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风流枉少年-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的人,他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什么时候走,我送你。”丛笑忍着忧伤,轻轻地说。
“下个月就走。”
两个人又想起过去,他们相偎着沿着校园来回地走。
肖潜说:“时间真快,认识你都快四年了,还记得第一次见面吗?你穿着那件漂亮的白裙子,我好喜欢,送我那天就穿那件裙子好吗?”
“我会的。”
……
两个人又断断续续诉说着曾经的往事,一切都被时光带走,一切都那么亲切,那么值得回忆,这也许会成为两个人对大学生活最好的纪念。
学校举行的欢送和表彰援藏同学的大会是在礼堂里召开的,援藏代表上台发了言。肖潜被请到了主席台上,这是他第二次和校领导离得那么近,上一回是照毕业照时,领导就坐在他的前面,他当时是和全校上千名毕业生站在一起的,这次他单独和领导在一起就座,显得很不自然。
他没有听从朱一民的话,抄上足够的思想汇报,来个火线入党,另外四个援藏同学都在这一天加入了组织,四个人是两对伴侣,其中一对儿男的是因为和许昆一样高等数学补考不通过,才想起利用援藏机会获得学位和毕业证书的,对此学校也表示了宽宏大量,人家把青春都献给边疆了,一张纸制的证书又算得了什么呢。女生是男生的女友,为男生作了一次彻底的牺牲。
土豆和他刚刚认识几个月的女友也报了名,他因为身高被多家单位拒绝,他学肖潜的做法,报名去援藏,按照政策,才最终获得在京的一家设计单位的接纳。看到人家两对情侣在红旗下共同宣誓,肖潜又想起了丛笑,心中泛起一种酸楚的感觉,他心里默默地为丛笑祝福。
肖潜也没有在政治上一无所获,他被授予学校的优秀团员,也在火红的团旗下接过了奖状,这还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受表彰呢。
本来要安排他讲话的,他最终拒绝了,说自己不太会在这种场合讲话。于是为了给他的行动提供一个支撑点,也就是他建设西藏的宏伟志愿就通过校领导的口里讲了一遍,校长号召全校的师生向他们几位学习,最后表彰和欢送会就在乐曲声中结束了。
第五部分第71节 每个人心情的写照
学校为毕业生举行的告别宴会安排在7月8日,这天所有的毕业生都聚集到学生食堂里。饭菜很丰富,还每桌上了十瓶啤酒。先是班里的同学相互敬酒,接着是系里的学生互相走动劝杯。大家都怀着复杂的感情,五年来校园留给大家太多的感受,说不上是高兴还是忧伤。有从开始一直说笑到最后的男生,也有从头到尾哭个没完的女生,总之,各种感情在这一刻都一齐迸发了出来。
学校的告别宴散后,班里又加了一场分别宴,大家坐在一起,男生接着喝酒,女生接着痛哭。
看到王伊竹哭红的眼睛,大家说老朱你赶紧劝住,不然哭瞎了眼,以后看不见,只能摸你的大头认人了。
朱一民还是当班长的风范,挨个给大家敬酒,到每个人的跟前都特别诚恳地请求别人原谅他,好像他这些年没给大家干好事,净添堵了。文新也被朱一民诚恳的态度打动,搜肠刮肚地想自己五年来做过什么对不住班长的地方,赶紧在毕业前道歉,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就学着朱一民的样子,说也请求朱一民原谅的话。
501宿舍的人坐在一起,他们都有点喝多了,想起谁就开始说谁。一会儿想起入学时追陈晓涓的往事,就互相挤兑当时谁都干什么傻事了,挤兑一个就干一杯酒。最后大家叹息道:“多美的一朵美人蕉啊,可惜扎根在美国了。”
又有人说起珍妮,说珍妮就是在这个餐厅学许昆的中国话的,每个人还把当时珍妮对谁怎么说的也学了一遍,大家都笑,只有许昆的眼里含了眼泪,他举起酒杯说:“不说了,来为我的珍妮喝杯酒吧。”大家于是举起酒杯和许昆一饮而尽,算是对珍妮的祝福。
肖潜倒满酒,他不知是郁闷还是与大家离别而感伤,因为大部分同学都留在了京城,只有他过些日子就要远赴西藏,想想真有些形单影孤。他今天喝得最多。他像是感受到什么,说:“真像在做梦,你说我们这些人里谁活得最潇洒。”
大家说是你和许昆,肖潜摇摇头,指着文新说:“是文新,他最潇洒。”大家不解,让他说得明白些。
“谁最后不愁工作,不愁女朋友,谁呀?谁玩中带学,不仅没比咱少玩一样,还学着真本事了,谁呀?”他一连几个“谁呀”把大家搞得一头雾水。
“是文新。”肖潜说出他的心里话,“咱们呀,都是一帮傻子,来,傻子们干一杯。”
大家竟都举起了酒杯,甘当傻子。
“文新,”肖潜又贴近文新的耳边说,“你能写东西,你要把咱们班的生活记录下来,没准就是一部好小说呢。写我,往真实里写,我当你小说里的反面人物,做反面教材。”
“还有我,”朱一民也抢话说,“我不怕写我,骂我都行,我不会告你侵犯名誉权,必须写我。”
大家围着文新,七嘴八舌地出主意。
“写吧,书名我都想好了,就叫《睡不醒的青春岁月》,大家都在做梦啊。”肖潜醉醺醺地说。
“不行,太俗,应该叫《梦里青春知多少》。”朱一民也出着主意。话没说完就招来众人一声齐刷刷的“呸”声。
“还自我感觉良好呢,比三毛还俗。”
学校历来规定毕业生离校的最后时间是每年的7月10日。9日这天大家都把宿舍里该卖的东西卖掉了,准备一身轻松地走出校门。
许昆本打算把书烧掉,像在中学一样,他把书抬到楼下点火时,被保卫处的人拦住了,收废品的人也一个劲儿地求他手下留情,说这些书能卖十几块钱呢。
这天晚上501宿舍的人把时间都留给了自己。文新找到了莼子,莼子下个月就该上班了,文新还要在这里继续读上三年。他们互相留了通讯地址和电话,莼子把一个笔记本送给文新,里面第一页写满了祝福的话,下边又加了一句:让我们共同创作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学生活剧本。
校园没有一处安静的地方,到处是欢聚的酒宴,酒杯的碰撞声,哥们儿姐们儿之间相互的说笑声,对即将逝去的大学时光留恋的哭泣声夹杂在一起,穿透京城闷热的空气从各个角落传来,烘托着这个情绪复杂的不眠之夜,学生会的广播里播放的《今夜无人入睡》就是此时此刻每个人心情的写照。
第五部分第72节 再见了,大学
莼子有些动情地说:“明天的校园就不属于我们了。”
文新有些羡慕那些明天就走向社会的同伴,他有些忧郁地说:“明天就都走了,再也见不到熟悉的人了。”
莼子说:“不知道明天对我们来说是个什么样子,不过我想一定会更美好。”她见文新只顾仰望着天上的繁星,不理睬她的话,就问:“你现在想什么?”
“我在想明天就结婚,就要孩子。”
“做梦吧你。”莼子掐了一下文新,文新又一次抱住莼子,两个人又像初吻一样在操场的看台上吻在一起。
7月10日,所有的毕业生都记住了这一天,这是一个人生的分水岭,学生时代将永远成为大多数人记忆中的东西。
肖潜、许昆和文新回到501宿舍,他们互相做最后的告别。老三杨跃不在,他自从干了顶替肖潜工作单位的事后就再没敢在宿舍里住。
大家说不出是留恋还是怨恨,他们看着已经空空荡荡的房间,仿佛生活又回到了那个刚来这里的时候。
“老大,你什么时候去西藏?”许昆和文新同时问肖潜。
“大概月底吧。”
“我们到时送你。”
肖潜想了想说:“不用了,兄弟们!就在这儿,在我们相识的地方分手吧,以后还有机会重聚呢。”
说罢,三个人拥抱在一起,说:“祝我们好运。”
三个人刚要提起行李出门,文新表示他还有话要说。
“我想问你们俩一句话,不知该问不该问?”文新犹豫着说道。
肖潜和许昆都看着文新,感到有点不解。
“说吧,秀才,什么时候哥们儿之间有不能问的事了?”
“你们俩还恨杨跃吗?”
两人一愣,他们互相看了一眼。肖潜过来拍了一下文新的肩膀:“谢谢你的提醒,秀才。不会的,我现在想明白了,这事能怪谁呢,还是怪自己吧。”
“我现在只想着咱们几个在一起快乐的往事。五年了,真像是一场梦啊。过去了,终于过去了,可惜时光不给我们机会,不然我再上一次大学,肯定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不过,我还是很羡慕你们俩的大学生活的。”文新真心诚意地说,“没有你们俩,也许我对大学生活就没有更深的印象,也就失去回味了。”
文新分别递给肖潜和许昆一张纸:“这是给你们的纪念。”
白纸上面用毛笔分别写着一首短诗。
赠友人肖潜
莫道花开头遍红,
梅开二度春更浓。
四人同行知情暖,
五载同窗谙事寒。
不作悲词吟留别,
只唱欢歌送君行。
来日为兄显身手,
四海遍吹西域风。
赠室友许昆
何惧天灾人祸重,
瓜熟自有蒂落时。
问君何日得伴侣,
异域相逢终有期。
看着文新写的赠诗,肖潜又增加许多感慨,他说:“秀才,别忘了为咱们宿舍树碑立传的事。”
文新说:“肯定会写的,不过我还想再问个问题?”
“你今天怎么这么多问题,说吧,什么问题?”
文新说:“不过你们必须老实交代,不然为501立传的事就吹啦。”
“你想知道什么事?”
“我就是想知道你们怎么和陈晓涓、王伊竹分手的,能说实话吗?” 肖潜和许昆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对文新说:“秀才,你狡猾狡猾的。”
文新也笑了,他说:“因为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你们两个追花高手会败下阵来?”
“这个问题今天保密,回头让许昆告诉你答案。”
时间到了下午,楼下已经听见保卫处的人封门的声音。
“咱们也该走了。”三个人拿起简单的行装准备出门。肖潜又像想起了什么,他转回身来,“不行,咱得留下点纪念。”肖潜拿起桌上的一枝毛笔,“咱们也风骚一次,用一个词给咱们自己大学生活作个总结。”
“好主意。”许昆和文新附和着。
“我自己假潇洒。”肖潜自嘲地说道。
“不,是真潇洒。”文新纠正道。
“好吧,就听你的,管它真假,反正是潇洒走了一回。”
于是肖潜就在门板上写了一行字:“501宿舍,号称鬼屋,里面住着四个鬼才,老大肖潜,长发披肩,号称潇洒;老二许昆,逐花高手,号称宝二哥再现;老三杨跃,最会表演,立志夺奥斯卡;老四文新,满腹才华,风流往事由他记录。”写完,他把笔扔在地上。
许昆说:“你丫这也叫风骚,连白话文都不如,还是秀才来吧。”
文新想了想,接过笔在门板上写了一副对联:
北X大小世界留五载风流奇史,
五○一大漏室藏四位烈胆英豪。
横批:信不信由你。
“好,盖了冒了。”最后三个人合力用力拍了一下501宿舍的门板,说道:“再见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