 ,遇到了一个人。只见此人脸色苍白,没有一丝血色,有气无力地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看样子病得实不轻。

太子顿起怜悯之心,想为病人做点儿什么,便问道:“你病得很厉害,什么药才能治好你的病呢。”

病人看了太子一眼,十分为难地回答说:“我得的这种病非常奇特,什么药也治不好,只有用太子你的血才能医治。”

太子一听,二话没说,拔出腰间佩带的短剑就往自已身上刺,鲜血顿时涌出。太子扶起病人的头,让他吸吮自已的鲜血治病。

自觉自愿地献出自已宝贵的鲜血,诚心诚意地给病人以帮助,太子心里不仅没有丝毫悔意,反而因自已的血能挽救一条生命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甘肃省女教师被砍78斧致死案,因有关国家工作人员见死不救而备受舆论关注。最终,见死不救见危不助的司法局局长单会忠被法院以玩忽职守罪一审判决拘役6个月、缓刑1年。

也许,司法局长在现场听到被害的女教师那痛苦的呼救声时,曾经动了恻隐之心,也想过施手相救,却被凶手那挥舞的刀锋吓住了。到底还是自己的安全、同事间的安全要紧。于是,他选择了做一个旁观者。

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正日渐丰富,人际交往也更为活跃,但不可不论的是,一些弥足珍贵的传统美德却在一些人的心中渐渐泯灭,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变得遥不可及。于是,见死不救、见危不助、见利忘义等“丑德”在不少人的灵魂深处滋长,在明哲保身、自私自利原则的支配下,出现了“冷眼对求救”、“歹徒行凶装作没看见”的寒心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你帮我,我帮你”,“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个人不可能仅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就生活得很好,如果芸芸众生都视旁人的危难于不救、遇困难而不帮,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安全感、信任感可言?这个社会还怎么可能让人感到温馨、和谐?在冷漠的人际关系中生存的人们,即使有最富足的物质生活也谈不上真正的幸福,社会文明的创造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83节:做一个有感召力的人

距今二千多年前,印度阿育王由于他福力特别殊胜,统一了全印度。

有一天,阿育王召集群臣,问道:“现在天下,还有什么地方不属于我?谁敢不服从我?”群臣同声回答说:“全印度都被大王统一了,没有一个不称臣服从大王。”

其中有一位大臣,站起来说:“启奏大王!以臣所知,大海中的龙王,不属于大王。因为龙王向来不遣使来问候大王,也没有任何宝物进贡。由此可见,他不属于大王。”

阿育王想考验自己的福德、威力,是否能够慑服龙王,因此发动了千乘万骑的兵将,敲钟击鼓,旌旗展扬的来到海边。阿育王厉声向大海呼喊说:“龙王!你在我的国界内,为什么抗拒不来见本大王?”他虽然再三地呼喊,龙王却安然不动,视若无睹。

阿育王问群臣说:“有什么妙法,可以使龙王不得不出来?”

这时,有一位尊者,禀告阿育王说:“时机若到,就可以使龙王出来。现在因为龙王的福德,在大王之上,所以他不出来归服,大王如果不相信龙王的福德比较大,可用黄金二斤{ txtsk },一斤造龙王形像,一斤造大王形像。两尊金像造完成之后,如法加持修法,比量其轻重,就可以明白谁的福德大。较重的一尊就是福德大。”

阿育王就依照尊者的办法命人去造像,造成以后,称验的结果还是龙王的像重,人王的像轻。

尊者说:“龙王的福德,超过于大王之上,所以他的像较重。大王的福德不够,所以比龙王的像轻。若想轻者变重,必须修德培福,才能如愿。”

阿育王听闻尊者的开示之后,知道自己的福德浅薄,深感惭愧,因此更发勇猛精进之心,广种福田。从此每天精进修持显密佛法,又叩大头(大礼拜),即使手已磨破,仍然竭诚的礼拜三十五佛。

阿育王的发心,稀有难得,他把私人的财产,全部供养三宝与布施贫穷。又在各省市建寺起塔,广造佛像,印赠佛经,不计其数。如此种福,使供在密坛上的龙王金像,向他曲身合掌。

尊者说:“这样的福德还不够大,要使龙王像向大王顶礼,全身伏地,大王的福德才够大。”

于是,阿育王更加发大心,并接受耶舍尊者的指导,取阿^世王所藏的佛陀舍利四升,粉碎七宝末,而造八万四千宝塔。又受护法神的协助,将此宝塔舍利,分遍阎浮提,同时安置供养。此外,更派遣高僧前往各国去宣扬佛法,使佛法遍满于全世界。

如此,三年不断的精修佛法,广种福田。到了最后,连阿育王自己睡觉用的枕头,也拿去卖掉,来供养三宝。这时,龙王的金像,立即伏地向阿育王顶礼。

尊者就向阿育王说:“现在可将两尊金像,再称验其轻重。”真是不可思议,人王像已经超过龙王像的重量了。尊者说:“大王可以征服龙王了。”

阿育王非常高兴,便如前次一样,带领著大军来到海边。这时,龙王立即变化成一位青年婆罗门,来到阿育王的面前,长跪问候请安,并贡献许多珍宝,自称小臣。

据《佛教圣众因缘集》

在人际关系的拓展中,个人威望的树立,不仅与其综合素养、道德品质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其能力素质也直接相关。那些综合素养、道德品质较好,而能力素质差的“无能的好人”,是难以树立其良好威望的。

成功的人际关系,在工作过程中,既表现出超群的领导才能,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和信任;又受到下属的佩服、拥护。这样,个人的威望就会逐步树立起来。

赢得了上司的信任和赏识,下属的敬佩和拥护,在工作中,自然就会一呼百应,大家愿意心悦诚服地在你的领导下前进,这样,支持者就会越多。否则,缺乏能力的人,工作业绩不佳,上司不太满意;而下属总觉得自己的能力比他还强,不情愿在他的领导下工作。无能者领导有能者,自然就树立不起威望,而且也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要成为一个有感召力、有凝聚力的人,首先要塑造和发挥个人的人格魅力,永远保持旺盛的生活激情和图强的工作作风。

人格,一般指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概念。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用金子比喻人格,认为纯度越高,品位就越高。提高这种人格“纯度”,关键是要提高精神境界。就思想境界来说,先公后私是可取的,公而忘私层次又高一些,而最高境界则是大公无私。这一点我们可能一时还做不到,但应作为追求的目标。

要成为一个有感召力、有凝聚力的人,还要加强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停顿地进步。

知识是无止境的。如果我们每天都坚持学习,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能带给周围的人以新鲜的理念和知识,那么,无论是上司、下属,都会喜欢跟你交朋友。因为他们可以从你这里学到他们还不知道的东西,你可以帮助他们增长知识。显然的,你就成为你周围的人际关系中一个颇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人了。

要成为一个有感召力、有凝聚力的人,就必须心地坦荡、胸怀宽阔。

现实中,一个人是不是胸怀宽阔,在两个问题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一是如何对待同行。一个人如果视同行是冤家,最终自己也将难有大的作为。只有学会正视同行、欣赏同行,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积极、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通过吸取别人的长处充实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二是如何对待年轻人。我国德高望重的数学家苏步青先生,一直倾注全部心血扶持后人。当他的两位学生当选为院士后登门向他道谢时,苏老对他们说,我很高兴你们现在的学术成就超过了我;但有一点你们还不如我,那就是你们的学生还没有超过你们。这样的心胸,令人钦佩。

第84节:面对诱惑怎么办

印度的安陀国,有一个年青的小沙弥,每天他都和师父出外出托钵乞食。小沙弥年纪虽轻,但他有高尚的志愿,他能守着淡泊的生活,他的戒行是清净的,他的威仪是庄严的。

一次,师父不在家,他就一个人独自去乞食。他走到每天经过的街道,看见一个姑娘在门边站着,这个小姑娘是等他来乞食的,这是每天的惯例。

今天,他又到了这一家,正巧这人家的父母亲出外不在家。姑娘平日对小沙弥是恭敬的,但为了小沙弥的仪容英俊异常,渐渐地由敬生爱了,她独自恋慕小沙弥已经很久了。

父母不在家,姑娘的胆壮了,这时她的感情已到了不能控制的时候了,她先很有礼貌地请小沙弥进屋里,后来,她就向小沙弥展开爱情的攻势,她用甜言蜜语挑逗他,而后用手抚摸他{ txtsk },想诱惑他投进她的怀抱。

心性纯洁的小沙弥知道少女的企图后,他就坚定主张,不为这花容月貌所摇动,他想他是已经受过沙弥十戒的佛弟子了,为了佛法不能毁去戒体。他就不理睬她,但不理睬她不行。最后,实在给这位姑娘纠缠不过,姑娘把小沙弥关在房中不让他出来。他本想严厉地呵斥她,使她断了念头。但年青的小沙弥又怕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他想,为了护教,为了持戒,为了不愿用呵骂来使她难堪,还是死了吧!小沙弥见到桌上一把剃刀,他就拿起来自刎死了。

出乎姑娘的意料,她看见小沙弥自杀死了,她花容失色,情爱欲念也熄灭了。她惊慌失措,不知怎么办才好?既懊悔,又难过。

不久,她父母亲回来了,姑娘心里苦恼极了,觉得很对不起小沙弥。她就一五一十地将实情说与父母知道,她的父母亲听了,对小沙弥的德行敬佩得五体投地,觉得他的死实在太冤枉太可惜了。虽然是自己女儿犯的罪,但他们还是去报告官府。当时印度的法律有这样的规定:人犯了罪,可以用钱去赎罪免刑。她的父母把钱送到官府去报告,国王知道了这件事很是感动,他想小沙弥清高的人格实在需要表扬,才不埋没及辜负他的修行。

国王就告诉姑娘的父母说,要求她化装去游行四城门。父母就把这意思告知姑娘,姑娘为了表示对小沙弥的忏悔,答应了国王的要求。她说她很对不起小沙弥,她的不良行为害死清净的修行者,如果她能做些对他以及对佛教有利益的事情,无论怎样困难也乐意去做。

姑娘打扮装饰得非常好看,游行于四城门的街道上,给人知道像这样美丽动人的姑娘,都不能打动年纪轻轻学道未久的小沙弥,使人们对小沙弥的德行生起崇高的敬服。

《小沙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市场活动的利益至上、等价交换和竞争原则,也逐渐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各种卑鄙的手段,想方设法拉拢腐蚀一些领导干部为已所用。

著名的远华走私集团头子赖昌星对自己创下震惊中外的走私腐败窝案,有极其“精辟论述”:制度、条例再多再好也不怕,最怕的是领导干部没有爱好。只要有“爱好”的,不愁没有办法拖你下水,为其所用;屡次送钱送物并诱之以美色使胡长清走上不归路的“铁哥们儿”周震华,对他和胡长清的关系也有一个绝妙的表白:“游鱼贪食,钓者诱之;人则皆鱼,我则钓之”周震华的“钓官心得”,不仅揭示了贪官们贪得无厌的“庐山真面目”,同时也暴露了不法奸商的丑恶嘴脸。对那些商人“朋友”带来的切肤之痛,贪官李纪周体会颇深:“整天和商人老板,特别是那些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不法商人搅在一起,他们总会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向你进攻,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他们的陷阱之中。”更有一些女人,在她们的意识中,不以出卖自己的色相肉体为耻,仅以能傍上一个大款或高官为荣,湛江海关原关长曹秀康案中的张漪,成克杰案中的李平就属于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诱惑,我们应当怎么办。

社会应该有秩序,人际关系也应该有准则。我们终究是理智的,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所以,在面对这些诱惑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白这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夏娃受不了苹果的诱惑,被逐出了伊甸园;海伦的美貌给伊利亚特带来了十年的战争。诱惑不是机遇,诱惑总是虚幻,是抓不住的,像阳光里五彩缤纷的肥皂泡。不如轻轻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