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 >

第21章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第21章

小说: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话,不但会给人留下没有见过世面、不懂规矩的印象,而且还会因为内心的慌乱而做出更加不得体的行为。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旅行拓展视野

    年轻人守着家园,见闻总是限于一隅……我倒是很想请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总比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在懒散里消磨青春好得多。    
    瓦伦丁,《维洛那二绅士》第一幕第一场    
    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人能够撼动,有人说“如果没有莎士比亚,就没有现在如此丰富和优美的英国语言”,他的作品对于后人的影响极其深刻和久远。莎士比亚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呢?他没有名师的指点,也没有受过比别人更好的教育,他的家境也不比其他人优越。有人说莎士比亚是一个天才,或许莎士比亚在语言方面具有某种先天的聪慧和敏感,但是如果没有后天丰富的阅历和对于文学写作的热爱,世界文学史上便会缺少这颗璀璨的明珠。    
    莎士比亚提倡年轻人用丰富的阅历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增长头脑中的见识,他的所有戏剧几乎都用各种各样的场景来为读者提供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巴黎、维也纳、威尼斯、佛罗伦斯、维罗纳、米兰、罗马、雅典……所有这些具有迷人风光和无限风情的地方都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出现过。莎士比亚对这些场景的描述常常使人感到身临其境,可见他本人是极其迷恋于这些美妙的自然风光的。于是人们便开始了这样那样的猜测,有人认为“莎士比亚应该是贵族,因为只有贵族才能到欧洲大陆旅行。”另外一些则是好奇“莎士比亚年轻时去过欧洲大陆旅行,可能是以巡回剧团作家的身份去的。”还有一种更好笑的说法:“莎士比亚其实是意大利人!”    
    其实无论莎士比亚本人出生于哪里,或者他的身份是什么,都与他对自然风光的迷恋没有直接关系,更与他丰富的阅历和后来取得的成就没有特别的联系。只有真心热爱旅游,并且能够在旅途中充分享受沿途风光和各地风土人情的人才能真正从旅游过程中获益。所以莎士比亚提倡人们要尽可能地增加出外旅游的机会,他知道旅行能使我们的头脑更充实,思维更活跃,灵感更丰富。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见解会打破我们的自我膨胀:透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就像服用一剂有益健康的良药。踏上归途时,我们会变得更理智、更宽容、更知情达理……就像瓦伦丁所说的那样,与其在家里无所事事、消磨青春,还不如外出旅行以增长见识。其实旅行的作用何止增长人们的见识,它还可以使人们的胸襟更加开阔,头脑更加灵活。    
    如今现代人有钱有闲,所以经常见到机场有人络绎不绝地组团旅游。不过旅游不应该只是走马观花,而应该多多体会当地的风俗民情,那将使自己的人生增添不少的经验!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掌握教育之法

    普洛斯彼罗:……就在这里,我亲自做你的教师,使你得到比别的公主们更丰富的知识,因为她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无聊的事情上,而且她们的老师也不会这样认真。    
    米兰达:真感谢你啊!    
    《暴风雨》第一幕第二场    
    普洛斯彼罗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从这方面说他是一个令人敬仰的父亲。而他的女儿米兰达,也正如同她的名字那般,是个奇才。更重要的是,她发自内心地感激父亲对自己的付出,这不能不说是普洛斯彼罗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另外一重收获。    
    有人将普洛斯彼罗看作莎士比亚的化身,至少这些人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莎士比亚也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可是实际上,莎士比亚却远不像普洛斯彼罗那样全心全意地对待孩子的教育,尽管他的大女儿苏姗娜的文雅远近知名,颇具乃父之风,但他的小女儿朱迪丝却只能画“×”作为自己的签名。这不能怪小女儿朱迪丝不够聪明,只能说她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据考证,从朱迪丝出生以后,莎士比亚的工作一直十分忙碌,而且渐渐成名的他还必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他几乎没有空余的时间来教自己心爱的小女儿读书识字。    
    可见,即使父母是十足的天才,如果没有充分的教育,儿女也不可能在耳濡目染当中自行成才。当然了,教育子女不仅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因为教育子女不仅是一种责任,而且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    
    曾经有一位聪明的母亲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小马克从小生长在一个经商的家庭当中,在耳濡目染当中,小马克从小就对经商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父亲也非常乐意培养他在这方面的发展。长到10岁,小马克感到自己越来越像个商人了。一天,他决定要让自己更像一个真正的商人。于是他在早饭后向妈妈开了一张收款单,他告诉妈妈自己每天帮妈妈做的事情都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    
    妈妈看到儿子递给自己的账单时先是一阵惊讶,然后她便默默地接下了账单,并且告诉小马克,晚饭后她会支付这些报酬。让我们看看小马克账单上的款项:    
    在园林里工作,10芬尼;    
    把信件送到邮局,10芬尼;    
    替妈妈照看弟弟,10芬尼;    
    为家人购买甜点,10芬尼;    
    共计40芬尼。    
    晚饭后的餐桌上,妈妈把40芬尼交给了小马克,同时交到他手中的还有另外一张账单——妈妈要求小马克支付的账单,内容如下:    
    父母为你营造的幸福生活,0芬尼;    
    十年当中的吃喝用具,0芬尼;    
    你生病时妈妈床前床后的护理,0芬尼;    
    爸爸妈妈一直真心地爱着你,0芬尼;    
    共计0芬尼。    
    小马克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看到母亲开出的账单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并且把母亲交给自己的40芬尼还给了母亲,但是母亲却让他留下做个纪念。从此以后,小马克更加勤快懂事了,他学习和干活时再也不用父母督促,到了后来他终于取得了令许多人羡慕的成就。    
    教育孩子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除了爱心和责任之外,父母还应该掌握教育孩子的智慧。我们不用像普洛斯彼罗那样,将自己放逐于荒岛,对孩子进行15年不间断的辅导,但是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孩子从自己的言传身教中感受到亲情,学会感恩和宽容,并且教会他们学习和做人的准则。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享受生活的真实

    被云遮蔽的楼阁、宏伟的宫殿、庄严的庙宇,甚至地球本身,以及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将消失,就像一场梦境,连一点云烟的影子都不留下。构成我们的元素也就是那梦幻的元素,我们短暂的一生,前后都环绕在沉睡之中。    
    普洛斯彼罗,《暴风雨》第四幕第一场    
    在懵懂无知中,我们睁开双眼感受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当时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可能是阳光的刺眼和皮肤的不适应,因为一切都与母体中的温暖和湿润大不相同。在成长与思考中,我们开始思索我们所面临的一切。直到我们要离开人世的那一刻,闭上惺松的双眼,我们可能依旧搞不清楚现实究竟是什么。在不同的人眼中,现实有不同的模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普洛斯彼罗将现实世界比喻为短暂的幻梦,他认为,所有在人们眼中看来真实的东西都会消失,不留一丝痕迹,一切都仿佛只是一场“沉睡”。     
    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现实生活当中,经历了成长的蜕变,也经历了生与死的交接,可是又有谁能在离开尘世的那一刻对现实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不由得问自己,如果所有的一切都终将消失,我们能够把握的是什么?我们曾经得到过什么?在来去匆匆中我们得到的更多,还是失去的更多?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了莎士比亚的世界,也许普洛斯彼罗的结局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一向认为现实不过是一场“沉睡”的普洛斯彼罗最后结束了孤独的隐居生活,走出了自己架构的超自然世界,从此与魔法一刀两断,回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家,参加了女儿的婚礼,并退居于米兰养老——普洛斯彼罗一度试图脱离现实,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享受生活的真实。    
    或许有时候现实的无情和悲惨让我们宁愿相信一切都只是一场梦幻,或许我们自己有时候会在迷茫中分不清自己究竟身处现实还是在梦境中游荡。可是只要我们经历过,生活过,现实就会为我们的生命打上深深的烙印,我们虽然不可能摆脱现实中的种种不快,但是我们却可以让自己充分享受母亲十月怀胎之后赋予我们的这份生存的权力,还有这并非万物都能享受到的生活的真实。    
    享受生活赋予我们的种种乐趣,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过去从来没有注意过的充实和真切:孩子的啼哭声、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事业上的大起大落以及亲朋好友的分离与团聚……所有的一切,难道都不值得我们珍惜吗?拥有过,是一种幸福,错过了,就很难再重新开始。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心与心相通

    最大的不幸是独自忧愁,任何的欢乐都擦身而过;倘若有同病相怜的同伴,再大的痛苦也会解去一半。    
    《李尔王》第三幕第六场    
    人的一生总不会一帆风顺,当人们遇到忧愁和痛苦时往往需要的是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些人认为向别人倾诉自己的不幸是弱者的表现,真正的强者会将所有的烦恼深埋于心底。如果你真能将这些烦恼自行解决,从此不再受到它们的困扰和焦虑,那你完全可以严守自己的痛苦。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埋在心底的烦恼不但不能得到解决,反而还会在心中任意滋长,直至使我们的情绪受到更恶劣的影响,最终破坏我们生活的幸福和工作的快乐。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于众人围绕的社会当中,就不应该彼此封闭自己的心灵。分享心事不等于乱发牢骚,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其实都需要彼此之间的坦诚相待,没有人分享的幸福将失去其本来的甜蜜,而缺少了沟通的悲伤则会愈加令人感到悲痛。李尔王被自己的亲生女儿赶出家门后,在最落魄的时候感受到了无人分担忧愁的巨大痛苦,这种孤独的痛苦比起忧愁本身来说更令人伤心。    
    当身边的亲朋好友因为过于抑郁而自杀身亡时,我们或许会说:“我从没想到他有这么多的麻烦,为什么我没能早一点了解他的内心呢?”或者当原本亲密无间的爱人之间彻底分裂时,彼此才想起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与对方共享快乐、分担忧愁了;或者当我们兴高采烈地向父母宣告自己的成功时,却发现自己的父母早就因为操劳太盛而卧病在床……    
    人与人之间如果缺少必要的沟通,常常会引起心理或者精神上的疾病。如果长期缺乏人际间的交流和沟通,无人关心,得不到帮助,就很容易造成由此而引起的其他社会问题,诸如心理畸形、暴力等。    
    在今日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心与心需要沟通。如果你有一个快乐,与人分享了,那你就有两个快乐;如果你有一份痛苦,与人分担了,那你就会少一半的痛苦。心与心的沟通是一种理解,被人理解是幸福的,因为心灵能得到慰藉。心与心的沟通是一种相互支持,是一种爱的传递,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与人分担痛苦,可以解除你的忧愁与疲惫。    
    莎士比亚认为麻烦应该与别人共同分担。他的仁慈和良好之人际关系提醒我们,如果我们陷入麻烦,应该向朋友敞开心扉。如果我们的朋友陷入麻烦,则应该帮助他们,督促他们与我们共渡难关,或者是想办法安慰他们,这就是文雅、善良的莎士比亚要求我们做的。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坚持自己的希望

    当我还能说“我现在是最不幸的”,就还没有糟糕透顶。    
    爱德伽,《李尔王》第四幕第一场    
          
    成功一旦在望,就像燕子穿空似的;有了希望,君主可以成众神,平民可以为君主。    
    里士满,《理查三世》第五幕第二场    
    命运是不可捉摸的,在我们欢欣雀跃时也许不会对这句话有深刻的体会,但是当不幸降临到自己头上时,人们总是会感叹命运的无常,总是会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无助、最不幸的人。其实生活中的种种劫难没有几个人能够逃脱,在慨叹自己倒霉透顶之际,也许下一件更倒霉的事情还在等着你。可惜没有几个人会这样认为,或者当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时,会被当事人当作多嘴的乌鸦赶出家门。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有谁能保证自己不会遇到更倒霉的事情呢?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难道我们现在面临的不幸就当真如自己想像的那般绝望吗?    
    当面临不幸时,应该如何对待?莎士比亚为此提供了两个方法。首先,正如爱德伽清楚地指出:事情还有可能变得更糟,你还可能会死。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的生活比我更加糟糕,我永远都不是最不幸的那一个。如果说这种做法有些过于阿Q时,我们不妨采取莎士比亚为我们提供的另外一个方法——希望,这是里士满所极力倡导的。如果有了希望我们就会全身充满力量,而且可以勇敢而积极地面对一切,更重要的是,充满希望的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行动常常能使我们的梦想成真——里士满本人在表达出他的希望后不久便成为了国王。    
    也许你正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也许你心仪的爱人已经投向了别人的怀抱,也许工作的压力使你感到喘不过气,也许你要面对身体残疾的痛苦……如果你暂时不能改变这些,甚至你没有勇气去承受这些,但你要知道如果你就此消沉下去,那么痛苦只会更多,你的生活只会更加不幸,而有了希望一切都会不同。所以无论你身处怎样的困境,都一定要心存希望。    
    你要相信有希望支持的欲望之力,因为这股力量能将出身低微的人,推向成功与财富的宝座。它宛如太阳、星星那般璀璨光耀,是改变你命运的引导,你借着它,即使遭受上百次不同的打击挫折后,仍能高奏凯歌。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珍惜真正的朋友

    相知相惜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    
    波洛涅斯,《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三场    
    在古犹太人那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朋友的故事:    
    一位父亲在临终之际告诉儿子,“除了一生积攒下来的财富,我留给你的还有一生当中惟一的一个朋友,他住在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这是他的地址。如果你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那就去找他。”说完父亲把手中一个写着陌生地址的纸条交到了儿子手里,然后就撒手人寰了。    
    失去了父亲的儿子感到了万分悲痛,在悲痛之余他又为父亲临终时留下来的话感到不解,“我自己就有不下一百个好朋友,为什么父亲要我在遇到困难时去找他那位已经多年不再联系的惟一的朋友呢?何况他还住得那么远。”虽然对父亲的话感到不甚理解,但是一向孝顺的他还是把父亲留下来的纸条保存到了一个稳妥的地方。    
    在父亲死后的几年之内,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