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 >

第20章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第20章

小说: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隽税押⒆咏逃晌涸鸬摹⒂薪萄娜说姆椒ā!   
    莎士比亚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责任心,缺少责任心的父母是不可能将孩子教育成材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暗示了将育儿的责任交给老师或保姆的危险;哈姆雷特的母亲为了贪图富贵和情欲,丝毫没有顾及儿子的感受,哈姆雷特后来的痛苦至少有一半来源于对母亲的失望;《李尔王》一剧中的主人公对于自己的孩子或许充满了爱心,但是他却极其草率地给自己最爱的孩子下定论,结果造成了自己一生的悔恨,对于他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这种草率也对她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莎士比亚说“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之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要至少扮演一次为人父母的角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以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那些不懂教育孩子的父母为鉴,全身心地承担起为人父母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应该参与孩子成长和教育的过程,关心他们的想法、有耐心、有爱心、充满理智,最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孩子、教育孩子。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严格管教孩子

    溺爱儿女的父亲若把藤鞭置之不用,只让它作为吓唬人的东西,到后来它就会被孩子们所藐视,不会再害怕他。    
    文森迪奥公爵,《一报还一报》第一幕第三场    
            
    所有的人,只要犯了罪就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不仅是遏制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而且还体现了正义与公平的存在。文如其名,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中严肃而深刻地探索了罪与罚的主题。    
    文森迪奥公爵通过对教育孩子问题的讨论引出了罪与罚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如果没有严格的管教,就不会有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在现今的民主时代,教育孩子还需要用管教约束的方式吗?当然需要啦!年幼的孩子就如同璞玉一般,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父母的重要角色之一,便是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而且提供他们正确的行为指导。    
    在《一报还一报》一剧中,莎士比亚将教育孩子的问题重心置于家庭的范围内,提供了现代儿童教育专家都明了的方法:应该教导孩子适当行为的界限为何,使他们明白越界的惩罚,并确保惩罚能够公平的实行。当孩子们的犯错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时,所有的惩罚工具都如同虚设,这将使整个教育体制表现得相当松散,孩子们将会因为无所约束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体罚孩子是不可取的。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了惩罚而惩罚只会使现实与教育孩子的愿望背道而驰。为人父母者,必须要让孩子们知道犯下错误之后将要受到的相应惩罚,并且要保证公平,即当孩子们真的犯下越过一定界限的错误之后,就必须用相应的手段来加以惩处;同时,对待所有的孩子都要一视同仁,不可重此轻彼,要以尽可能用同等的爱心来对待他们,当他们犯下错误之后也要以同等公平的手段来惩罚他们。    
    如果家长们不能用严厉的方式来使孩子知道犯错与惩罚的必然联系,如果家长们对待孩子不能保证公平,那我们自己和惩罚本身就会丧失尊重和威信,孩子将得到这样的认识:不管怎样,这个世界是不可相信的。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而这样的惩罚方式不但没有用处,而且还对教育孩子起到了反作用。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不要被甜言蜜语所迷惑

    那么,考狄利娅,你只好自安于贫穷了!可是我并不贫穷,因为我深信我的爱心比我的口才更富有。    
    考狄利娅,《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    
          
    让它落下来吧,即使箭镞会刺进我的心里。李尔王发了疯,肯特也只好不顾礼貌了。你究竟要怎样,老头儿?你以为有权有位的人向谄媚者低头,尽忠守职的臣僚就不敢说话了吗?君主不顾自己的尊严,干下了愚蠢的事情,在朝的端人正士只好直言上谏。保留你的权力,仔细考虑一下你的举措,收回这种卤莽灭裂的成命。你的小女儿并不是最不孝顺你;有人不会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可并不就是无情无义。我的判断要是有错,你尽管取我的命。     
    肯特,《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    
          
    当两位姐姐用尽心思地向父亲李尔王说一些言不由衷的甜言蜜语时,深知自己没有好口才的考狄利娅早已想到了自己将要面对的命运,虽然早就知道父亲会相信这些煽情的美言,可是她依然不愿意违背自己的良心说一些假话。于是她只好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所放逐,并且还要亲耳听到父亲要与自己斩断亲情的话语。而一向忠诚的肯特则冒着性命之忧向李尔王直谏,可是被甜言蜜语蒙弊了理智的李尔王根本就听不进去。    
    每逢提到李尔王,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一种既同情又痛恨的情感。这两种情感用在其他人身上或许显得十分矛盾,但是当面对李尔王这一形象时,无论谁都很难不被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情感所困扰。    
    身为一国的君王,李尔王实在不应该那么糊涂,可是在面对自己至亲的女儿时,他却真正到了糊涂至极的地步。他一边惬意地享受着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虚伪的甜言蜜语,一边又把小女儿考狄利娅句句发自肺腑的话当成了对自己的不孝和不敬,而且还残忍地剥夺了心地善良的考狄利娅的所有继承权,甚至还当众宣布与自己的亲生女儿考狄利娅解除父女关系。    
    当我们指责李尔王的糊涂时,也应该反省自己是否犯过同样的错误,问问自己是否同样喜欢听迷惑人心的甜言蜜语,却不愿意听到苦口婆心的批评和教训。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甜言蜜语大多不是出自本心,人们之所以要费尽心机地向你献上自己的所谓“真心”,实际上都是为了实现其不可言的目的;相反,那些可能听起来不甚入耳的话语,往往是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通过这些逆耳忠言,聪明人往往会更聪明、伟大者则会更伟大。因此,在甜言蜜语面前,人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理智,要保证自己不至于在花言巧语面前做下后悔终身的蠢事。不要宁愿受到甜言蜜语的迷惑甚至愚弄,也不肯相信实实在在的真话,结果等到发现真相的时候错误早已经无法挽回了。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亲情间的互动

    让她也感觉到一个忘恩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齿还更使人痛入心扉!    
    《李尔王》第一幕第四场    
    莎士比亚用了整部戏剧《李尔王》来探讨子女不孝的问题,而剧中的李尔王则用其一生的经历演绎了饱受子女苛刻的悲凉和辛酸。李尔王也许是慈爱的,他将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一对女儿,并且为了她们放弃了王位,将王权分给了大女儿和二女儿;可是李尔王也是苛刻的,他不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小女儿,无情地放逐她,还剥夺了她的继承权。结果呢?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得到金钱和权势之后便视自己的父亲如同蔽履,在李尔王最需要人照顾和帮助的时候,能够来到他身边的却只有过去他最不喜欢的小女儿。虽然莎士比亚最后安排的结局是不孝顺的女儿们最终都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是这种父女之间亲情的淡薄和世态的炎凉却不能不令人感到辛酸。    
    亲情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情感之一,当最基本的亲情都丧失殆尽的时候,恐怕人与人之间就再也没有任何温情可言了。无论是为人父母者,还是为人儿女者,或者是为人兄弟姐妹者,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抛弃彼此之间永远都无法脱离的血浓于水的亲情。这种亲情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人世间最根本的沟通桥梁,如果缺少互动沟通,即使是挚爱的亲人之间也会变得疏远和陌生。    
    李尔王的一生虽然是令人同情的,他的两个女儿的不孝也着实令人们感到愤怒和痛恨,但是在谴责两个女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回到李尔王本身的问题上来。有人认为,李尔王后来遭受的苦难其实就是他先前所作所为的报应——如果他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三位女儿,不过份溺爱其中的任何一个,那他最后的结局一定会好得多。这种观点也许有失全面,但是人们却应该明白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先虐待自己的子女,然后在自己年老时又期望得到他们的尊重。所以,为了确保子女长大成人后孝顺自己,为人父母者就应该在子女年幼的时候好好地善待他们。    
    对于为人子女者来说,对待父母同样要持以善心,同时也要持以感恩的心理。父母使我们从小衣食无忧,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使得我们在儿时度过了无比幸福的生活,在我们不懂事的时候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长大,在我们生病时精心照料我们到康复,尤其值得我们感动的是,他们为我们做的一切都不计回报,他们所有的付出都只是为了我们能够过得更好。    
    亲情是需要双向互动的,无论是为人父母者,还是为人子女者,都应该尽可能地向自己的挚爱亲人表达自己浓厚的情感,都应该尽可能地善待对方。惟有如此,亲情才会愈来愈浓、生生不息。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年轻与老迈全由心灵决定

    这镜子决不能使我相信我老, 只要大好韶华和你还是同年; 但当你脸上出现时光的深槽, 我就盼死神来了结我的天年。     
    《十四行诗》第二十二首    
          
    莎士比亚讴歌爱情可以使人与年龄进行抗争,而且镜子中身体和面容的衰老并不能使人心苍老,只要心爱的人还在身边,年轻的心就会时刻跳动。    
    柏恩哈特夫人这位始终活力充沛的女演员,她或许深谙莎士比亚所说的这种保持年轻的秘密,所以在其年过六旬的时候还登台演出,不知道她实际年龄的人们都以为她最多不过四十岁。在柏恩哈特夫人生活的时代,还没有现代社会如此先进的美容手术和各种各样的驻颜化妆品,而且柏恩哈特夫人给人留下的印象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年轻,而是她精神上显示出的勃勃生机和无限的青春活力。柏恩哈特夫人曾经说过这样振奋人心的话语:“我要向年纪说,一如我向群众说‘无论如何,我要克服你。’”事实证明,她成功地克服了年纪在自己身体和心灵上的雕刻。    
    包括柏恩哈特夫人在内的许多“老当益壮”的人们虽然年龄已经很大,但是他们却依然保持着年轻,这不是来自于大自然的特殊恩赐,而是来自他们对于年纪的态度。他们用快乐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拒绝衰老的出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振作自己的心灵,所以时间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无论任何人,只要始终保持心灵的振奋,只要勇敢而坚定地与年龄做斗争,岁月的沧桑就不会过早地刻在你的脸上,更不会刻在你的心上。只要你的心态保持年轻,纵然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的雕痕,你也会保持年轻人的活跃与新鲜。可是,如果你总是想着时间在自己身上刻下的痕迹,如果你总是想到自己已经太老而不去尝试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你每天从一醒来就看着自己镜子中的面容故作苍老和憔悴,那么即使你的身体还年轻,你的心灵实际上早已衰老,而当心灵变老时,身体也会日渐愈衰。    
    我们变得衰老,是因为我们根本不注意怎样保持年轻,正如我们患病与受伤,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如何珍惜健康。不要让可怕的未老先衰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实际上可以拥有无尽的青春和活力,只要我们自己愿意。    
    时间一刻不停地、公平地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痕迹,可是有的人却一生充满活力,有的人则过早地心力衰退。其实,无论是年轻还是老迈,并不由时间完全控制,而是由我们自己的心灵来掌握。如果我们不愿让年纪上身,那么从现在起,向前看而不要向后看,想想前面还有多少希望、兴趣和幸福,而不要想过去经历过多少风雨、苦难和不幸。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与人相处要注重礼节

    啊,那么我只好让你去了。可是听着,葛莱西安诺,你这个人太随便,太不拘礼节,太爱高声说话了;这几点本来对于你是再合适不过的,在我们的眼睛里也不以为嫌,可是在陌生人家里,那就好像有点儿放肆啦。请你千万留心在你的活泼的天性里尽力放进几分冷静去,否则人家见了你这样狂放的行为,也许会对我发生误会,害我不能达到我的希望。    
    巴萨尼奥,《威尼斯商人》第二幕第二场    
    当葛莱西安诺要求随同巴萨尼奥到贝尔蒙特的时候,巴萨尼奥叮嘱一定要注意必要的礼节,在陌生人家里尤其要如此,否则的话就很可能使别人对自己发生误会,甚至会使他达不到目的。看来巴萨尼奥深知注重礼节对于社交活动的重要性,而且也知道是否注意礼节将决定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一个人是否注意礼节,留给别人的印象是不同的。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情理地表达出自己对他人的尊敬、祝愿或信任,那这个人就会使别人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别人在对待他们时同样会以礼相待;如果一个人的言行和谈吐都太随便,那别人就会产生自己不被尊敬和重视的感觉,就不会形成互尊互敬的良好交流气氛。    
    不讲究礼节的人常常被人认为缺少教养,或者被认为是对别人的不尊敬,如果给别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显然不利于我们与别人进行良好沟通,也不利于我们生活的愉快和工作的进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良好的礼节会对人们的许多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如与朋友交往时、表达对长辈的尊敬时、教育孩子时,以及在工作中与上司或同事沟通时,或者与客户联系和谈判时等等。    
    既然具有良好的礼节对人们的影响如此广泛而且又十分重要,所以,任何人都有必要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各方面的礼节,曾经任哈佛大学校长的伊力特说过:“在培养一个‘上流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和得体的行为”。    
    如何才能培养自己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和得体的行为呢?其实只要自己在内心中多加注意、时刻提醒自己,那就会从许多途径获知培养自身礼节的方法,比如在图书、报刊或杂志上就常常有介绍各种礼节的资料,只要自己多留心,就不难找到这些方法。可是仅仅按照这些方法行事并非就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更重要的是多读书,这样可以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拓展、知识量不断充实。只有一个知识丰富的人才能将空洞的礼节演绎成富于生机的行为,才能让别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舒适,缺少知识的礼节,只能让人感到做作和空虚。除此之外,培养自身礼节的重要方式就是在实践中锻炼,要经常用清楚、顺畅、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要多为自己创造一些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不要因为害怕而躲避他人,也不要因为害羞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越是害怕、怯场而讷讷不言,你的说话才能就越得不到锻炼;越是不与人多交流,就越不能熟练地运用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话,不但会给人留下没有见过世面、不懂规矩的印象,而且还会因为内心的慌乱而做出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