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名人演说精粹-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左翼文学继承下来。左翼批判了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批判了胡适等人的资
产阶级的思想。但是这种否定一切旧文化的偏向却没有克服。我当时也在左
联,当时我们是坚决摒弃一切旧东西,反对旧戏,就连《水游》也不主张叫
人看的。抗战起来了,民族形式比较得到重视,但那也只认为是一种权宜之
计,完全认不清采取民族形式是新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仅只为宣传方面,
拿来轻轻利用一下就得了。值得指出的是:鲁迅在这个问题上是完全正确的。
鲁迅劝青年不要读线装书,那只是怕当时的青年还没批判能力,读了倒反受
坏影响。鲁迅自己并不是把中国的旧文化一齐否定的。鲁迅的《狂人日记》
是很受果戈理,尼采的影响,但到《呐喊》,《徬徨》却是中国作风与中国
气派了。鲁迅自己把这摆脱外来的技巧影响,当作一种进步的表示。的确,
不摆脱外来的影响,一个人是没法成为真正民族的作家的。不要认为鲁迅抛
弃了民族传统,恰恰相反,正是鲁迅继承了民族传统。鲁迅细心地研究过中
国旧文化、旧文艺,写了《古小说钩沉》《中国小说史略》等书。鲁迅举过
一个很恰当的例子,说对于旧的应该“恰如吃其牛羊,弃其蹄毛,留其精粹”。
假如不分辩,连蹄带毛一起吞,当然很危险;反过来,要是把好肉当作蹄毛
扔了,也未免太可惜了吧?“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
的出现,也就是变革。”鲁迅早就把新旧的关系正确的指出了。可惜当时我
们这些人不留意鲁迅的这些话,偏喜欢说洋东西,不喜欢中国的。这个问题
还没能解决。抗战一起,《放下你的鞭子》等小剧流行,老百姓却说:你们
这些人要救国,很好,戏也演得很好,就是有点不合乎咱们的口味,不好。
这就是跟群众隔离了。毛主席在1938 年就指出来:文艺宣传运动“不合民众
神气等,与民众发生隔膜,必须切实的改一改。”“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
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
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当时我们也觉着这话很好,可是并
没很好的把它贯彻到实践里去。我们那时没能真正体味毛主席的话,就像我
们在那以前不能彻底了解鲁迅的主张一样。又过了四、五年,经过整风,毛
主席文艺座谈会讲话,我们才纠正了这个偏向。
对于旧文化、旧文艺的基本观点,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极明
确的说明:“中国现时代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
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因此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
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说新文化是旧文化的进一步的发展,新的和旧的是相互衔接的,
而不是相互隔绝的。
这就是说尊重古代文化,批判地吸收其精华,是相信自己的民族,爱护
自己的祖国的不可少的条件。新文化是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新文艺是反
映反帝反蒋,土地改革,劳资两利的。这只是横的一面,但还有纵的一面,
新文艺必须是从旧的发展而来的。我们必须拿马克思主义这个武器来改造旧
文学,发展其中的现实主义和唯物主义。不要把封建时期的文学和资本主义
时期的文学贴上个封条就算完了。列宁说过:“在每个民族文化里面都有,
哪怕是不发展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成分,因为在每个民族里面有劳动的
和被剥削的群众,他的生活条件必不能免地要产生着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意
识形态。”比如故宫是供封建皇帝住的,但同时不要忘了它是劳动人民在封
建压制下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长城更是这样,不过人民那时被统治着,
所以只得按统治者的意思来创造罢了。列宁又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那
人类的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官僚社会压迫之下所造成的智力的合乎规
律的发展。”人民在封建社会下,创造出来很多戏剧、唱词、民谣、音乐。。
这里面有很多是人民自己的东西。被剥削的生活条件下不可避免地使人要求
平等、自由、反抗压迫专制。这里面有很多民主的革命的成分,不过因为时
代限制,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所以他们得到的结论也解决不了问题。
不是以神仙式的幻想来结束,就是投降妥协,要不干脆就失败。但是我们必
须承认他们的民主的斗争。我们祖先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只有等我们这个
时代才能解决。诸位朋友说解放后有位小姐看了《红楼梦》,一心想作林黛
玉,因作不上林黛玉而大为烦恼。其实这是不必的,自由恋爱不就把这个问
题解决了么?
我们举个例来考察一下文学遗产里面进步的和民主的成分。
刚才提到的《红楼梦》,大家都知道是描写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兴盛到
没落,人民除了当作陪衬的刘姥姥外,在书里没有地位。但这里面就没有民
主的成分么?贾宝玉、林黛玉这一派和贾老爷、薛宝钗这一派是恰恰对立的。
假如贾宝玉生在现在,说不定是个民主人士,有住国际饭店的资格呢。贾宝
玉不想当官,只想追求人间比较单纯的爱;反对等级制,对丫环小姐同是称
姐道妹,一视同仁。不用说,他这种作风是为封建专制所不允许的,所以他
结果也只有出家当和尚了。《西游记》里的孙猴子也是革命的,他反抗一切
封建组织和封建纪律,他把天宫闹得熙熙攘攘,你怎么能说他不革命?从这
里,我们找到这些书所以流行如此广而为广大人民所欢迎的原因。这就是说
在分析批评这些作品时,我们要有阶级观点,要有历史的观点。我们切不可
要求从前的人民像要求现在的人民一样。记得从前延安演郭沫若的《屈原》,
演戏的人觉着屈原太懦弱了,屈原不该自杀,于是叫屈原的弟子婵娟小姑娘
劝说屈原,结果是屈原没自杀,屈原和群众结合了。这完全不合历史。我们
应该了解屈原在那种社会制度下只有牺牲。又有人演旧戏,把贪官打下去而
让群众自选县长,群众看了戏虽然很满足;情绪很高,但是这把历史给歪曲
了。我认为:在照顾观众情绪时,原则上是不能歪曲历史的。只要从历史上
看是最革命的,那就行了。比如刚才说过在封建的贾府里,贾宝玉类型的人
物是有革命性的。有位同志说:《水浒》里面除了官就是流氓,没有一个人
民群众。这位同志是不完全了解《水浒》的。《水浒》一百单八将里有很多
是劳动人民,比如李逵,阮小七等等。他又说宋江不好,宋江一直想作官。
还是由于没有历史的眼光。你以为今天的农民要不是受共产党领导,受无产
阶级的教育,就没有那种幻想么?例如在东北,有的农民发家了,就提出这
样的问题来:我是纯洁的共产党员,但是我的经济成分要上升到富农了,要
剥削人了,怎么办?党教育他说要照顾大家,要帮助别人。农民离了共产党
离了无产阶级是很容易走到从中农升到地主,继而组织军队,终局是想作皇
帝的路上去的。宋江那时还没有共产党,没有无产阶级,我们要求他不想作
官怎么成呢?
有人会问:过去的中国的落后的,文学里面的民主的、革命的、现实主
义的因素比较少;西洋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比我们多得多,我们为什么一定要
这么重视旧文学,一定要发展旧文学呢?我们的回答是:这除了我们刚才已
经说明过的那个文学本身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外,还有一个爱国主义的问题。
在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有些中国人不知不觉地丧失了民族自
信心,无形中形成了民族自卑感,以为外国都是好的,中国的全不好。这实
在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思想上的问题。比如演电影一定要学好莱坞,搞话剧一
定要模仿外国人,演讲起来也得耸几下肩膀,老百姓实在不懂你搞的是什么
名堂。这就是由于忘了毛主席再三嘱咐我们的“要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
问题在于我们究竟相信不相信我们的祖先。假如说我们的祖先不全是混
蛋,假如说我们的祖先都有过为民主自由奋斗的历史,假如我们认识了这些
血泪斑斑的事迹,明了了我们祖先为反对内外压迫者付出了光辉的代价,那
我们就应该为我们的祖先而骄傲,我们就该敬爱他们尊崇他们。这是一个非
常原则性的问题。
有人说哈姆雷特好。不错,哈姆雷特好,可是中国老百姓不知道他,中
国老百姓不喜欢他。老百姓所熟悉的是关公、张飞、李逵、薛仁贵等等人物。
我们应该请专家把民间流行的一切故事、歌谣、戏剧等等搜集起来,用马列
主义、阶级观点、历史观点,加以分析研究。决定哪些是好的,哪些是有用
的,和哪些是没用的。把没用的送进博物馆,对于好的有用的,我们不仅只
是消极地去继承它,而且更要积极地去发展它。我们希望有很多人来研究反
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民间文艺。我们绝不忽视这个丰富的,宝贵的文学泉源。
例如“孟姜女哭长城”是广泛的流行着的,正是反映着人民的反抗情绪。其
调虽悲,但其悲足可以哭倒长城。要不注重民间的东西,比如只写自由诗吧,
诗的思想性很高了,艺术技巧也很好,可是老百姓却偏好到西单、天桥听大
鼓书,那又拿什么去打倒封建文化呢?光是一个燕大或者再加上一个文化部
都是新民主主义文化,那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吧?老百姓爱大鼓,那我就来编
大鼓,唱大鼓。改造旧曲艺单靠艺人还不够,同时也要靠真正有修养的搞新
文艺的朋友们。这些人读过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借他们的好东西来改造旧
曲艺。例如《打渔杀家》吧,改一下就得了。《空城计》里面也许是还有好
东西。要是我们写三、四个剧本是反映目前的现实题材的,那我们就应该拿
出写一两本的力量来去作改造旧戏曲工作。旧曲艺的思想性虽然差,但是它
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新的思想性虽然强,内容和形式却往往是分裂的,
比如演旧戏,要打着令旗喊“我是政治委员是也”,岂不要闹笑话,我们对
于这些旧的文学遗产一定要改造它,加以新的内容,提高其民主性,革命性,
和艺术性。你好听大鼓,我们就有民族气派好的,音乐好的,思想好的大鼓
给你听,那你为什么不喜欢呢?秧歌就因为这样改造了,所以秧歌就受到这
样广大的欢迎。我们在分析旧文艺是必须分别清楚:哪些是只有修改一下就
成了的,另外一些却是需要比较彻底改造的;再另外一些却只有某些好的成
分供我们吸收的。
对于曾经流行过的而和现在人民隔绝了的文学,例如大学里讲的《诗经》
《楚辞》,我们也应该作一番清理工作,如果可能的话甚至作一番翻译工作,
否则人民没法接近它,它没法成为人民的东西。特别是在大学里的人更有给
人民介绍这些古代文学的责任。只有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才会有高度的民
族自信心。
也许有人要说北京是大地方,共产党进来也变成复古派了吧?那完全是
过虑。我们对于旧文学仅是说:你是我的祖宗,好,我尊敬你,我接受你的
好处。但是我是你的儿子,是你进一步的发展,那我当然就更有资格来裁判
你。我们就是用这种科学的马列主义的态度来对待文学遗产的。
(选自《周扬文集》第二卷)
丁玲
一九○四——一九八六
湖南临澧人,中国现代作家。“五四”运动时,当时尚在读书的丁玲,
积极参加了当地的游行和演讲等学生运动。20 年代中期,丁玲开始发表作
品,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表现了一批在新思潮影响下冲出封建家庭的知识女
性,从此,丁玲成为引人注目的女作家,
1930 年丁玲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先后担任过“左联”组织部长、党
团书记等职,并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1933 年,丁玲被国民党特
务秘密逮捕,左翼作家、进步人士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以及国际文人友
人曾发起营救运动。1938 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逃离南京,到达陕北。在陕
甘宁边区。丁玲投身于抗日宣传活动,历任陕甘宁边区文艺协会副主任、中
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常务理事等职。解放战争期间,丁玲创作了
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1951 年斯大林文学奖。新中国诞生后,
丁玲先后担任了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及常务副主席,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等
职。1957 年被错划右派,送往北大荒“劳动改造”,“文革”期间又入狱监
禁达五年之久。1978 年,丁玲恢复名誉,在第四次文代会上,当选为中国作
协副主席,1986 年病逝丁玲一生道路坎坷,屡经磨难。然而她却从不向恶运
低头,而是以其坦荡的胸怀、真诚的态度面对生活。这里选编的两篇演讲辞
可以说较准确地反映了丁玲其人其事,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发见其生活背
景。
《在第一届全国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1954 年9 月)是丁
玲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大会上的讲演。大凡作家发言总免不了运用丰富的形
象思维,也总是充满激情,丁玲也是这样。她激情满怀地倾吐内心对祖国深
情的爱,她想像着工人、农民、战士、老大娘、老汉、少数民族姐妹们因获
得新生活后的幸福情景。丁玲的这篇讲演典型地体现了解放初期人民当家做
主人的欣喜心情。
《我怎样跟文学结下了“缘份”》(1981 年)则是丁玲在饱经风霜
后的一篇肺腑之言。对待自己以往的生活历程,丁玲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我不幸,也可说是幸总被卷入激流旋涡,一个浪来,我有时被托上云霄,
一个浪去,我又被沉入海底。”面对生活浪潮的颠簸,丁玲不是气馁,而是
得到了人生难得的经验,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与事,丁玲十分得体地将这些
经历与自己的创作巧妙地联系起来,风趣地谈到了人生与文学的血缘关系。
丁玲这种处惊不乱,笑做人生的生活态度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在第一届全国人代会第
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当我走进了会场,当我站起来讲话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心在战抖,在
压制不住地激动。我要向大家,向全世界倾诉出我的比高山还重、比海洋还
深的感受。这是多少年的辛酸,多少年的血泪,多少革命者献身的结果啊!
许多熟悉的面孔在我的脑中涌现,许多熟悉的声音在我耳旁回旋。我看见农
民,笑脸上挂着泪珠,沉重地说:“我做了几十年的牛马,现在才做上了‘人’。”
工人们挥着拳头说:“我们再也不是臭工人,再也听不到老板骂我们:‘我
能让你们活,就能治你们死。’我们已经是中国的主人。”老大娘告诉我:
“打倒了地主,我翻了一个身,男女平等算又翻了个身,现在只差学好文化
翻第三个身啦。”还有白胡子老汉,他们住在休养所,他们说:“多奇怪的
事啊!我们不能想的,不敢想的幸福都有了,哪一个夜晚,我都舒服地睡着
了,可是又从梦里笑醒了。”我看见青年人,他们充满着欢欣,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