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白话六韬 >

第8章

白话六韬-第8章

小说: 白话六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退守姑苏。越军将吴军包围在姑苏达三年之久,吴军势穷力竭,突围至姑苏台,旋即又被包围。夫差绝望自杀,吴国灭亡。越挟灭吴的余威波淮北上,与诸侯会盟,终于当上了春秋时期最后的一个霸主。 
顺启第十六
  【提示】
  本篇首先阐明了君主应该具备大、信、仁、恩、权、事而不疑六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然后通过利与害、生与杀、彻与夯、安与危的比较、说明“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
  【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怎样才能治理好天下呢?”
  太公回答说:“器量盖过天下,然后才能包容天下;诚信盖过天下,然后才能约束天下;仁爱盖过天下,然后才能怀柔天下;恩惠盖过天下,然后才能保有天下;权势盖过天下,然后才能不失天下;遇事果断毫不犹疑,就象天体运行那样不能改变,象四时更替那样不可变化一样;这六个条件都具备了,然后就可以治理天下。所以为天下人谋利益的,天下人就欢迎他;使天下人受祸害的,天下人就反对他;使天下人遭到杀戮的,天下人就仇视他的残暴;顺应天下人意愿的,天下人就归附他;造成天下人贫困的,天下人就憎恶他;使天下人安居乐业的,天下人就把他当作依靠;给天下人带来危难的,天下人就把他看成灾星。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占有这个治理天下的君主位置。”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何如而可以为天下?”
  太公曰:“大盖天下①,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②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③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故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④之;彻⑤天下者,夫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
  【注释】
  ①大盖天下:指器量包容天下。大,器量、度量。盖,包容,覆盖。
  ②约:约束、控制。
  ③怀:赢得,归服。
  ④贼:毁坏、杀害。
  ⑤彻:顺从,顺应。
  ⑥灾之:意为视之如灾星,避之唯恐不及。
  【例证】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君主如果不能以大,信、仁、恩治理国家,最终必将失去天下。隋炀帝落了个国灭身亡的可悲下场,就是明证。
  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自从公元 604 年杀父篡位时起,便开始了荼毒天下,残害人民的残暴统治。隋炀帝即位之后,即大兴土木,营建
  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二百万人,用了十个月才完工。紧接着又开始修建西苑,周围二百里,内置山海湖泊以及亭台楼榭殿阁宫观。隋炀帝“无日不治官室,两京及江都苑囿亭殿虽多,久而益厌”,于是选择风景幽美的地方,建置许多华丽的行别墅,从长安仁寿宫直至江都的江都宫,共置离宫四十余所。隋炀帝“靡有定居”,喜爱游乐,每次出游,不知浪费多少民脂民膏。为了便于自己游玩,他滥用民力;开凿运河,隋炀帝曾三次通过运河到江都巡游,随行的船只数千艘,首尾相望。绵延二百多里,沿路州县都必须供给大量精美食物,吃不完就大量倒掉。如公元 605 年从洛阳乘船游江南,大小船只五千余艘,仅挽船夫就用了八万多人。次年由陆路返回时,为了制作车辆和仪仗,用工达二十多万人。
  隋炀帝还好大喜功,三次远征高丽。从公元 610 年起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准备工作。为此征调大批工匠,在山东赶造战船,工匠们被迫在水里不分昼夜地劳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者十之三、四,帆桅尚未竖起,海底已是累累白骨。隋炀帝还征发江难以南民工二百三十余万人,日夜不停地把黎阳仓、洛口仓的武器、粮食转运到河北涿郡,奔走在路上的民工,经常有几十万人。公元 612 年正月,炀帝动用一百一十三万军队,远征高丽。隋军先头部队三十余万在进攻平壤时,惨遭失败,退回辽东城的只剩下二千七百人。炀帝不甘心失败,接着又两次远征高丽,耗费人力物力难以估计。
  隋炀帝的劳民,扰民,害民,虐民,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为建宫室,“丁夫多死,疲顿颠仆,推填坑坎”;为开河修渠,男丁不足,“始役妇人”;为远征高丽,造舟巡游,“役丁死者什三四”;赶运武器粮秣,往还在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青壮劳力服摇役而脱离生产,造成“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广大民众“煮土而食”,甚至某些地区出现了“人乃相食”的惨象。
  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无可忍,被迫起而反抗。公元 611年,山东农民王薄在今山东邹平南的长白山首举义旗,拉开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各地民众群起响应,到公元 613 年底,农民起义的烽火已燃遍全国各地。面对不可收拾的危局,炀帝逃往江都:公元 618 年 3 月的一个晚上,部将发动政变,将炀帝活活勒死。临死前炀帝问:“我有负于百姓,但给你们荣禄却极厚,为何要谋反呢!今天之事谁是首谋?”一人厉声答道:“普天同怨,何止一人?”隋炀帝“害天下”、“杀天下”、“穷天下”、“危天下”,终于落了个“天下贼之”、“天下仇之”、“天下灾之”的可耻下场。 
三疑第十七
  【提示】
  本篇论述了攻强、离亲、散众的策略:攻强以强,离亲以
  亲,散众以众。具体说来,就是因之、慎谋、用财。因之,就是因势利导,对强敌“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助长敌人的气焰,这样,最终敌人就会“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慎谋就是慎用谋略,离间敌君亲信。用财就是舍得使用财物,收买敌国臣民。这样就能够达到攻强、离亲、散众的目的。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建功立业,但有三点疑虑:恐怕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进攻强敌,恐怕不能离问敌君的亲信,恐怕不能瓦解敌国的军队。您看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首先是因势利导,其次是慎用计谋,再次是使用钱财。进攻强敌,一定要怂恿他,使其恃强骄横;放任他,使其猖狂自大。敌人过于强横。必遭折挫;过于狂妄,必致失误。要进攻强大的敌人,必先助长它的强暴;要离间敌人的亲信,必先收买敌人的心腹;要瓦解敌人的军队,必先争取敌国的民心。
  运用计谋,以周密最为重要。许诺给敌人一些好处,给予敌人一些利益,敌人内部必然发生争夺。要想离间敌国君臣,应根据他们的爱好,给予他所宠爱的佞臣一些好处,送给他们所想得到的东西,许给他们丰厚的利益,使他们疏远君主,让他们不能有所作为。他们因为得到我们给予的好处而非常高兴,就不会对我们的图谋产生疑虑了。
  一般进攻强大敌人的方法是,首先蒙蔽敌国君主的耳目,然后再进攻他强大的军队,摧毁他庞大的国家,以解除民众的痛苦。而蒙蔽敌君耳目的方法是:用女色腐蚀他,用厚利引诱他,用美味娇养他,用淫乐迷乱他。
  既已离间了他的亲信,还须使他疏远自己的民众。不要让他识破我们的计谋,引诱他进人我的圈套,而他还没有觉察我的意图,然后就可以成就大事了。
  恩惠施于民众,不要吝借财物。民众如同牛马,经常喂养他们,他们就会顺从和亲近自己。心灵可以产生智慧,智慧可以产生财富,财富可以养育民众,民众中可以涌现贤才。大批贤才涌现,就可以辅佐君主统治天下。”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强、离亲、散众①,为之奈何?”
  太公曰:“因之②,慎谋。用财。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③,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攻强以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设之以事,玩之以利,争心必起。欲离其亲,因其所爱;与其宠人,与之所欲,示之所利。因以疏之,无使得志。彼贪利甚喜,遗疑乃止。
  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后攻其强,毁其大④,除民之害。淫之以色,啖之以利,养之以味,娱之以乐。
  既离其亲,必使远民,勿使知谋,扶而纳之⑤,莫觉其意,然后可成。
  惠施于民,必无爱财,民如牛马,数■食之,从而爱之。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
  【注释】
  ①散众:指分化瓦解敌国的军队。
  ②因:顺应,利用。因之,意为因势利导。
  ③张:嚣张。此处比喻骄傲自满,忘乎所以。
  ④大:此处指庞大的国家机器。
  ⑤扶而纳之:指用各种手段引诱敌人人我之圈套。
  【例证】
  “攻强以强”,因势利导,对强敌“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助长敌人的气焰,这样,敌人就会“太强必折,太张必缺”。冒顿就是运用这一策略而灭亡强敌东胡的。
  战国时期,我国北方有一个称为匈奴的少数民族,特别强悍,经常骚扰中原。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匈奴战败,势力衰弱,远徙北方。秦朝末期,中原地区内乱,无暇顾及塞外,匈奴死灰复燃,又逐渐强大起来。当时匈奴单于名叫头曼,因偏爱后妻阏氏所生的儿子,想废掉太子冒顿。冒顿富有谋略胆识,在一次打猎途中,射杀父亲头曼,然后率众把后母和少弟以及不服从他的大臣统统杀光,自立为单于。
  匈奴的东边与另一强盛的少数民族东胡为邻。东胡首领听说冒顿弑父自立,便派使者前来索要头曼的乘骑千里马。冒顿向群臣询问对策,群臣都认为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不能交出。冒顿摇摇头说:“我怎能为了一匹马而破坏与强邻的友谊呢?”于是将千里马交与来使带回。不久,东朝又派使者前来:“我们大王想要单于的阏氏为妾。”冒顿又询问群臣,大家义愤填膺:“东胡无礼已极,竟敢要让大王的妻子给他当妾,请出兵消灭它!”冒顿还是摇摇头说:“我怎能为了一个女人而破坏与强邻的友谊呢?”于是将阏氏交与来使带回。东胡首领两次无理索求都轻易得手,认为冒顿胆怯,匈奴势弱,越发骄傲起来,不把匈奴放在眼里。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方圆千里的土地无人居住。东胡又派人前来:“我们想独占这块土地。”冒顿依旧询问众臣,一些人因前例在先,认为冒顿这次还会答应,于是赞成交给东胡。哪知冒顿闻言勃然大怒:“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能轻易送人!”立即将那些人同来使一起推出处死。然后集合兵马,突袭东胡。
  东胡国王得到匈奴的良马美人之后,整日淫佚,认为冒顿畏惧东胡势力强大,不足为虑,因此毫不戒备。冒顿骤然率军来到,东胡措手不及,被冒顿轻而易举消灭。冒顿乘胜转兵西向,西征月氏,南并楼烦,侵掠燕代,全部收复了秦时被蒙恬所夺去的匈奴故地,并不时进一步南下中原,对刚建立的汉王朝构成了极大威胁。 
卷三 龙韬王翼第十八
  【提示】
  本篇论述了军队统帅部的构成。首先阐明“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接着指出任命股肱羽翼的办法:“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最后说明了股肱羽翼应有七十二人组成,包括腹心、谋士、天文、地利、兵法、通粮、奋威、伏旗鼓、股肢、通才、权士、耳目、爪牙、羽翼、游士、术士、方士、法算等各方面人才,分管作战、宣传、间谍、天文、通信、工程、医务、军需等方面的工作。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主统率军队,必须有得力的辅佐之人,以造成非凡的威势,这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凡举兵兴师,都以将帅掌握军队的命运。要掌握好全军的命运,最重要的是通晓和了解各方面情况,而无需专精某项技术。因此,应该量才授职,用其所长,灵活掌握,并使其成为一项制度。所以将帅需要辅佐人员七十二人,以便顺应天道,应付各种情况。按照这种方法设置助手,就是掌握了作将帅的道理。发挥各种特殊人才的奇异才能,就可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武王问:“请问这方面的细节是怎样的?”
  太公回答说:“腹心一人,主管参赞谋划。应付突然事变,观测天象,消除祸患,总揽军政大计,保全民众生命;
  谋士五人,主管筹划安危大事,考虑形势的发展变化,鉴别将士的品德才能,申明军纪,授予官职,决断疑难问题,裁定事情可否;
  天文三人,主管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测度风向气候,推算时日吉凶,考察吉凶征兆,核查灾异现象,观察人心的向背;
  地利三人,主管察明军队行军和驻止的地形状况,分析利弊得失的变化,观察距离远近,地形险易,江河水情和山势险阻等,确保军队作战不失地利;
  兵法九人,主管探讨敌我形势的异同,分析作战胜负的原因,检查点验作战时的兵器,检举揭发各种违法行为;
  通粮四人,主管筹划给养,筹备储存,保证粮道畅通,征集军需粮秣,确保军队供给不发生困难;
  奋威四人,主管选拔有才能的勇士,配发优良的武器装备,组织突击部队风驰电掣般行动,迅猛快速地打击敌人;
  伏鼓旗三人,主管军队的旗鼓,明确视听信号,制造假符节,发布假命令以迷惑敌人,忽来忽往,神出鬼没;
  股肱四人,主管担负重要使命,从事艰巨任务,挖掘沟堑,构筑壁垒,以备守御;
  通材三人,主管完善将帅的不足,弥补将帅的过失。接待宾客,讨论问题,消除祸患,排解纠纷;权十三人,主管实施诡诈奇谋,设置绝术异技,不让敌人识破,进行无穷变化;
  耳目七人,主管通过与外界交往,听风声,观动静,查明天下形势,了
  解敌军情况;
  爪牙五人,主管宣扬我军军威,激励三军斗志,使他们敢于冒险犯难,攻坚摧锐而无所疑惧;
  羽翼四人,主管宣扬将帅的威名声誉,以震骇远方、动摇邻国,削弱敌军斗志;
  游士八人,主管察明敌方奸佞,刺探敌国变乱,操纵敌国民心,观察敌人意图,进行间谍活动;
  术士二人,主管使用诡诈,借助鬼神,迷惑士众,稳定军心。
  方士二人,主管各种药物,治疗创伤,医治疾病;法算二人,主管计算军队营垒、粮食和财用的收支情况。”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①,以成威神,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受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纲纪,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②。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武王曰:“请问其目?”
  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潜谋应卒③,揆天消变④,总揽计谋,保全民命;谋士五人,主图安危,虑未萌,论行能,明赏罚,授官位,决嫌疑,定可否;
  天文三人,主司星历⑤,候风⑥,推时日,考符验⑦,校灾异,知天心⑧去就之机;
  地利三人,主三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