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杜月笙 >

第98章

杜月笙-第98章

小说: 杜月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笔函,先上兖州,再往济南、青岛,专程走一赵,澈底解决日本浪人的走私问题。
  明明是杜月笙吩咐一声,就可以做得到的,他偏要刘鸿生郑重其事,布置这么一个大场面,请各位大好佬来为孙桐岗打气,替赵鑫培壮行色,孙赵二人听了大好佬的称誉勖勉,内心振奋,自是难免。孙桐岗随卽写了情词恳切的家书,请他哥哥一定要多方设法,务使这一件事圆满达成。──后来有人说杜先生何必多此一举,杜月笙却沉下脸来斥道
  「啥话?孙桐岗、赵培鑫去进行的是一椿大事体!」事实上:孙桐岗的一封信,赵培鑫跑这趟腿,孙桐萱重视弟弟的嘱托,杜门的交情,这件事体,确实办得大有功劳。赵培鑫带了大中华火柴公司经理徐致一,先赴兖州,住了一夜,得到孙师长的热心帮忙,翌日赶赴济南府,见到主席韩复榘,然后再到青岛市,得与市长沈鸿烈扃室密谈。由兖州而济南而青岛,藉孙师长的鼎力支持,多方关照,军警人员于是奉命加强取缔日本浪人走私,违者立予严惩,走私案破获得多,日本火柴商便知难而退,刘鸿生的困扰,于焉迎刃而解。吴绍澍杜门拜师记
  传灯录上有这么一则逸话,无着文喜禅师往游五台山金刚窟,遇见一位老翁,邀他到寺中参观,禅师问:「此间佛法如何?」寺中的位持翁对以:「龙蛇混杂,凡圣同居!」用这两句话譬喻杜门,堪称差相彷佛。
  杜月笙的恒社子弟往后高达二千余人,多的是龙蟠风逸之士,也不乏鸡鸣狗盗之徒。但是无分公门将相,抑或淮南鸡犬,对于他们的老夫子杜月笙,一生一世,都唯有一个敬字无限孺慕,讲的是江湖道义,重的是师生情谊。尽管有道不同暂不与谋,临时分路扬镳,各自为政的,却是所谓「欺师灭祖,吃里趴外」的歪风,四五十年里仅祇吹过一遭,半世纪中杜门只出过一个叛徒,是为吴绍澍。
  吴绍澍拜杜月笙之赐,由党而政,一帆风顺,最红的时候,身兼上海市党部主任委员上海市副市长兼社会局局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分团主任委员,正这报社社长....,仅在上海一地,头衔多达二十余个,权势绝伦,气焰熏天。恒社子弟中,唯陆京士当了一任农工部副部长,社会部京沪区特派员,主持过京沪一带劳工失业救济及社会行政督导事宜,勉强可与颉颃。
  因此,吴绍澍之叛,当然会把杜月笙整得很惨。吴绍澍之投身杜门,正当杜月笙光芒万丈,炙手可热的全盛时期,日中则昃,盛极必衰,天道人生,其理相同,这原是无可奈何的事,杜月笙如日中天之际,来了一个八败精捣乱鬼吴绍澍,便是璀烂斑灿中的一道阴影,不条瑕疵。
  民国二十五年,吴绍树专程由汉口来到上海,拜会陆京士,他此行的唯一目的,是拜杜月笙为师。
  陆京士和吴绍澍结识颇早,因为吴绍澍是吴开先的本家,当时,吴绍澍在汉口市党部工作,两吴和陆,都是北伐以后,国民党的中坚份子,重要干部。吴绍澍决意拜先生,是有所为而来的,首先因为他在汉口,人地生疏,跟华中三山之一,汉口洪帮大哥杨庆山,并无渊源。而杨庆山和他那一批干练有为,潜力深厚的弟兄们,不但是辛亥革命的首义功臣,尤其,自民国开元,他们便掌握了全部长江码头的船员苦力,靠水吃水的各路朋友,武汉三镇的警备机关,侦防卫戍工作,一直由杨庆山的弟兄,位置要津,自北伐以至抗战,正是国共鬪争极其尖锐的时期,杨庆山一帮子人在这一方面辄有卓越优异的表现凡此都是急功近利,一心升官发财的吴绍澍,所衷心艳羡和无比仰慕的。
  譬如,民国十六年上海清党之役,侥幸漏网的中共工人纠察总队总队长顾顺章,当年中共天字第一号打手兼狙击手、刽子手,二十年他仍为中共特务科长,领导「红队」,保卫机关,制裁「叛徒」,是个机警善变,杀人不眨眼的歹徒。他在汉口活动,易名李明,率领一个演出精采,轰动遐迩的魔术团,所到之处,万人空巷。顾顺章骗得过千千万万观众的眼睛,便逃不过杨庆山的手掌,四月间,将之一举成擒,并且迫使顾顺章「志愿归诚」,供出中共所有共党秘密组织,他的条件是接待他在沪家属抵京保护。顾顺章被押解到南京时,国民党调查科有潜伏共谍泄露消息,顾顺章的上级周恩来于是心黑手辣,抢先将顾顺章的家属老小八人一概杀死,并且加以肢解,深埋于一丈多深的地下,后来尸首在上海新闸路一座楼房底层掘出,中外报章遍予揭载,成为轰动一时的惨闻,中共首脑的残暴,遂为举世所知,而杨庆山一系列人物的建立殊功,自亦予国民党领导份子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嗣后,根据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所作的统计,自民国二十二年秋,迄二十三年九月,仅此一年之间,湖北(绝大部份在武汉)捕获的共党份子多达一百八十五人,其中有八名省委,四十三名属于县委、区委阶层,在全国各省位列第十。在这极可观的纪录中,以杨庆生系统的人员致力最多,吴绍树在汉口市党部工作,他把此一铁的事实看得很清楚,对共鬪争是他的主要职司之一,他有理由也有决心设法争取杨庆山,录为己用、获其协助,或者声应气求,切取联络,都可以使他在本位工作上有所表现,那正是他脱颖而出,青云直上的唯一契机。
  吴绍澍在汉口,曾经千方百计的设法接近杨庆山,却是苦于难获要领,不得其门而入,吴绍澍有所求于洪门大哥,杨庆山则并不把市党部一位野心勃勃的职员看在眼里。多次碰壁以后,给他打听到一个门径,杨庆山最佩服的同道,最要好的朋友唯有上海杜月笙,杜门中人,在武汉普遍的受到尊敬和关拂,杜门杨门,迹不可分,于是,杨门难投,他便不惜跋涉千里,跑到上海去拜托陆京士,想自杜门着手。想当国代这个容易
  陆京士晓得吴绍澍的性格及其为人,因而把他的居心和用意,也料了个十中八九,所以当吴绍澍力请陆京士为之介绍,陆京士不是办不到,由于内心的顾虑和疑惑,一开头他便托,并且正告吴绍澍说:
  「老兄,恒社弟兄讲的是有福同享,有难共当,尤其杜老夫子待人无微不至,恩重如山,彼此之间只有『道义』二字摆在心上,这不是寻开心,开顽笑的事情,希望你三思而后行。」
  然而,吴绍澍意志坚决,大有不到黄河心不死之概,逼急了,陆京士便跟他摊牌来说,郑重告诫:
  「你要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想利用杜先生和恒社弟兄,那你就大大的不应该了。」
  吴绍树还不死心,又找上了杜月笙的另一爱徒陈君毅,陈君毅和吴开先很要好,吴绍澍旣是本党同志,尤有投身杜门的一腔诚意,他没有陆京士的多方考虑,于是一口答应,尚且很热心的代他往说陆京士。陆京士无可奈何,遂与陈君毅同为吴绍澍拜师的介绍人。
  那日不但吴绍澍踌躇满志,连杜月笙也因为又收一名高徒,显得眉开眼笑,喜气洋洋在华格臬路小客厅里,吴绍澍肃杜月笙上座,当着陆京士、陈君毅等诸人的面,满腹欣喜,毕恭毕敬,行了三个九十度的鞠躬礼。然后,双手递上拜师红帖,帖上写好姓名、三代和两位介绍人,──陆京士与陈君毅  
  杜月笙细看吴绍澍时,两道浓而黑的眉毛,一张阔大无比的嘴巴,中等身材,相当结实,说话沉着有力,谈吐便给而中肯。一望可知,是个能干脚色,办事人才。吴绍澍给杜月笙第一个印象好得出奇,在上海着实讨了些时老夫子的欢心,吴绍澍趾高气扬,满载而归的回汉口。他已成为和陆京士、陈君毅、朱学范诸人等量齐观,不分轩轾的杜门爱徒,一个口信带给汉口杨庆山。这位目空四海,声势显赫的红门大哥,从此改容相向,合作无间,吴绍澍的目的顺利达成,他在杨庆山以次红门弟兄的全力支持下,果然出人头地,迭建奇勋,他成为汉口市党部的要角、红员,不次拔擢,扶摇直上,奠立了他往后一帆风顺将及十年的稳固坚实政治基础。可是,与此同时,杜月笙身边也自此埋下了一条祸根。十年后,这位受惠特多的杜门高足,便过河拆桥,恩将仇报,口口声声否认他是杜月笙的学生,尤且,一手高擎「打倒恶势力」的大纛,一手挥舞无形的利剑,将战后已无租界可资凭籍的杜月笙,刺戳得鲜血淋漓,形成杜月笙的生平唯一憾恨。
  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国民党五中全会决定宣布宪法草案,及召开国民大会日期,这也是促使吴绍澍下定决心拜杜为师的因素之一,国民大会代表之选举厥重地方群众基础,杜月笙当时实已掌握了上海及其近郊各地的广大群众,吴绍澍是江苏松江枫泾镇人,他有意角逐此一最高民意议席于是他在选举期届重来上海,直接向杜月笙透露他的愿望,杜月笙微微的笑,满口应允的答道:
  「这个容易。」
  有了杜月笙的「言话一句」,吴绍澍不由大喜,果然,民国二十六年初,国民大会代表特种选举候选人名单发表,杜月笙、吴绍澍和许许多多位恒社弟兄,一概榜上有名,吴绍澍兴冲冲的到上海来从事竞选活动,他得了杜月笙的保证,连竞选费用都没有带够,却是,恒社弟兄在上海还怕缺钱用吗,当他把自己的「费用不继」困难向陆京士一提,陆京士毫不迟疑,顿时借了一千大洋给他。──这笔钱往后无论吴绍澍怎样发达他都不曾归还,因此时至今日,他那张亲笔借据,还捏在陆京士的手里。中日战前一段秘辛
  民国二十五年底,和二十六年初,中日关系空前紧张,华北华中,两军严阵以待,大战
一触卽发,但是我国建设伊始,准备未周,中央秉承蒋委员长的指示:「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因此,当时的国策是「力谋以外交方式调整中日两国邦交,冀弭战祸。」
  日本方面,从民国二十五年起,外相广田弘毅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广田三原则,作为日本侵略中国所应采取的路线。所谓的「广田三原则」简言之为:
  一、中国政府澈底拒绝反日。二、中日「满」合作,华北特殊化。三、中日「满」共同反共。揭开广田三原则的虚伪面具,骨子里,广田给中国人下的毒药是「经济提携」
                
  ,也就是利用经济提携方式,来推进它的「大陆政策」,完成「日满支集团」的迷梦。抗战爆发的前一两年里,无可否认,大多数国人都被这美丽的糖衣所迷惑,以为中日大战在短暂时期可以避免,藉外交途径可以解决中日问题。
  日本「经济提携」运动的最高潮,便是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十二日,日本新外相佐藤在众议院发表演说,声明日本对华政策是仍然坚守广田三原则,不放弃旣得利益。两天后,日本便派出了一个大规模的「经济考察团」,以日本国家银行总裁儿玉谦次为团长,重要团员中有当时的大日本制糖株式会社社长,政坛要角,战后曾任外相的藤山爱一郎。
  这一个「经济考察团」之来华,在战云弥漫,低气压笼罩下的远东,可谓举世瞩目,咸寄厚望,因为,它的成功,至少可以暂保东方的和平,它若失败,战火恐将不旋踵而爆发。
  中日双方对此一和战关键的「考察团」,事先早有周密妥善的安排,多一半为了敷衍日本人的步步进逼。有关方面同意,以日本经济考察团为骨干,配合我国的金融工商界有力人士,合组一个「中日贸易协会」,负责推进「日支经济提携事项」。
  拟议中的「中日贸易协会」,分设筹备主任二人,华方主任委员为华北金融巨子周作民,日方则系日本银行总裁儿玉谦次。这样子安排,日方又恐周作民不能代表南方的金融工商界,于是他们透过外交途径,表示希望杜月笙也能参加。因此,政府乃指定杜月笙为该协会的常务委员,同时,中日双方都要求他负起「经济考察团」抵步时的一应联系招待之责。
  这一项重要的任务确使杜月笙的声望为之增进,地位为之提高,然而,却也带给他碍难出口的极大痛苦,在基本立场上,他是不折不扣的爱国反日主义者,为此他迭曾有一鸣惊人的表现,另一方面,他更是上海金融工商业者的义务保镳,大家寄望于他利用地方势力抵拒外来入侵力量,日本经济考察团分明是挂着侵略者的招牌而来,政府方面也在战备不够充份之际,有意委曲求全,在这种情形之下,全国金融工商业者以至各地民众都得准备牺牲,
                
  「以空间换取时间」,「以最后牺牲之决心为和平最大努力」,任何人都不能违反旣定国策,问题在于,杜月笙有多大的权限,能够代表全体商民,在蚕食鲸吞,贪得无餍的日本经济考察团对面,作迫不得已的让步。
  当儿玉谦次一行抵达上海,周作民、杜月笙等予以盛大热烈的欢迎,杜月笙正强颜欢笑,满腹愁闷,很幸运的使他间接获得中央的指示,因而得以心胸一壮,开始坚守他自己的立场。日本「经济考察团」在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抵沪,当天便接奉蒋委员长的请柬,于是,次日便由周、杜等人,陪同他们晋京,参加蒋委员长的招待茶会。
  杜月笙兴奋鼓舞,听到蒋委员长在茶会上正告日本经济考察团,义正词严,斩钉截铁,无异当头一棒,蒋委员长强调的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时,杜月笙冷眼旁观,日本经济考察团诸人,如儿玉、天羽、藤山等,听了蒋委员长的这一句训斥,顿时脸色大变,彷佛有不胜愤慨,敢怒而不敢言之状,真叫他看了,感到非常之痛快,从此内心中也就暗暗的有了决定。他应可设法抵制日本人的经济侵略。
  尤其当夜十时半,藤山爱一郎寅夜往访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次日下午二时,又去会见了外交部长张群,孔张二氏,都曾明确指出,日本扩充军备,支持华北的种种非法行为,而日本本身财政经济相当困难,断然不能放弃中国这一个最大的市场因此,经济提携,必须立于平等互惠的立场,尤须设法消除中国民众对于日人的反感。
  听到这许多大义凛然,坦白衷诚的谈话,杜月笙的欢欣宽慰,可以想见,他了然中央的对日方针,益更坚定了自己反日决心。
  所以,当日本经济考察团回到上海,杜月笙便开始采取不合作态度,确保利权,固定立场,在各项谈判中当仁不让,据理力争。除此以外,他尤请上海大佬,前任总商会长虞洽卿,趁日本考察团在沪时期,出席日本商工会议所的一次集会,卽度发表演说,满口都是中央的论调,藉收彼此呼应之效。于是,翌日的日本读卖新闻报上,便以重要地位刊载特电,指出中国实业界和中央政府,对于日本所采取的立场和态度,完全相同,因此他们认为佐藤外相所谓的:「中国赞同佐藤外交,欢迎经济使节」云云,都是「聊以自慰的浅见」。三月二十六日,连苏俄的「真理报」,也注销了佐藤演词的评论,他们说:「佐藤二十三日的演词竟已完全接受军部立场,所谓中国问题应分华北、华中、华南三部对付,亦卽日本军人分化中国之一贯政策,……中国抗日情绪日见紧张,此次经济考察团之失败,卽由于中国资产阶级不愿予日本以经济侵略机会,中国民众亦要求光复失地,后谈经济合作,足见日本今后将在中国遭遇强大的抵抗。」
  日方大失所望,因为中国政府和人民,立场坚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