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行走江湖 作者: 张纪中 >

第8章

行走江湖 作者: 张纪中-第8章

小说: 行走江湖 作者: 张纪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逦壬阆窕呐纳悖褪俏嗣娑孕碌牡缡蛹际醺锩钟凶刺淖枘印>骞馨氲继宀皇潜惶蕴寺穑吭梦颐侨戎圆灰训腣CD电影光盘不也正在失去市场被DVD替代?而DVD又开始受到EVD的挑战,也在面临失去人们的宠爱?这还只是传播载体的快速相互淘汰,而现在我们在电视的制作和传播上,面临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这是被一部分人选择,另一部分人不得不面对的革命。人的历史发展大致来说都是通过各个领域、方面寻找发明让人生活得更舒服、方便、人性化的渠道,达到人的身心愉悦(即使战争的目的也是这样)。电视的传播是通过看与听使视觉、听觉、心灵感受到沟通与抚慰的快感。在我了解的电视传播知识中,电视机表面的图像显现,是通过逐行(隔行)扫描来完成的,一般电视机的扫描线数只有三百多线,DVD光盘可以达到五百多线,几乎比三百多线提高了将近一倍,而高清晰度电视可以达到一千零八十线,这个线数意味着,不但制作(拍摄)时的器材不同以往,传播系统,接收的电视机都要发生变化,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已经有制作,却还没有被普遍传播的原因,一切都需要大量的准备,待时机成熟。 

        电影也面临着这样的改变。数码电影已经开始产生。所谓数码电影,实际上也是用高清晰摄像机拍摄的,它的根本目的除了图像传播的清晰完美,降低电影一直以来居高不下的胶片成本,也将结束一个依靠摩托车一个一个影院跑片的时代。数码电影通过网线,或者卫星的数字传播。依靠接收。 

        我拍摄的第一部高清晰度电视剧是《射雕英雄传》。虽然画面质感的美妙舒畅是目前的观众还难以享受到的,但是我们对于高清晰度制作的选择,就是为了在并不算远的“今后”,让你们能够看到电视技术的变化带来的是什么。电视与电影一样,它们带给人们的享受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传播的内容,视觉与听觉也应当同时得到“快乐”,人们的追求就一直是这样。我第一次通过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看到的高清画面,让我震撼不已,图像色彩的逼真让我怀疑监视器实际只是一个空空的“框架”。我希望有一天当高清晰电视在你们的家里声画并茂的时候,就如同让你们走入了一个逼真的真世界。 

      第二部分 … 关键的时候我们都要坚持 
      第二部分 … 
      关键的时候我们都要坚持  对于电视剧的导演来说,最重要的品质是创作热情的维持,对于一部戏的制片人来说,重中之重的,除去敏锐、直接的判断力,就是“坚持”。坚持创作的水准(具体的过程可能就包括换人、得罪人),坚持始终如一的态度,坚持……一切有价值的初衷。 

        拿一件比较让人们注意的事情为例子。我们将近四十集的电视剧《永乐英雄》在二○○三年九月开机拍摄了。但是剧中的关键人物锦娘一直没有落实。我们最初联络的宁静、钟丽缇,虽然都是我们认为的锦娘合适扮演人选,但是她们没有档期。宁静说“我太愿意和你们合作了,我可以有一个月的时间”,而锦娘这个人物的拍摄起码需要有两个半月的时间。我们又联络了刘嘉玲,李嘉欣。同样是没有档期。这时《永乐英雄》已经开机拍摄一个多月了,所有的人都非常着急。有人提议不要找那么一线的演员了,差不多的就行了,不要弄到剧组停机等待。 

        但是不行。虽然我不是一个“惟明星论”者,我也不是一个“随便凑合”者。锦娘这个人物必须是在我想像中能够与一个具体的形象“合拍”的,她不是一个新人来创作的形象,没有时间来让观众熟悉,她的出场必须就是与观众心里期待的暗合。而这一个人——锦娘,我相信只要寻找,她就存在。 

        “坚持”与“放弃”有时就是一念之差。担忧的幅度过大的时候,就是放弃坚持的时候。坚持两个字说到底其实就是保持原来的状态再那么多一点点时间。坚持有时候就像一场赌博,胜负难料——插句题外话,我不少好牌好赌的朋友发现我从来不打牌,不赌,觉得我不可思议,属于枯燥人生。其实是他们没有“深入我心”,我如此天天运筹着投资方上千万资金投入拍摄的人,这副“牌”还不够大吗?“赌”得还不够我全心全意吗?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我还是一个不小的赌徒呢,无非我是以“大众娱乐”的名义,无非赢得的“筹码”是属于投资方的。 

        就在剧组拍摄已经五十天的时候,坚持的胜利迹象展露踪迹:刘晓庆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在我们的认为里面,她一直是一个像姜文、陈道明、张丰毅一样有力度的表演艺术家,一个一线的演员——我举例的是我还没有合作到的表演艺术家,在我们拍摄过的许多剧集里面同样有不少一线的表演艺术家。我们估计刘晓庆当时的状况,她应该会有演出的档期。我们很快就与她取得了联系,而且几次交谈都非常顺利。看了剧本,她也喜欢《永乐英雄》中的锦娘(一个三十六七岁的酒楼老板娘,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永乐皇帝的爱慕,但是锦娘始终眷守着自己心底的恋人胡不归,直到二十年后与他重逢)这个人物。我们对于“锦娘”的坚持终于等来圆满的结果。 

        对于娱乐界,“锦娘”成为刘晓庆复出扮演的第一个角色,似乎很让娱乐记者们躁动,其实这只是我们自始至终期望由一个一线的演员来扮演我们剧中重要角色的坚持结果。而由此延伸出来的其他问题,无非都是“望文生义”的事儿。 

        如今《永乐英雄》已经全部拍摄完成,开始转而后期制作。一些发生过的事情可以有心情坐下笑谈。拍摄电视剧这个行当,每天都会遇到无数无数的难事。解决这些难事从事后的状况来看,是有快感的,它对于身陷其中的人是一种严厉挑战,而解决的对策,最关键的,还是坚持。 

      第二部分 … 七万元一集的戏 
      第二部分 … 
      七万元一集的戏  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旧闻:“……该频道以七万元一集的高价夺得《天龙》的首播权,正式播出时,《天龙》一共有四十集,巧的是,今年年初浙江电视台影视文化频道也是以七万元一集的高价购得《射雕英雄传》在全国的首播权。如今,金庸的又一巨作《天龙》继续将高价进行到底。” 

        其实,七万一集的价格若以一部戏的投资量和艺术质量来对比衡量的话,不能算是高价,我们拍摄的《射雕英雄传》每一集的平均投资是八十万元,这些钱用在上百件的道具制作,成千套的服装设计、制作,头套,外景的搭建,内景的安置……这些看得见的东西质感的好、坏,意味着投入资金的多、少。还有食、住、行,演、职人员劳务开支,电脑特技制作,后期配音,动效,音乐(作曲作词,录制,演唱,合成),资金不能算是宽裕。《天龙八部》的每集投资基本也是如此。而这两部戏被电视台收购以后,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都赚得百分之二百以上,最高的赚取了百分之四百的利润。就表面收入而言,难道这些剧集不应该被买价到七万元一集吗? 

        当然,电视剧这个产品被生产出来之后,它的买卖价值高低已经与我们制作方没有任何的关系,它们是冒着风险投资的投资方该得到的“收成”了。只是这则旧闻让我产生一些联想,就是关于电视剧限价收购的问题,这又进一步让我联想到,电视台的电视剧播出频道,它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一个文艺的窗口?一个乔装打扮了的精明商人? 

        电视台的播出频道只是收购节目,它要冒的风险远没有投资人大,但是它所得到的利益,又是投、做、播三方最大的。限价收购,就是包括了投资方冒大风险巨大投资,制作人花大气力努力制作成功的剧集,也被按照一个统一的限价被收购了,这样的“一概看待”造成的不公平,实质就是鼓励了电视剧制作的草率,低成本,而有的创作是不能够低成本、不可能低成本的,像《射雕》,像《天龙八部》这样的剧集,低成本就是意味着敷衍了事。电视剧收购限价的直接结果,投资方参考收购价不敢大投资,导致电视剧制作质量的日渐低下。 

        这是我的担忧。我力荐优质优价,这样可以鼓励大胆的投资眼光,最好两方利益者再从利润中分取出一部分资金,作为精良制作的奖励,从而促使目前整体的电视剧制作水准,能够有更大幅度的提高,能够真正从各类的题材中都展现“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先进的文化方向”。 

      第二部分 … 创作生产的矛与盾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中,我们身边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折射出社会的变化脉络。无一能够幸免。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回答一个孩子的提问“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他说贫、富的差别是市场经济的标志,在这个不公正的世界上市场经济虽然有着各种毛病,但是它仍然是最好的经济制度。这个“最好的经济制度”体现在我们电视剧生产的行业里面,就是好片子与坏片子的出现。对于电视剧,我越来越多谈到的是“生产”,而不是“创作”,因为它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一个艰难的生产,生产是有进度要求的,这与创作的规律有不小的差异。在可以“计划”的年代,电影电视的拍摄是几乎不受到时间的约束的,当然当初那样的宽松也没有导致出特别出色的艺术作品,它受到的是来自于另一方面,社会思维的约束。现在的好片子不少,就像市场经济导致了不少“富人”,环境宽松了,允许有人与你惺惺相惜,为你投资,虽然彼此的需要和目的是那样的不同却又是那样的可以相互支持:投资方出于赢利的目的将资金投入在的确相当冒险的电视剧生产上,而那个利用资金拍摄的人必须想方设法不使投入的资金有来无回,还要报以赢利——让完成的片子成为一个成功的特殊商品。所以我在学校给同学讲课的时候,有的同学回答我“我有足够的热情,我也不怀疑我的毅力,唯一需要的是时间,因为创作就是需要情绪和时间的”我认为他是尚不懂事。成人社会不是这样的,我赞成创作,但是那是自己的事,投资方上千万的资金出于信任交付给你的生产使用,出于道德的考虑也不能大面积的谈“创作需要时间”,只能是想办法怎样既不浪费大家的时间、不浪费投资人的钱,又保留创作的欲望和余地。这是电视剧生产的矛盾:创作产生艺术魅力,而时间的约束必然扼杀创作;市场对于电视剧产品的认可又完全取决于它的艺术魅力、表现力……幸好人的认知还不足以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任何一种常规或矛盾的现象,否则被自己逼疯的人将会以立方的方式递增。世事不可能完美,我面临的矛盾在理论上可能也有待于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去答卷。“在这个不公正的世界上市场经济虽然有着各种毛病但是它仍然是最好的经济制度。”危急到必要的时刻,就即要让一根筋的“创作追求者”明白为人做事的道理,也要和投资方强调一下市场要求的标准——创作的极致总是最卖钱的,时间的投资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电视剧制作的市场经济化从好的一面来说,它在极致我们的能力,为我们节约的不仅仅是拍摄的资金,也在为我们节约生命时间,节约创作的次第,节约激情。而它(电视剧制作的市场经济化)的背面,容易导致对于市场、金钱的直接追求,制作的粗制滥造,心态的敷衍潦草。如何通过电视剧制作的市场经济化不是放弃而是进一步达到创作的目的导致创作的积极,是一个开车新手与一辆新车的关系,也是近几年来我琢磨最多的问题。 

        以前电影厂或电视台投资拍摄影片在时间和经济投入上基本是不封顶的,拍完为止,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投资方都是懂得市场运作、成本核算的成功商人,电视剧的拍摄一般都被控制在三到五天一集的工作量,还有更快的两天半一集。于是,“最好的经济制度”下具有代表性的现象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富人与穷人——即“有制作实力又顺应了新的体制”的好片子,与“赶时间赶进度粗制滥造”的坏片子。 

        我和我的同事们聊天时常常会说到一九九四年拍摄《水浒传》,我们再也没有十年前中央电视台给予我们创作上的优越条件了,《水浒传》筹备用了九个月,拍摄用了十五个月,后期制作用了九个月,一共是三年,四十集(播出剪成了四十三集),这样的制作条件使这部作品在今天看来仍然有着精品痕迹,人物刻画鲜明,气势恢弘。八年之后二○○二年,我们完成的《射雕英雄传》同样是四十集的戏统共用了一年半时间,其中还穿插完成了二十二集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射雕英雄传》、《激情燃烧的岁月》并没有在艺术的追求和制作质量上相比以前有所逊色,这样的结果让我们相信:外部环境的变幻对于自身的需要不一定都是阻挠,调整自己的状态积极迎合,会为自身创造更有利于发展的现状,精益求精不代表时间上的宽余,更多的应该是内在品质的追求。 

        我们现在在片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今天拍了多少?晚上开会的时候问现场制片:这集拍了几天了?然后,看样片的时候问导演:这场戏还需要多少天?这就是在计划下一个拍摄点的最经济准备时间了。 

        一部好戏除了以往要求的一个整体的艺术表现力以外,当今的现实还需要有一个经济、合理的生产计划实施过程。一个好的制片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商人,但是一定是一个好的当家人,懂创作的要求,也懂得生产的要求。这是十几年前就有的我对于自己的规则。 

      第二部分 … “人是铁,饭是钢” 
        这话放在我面前的状况里面来造句,就是“戏是铁,剧本是钢”。 
        我们拍摄的武侠片越来越注重电脑特技的应用属于“时事造英雄”,有些类似电影声音的出现必将替代电影无声的时代。但是就目前来说,好的设想、新的创作元素在一部戏中是锦上添花,根本的事情还是剧本。 

        每次拍戏前大为头疼的就是剧本。很少有剧本会像一件充满想像力的、做好了的服装,完整地放在我的面前。剧本几乎是从前期筹备,一直贯穿到拍摄结束的大工程。美国电影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听说好莱坞一个好的电影会有二十几道编写、修改剧本的经过,感觉夸张,现在我自觉我们很夸张,因为即便是这样,也未必会形成好的剧本,如果抛弃原作,抛弃好的演员,抛弃好的制作。 

        我们有聊斋志异,我们有鬼怪故事,我们有西游记,我们还有从小听惯了的各种奇异传说,从传统、从经历来说我们都不缺乏想像力,但是我们中间真正的,编写故事的好手呢? 

        偶尔会有出现。但是,眼见着写得不错了,看看他下一部……他却不成了。创作的耐心和动机都发生了位移。并不是快速姜郎才尽,而是快速希望致富的迫切所致。我的认为就是这样的:写了一个好的剧本就想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