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从百家到一家  >

第9章

从百家到一家 -第9章

小说: 从百家到一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觉得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地方,这样就在自己和别人之间划出了一条相互区别的界线。怨愤越大,这种界线也就越深。界线越深,自己和他物就越难以融合。难以融合则气不能容纳你的身体,地不能托载你的双足,要乘风而行也就无从谈起了。”


第四节 墨家


  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该派创始人为墨翟(见墨子),故名。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 ,主张“ 闻之见之 ” 、“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
  然而,墨子死后,墨家后学分离为三派。“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按地域划分,相里氏西近于秦,是为西方之墨;相夫氏即伍子胥之后,居齐,为东方之墨;邓陵氏等无疑都是南方之墨了。
  东方之墨的活动区域大致在宋鲁齐地区,是墨学的诞生地,“宋地……其民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以致蓄藏”。在这种人文地理环境下,加之齐国倡导学术自由,重实践、主节用的墨学自然根深蒂固,从容发展,对东部地区影响至深。东方之墨者直接受承墨子衣钵,其后学活跃于稷下学宫,讲学布道,代表人物有田鸠、五侯及宋(钘)尹(文)学派。
  墨子晚年游楚,卒于楚之鲁阳(今河南鲁山),楚是墨子最后的活动中心,南方之墨者由是卒盛,代表人物苦获、己齿、邓陵子都是楚人。南方之墨者俱诵《墨经》,《墨经》又称《墨辩》,盖多为名辩之士。“辩”是南方之墨的特征,《墨经》是其经典。他们或许就是《墨经》作者的后学。关于《墨经》的成书时间,当在战国后期甚至更晚。
  势力最盛的要属西方之墨了。秦惠文王时,墨者巨子腹黄复居秦,此时,墨学中心已转入秦国,代表人物除腹黄复外,还有唐姑果、缠子等。这一支后来传入了秦国。
  关于墨学三派,墨子曾要求自己的弟子“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这大概是墨学三派分离的最早依据和动因。南方之墨重于谈辩;墨子生前在宋鲁齐诸地活动频繁,东方之墨应多援徒讲学之人;而西方之墨自然是多“从事”之徒了。对于这一点,梁任公也有论析,他认为,相里勤、五侯子之徒得于勤俭力行者多;苦获、己齿、邓陵子得于论理(逻辑)学者多;而宋钘、尹文一派得力于非攻、宽恕者多。大体上与上述所论相符合。当然,墨学三派不是同时同世形成、发展的,他们之间有师承关系,各派的主张所重也是既有交叉、又有融合的。
  墨学在战国后期尤其是在秦国的发展,对当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但墨学与其他诸子的独异之处在于墨学代表社会底层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它与底层社会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所以,在墨学发展过程中,作为学术思想体系的墨学虽只倡行一时,但墨学精神却长期潜行于社会底层,突出表现为墨侠运动的发展。这条线索不断若线,成为底层思想的主体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决定意义的潮流。


第四节 墨家——墨子(1)


  ——孔子的第一个挑战者
  人物介绍:
  姓墨名翟,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生卒年不详。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墨子是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学者。
  学派: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子创立的墨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称赞墨子为“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与黄帝、华盛顿、卢梭并列为四大伟人。毛泽东高度评价:“墨子是一个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早在2300多年前,他的《墨经》中就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墨子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被称为“科圣”。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子是第一站起来反对孔子儒家学说的人。墨子早年师从于儒家学者,后来他看到了儒家学说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于是独立门户,开创了墨家学派。毕生为之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墨家学说的发扬光大和实施济世而奔走呼号。在其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最有影响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并大有凌驾其上之势。而墨子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向孔子挑战的第一人。
  生平: 
  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人称“布衣之士”和“贱人”。
  相传墨氏夫人30岁这年,身怀六甲。夫妻二人面对龙山每日烧香磕头发誓许愿,把生儿子的希望寄托在神的恩赐上。这一天,墨子的母亲像往常一样,干完活中午歇息,不一会儿便朦胧(造字:朦胧改为目字旁)入睡。只听鸟鸣阵阵,优美动听,抬头见一只色彩斑斓、美丽无比的大鸟在自己头上盘旋,连叫数声之后,向龙山南头的山峰落去。突然红光四射,一阵轰鸣,惊得她连忙坐起,只觉得腹痛难忍,不多时,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凤凰降落处,人们便称为落凤山。
  公元前440年前后,墨子约29岁时,楚国准备攻打宋国,请著名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墨子正在家乡讲学,听到消息后非常着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名精壮弟子,帮助宋国守城;一面亲自出马劝阻楚王。墨子急急忙忙,日夜兼行,鞋破脚烂,毫不在意,十天后到达楚的国都郢(今湖北的宣城)。
  到郢都后,墨子先找到鲁班,说服他停止制造攻宋的武器,鲁班引荐墨子见楚王。墨子说:“现在有一个人,丢掉自己的彩饰马车,却想偷邻居的破车子;丢掉自己的华丽衣裳,却想偷邻居的粗布衣,这是个什么人呢?”楚王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个人一定有偷窃病吧!”墨子趁机对楚玉说:“楚国方圆五千里,土地富饶,物产丰富,而宋国疆域狭窄,资源贫困。两相对比,正如彩车与破车、锦绣与破衣。大王攻打宋国,这不正如偷窃癖者一样?如攻宋,大王一定会丧失道义,并且一定会失败。”
  楚王理屈辞穷,借鲁班已造好攻城器械为由,拒绝放弃攻宋的决定。墨子又对楚王说:“鲁班制造的攻城器械也不是取胜的法宝。大王如果不信,就让我与他当面演习一下攻与守的战阵,看我如何破解它!”楚王答应后,墨子就用腰带模拟城墙,以木片表示各种器械,同鲁班演习各种攻守战阵。鲁班组织了九次进攻,结果九次被墨子击破。鲁班攻城器械用尽,墨子守城器械还有剩余。鲁班认输后故意说:“我知道怎么赢你,可我不说。”墨子答道:“我如道你如何赢我,我也不说。”
  楚王莫名其妙,问:“你们说的是什么?”墨子义正辞严他说:“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但是,我早已布置好,我的大弟子禽滑厘能代替我用墨家制造的器械指挥守城,同宋国军民一起严阵以待!即使杀了我,你也无法取胜!”这番话,彻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头,楚王知道取胜无望,被迫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墨子完成止楚攻宋的壮举后,返回鲁国。途经宋国时,天下大雨,城门紧闭。墨子想到闾中(里巷大门内)避雨,守门者竟不让墨子进去。墨子不愿誉于世人,所以也不想说明真情,遂扬长而去。
  在墨子止楚攻宋取得成功的第二年,恰值楚惠王当政五十年,墨子为宣传其政治理想,专程到楚国献上自己的著作。楚惠王读了此书后,对墨子说:“您的大作很好。请您留在楚国,做我的顾问。每年俸禄一百钟,委屈您这位贤圣人了。”墨子看出惠玉不准备实行自己的学说,于是决意辞行回家。临行之前,墨子想再见一次惠王,惠王说自己老了,派大臣穆贺为墨子送行。墨子利用这个机会,又向穆贺陈述自己的学说,但没成功。鲁阳文君听说此事,认为不妥,于是对楚王说:“墨子是有名的北方贤圣人,您不给予礼遇,岂不是叫天下士人寒心吗?”楚王觉得鲁阳文君说得有理,许诺把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封给墨子。楚惠王封地五百里的厚禄,没有动摇墨子坚持自己学说的决心,毫不犹豫地拒绝封地。他对鲁阳文君说:“我听说贤人进谏,君王不听,不接受赏赐;仁义学说不被采用,不滞留于朝廷。现在我的学说未被应用,所以我决定回鲁国去。请你向楚王转达我的谢意。”
  墨子回到鲁国,越王听说他的贤能,准备拿出封地五百里,请墨子到越国来教导自己。墨子说:“如果越王能听我的话,用我的道理,只要有饭吃、有衣穿,跟其他大臣一样待遇就行,何必要分封的特殊待遇呢?越王不听我的话,而只要我接受分封,这不是让我出卖义吗?同样出卖义,在中原国家好了,何必跑到越国?”于是,拒绝了越国的分封。
  墨子五十岁左右时,曾在宋国作过大夫,后被宋国权臣子罕陷害关入监牢。墨子被囚,可能跟子罕弑君专权有关,后不久被释。
  鲁穆公听说齐国要攻打自己,非常害怕,向墨子请教。墨子说:“上尊天事鬼,下爱利百姓,然后厚币卑辞,遍礼诸侯,主动服从齐国。”穆公听了很高兴,以后又为立太子的事请教墨子,墨子要他从动机和效果两个方面去观察两个儿子的言行,然后决定立哪一个为太子。
  齐国想要攻打鲁国,墨子认为大国攻打小国,是让天下人相互迫害,最后自己也要反受其祸。于是赶去见齐王,对他讲了一番兼爱则相利,相攻则相害的道理,使齐王暂时打消了伐鲁的念头。
  楚国大夫鲁阳文君非常钦佩墨子的道德学向,经常请墨子到其封地讲学。墨子曾对鲁阳文君讲,世俗的君子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他们也曾讨论风俗与仁义的关系,讨论何为忠臣,文君认为,忠臣应该绝对服从,叫怎样就怎样,墨子指出,你说的忠臣不过是个影子而已。所谓忠臣应能正国君的偏邪,崇尚同一,实行兼爱,不结党营私等等。鲁阳文君准备攻打郑国,墨子听到消息立即劝阻。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这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墨子说“郑国人残杀其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它三年不顺利。而你又要进攻郑国,说是顺天之意,这好比邻人惩罚他的坏儿子,你也举棍跟着打,说是顺其父之意,这不是十分荒谬吗?”鲁阳文君遂停止侵郑。
  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约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去世。


第四节 墨家——墨子(2)


  墨子的思想与墨家学派:
  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有:
  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之间都应该平等相爱;不能有人、己、亲、疏的区别。 “爱人若爱其身”;爱护他人如同爱护自己一样。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墨子宣扬兼爱非攻思想遭到一些学者的批判,子夏的弟子们问墨子道:“君子有打斗吗?”墨子答道:“君子没有打斗”子夏之徒说:“猪狗尚且还要打斗,哪有士人没有打斗呢?”墨子说:“伤心啊!讲话动辄提到汤和文王,而行为就将猪狗来作比喻,伤心啊!”墨子非常善于辩论,经常用辩论来说服他们,并宣扬维护自己的观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节用、节葬:
  节用就是反对铺张浪费,反对穷奢极欲,崇尚节俭。凡事以够用即可,而不要追逐奢侈。
  节葬就是提倡安葬从简。众所周知,儒家提倡的葬礼也是有很多讲究的。父母妻子逝世,均要服丧礼三年,兄弟叔伯姑姨一年,晚辈或者更疏亲戚半年。并且在服丧期间要简居少食,人饿的脸发青眼发黑身子不能走路才算孝道。墨子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三年不仅浪费时间,荒废耕作,而且因此妨碍人丁增长,造成生产落后,国力削弱。他认为,人死后往土里一埋就可以了,恢复正常的生产劳作,这样才有利于人民本身和国家。儒家的是讲究厚葬的,对于各个等级的人制定了不同的厚葬标准。墨子反对厚葬,认为人死后有三件衣服三寸棺木埋在土里不让尸臭飘出来就可以了,所有的陪葬殉葬奢侈陵墓都是浪费人民的财产。
  天志明鬼:
  天志就是上天的意志,明鬼就是确信鬼神的存在。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墨子借用上天和鬼神的说法来教化民众要兼相爱,交相利,非攻止战,实现天下大同。这其实只是墨子实现其政治目标的一个手段而已,像很多宗教一样,墨子也祭起了上天和鬼神的大旗以迅速扩大自己的学说影响。
  尚贤尚同:
  尚贤就是任人唯贤。墨子反对任人唯亲的宗法血缘用人制度。尚同就是在一个国家中政令体制赏罚刑治从中央到地方应该上下一致,做到令出必行。尚贤是尚同的根本,尚同是尚贤的体现和延伸。墨子认为,只有上下一致,尚贤尚同,才能实现国家的大治。在墨子看来,无论是乡正(向长)里长(村长),还是国家的高层甚至元首,都应该由贤能的人(圣人)担任,都应该由大家推举产生。这就有点像现代的民主制度了。
  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很多贵族拥有奴隶,在墨子看来,不分贵族奴隶,不分贫富贵贱,用人只有一个标准:贤或者不贤。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子推荐弟子去做官,日后若有违墨家主张,就要被召回。墨家子弟做官的俸禄,一部分要分给墨家团体使用。墨家子弟平时生活十分节俭,吃的是豆汁熬成的羹,穿的是黑色的短上衣和用麻或木制成的鞋子,是一群深为战乱所苦、决心在艰苦的生活方式和严密的准宗教团体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游士”。
  相关人文景点:
  目夷亭:是为纪念墨子的祖先目夷而建,原址在木石镇的化石沟村。当时有文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