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遗恨 作者:寒波-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苑四面环水仅有板桥可通的瀛台,从此被软禁了。当天清晨,先从太监常去的茶店中传出皇上将要拥兵包围颐和园谋害太后的消息,不半日,传遍了京城大街小巷,上至朝廷士大夫,下至市井平民,无不深信不疑,后人遂以为这次政变全由皇上载怡过失所致,其实是上了后党宣传的当了。
上午十点钟光景,宋伯鲁忽然来到铁云寓处,急命李贵闩上了大门,神色仓皇地闯入铁云书房,喊道:“铁云,大事不好了,你还逍遥自在地临帖。”
铁云放下笔,愕然道:“我的案子不是了却了吗?”
伯鲁跺足道:“朝廷大事坏了,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皇上安危不知消息。今晨太后在养心殿召见宗室诸王和御前、军机全堂,后来下了三道诏旨,一是再度垂帘听政,二是捉拿康梁,三是将我革职。我得罪了太后和许多大臣,他们不会放过我,定然还有后旨,所以先到你这里躲一躲,今晚就去天津转往上海。”
铁云执了伯鲁的手道:“想不到大事坏到这个地步,可悲可叹!我现在只是个平民百姓了,又不曾出头露面,老顽固们一时不会注意到我,你安心在这里等一会儿,我就设法护送你去天津。”
伯鲁道:“你不要送了,怕把你也牵连进去。”
铁云笑道:“不要紧,山人自有锦囊妙计,我去把福公司的意大利人沙彪纳君约了来,让他掩护你上车,如今中国人见了洋人都卑恭屈膝骇怕得很,和他一块儿走,万无一失。”
伯鲁拱手道:“老兄是个热心人,想得周到!”
铁云当即写了给沙彪纳的信,吩咐李贵送到福公司去,当面讨了回音,便去买两张当天去天津的火车票,顺便打听一下外边的消息。近午时分,李贵满头大汗地赶了回来,拿出两张下午三点去天津的火车票,说是沙先生答应下午两点过来陪宋先生去天津,伯鲁放下了心,说道:“这位洋人倒还是讲义气的。”
铁云又问外边消息,李贵道:“我先到康先生的住处,没有什么动静,听说早两天就出京了。又赶到梁先生住处,邻居们正在纷纷议论:‘好险哪,梁先生是今天上午才乘火车走的,步军营来迟了一步,没有抓到人。’”
铁云道:“阿弥陀佛,总算他们脱险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李贵又道:“听说军机上谭先生、杨先生四个人都被抓走了,还抓了好多人,都关在刑部大牢里。”
伯鲁叹息道:“复生(谭嗣同)他们危险了。”
李贵道:“街上茶馆里的传说多得很,有说是皇上已被康先生进了毒药害死了,所以才要抓他,有人说这个消息靠不住。还有人说谭先生今天一早进宫,听说皇上被囚禁了,赶紧回身出宫,找了大刀王五爷,打算带领一帮英雄好汉冲进宫去迎回皇上复辟,可是一时候聚不齐许多人。五爷劝谭爷快逃,可以保护他走,谭爷不听,还有些洋人也答应保护他出走,他也不从。他说一场变法必须有人流了血,才能震动人心,挽救国家。就这样坐在家里等着被逮走了,谭爷可是条硬汉!”
伯鲁唏嘘道:“是啊,复生是维新党中铮铮铁汉,颇有宰相之才,可惜生不逢时,太可惜了。”
午后沙彪纳来铁云处护送伯鲁离京去津,伯鲁安然转赴上海英租界,托庇英国领事的保护,直至光绪二十八年回到陕西醴泉原籍。
谭嗣同等六君子壮烈牺牲,一大批维新官员被革职充军,那位善于见风转舵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当初看到皇上锐意改革,也赶浪头逢迎,赞助强学会,保荐维新党人,梁启超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都出自他的门下。及至戊戌政变,之洞又摇身一变,落井下石,电请太后重惩维新党人,晚清官场风气可想而知。
戊戌政变的大动乱过去了,康梁远走海外,继续进行保皇活动,鼓吹君主立宪,保皇上而不保太后,常与志在推翻满清的革命党人打笔墨官司。慈禧骇怕革命党,更痛恨维新党,可是鞭长莫及,无可如何,只能于后来起用李鸿章做两广总督时,授意他在海内外悬赏捉拿康梁,抓不到就掘他们的祖坟,李鸿章没有奉命,爱新觉罗氏的朝廷却一天天走向坟墓了。
老残遗恨三十八 无意中在龟板上发现甲骨文,为我国开创了一门新学问
三十八 无意中在龟板上发现甲骨文,为我国开创了一门新学问
朝廷政局暂时稳定下来,罗沙第带了福公司一大帮洋人,仍由铁云陪着去山西挂钩搭桥,铁云为避朝廷耳目,先回北京。罗沙第等人留了下来,会同省商务局雇用了大批民工,加紧建设矿井和轻便运煤铁路,比及诸事粗足,首批矿煤出井,已是光绪二十五年的夏天了。罗沙第和沙彪纳回到京师,来椿树下三条胡同拜访铁云,希望接着进行河南煤矿的开采,铁云笑道:“河南的事比山西更好办,因为省里豫丰公司的程道台是我的亲家,待我与地订个日子先去河南见过抚台大人,初步有了合作的意思,再带罗沙第先生同去面商。”
罗沙第喜道:“很好,很好!河南的事成了,回扣也是百分之一,要银子,还是股票,都行!”
铁云笑道:“到时候再议吧。”
由于刘鹗如今是革了职的,声名不好,成了众矢之的,不能再出面了,决定由铁云邀请翰林院检讨吴式创充当门面,应付朝廷,实际牵线搭桥的工作仍由铁云来做。
罗沙第走了之后,铁云提笔给恩培写信,才写了“绍周亲家大人执事”几个字,忽然一个聪明活泼的少女闪现在他的眼前,喊道:“爸爸,你把我忘了!”铁云猛醒过来,搁下笔,拍拍脑袋自嘲道:“糊涂,糊涂,我怎么把龙宝忘了,订亲三年,今年十七岁,该成亲了,只顾办洋务,把儿女婚事都耽搁了。”这一年,他五男三女,只有大章、儒珍成了亲,屈指一算,次子大黼也已十九岁了,“该死,该死,实君南下时,走得匆忙,我又被参案纠缠,无心顾到家事,把大黼的婚事也忘了。”
于是首先提笔给家中若英写了封信,告诉她亲家毛实君和程绍周都在上海,打算同时送佛宝和大黼前去上海完婚,请她先作准备,待与两位亲家约定婚期,便回家与若英同往。然后又写信给两位亲家,说是准备秋间送儿女来沪完婚,征求他们意见,给恩培的信中并提到河南煤矿的事,邀他于儿女婚事完毕,一同前往开封洽谈。诸信发出后不几日,忽接黄葆年从山东泗水来信,写道:
顷读京报,知亲家因晋矿之事挂误,既在意外,亦在意中,不能不令亲者痛而仇者快也。比年以来,亲家所为甚是乖张,亲洋人,远君子,举措不由正路,辄与太谷同仁之意向相违背,芦汉铁路顿挫在前,山西矿务又蹉跎于后,诚令教中同仁痛心疾首。屡书规劝,未见俯纳,临悬崖而不勒马,逢贪泉而不止步,一发不可收拾,后果何堪设想,尤不能不为老友悚惧也。愿以往事为鉴,以罢官为转祸为福之机,匆贪图奢逸享乐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幡然与往日之我决裂,远绝洋人,修身律己,守龙川之教,以使世人刮目相看,则以亲家之才干,他日跻身朝廷,犹有可为也。
铁云悚然将信反复看了几遍,喃喃道:“难道我在老友心目中竟是这样一个叛经离道不可教诲的人了吗?他捧头沉思了好久,终于拍案而起道:‘大清朝到了这样积弱不振坐待瓜分的危急地步,如果仍然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不赶紧奋起直追,借重洋人的资财技术,国家还能强盛起来,自立于世界各国之林吗?这条办洋务的道路我还是要走下去,至死不悔。至于贪图享乐,固然是我的老毛病,但我办洋务主要还是为了国家富强,为百姓凭空添了谋生之道,我自己得些回佣拿些钱过舒服日子,仅仅是个零头,比起那些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贪官酷吏,自问可以上对苍天,下顾黎民而问心无愧,黄三先生,怎么你也不理解我刘铁云呢?’
不久,两位亲家陆续来了回信,都同意在秋间为儿女完婚。庆蕃建议,目前铁云住在北方,大黼又已丧母,婚后可暂时住在他家。恩培的信则对河南开矿的事表示乐观,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省里渴望借洋人之力以开采矿产,亟盼铁云早日成行。于是铁云带了李贵冒暑离京南下,回到了淮安惜阴堂。
若英见了铁云,未谈儿女婚事,却先惊呼道:‘老爷,你忙碌了半辈子,熬到了知府,怎么京报上说是把你罢官了,没有弄错吧?’
铁云在西屋里坐下来,捶了捶腿,淡淡地说道:‘京报上没有错,是罢官了,中了奸人的暗算,没关系,倒了再爬起来。’
若英道:‘当然是要爬起来,可是千万别再和洋人打交道了,连淮安都有人骂你是被洋人花钱收买了,替洋人办事的汉奸,所以才被朝廷革职,你想想,家里人的脸面往哪里搁?’
丫头端进洗脸水来,铁云一边洗脸,一边笑道:‘太太,怕什么,笑骂由人笑骂,洋务还得办,为了振兴大清,也为了捞些钱让一家人都过得舒舒服服,家乡人若是骂狠了,大不了丢下家产都住到上海去。这回我得了一大笔回扣,带回来一万两给佛宝、大黼办婚事,你看这不就是办洋务的好处,不用你花一文钱了吧?’
若英气恼道:‘你真是老脸厚皮,我可受不了,大老爷也受不了,等一会你见了他,准保又是一顿责备。你现在算是发了洋财,不把家中这份家业放在眼里了,你丢得下,我却丢不下。你发的洋财,今年有,明年不一定有,家中几十口人却是年年要吃饭的,能指望你那捉摸不定被万人唾骂的洋财?’
‘好了,不谈这个了,上海两位亲家都有了回信,实君有意让大黼暂时住到他家,我想也好。佛宝的嫁妆和大黼的婚服都准备好了吧?’
‘你这个人,操办儿女婚事,不是丢到脑后忘得干干净净,就是急如星火,说办就办。我可早两年就准备得八九不离十了,已差刘泽去扬州为佛宝定制了全堂红木家具,还带上两张洋沙发,蛮像样了,我们去扬州就可以装船带到上海去。若说还差什么,就差你这位老太爷了。’
铁云笑呵呵地朝若英一揖到地,说道:‘我就知道太太能干!’
铁云接着又去务本堂见了大哥大嫂,孟熊也埋怨道:‘你好不容易到手的知府怎么给革了?淮安熟人多,问起来简直无处容身,只好关在家里不出门。’
‘惭愧,不想带累了大哥。可是这回我并没有错,是那些老顽固们和我过不去,特别是刚中堂。’
孟熊道:‘你怎么斗得过刚相他们,还是安分守己回家过一阵日子,以后再想出路。决不要再为洋人办事了,虽然能嫌大钱,却丢了一家人的体面。我听到有人议论:“可惜刘道台一生正直,却养了个吃洋饭干卖国勾当的不争气儿子。”你想我听了多难受,你快把福公司的买办辞了吧。’
铁云浑身震动了一下,霎时又羞又愤,抗声道:‘大哥,我相信我今天所做的事也许若干年后人人都可以做,并且被视为强国必经之道,大概我走得太远了,特立独行,所以不为天下人所理解,连罗叔蕴也不赞成我过问山西煤矿的事,说是利国家而不利自己,迟早受害。我却不理会,希望大哥能理解我,我则尽量不给家中添麻烦。福公司的买办是不能辞的,一则洋人少不了我,二则我生性散漫惯了,家中的钱确实不够我花,我还要与程绍周去河南为福公司接洽采矿权,不过对朝廷则用别人的名义出面,我隐身幕后,总可以逃过那些军机和御史的耳目了吧。’
孟熊叹道:‘做大哥的岂有不望二房兴旺发达的,若干年后的事我不知道,目前的国情舆论,你却应该顾到。你在申请承办芦汉铁路时走差了一步棋,被人当作把柄,以致步步错了,因此你以后必须格外小心。你若不听,我也不能强你听从,只得时时替你担心,但望不要再有不幸降临到你的身上。’
铁云笑道:‘大哥也忒小心了,我不是孩子了,以后凡是为洋人和省里办事都经抚台批准,不会出事的,大哥尽管放心好了。’
两人又谈到一些亲友近况,也提到罗振玉,他在刘家教了两年书,不甘于教书糊口,很想吸取国外经验,振兴中国农业。铁云见他胸怀大志,资助他创办农学社,出版《农学报》,又在淮安成立蚕桑改进所,推广养蚕事业,颇有成效。终觉淮安局面太小,不能影响全国,而《农学报》需翻译各国农学资料,当时翻译人才缺乏,铁云又出资帮助他在上海创办‘东文学堂’,招收有志学员,聘请日本教师教授日文,毕业后翻译日本农业科学著作,介绍到中国来。铁云道:‘叔蕴最近有信来,东文学堂办了一年多,学员渐渐多了,原来新马路梅福里的校址不够用,由实君协助迁到江南制造局附近的桂墅里,看上去气象兴旺得很。叔蕴还发现有个学生叫王国维的是个可造之才,而家境清寒,叔蕴免去他的学费,令他兼任学校庶务,协助编辑农学报,是一个好帮手。’
孟熊道:‘叔蕴是个有眼光的人,他识拔的学生一定不错。’
铁云笑道:‘韩信善将兵,不如刘邦善将将,莫忘了叔蕴还是大哥识拔于寒微之中的哩。’
孟熊也笑道:‘你也有份啊。人生在世,自己所办不到的,能够帮助别人做到,也是一大乐事。唐太宗能于百万军中识拔薛仁贵,今人何尝不可以?他日罗叔蕴若能有所成就,我们也就不虚此生了。’
后来铁云又资助振玉创办我国最早介绍国外教育情况的《教育世界》杂志,日后罗振玉与王国维师生两人都成了晚清民初成就卓越的国学大师,尤其对于甲骨文和殷周史的研究,开辟了这些学术领域的新纪元,和刘鹗的全力支持罗振玉,而振玉又提携王国维是分不开的。
半月之后,铁云与若英将儿女婚嫁诸事准备就绪,辞别大哥,带了大黼、大缙、佛宝,取道扬州前往上海,住在亲家程恩培为他们在爱文义路三星里租下的临时寓所。
又忙碌了许多日子,两桩婚礼都热热闹闹的完成,时已重阳,铁云与恩培惦念河南矿事,急于启程。
离沪前一日,罗振玉前来三星里话别,在楼下客堂间说了一些东文学堂情况,忽然踌躇着笑道:‘在府上教了两年书,与孩子们颇有感情了,这次大黼、大缙来了,惟有大绅留在北京,这个孩子读书用功,也很聪明,我很思念他哩。’
铁云笑道:‘你常常夸奖大绅,现在我的几个大的儿子,大缙已经说了亲了,十二岁的大绅还不曾,就给你做了女婿吧,你家三丫头孝则不是很和他般配吗?’
振玉连忙摇手道:‘不敢当,不敢当,门不当,户不对,太高攀了,不行,不行!’
铁云正色道:‘我家老太爷也是寒素起家,什么门第不门第,我是从不放在心上的。以足下的大才,将来必定得意,而且是扎扎实实的学问,风吹不倒,雨淋不掉,不似我处处为他人作嫁衣裳,冤家又多,虽然兴得快,万一风吹草动,那变化也就难说。大绅若能在你这样有学问的岳丈跟前,再加琢磨培植,将来或许能成器,你若不嫌弃,我们就做个亲家吧。’
振玉慌忙离座一躬到地道:‘吾兄惠我太多太多,既蒙垂爱,谨当从命。’
次日,铁云和亲家程恩培联袂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