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莎士比亚说道:“一个满足的人,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无数的人之所以有活下去的力量,就是因为孩子、没有经济能力的双亲或是爱人对他的需要。
没有人是一文不值的,他在某个生活中一定扮演着某种关键的角色。只要替自己找到一个付出的对象,你将会得到成就感,享受到被需要的感觉。这会让你度过最困难的环境,就算自己正处于低潮,你也能从别人身上看到你存在的价值。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虚荣心作祟
孩子们,在我还没有把我的政权、领土和国事的重任全部放弃以前,告诉我,你们中间哪一个人最爱我?我要看看谁最有孝心,最有贤德,我就给她最大的恩惠。
《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
过度的虚荣心导致李尔王误会了忠心于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不但没有把继承权分给她,反而将诚实率直的小女儿驱逐到国外,只是因为考狄利娅不愿意说恭维话来取悦父亲。李尔王把一切财产都分给了虚伪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因为她们会说中听的话。谁料这两个女儿达到目的后却马上背叛父亲,把他赶出家门,李尔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最终在悲痛疯癫中死去。
虚荣心使李尔王迷失,他无法判断到底谁才是真正关心他的人,因为他急切地希望从他人口中听到肯定的话语。李尔王为虚荣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更成了自己误判之下的受害者。
这一由虚荣心演化的悲剧不仅具有典型性,更具有普遍性。在现实世界里,的确有很多类似李尔王的人存在。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言:“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在强烈的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能使人产生各种可怕的动机,这种动机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虚荣心是使人走向歧途的兴奋剂,它能燃起一个人的邪念,使人失去理智,最后往往导致终生的遗憾。
所以,你一定要克服虚荣心。下面是给虚荣者的心灵良方:
——调整心理需要,不追求虚幻的满足。
——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要有自知之明。
——要有正确的追求,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珍惜自己的人格、名誉,提高自身修养。
——保持一颗“平常心”。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正确的金钱观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么一点点,就足够颠倒黑白,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才,可以使异教联盟,国家分裂,祝福罪人,麻疯病人被当作情郎;有了它,在元老会议上,强盗可以封官获爵,受人们的跪拜、颂扬;有了它,鸡皮鹤发的寡妇能够重做新娘。
《雅典的泰门》第四幕第三场
雅典的贵族泰门慷慨好客,乐善好施,挥金如土,家中日日宾客如云。虽然他帮助许多人摆脱了困境,但他分不清谄媚者与朋友,把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恶棍与寄生虫身上。一朝黄金散尽,债主盈门,他派人向元老、贵族以及那些曾经受过他恩惠之人请求援助时,那些曾百般躬迎的小人却如躲避瘟疫一样惟恐不及,弄得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泰门悲愤地离开了人群,独自隐居在城外的洞穴里。某天,他正挖树根充饥,无意中发现了一大堆金子,饱经世态炎凉,看透人间虚伪的泰门不由愤怒地说出了上面的话。
莎士比亚通过泰门之口道出了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金钱是每一个现代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金钱对人诱惑的确很大,很多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本性。一些人挥舞着手中的金钱,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有人狂叫“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
在正确使用金钱之前,先正确对待自己。请记住:你自己是第一位的,你的精神是第一位的,你所爱的人是第一位的,而金钱次之。
你本身、你的精神及你的快乐远比你的金钱重要,相信你会赞同这一观点。事实上,赚钱的目的并非是钱生钱,而是使你在经济上有所保障,有安全感,并充满快乐。金钱应起到保护你、照顾你的作用,而你的首要任务不是去保护和照顾你的金钱。你应该让金钱更好地为你服务,给你带来内心的平安快乐,而不是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徒增烦恼。
对钱的平常心,是现代社会平常心的一个标志。没有找到对待金钱的合理态度,没有找到对金钱的平常心,哪有心灵的自由?
安贫乐道,安富乐道,达到特别自在的状态。这个平常心要求你既看重金钱,又看轻金钱。不贪、不奢、不执迷,轻松自在地对待它、玩耍它,这是入世的自在。
金钱是当代社会的一大魔相,是诱使人走入误区的一大因素。在金钱问题上做到洒脱自在,也是一种对心灵的修炼。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想收获,先播种
要收获谷实,还要等待我们去播种。
公爵,《一报还一报》第四幕第一场
自古至今,人们通常都依照季节来春耕秋收,所以农民们会在春天播种、插秧,勤快地施肥、浇水、除虫,经过夏季的滋润,秋天自然而然农作物便会丰收了。
因此,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必须先播下种子,去慢慢灌溉,用理智的心情去等待成功的果实。不要为那些埋在泥土里,看不见的遥远的希望而觉得不耐烦。许多人都等不及真正的收获,就把要播种的种子吃掉。
倘若你期待得到成功,就必先付出勤劳与努力的代价;你期待得到友谊,必先克服自己的自私自利,先要把自己的“心”拿出来;你期待得到爱情,必先学会关爱和宽容……一切都要先下耕耘的苦功,然后才可望收获。
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辛勤的付出就会有丰厚的收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只要你能够勤勤恳恳地努力,每天在希望的同时,积极地按照最初设计的规划努力去工作,你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也许付出后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看到收获的结果,但你要相信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继续努力以赴,你终究会得到收获的。
“耕耘越多,收获越丰”,这是亘古不易的定律。你期待能够谷实丰收,还是赶快去“播种”吧。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心存希望
黑夜无论如何漫长,白昼总会来临的。
马尔康,《麦克白》第四幕第三场
在现实生活中,因身在“黑夜”中而悲观绝望、意志消沉甚至想一死了之的人比比皆是。你若想远离这种消极的负面情绪,就要让你的心看到“白昼”的光明,看到希望。只有在自己的心里点起一盏不灭的明灯,才能让自己从生活的各种磨难中学到应付环境的技能和信心,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念,最终走上成功之路。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世界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意志坚强的人,另一类是意志薄弱的人。后者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总是选择逃避而畏缩不前。他们极易受到伤害,从而灰心丧气,总是轻易放弃了自己的希望,等待他们的也只有痛苦和失败。但意志坚强的人不是这样,他们内心有着一股坚强的特质,在面对困难时,他们仍会用内在的勇气来承担外来的压力和考验。
看到希望会帮助你成为意志坚强的人。因为你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有十足的信心看待自己的能力,对于任何困难,从来不会畏惧,你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你会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中掌握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无论目前是怎样的处境,无论“黑夜怎样悠长”,未来是随着自己的希望、梦想而或成功,或失败,或是原地踏步,毫无进展。你可以放弃希望变得渺小平凡,也可以怀抱希望成就事业,变得伟大不凡。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心怀希望非常重要。如果你意识不到“白昼总会到来”,就会无法忍受挫折和失败,甚至在生活的道路上刚一迈步,就会被逆境给吓退了,只有执著于自己的希望,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最后赢家。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勿对人性失望
只望血肉之躯能瞬化为甘露; 天条亦无禁戒人类自戕;上帝呀,上帝,人间万物我观之已是乏味; 枯燥; 平淡; 也令我心灰意懒。罢了; 罢了。就像无人管顾的花园被丛草吞没,此事就如此的发生……我心将碎; 因我不能多言。
《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二场
那么世界末日就快来临了。
《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
文艺复兴运动使整个欧洲都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随着人文意识的觉醒,人们过去对于上帝的牢固信仰渐渐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人们往往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为所欲为,在结束了传教士般的禁欲主义之后,被禁锢了多年的人性一下子被不断膨胀的私欲所控制。《哈姆雷特》真实地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劳狄斯为权势所诱惑,杀死了自己的兄长,夺取了王位,而且还企图置王子哈姆雷特于死地;王后乔特鲁德,也就是哈姆雷特的母亲因为经不住情欲的引诱,在丈夫去世后不到两个月就委身于克劳狄斯,“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所有人性的弱点几乎都在顷刻之间暴露在了哈姆雷特这个曾经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面前,他过去视父亲为十全十美的理想君王,母亲则如同圣母一样贞洁,认为世界就是一个“美好的花园”,所以那时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可是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叔父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雷特迅速对人性失去了所有的希望,痛苦和忧虑使他变成了一个“忧郁王子”。
哈姆雷特对人物或世界的认识实际上是十分偏激的,在他怀抱人文主义理想时,便把整个世界看成是“负载万物的大地”、“覆盖众生的苍穹”,是“一顶壮丽的帐幕”,是“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庄严的屋宇”。那时的哈姆雷特对人同样充满了赞誉,这从他的一句著名念白中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可是当残酷的现实摆在自己面前时,哈姆雷特过去所有的人文主义理想便在瞬间破灭,而他对于整个世界和人性的看法便与过去的认识截然相反了。世界在他眼中变成了“一所很大的牢狱”,而且还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里面长满了恶毒的野草”,世界变成了“冷酷的人间”,一切都变得“颠倒混乱”。人性中的种种弱点,此时在哈姆雷特眼中都变成了邪恶,人的心灵变得阴暗污浊,即使是能够给予自己爱情的纯洁少女奥菲利娅,在哈姆雷特眼中同样不值得信任。母亲背叛父亲的行为使哈姆雷特彻底失去了对贞洁的信任,也失去了对美妙爱情的理想,他认为“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使一个中年妇女(即他的母亲,王后)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青春在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吧。当无法遏制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然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
哈姆雷特的偏激和过份悲观,或许表达了莎士比亚本人对文艺复兴晚期混乱社会的一种担忧,而且作为一种艺术形象的塑造,其必然具有一种艺术概括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待世界和他人的看法却不应该如此偏激。
世间万物各有其性。一般说来,人应该具有好的人性。所谓“人性”,例如“恻隐之心”就是共同的人性,“慈悲良善”也是共同的人性,“惭愧”、“羞耻”、“爱众”、“合群”都属于人性。而坏的人性也不少,譬如自私、贪婪、害怕强权等就属于人性的弱点。
对于人性中的优点与弱点,人们应该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世纪,人们看待世界和人性的方式应该更趋于积极和乐观的一面,而不应该以消极、悲观的态度来看待事物、看待人性。
很多人只看见这个世界的黑暗面,从而以悲观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也有很多人认为,应该只看人间光明的一面,才可以使自己乐观些、勇敢些。然而,世界是很冷酷的,既然有黑暗面存在,为什么回避它呢?一旦我们必须面临黑暗的时候,岂不是格外的失望惶恐,不知所措吗?
不要希望人类是完美无缺的,你必须面对黑暗,承认很多人都是自私的,人们的善意是有限度的,许多时候,仁爱是有条件的,而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时常需要建立在彼此的利益上。不要奢望人们一点也不虚伪,你只能希望人们在虚伪之中仍不忘善良,并且希望人们能在该诚恳的时候诚恳,这就够了。
不要对这个世界失望,我们生就这个样子。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可爱的地方,也有令人失望的地方。能承认这些,我们才可以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人生太苛求是不会快乐的!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积极地看待问题
其实世事并无好坏; 全看你们怎样去想。对我来说; 它是个牢狱。
《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
哈姆雷特由于悲观失望,把丹麦看成是牢狱,使自己更加消极,错失了许多报杀父之仇的机会,甚至差一点儿不复仇就自杀了。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问题就在于我们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它们。在看待事物时,你应考虑事情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你总想着事情糟糕的一面,那你就永远也快乐不起来;如果你总想着事情好的一面,哪怕是不好的事情,也会产生良好的愿望与结果。
有些人认为,他们现在的心态是周围环境造成的。但事实上,如何看待世界、把握人生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只要你摆正心态,专心走自己的路,你会发现环境是无法左右你的。
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倾向:我们把事情想像成什么样子,事情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子。
一个人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一个积极心态者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学会了不让自己沉溺其中。一个积极心态者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的心态走出困境,迎向光明。积极心态能使一个懦夫成为英雄,从心志柔弱变为意志坚强。
你的心态是你——而且只有你——惟一能完全掌握的东西,控制你的心态,并且利用积极心态来引导你的思想,控制感情,决定命运。
越来越多的人在高呼心理危机,我们的心态也许真的存在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但相信这一切是可以解决的,假如你愿意改变自己,首先得从改变心态开始。只要改变了心态,就改变了“世界”,你就会在人生道路上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