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何光沪 >

第2章

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何光沪-第2章

小说: 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何光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础D敲凑飧雠耍还苡檬裁捶椒ǎ蚁M芄徽加兴;蛘呶蚁胍硎苷庵挚上驳男灾剩硎芩拿览觯蛘呦硎苷飧鍪称返拿牢丁D敲凑庵止叵的兀詹盼乙丫倮耍褪且晕椅行模晕彝墓叵担且恢治沂俏遥潜Ω峭返乃词苟韵笫侨耍舶阉魑锲防聪硎芩阉闯晌铮阉蹈瘢褪钦庵止叵怠D敲矗颐强梢跃僬庵职囊桓龇浅5湫偷睦樱热缢敌园园褪钦庵职囊桓觯渲械囊桓鲂≈掷啵热缢敌园牟怯捎谌鲜兜蕉苑皆谛苑矫娴目上驳男灾省O衷诹鞔模餍械氖裁此捣ǎ裁慈В缘娜В庵质切蕴卣鞣矫娴目上驳男灾剩缓笥智飨蛴冢馐撬钠鹨颍飨蚴且硎苷庵挚上驳男灾省D敲垂叵的兀吭谡庵职锩娴墓叵的兀渴且宰晕椅行模哉飧鲆煨裕现降恼飧鲆煨晕韵蟆⑽吞謇唇⒁恢治宜叵担庵职浅鲇谌说男员灸埽诙锬抢镆材芸吹剑运怯幸恢肿匀恍裕锸且恢碌模锢锩嬉灿泻芏啵诵园酝猓馐且恢帧!�

    还有比如说第二种欲爱, 一时的欲爱,比如说突然看到一个好吃的东西,产生了欲望。还有一种一贯的,可以把它叫做嗜爱,嗜好的嗜,一贯的嗜爱,比如说小白兔从来就喜欢吃青草,从来就喜欢吃胡萝卜,那是一贯的嗜爱。有些人一贯喜欢抽烟,一贯喜欢喝酒。动物和人都有欲爱,有嗜爱,有性爱,所以它不会使人超越出自己,超越出自然而提升人的人生。但是人人都有一个爱,我这个地方讲一点,我们不要做价值判断,不是说人不要这种爱,没这种爱没法活,这是人生起码的,人也避免不了这种爱,所以人人都有,我们暂时把它叫做人的爱的第一个维度,第一个dimension,就像一条线,一个物体里面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第一维度。 

    我们来看第二种爱即“情爱”,情爱它的来源是同人的相处,时间相处长了就有感情,产生了情爱,它的趋势是会自我加强,意思就是说这种感情越相处就越深厚。具体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四种爱为例子,一个是友爱——朋友之间的爱,友爱;第二是恋爱——恋人之间的爱,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第三种是亲子之爱,“亲”就是双亲,父亲、母亲,“子”就是子女,父母和儿女的爱,我们可以归于这种情爱;第四手足之爱,兄弟姊妹之间可以说有手足之爱,这种爱,它的关系呢,是爱者把被爱者不是当客体而是当主体,不是当做物而是当做人,是平等的、尊重的那样一种关系。是活生生的一个人格的存在物,而不是一种可以利用或者享受的对象。所以建立的关系,不是我同它的关系,而是我同你的关系,马丁布伯这个犹太哲学家,非常深刻的哲学家,他形容人有两种关系,我它关系、我你关系,这个就是我你关系,把对方当成一个完全具有人格的,完全同我本人一样值得尊重的对象来尊重它,这样才能建立友谊,才能建立爱情,才能建立朋友之间的真正的,不是利害关系的那种感情,这是这种爱。 

    那么这种爱,它是一种只有人才具有的,具有丰富内容的交往的结果。动物是没有这样复杂的交往。比如说我见到一个人,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他所谓的风度、所谓的气质,他的一个眼神,他的言谈,都使我对他有一种心灵的沟通,然后我才会产生比如说友爱、恋爱,是不是这样呢?这种东西是人所特有的。所以恋爱关系,或者是友爱关系,或者是亲子之情关系,或者是兄弟之爱的关系,手足之爱的关系,它都有一种虽然有自我中心的性质,但是它不以对方为纯粹的客体,它不是要利用对方,而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式的地位。所以情爱也是人所共有的一种爱,也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东西,而且它还使人把爱的对象作为一个主体,而不是利用的对象,所以它可以说,在爱的生活里边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开拓了新的一维,那条线有了情爱就变成了一个面,所以我说情爱是爱的第二维度,它展开了另一个方向的线,使爱从一个单纯的、狭长的线变成了一个面。但是我们知道,几何学里面有线和面,但是日常生活里边,实际的空间里边,只有线和面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所以我们可以问第二个问题,爱,是有还是无?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一种爱它只有这两维,只有情爱,只有喜爱,那它是不是真实的爱,是不是真正的爱?我想问这个问题。那么,按我的想法,当然大家知道我的意思,实际上爱应该有第三个维度,它才成为真实的爱。 

    所谓第三个维度就是我现在要讲到的仁爱。仁爱的仁字,单人旁一个二,我们中国的这个文字非常有意思,非常深刻地揭示了我现在想讲的,也是我研究的一个结果,我想的一个道理。仁爱的特点是超越自我中心,又超越自然,专门属于人,只有人才有,而不是动物所有的。单人旁表示它专门属于人,超越自然,旁边的“二”字,表示它要超越自我中心,不是“一”,而是“二”,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字。我们中国儒家说什么叫“仁”呢?仁者爱人,孔子说爱人,这个人是什么意思,是他人,不是爱自己,是人我的人,我们的道家解释这个仁字,叫做“爱人利物”,就是爱他人,还有利于万物,这当然是超越自我中心,超越自然界的。孔子还说“仁者人也”,人必须是有单人旁加个“二”字,才算一个人。还讲杀身成仁。这个表明仁爱,三层表明的意思,仁爱既是人的本性,又是人的最高理想和超越的境界,这辈子可能永远追求,但是不一定都能达到,但是这个事情,我顺便提一下那些恐怖分子,他们以为自己牺牲就是了不起,中国儒家讲的是,孔子讲的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你既杀害生命,你就连最低的一点都没做到,所以你杀害自己也不是成仁,而是成魔鬼,成魔鬼而已。杀生是成了恶,完成了一个恶,完成了一个恶魔的形象和恶魔的本质,没有完成仁,这是顺便讲一点。 

    那么,希腊文里面讲的agape,刚才我讲的一个词也是这个意思,刚才我讲到它表示的是爱的深层,所谓深层就是除了长和宽以外,还有一个深,还有一个深度,就是第三维度,这是很多西方思想家讲的所谓垂直之维,纵向之维或者深度之维,这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涉及到我们做人的本质,而且涉及到本质的根源,本质的来源。仁爱的起因,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区别,仁爱的起因,还是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仁爱同前两种爱有什么不一样。它的起因不是因为对象、对方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美质,有什么好的特点,可以为我,为爱者带来什么好处,带来什么利益;也不是由于同对方相处产生了什么情感,产生了相互依赖的感觉,产生了正面的感情。而仅仅是因为对象和它的特点、它的性质存在,仅仅因为它存在,它存在就是值得爱的原因。这个可能比较深奥,其实不难理解。华南虎、扬子鳄,你们觉得它很可爱吗?它又不象大熊猫胖乎乎的,它很形象很狰狞,它还会吃人,我们因为它存在。好多环保主义者、环境主义者就是这个思想,他们的思想上升比较高,从一种天地之间的这种,我讲的本体论也好,存在论也好,宗教性也好,从这个角度来看万物的,所以要爱护它,因为它存在。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既不美又不漂亮,穿得又很破旧,身上又散发着臭味,安徒生对她赋予那样巨大的爱,那样深厚的爱,只是,仅仅因为她存在,这个女孩子存在,她存在,她的生命存在,她有很多美质我们并不一定看到。 

    第二点,这种爱的趋向,也不是要占有这个对象,也不是要享受他的所谓的可喜的性质,也不是要去加深同对象的感情联络、联系,而仅仅是对被爱者、对对象的存在以及他的特性的维持、保护和促进。比如说我们保护华南虎,我们首先保护它的生命,让它生存的特点也就是让它存在。最近我看了一个电视说,怎么样培养老虎,培养它的野性,因为它在动物园里关久了,丧失了老虎的本性了,这可不是个好事情,老虎就变成猫了,那就没意思了,没有保护老虎,保护了一只大猫而已,所以要保护它的特性,要促进它的特性,这也是这种爱的特点。所以三方面都不一样,起源、趋势,还有关系。关系,就是说它把世间的万物,把爱的对象,看成是在一个更高的主体下边的平等的客体,我们下边还要多讲一些这个问题。那么这样一种趋势,爱的趋势,它主要不是索取,而是给予,不是封闭,而是开放,而是内吸,而是外倾,把自己放出去、拿出去、交出去。当安徒生付出多大的感情去做这个事情,我们的环保主义者,很多人付出多少努力,绿色和平组织等等去挽救比如说海豹,跑到北极去把海豹身上涂上油漆,免得让那些羡慕海豹皮的人去打死海豹,他们冒着很多生命危险,付出很多代价去做这个事情,所以说是外倾而不是内吸,是给予而不是索取,不是削弱而是增强,不是利用而是贡献,不是服务自我,而是牺牲自我,不是毁灭而是创造。所以它具有一种使人超拔于自然之上,又超越出自我中心的功能,所以它具有某种超越的特性。 

    在西方文化里面表现这种爱的词,就是Agape,最接近神圣,所以这就同我们讲的话题有关系,这种爱同宗教、道德有什么关系?我们先讲它的宗教关系,在西方文化的塑造性的一本书,就是《圣经》的新约里面,它是用Agape这个词来表示上帝的爱和基督的爱,也就是创造的爱和自我牺牲的爱。它说,我们为什么要相爱呢?我们为什么要仁爱呢?〃因为上帝这样爱我们,所以我们也当彼此相爱,凡是爱生他的上帝的,那么也要爱上帝所生的〃。这不是说诞生的生,而是说,它意思是说生命从哪儿来?是上帝给他的,上帝给你的,所以你爱给你生命的上帝,那么你就要爱上帝给予生命的其他的东西。所以有一种宗教性,它指明了这种爱有一种超越的根据。最典型的例子可能是特雷沙修女,特雷沙修女从30岁到80几岁终生为穷人服务、为麻风病人服务、为临死的人服务、为长期久病被人遗弃的人服务,她对穷人是要下跪的,她尊重对方的人格,她不是说我施舍给你,她不是去向人讨钱,她要让有良心的人自己捐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爱。不是因为对方有什么长处,不是要从对方得到什么好处,她只是因为对方存在,因为对方有对方的特点存在,她促进对方的存在,比如说挽救那些小孩、孤儿,挽救那些病人,就是挽救他们生命,给他们存在,同时有了生命以后这些人才可以发挥自己的特点,不管这个特点是什么特点,她不管这个,她不问这个。所以这是我们讲的仁爱的典型、大爱的典型。 

    但是现在这个社会,不管是西方,还是我们中国,我们看到一些道德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大程度在西方,《新约》里面讲的爱被忽略,在东方,孔子讲的仁被忽略。西方的Agape被忽略,我们中国的仁被忽略,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不知道同学们怎么想,我想这是很重要的原因,跟道德下降肯定有关系。那么我们中国现在,很多年以来,100多年以来,国人早就意识到自强的必要,但是我想,这100多年来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只重视军事上的自强、经济上的自强、政治上的自强是不够的,为什么?这样的强可能是强而不仁,可能,要想成为真正的强者必须首先是仁者,仁者才能大勇,仁者才能大智,仁者不惧。所以我想道德上的自强才是当务之急。所以我觉得要提道德自强的口号,要强首先要道德上强。 

    我们的大厅的进口,我看到八个字,刚才我出去看到八个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希望同学们看到这两句话,永远想到这两句话是有关联的。自强不息的“强”字同厚德载物的“德”字更是有关联的,所以我们要延展、要扩展爱的第三个维度是我们的道德自强事业的需要,这是我想讲这番话的一个核心的想法。 

    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那咱们先跟网上交流一下。第一位网友他叫“不为彼岸只为海”,这是他的网名,很怪。他说“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印象中好象是您写的,您说除了自然灾害、战争、瘟疫,人类还有另一种灭亡的危险,那就是伦理下限被打破”,这位网友接着说“我很在意这段话,过去我们的社会中也有犯罪,但犯罪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有恃无恐,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信仰,什么信仰都没有,因此,连伦理道德的最底线都不存在了,特别是当人们听到贪污或依仗权势肆意损害他人而可以不负任何责任的人和事时,大家的反应居然是漠视甚至是极度羡慕,想到这一点,我悲痛欲绝,您呢,何教授?您觉得我们还有救吗?” 

    何光沪:我觉得我很体会这位朋友的想法。也许最后有没有救,要决定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他说到人类最大的威胁可能是伦理下限被打破,我也深有同感,因为这同讲的话题有点联系,我讲的绝对命令,绝对命令说比如说你这个人掉到水里了,你要去救他,这是绝对命令。那么,绝对命令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实现我们应该有的本质,一个杯子它永远应该是个杯子,这是它的本质,它要能装水才是杯子。一个人他也有个本质,他要是个人。所以这种绝对命令,按照蒂里希的说法是,要求你做什么呢?要求你成为一个人吧,要求你成为人吧,这种要求,所以这是无可抗拒的要求。孔子说“仁者人也”,什么是人?就是仁,一个是单人旁加二,还有一个是一撇一捺。什么是人?就是要有这样的心才是人。所以威胁在哪儿?如果说人类的底线被打破,威胁在哪儿?为什么说是最大的威胁?因为如果这样活下去,即使还活得好好的,生物学上的活,活得比中世纪的人要好,吃得要好,穿得要好,住得要好,但是如果已经不是人了,那这样活着,作为动物而活,人类社会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人都没有了。 

    观众提问:何教授,我想问您,您对安乐死是个什么样的看法?因为根据您提到的,就是说仁爱是对存在的一种爱,如果一个人对病人来说,他的生命已经本身失去了意义,而如果从仁爱的角度,就是说对存在的爱的角度来说,不应该去采用安乐死这种方法来夺取他的生命,但是我又觉得如果大部分,我们人之所以反对安乐死,是因为他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因为他觉得这个人如果死了的话他会伤心,所以他反对这种安乐死的想法。但是我觉得从病人本身的角度来说,他可能已经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失去意义了,他本身想死。就是说如果从您仁爱的角度来说,您认为,安乐死这种死法是符合仁爱精神的,还是不符合仁爱精神的,我就想问一下这个问题。 

    何光沪:现在安乐死在世界上这么多国家,只有一个国家通过了法律,在一系列非常严密的、严格的限制的条件下来承认它的合法性。我觉得安乐死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死没有安乐不安乐的,只有活才有安乐和不安乐的区别。死亡就是死亡,死亡是按照唯物主义者还有有些宗教的说法,很多宗教的说法是一种寂灭,佛教叫寂灭,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