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大汉帝国风云录-第9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家坚持以法治国,律法高于一切,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法家这种做法不是把庶民的地位提高了,而是把士族的地位降低了。法家靠刑罚奖惩来治理天下,把礼完全丢到了一边。”
“所以,儒家指责法家卑鄙、粗野,而法家则指责儒家白日做梦,不切实际。”
“我们在晋阳的时候,提出了荀子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荀子的学说其实是对儒家和法家的一种折中,反映在治国策略上就是外儒内法,也就是以儒家学说做为国策和学术思想的核心教化百姓,以法家的主旨制定和实施律法来统御百姓。”
“然而,大汉历经二十多年的战乱后,百废待兴,早已失去了推行礼治的条件,现在百姓最急需的不是道德教化,而是生存,是温饱,是谷粟和绢布。所以丞相大人实施了一连番的改制,这种改制迅速打破了国策核心的平衡,由此导致了大汉的学术之争越来越激烈,朝堂上的权力斗争也越来越残酷。这种关系社稷存亡的根本性东西如果得不到及时修正,中兴大业将很难持续而稳定地推进。”
张燕这几句话让赵云有一种醍醐顿开的感觉。
学术之争、权力之争说到底是利益之争,但利益之争如果太激烈了,那就说明国策出了问题,仅仅靠严刑酷法强行镇制肯定解决不了。一味地打击和屠杀只能让矛盾越来越激化,只能让社稷形势越来越恶劣。
张燕从国策的核心思想,从礼、法的角度分析了矛盾激化的原因。现在朝堂斗争之所以白热化,不是丞相大人坚持以法立国以法改制的思路出了问题,也不是门阀世家坚持以德治国以礼改制的理念不对,而是儒家学说不适应时代,儒家学说无法让当前千疮百孔的社稷得到振兴,无法满足当前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百姓的需求。今天的大汉要想中兴,今天的大汉要想让百姓休养生息,需要一种能与之相适应的,相辅相成的学术思想。
“当年高祖皇帝打天下,到了关中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它苛法一律废除,百姓无不拥戴。”张燕轻策战马,继续说道,“大乱之后,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他们希望朝廷废除秦朝的苛政。而高祖皇帝做到了,他承袭了秦朝的利民之策,废除了秦朝的所有苛政,结果有了文景之治,大汉在短短数十年内便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高祖皇帝立国之初,大汉一片废墟,民生凋敝,社稷不稳,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急需解决。此时以道德修养为己务的儒家和崇尚自然、消极无为的道家老学都无力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以文武兼备、刑德并用、以法为符、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恭俭无为、贵柔守雌为主要内容的道家黄老之学随即应时而生。”
“到了孝武皇帝年代,大汉需要北击匈奴,需要开疆拓土,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学术,于是儒家学说登堂入室。”
“时代不同了,皇帝、朝廷和百姓的需求不同了,学术思想也要改变,也要发展,本朝四百年来的历史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鲜明的例子。作为后人,我们不但要以史为鉴,更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以保证社稷和百姓能够更好地生存。”
赵云已经明白张燕此趟晋阳之行的真正目的了。
此刻晋阳云集了襄楷、鲁女士、王真等大汉有名的道学大师,许劭、王剪、华陀、张机等人也都是兼学儒、道的大儒,如果现在张燕到晋阳提出推行道家黄老之学,势必会得到响应。
随着天子行台建立,南阳大战的开始,朝堂上权力争斗越来越激烈,形势的发展越来越难以控制,处在权力漩涡中的长公主为了尽可能缓解危机,极有可能答应张燕和道学大师们的恳求,以朝廷之力广为推行黄老之学,从而打击和制约儒学,继而影响国策从根本上保护新政,并放弃维护门阀世家的利益,转而和丞相等改制势力携手重击门阀世家,彻底消除门阀世家对朝政的把持和影响。
说到底,张燕还是出身道家,对儒家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不满,《太平经》中的“以民为本,救穷周急”等治国理念对他影响太大。当儒家学说不能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时,他就要重提道家黄老之学的论调了。但是,道家黄老之学自孝武皇帝之后就败落了,当年光武皇帝中兴大汉的时候,道家黄老之学也曾一度兴起,不过光武皇帝最后还是选择了儒学。在经过漫长的岁月后,道家的黄老之学还能再次兴起吗?这似乎有些太过一厢情愿了。
赵云把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飞燕兄,《太平经》你就不要提了,免得招惹祸事,至于黄老之学,现在重提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当年本朝崇道黜儒,也是有原因的,黄老之学除了可以与民修养外,也是功臣、外戚和郡国王不让皇帝干预郡国事务的借口。无为而治的国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权力分散、诸侯专恣、皇权受制等严重后果,最终酿成了七国之乱。道家黄老之学不利于皇帝集权和社稷大一统,这一点早在孝文皇帝、孝景皇帝时代就已经颇受非议了。”
“到了孝武皇帝朝,朝廷重用儒士,罢黜了黄老刑名百家之名,不过儒家还是无法与道家相抗衡。当时孝武皇帝虽然倾向于儒家的有为,但他又觉得道家的无为也有可取之处;他也赞同儒家的铺张扬厉,不过又摆脱不了道家质朴恭俭的束缚;另外他也很景仰成、康的刑措之法,不过又觉得治国不能没有刑罚。孝武皇帝为了集权,需要尊儒黜道,但道家黄老之学有很多地方比儒家学说高明,为此,他迫切需要一种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又全面吸收道家学说的长处,并能超过道家的全新的儒家学说。于是,一代大儒董仲舒应时而出。他借助《春秋公羊》学,公开援道入儒,在融合了儒家、道家和阴阳家三派学说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儒家学说,道家黄老之学的精髓随即变成了新儒学的血肉,黄老之学自此走向衰落。”
“飞燕兄,这也是当年光武皇帝在中兴时期选择儒学的重要原因,你现在凭什么能说服长公主和朝廷重新推行黄老之学?”
张燕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我没有说过我要推行黄老之学,但有一点你说对了,我要仿效大儒董仲舒,大力推行援道入儒,继而达到儒道双修的目的。”
“其实,本朝儒学的正宗地位,在遭受了大儒王充的猛烈批判后,虽然暂时还能维持官学地位,但实际上它的根基已经开始动摇了。”
“本朝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生们为了进入仕途飞黄腾达,纷纷迎合君王的需要,对经书穿凿附会,空生虚说,谶纬之术大行其道。大儒王充忍无可忍,愤怒一吼,以一部《论衡》揭穿了儒家传记的谎言,打破了儒经的神秘,同时也把孔子、孟子两位圣人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王充大师是用什么学说动摇了儒家经学的根基?道家学说。”
“自此后,本朝许多儒生,包括很多名儒,张衡、马融大师等等,其中也包括你岳父蔡邕大师,虽然以研习经文为主,但在儒学衰落的情况下,都不可避免得走上了儒道双修,融合儒道的道路。马融大师更是本朝融合儒道两家之长的宗师。”
“儒道兼修,等于也是推行道家黄老之学,这样黄老之学在治国方面的诸多长处比如文武兼备、刑德并用、与民休息、恭俭无为、贵柔守雌等策略也就能渐渐深入人心,而新政推行和实施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小,儒家学说的诸多短处也就能得到弥补,从而有效推进中兴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赵云敬佩地望着张燕,躬身为礼,“恭祝大人马到成功,我在长安等你的好消息。”
张燕抬头望天,轻声长叹,“只要大将军能活下来,只要小天子快快长大,大汉终究会强盛起来。”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一节
十一月中,兖州,陈留。
天子行台在陈留建立,傅干领行台尚书令,王凌和蒋济为行台左右仆射,原大将军府的诸多从事、掾属直接转为天子行台诸曹尚书和尚书郎等大小官吏。
十一月十二,征南大将军钟繇到达陈留。随后,被天子重新征调起用的右将军王当、折冲将军寥磊等数员大将陆续到达行台。
十五日,小天子召集军中将领军议,部署攻击之策。
行台尚书令傅干详细分析了天下局势,阐述了天子平定南方叛逆的主要策略和最终目标。
“在陛下、大将军和数万将士们连续三年的征战下,我们平定了西北两疆和大漠,现在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平定南方叛逆,收复南方州郡,彻底平定天下,完成中兴大业的第一步。”傅干站在巨幅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徐州、杨州、荆州和益州等地,缓慢而有力地说道,“陛下的决心非常大,他要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饮马长江,一统社稷。”
大帐内响起一片欢呼声。
小天子站起来,脸上带着几分腼腆的笑容,冲着帐内各军将领们挥了挥手,一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样子。
傅干望着他,希望他说几句鼓励士气的话。将军们也凝神屏气,等待着小天子精彩的发言。当今天子五岁就上战场,这三年更是统帅大军转战于西北两疆和大漠,历尽险恶战事,应付这种场面还不是绰绰有余。
“明年的今天,朕要站在长江边上剑指江东。”小天子环顾众将,神态从容地说道,“谁先拿下襄阳,谁就是渡江大军的统帅,社稷统一的最后一仗就由他去完成,大汉将永远记住他的功绩。”
大帐内掌声四起。
“为了顺利完成南征目标,陛下建立了行台,统一指挥各路攻击大军,协调朝廷和各州郡、各战场之间的关系,确保南下作战胜利。”傅干继续说道,“此决南下作战的大军共有二十六万,分别在三个战场上同时展开攻击。”
“在徐州战场上,高顺、魏续、管亥三位将军统率六万大军牵制徐州曹操的叛军。”
“在豫州战场上,雷重、蒙思两位将军统率四万大军阻击江东孙权和周瑜的叛军。”
“在南阳战场上,钟繇、萧恩两位将军统率三万大军从鲁阳方向攻击宛城。颜良、于毒两位将军统率四万南北军精锐从武关方向攻击宛城。王当、吴雄、彭烈三位将军统率四万大军从昆阳方向攻击宛城。”
“陛下亲率中军大将军贾诩的虎贲羽林营,护军将军何风的五千精锐,玉石将军的两万北军,张绣、赵虎将军的两万大军共五万人马随后跟进。”
“九月,我们在南阳战败,三万多将士阵亡,两万多将士叛逃襄阳,这给了我们沉重一击。”傅干看看脸色阴沉的王当,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然后语气陡然一转,“这个仇一定要报,此次我们不但要把南阳打下来,更要把襄阳彻底摧毁。”
“此次我们集中了十六万大军攻打南阳,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且此次攻击距离南阳战败仅仅只有两个多月,叛军根本想不到我们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一次集结兵马杀进南阳。”傅干一拳打在地图上,怒声说道,“此仗必胜。”
“骠骑大将军赵云大人昨日来书,于毒将军已经率军到达武关,只待粮草辎重备齐之后,颜良将军将统率大军南下攻击,预定出关时间是本月二十四。”傅干看看帐内诸将,“本月二十二,王当将军率先从昆阳方向开始进攻,南阳大战正式开始。”
诸将轰然应诺。
小天子把钟繇、王当、高顺、张绣、雷重等各路大军统帅亲自送出了辕门。
下午,天子和行台主要大臣、各州郡大吏坐在一起商议粮草辎重等问题。
冀青兖豫四州郡县和河南尹,河内两郡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负责给南征大军供应粮草辎重和征调民夫,为此行台尚书令傅干提出了一个原则,四州两郡要绝对遵从天子的命令。当长安朝廷的命令和天子的命令发生冲突时,则坚决遵从天子的命令,这一点至关重要,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为了坚定文丑、高览、臧霸、杨明、孙亲等州郡大吏对小天子的支持,打消他们的顾虑,傅干还建议小天子给他们每人下一道手诏,这样晋阳或者长安如果要强行压制他们,他们也好有个“挡箭牌”。
现在是十一月,刚刚秋收,各州郡正在收缴赋税,但这些赋税不需要运到长安了,而是由天子行台统一调配,就近运到南方各战场。“按照惯例,每年冀州的赋税都要调拨给幽州一部分,以补助幽州赋税的不足,今年我们怎么办?”冀州刺史杨明问道,“如果朝廷命令冀州予以调拨,我是不是直接听命?”
“只要是影响到南方战场的命令,比如钱粮和徭役征调,你都要听陛下的。”傅干摇手道,“行台和长安的尚书台虽然都有决策权,但分工明确,基本上不会让州郡左右为难,你不要太担心。两地尚书台和丞相等公卿诸府之间的分工也很明确,相信丞相大人会以大局为重,不会恣意专权,激化矛盾,影响中兴大业的进程。”
“行台只专注于南征大战,凡事都要让步于南征大战,而长安要兼顾方方面,要确保州郡稳定和百姓温饱,双方怎么可能没有矛盾,没有冲突?”高览对傅干含糊其辞,敷衍了事的态度非常不满,“行台和长安的矛盾大了,骠骑大将军处理不了,肯定要求救于晋阳。如果晋阳出面,我们拿着这道天子手诏能起什么作用?”
傅干一时语塞。
高览这些人久居州郡,熟悉政务,对朝堂之争更是了如指掌。太尉张燕北上晋阳,虽然有助于小天子掌控权柄,但也让长安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失去了张燕的支持,丞相李玮的处境显得很艰难。新政极有可能遭受打击,而这是高览等州郡大吏不愿看到的事情。新政对恢复国力,对百姓安居乐业的好处显而易见,如果新政受挫,首先遭到打击的就是百姓。百姓不安,社稷岂能稳定?
赵云主持国事后,为了缓和长安矛盾,有意帮助门阀世家压制丞相,试图从中寻求一种平衡,但赵云毕竟是北疆系的人,是大将军的亲信,他不可能得到门阀世家的全部信任。而且他和丞相的关系非同一般,一旦大将军的病情好转,丞相地位再度稳固,赵云的处境就艰难了。等他无法缓和长安矛盾的时候,他只能求助于晋阳。晋阳如果出面干政,像高览这些北疆系的州郡大吏将如何选择?
所以行台必须给个明确的态度,必须给州郡大吏们一个支持小天子的条件。
大将军这些年不理朝政,带着小天子征伐天下,目的是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大汉将来是小天子的大汉,从征伐中走出来的小天子才能保障军功阶层的利益。军功阶层拥戴小天子既符合大将军的要求,也符合军功阶层本身的利益。但小天子的职责不是打天下,而是治天下,治天下需要门阀世家,门阀世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严重威胁军功阶层的利益。军功阶层感受到了这种威胁,所以他们需要新政,但新政损害了门阀世家的利益,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为此双方矛盾越来越激烈,已经到了互相不能容忍的地步。南阳惨败正是这种矛盾激烈交锋的结果,而这次交锋双方两败俱伤,都未能到达目的,都未能消除对方给自己的威胁。
高览话里的意思很明了,他逼着傅干表态,他要行台坚决支持丞相,当长安发生动荡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出手打击门阀世家,不要让赵云去求助晋阳。这样晋阳和行台之间就不会爆发冲突,军功阶层随即就能轻轻松松地做出选择,坚决拥戴小天子。
但傅干不敢表态,因为这件事牵扯到南征的胜败。
假如行台坚决支持丞相,利用以丞相为代表的军功阶层和门阀世家的矛盾重创门阀世家,必然会引发南方叛逆的疯狂反扑。南方叛逆的中坚力量就是门阀世家,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