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怒我圣皇,劳师事辇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
'八'
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
'九'
不在,边人饲豺虎 。
'一'本篇原列《古风》第十四首。天宝中期,唐朝的实力已渐衰弱,边境敌人每于秋后肆扰,
造成生产的破坏及士卒的死亡。李白这首诗慨叹守将无能,不能巩固国防。
'二'开头两句说边塞地方风沙多,自古以来就是荒凉的。“饶”,多。“萧索”句说“胡关”
一带竟然长久“萧索”(萧索不仅指荒凉,同时指战争造成的凄惨景象)。
'三'这两句说,登荒城一看,空有大漠在望,城邑已无残垣留存。
'四'这两句说,自古以来多少死者的白骨枕藉,掩盖在丛芜的草莽之中。“千霜”,千载。“嵯
峨”,形容白骨堆积很高。与“萧索”相照应。
'五'“陵虐”,蹂躏暴虐。“天骄”,见王维《塞上作》注'二'。“毒”,凶狠。两句自设问,
自作答,言敌人侵扰,凌虐人民。
'六'这两句说激怒了我们的皇帝,征调军队从事征讨。“赫”,嗔怒。“圣皇”,指玄宗。
'七'“阳和”,光明和平的景象。“发”,征调。“中土”,中原。
'八'这四句说征调了很多军队,临行时异常悲痛,只顾含悲从军,那里能再耕种。
'九'末四句慨叹如果不看见征戍的士卒,那里知道远越关山的苦楚。古代名将李牧现在没有了,
… 页面 57…
边地的人民只有让敌人去践踏。“李牧”,战国时赵国名将,曾大破匈奴,使匈奴不敢侵犯赵国。“豺
虎”,指残暴的敌人。一本“关山苦”下有“争锋徒死节,秉锨皆庸竖。战士死蒿莱,将军获圭组”
四句。
五'一'
'二'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
'三' '四'
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
'五'
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
'一'这篇原列《古风》第十九首,作于至德元年(七五六)春。安史乱后,李白对祖国命运十
分关怀,这首诗是他借游汕写中原在“胡兵”凌虐下的悲惨情景。
'二'“莲花山”,即西岳华山上的莲花峰,峰上有宫,宫前有池,池生千叶莲。“明星”,仙
女名。据《太平广记》卷五十九,仙女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迢迢”,遥
远。
'三'这四句描写明星、玉女,说她们洁白的手中拿着莲花,凌空步虚,飞升太空,虹霓似的衣
裳拖着宽阔的飘带。“太清”,道家语,指高空。《抱朴子·内篇·杂应》云:“上升四十里,名为
太清。”
'四'这四句说明星、玉女邀请诗人登上了云台峰,拜见了神仙卫叔卿,恍忽之间与神仙驾着鸿
雁飞人高空。“云合”,莲花山东北有云台峰。慎蒙《名山诸胜一览记》称之为“上冠景云,下贯地
脉,嶷然独秀,有若灵台”的仙山。“卫叔卿”,神仙名。据晋葛洪《神仙传》说,他是汉代中山人,
服云母成仙。汉武帝曾于殿上见他乘云车、驾白鹿从夭而降。后来有人见他在华山与数人博戏。“紫
冥”,高空。
'五'末四句从游仙回到现实生活中。在空中低头看到洛阳到处是“胡兵”纷纷来去。人民遭受
杀害,流血涂遍了野草,而豺狼似的敌人却个个封宫拜将。“茫茫”,形容敌兵之多。“冠缨”,指
有官职。
六'一'
'二' '三'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吁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
'四' '五'
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
'一'这篇原列《古风》第二十四首。天宝初年,李白宫翰林时,见宦官侍童等豪奢无度,有感
而作此诗。从本篇的描绘中可以看到这些中贵的气焰,也可以看到当时政治腐败的程度。
'二'前两句说即使在正午光线最明亮的时候,宦官贵人的大车经过之处,也会扬尘蔽日,使道
路为之昏暗。“亭午”,正午。“阡陌”,原指田间的道路,南北称阡,东西称陌,此处指长安城中
的街道。
'三'“中贵”,指中官(宦宫)之贵者。“连云”,形容中贵们的住宅建筑得很高,仿佛上接
云霄。《新唐书·宦者传上》:开元、天宝中,“宦官黄衣以上三千员,衣朱紫千余人。……于是甲
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甲宅”,大宅。
'四'“斗鸡”,唐玄宗所爱好的一种游戏。“斗鸡者”,据陈鸿《东城老父传》所写,开元间
童子贾昌由于善养斗鸡,深得玄宗宠信,“金帛之赐,日至其家”,号称“神鸡童”。当时流行的歌
谣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这四句写供奉玄宗
斗鸡侍者的冠服、车盖十分光彩,气焰很高。“怵惕(音述剔)”,恐惧。
'五'末两句慨叹统治者不辨贤愚。据说尧曾让天下于隐士许由,许由便跑到清洁的水边洗耳,
… 页面 58…
以为尧的话玷污了他的耳朵(见皇甫谧《高士传》)。“尧”,传说中的贤君。“跖”,即盗跖,传
说是春秋战国之际奴隶起义的领袖。据《史记·伯夷列传》及《庄子·杂篇·盗跖》说,跖所率领的
奴隶起义“横行天下,侵暴诸侯”。但是由于统治阶级对他的憎恶,几千年来,“盗跖”一直被当作
恶人的代名词。李白此处也受到传统看法的影响。
七'一'
'二'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
'三'
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惜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庐及五
'四' '五'
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
'六' '七'
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
'八'
回,投躯岂全生。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
'一'这篇原列《古风》第三十四首。据历史记载,唐玄宗天宝十年(七五一),杨国忠当政,
令益州长史鲜于仲通率精兵八万讨伐南沼(今云南大理),全军陷没。杨国忠谎报战功,又募两京(长
安、洛阳)及河南北兵攻南诏。人知云南多瘴疠,不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
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通鉴·唐纪三十二》)。天宝十三年剑
南留后李宓率师六万再征南诏,李宓被擒,全军覆没 (见《通鉴·唐纪三十三》)。李白这首诗,就
是针对此事而写的。
'二'“羽檄”,见王维《老将行》注'十一'。“流星”,形容羽檄往来十分紧迫。“虎符”,
调兵的凭据。用铜制成虎形,分两半,右半留在京师,左半给地方,必须拿右半与左半验合,方可调
兵。“专城”,州郡长官。古代州牧、太守都称专城。这四句说调兵的文书紧急发出,朝廷的虎符也
跟地方官的验合了,吵嚷着救边急迫,连树上夜宿的群鸟,都被惊动得叫起来了。
'三'这四句说皇帝临朝,大臣运用谋略,四海安宁,合乎治道。“白日”,象征皇帝。“紫微”,
星座名,象征朝廷。“三公”,朝廷大臣。唐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一”,即老子的所谓“道”。
《老子》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澹然”,安然。这四句诗和前后都不甚衔接,
恐系传抄错误。如移在篇首似较顺。
'四'“泸”,即泸水,今云南金沙江。古人以为泸水多瘴气,五月才能过渡。诸葛亮《出师表》: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五'“怯卒”,指被强征入伍畏惧作战的兵士。“炎方”,炎热的地方,此处指云南。
'六'这四句写战士与家人分别时的悲伤痛哭,日月都为之惨淡不明。“两无声”,指士卒和家
人泣不成声。
'七'“困兽”、“穷鱼”,都是指出征的士卒。“当”,抵挡。“饵”,喂。
'八'最后两句说如何能象舜一样,不用武力征伐,以文治使敌人降服。《尚书·大禹谟》说有
苗叛乱,舜命禹去征伐,三句也没有克服。于是停止武力征讨而修文治,使舞者持盾和雉羽舞于两阶,
七旬以后,有苗来服。“干”,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戚”,古兵器,斧的一种。“舞干戚”,
舞者手里拿着干、戚。
远别离'一'
'二' '三'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
'四' '五'
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
'六'
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七' '八' '九'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
… 页面 59…
'十' '十一'
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
渤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十二'。
'一'“远别离”,乐府 《杂曲歌辞》。本篇见于《河岳英灵集》,应是天宝十二年(七五三)
以前所作。据《通鉴》,天宝中,唐玄宗贪图享乐,荒废政事,两次向宦官高力士表示,要把国家大
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边防委托安禄山、哥舒翰。事实上大权也逐渐落人这批人的手里。李白深以
国家安危为忧,但又没有进谏的机会,因而借古代传说,抒发忧愤。
'二'“皇英”,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传说她们两人都嫁给舜。后舜死于苍梧之野,二
女沉没于湘江。
'三'这两句说娥皇、女英神游子洞庭潇湘之间。“潇湘”,湘水在零陵县西合满水称潇湘。《水
经注·湘水》:“大舜之涉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浦”,
水滨。
'四'这两句说娥皇、女英在舜死以后,悲痛之深如海。
'五'这两句描写天地悲愁,日色无光,猿啼鬼啸,一片凄惨景色。“冥冥”,昏暗貌。元萧士
贇说这两句写玄宗时政局昏暗。
'六'这三句由上面所咏古代传说,忽然转到现实的“我”,却又用“皇穹”与雷声加以神化,
使人不觉其确指现实。“皇穹”,天。“凭凭”,雷声。
'七'这句说如果君主失去权力,就不能不受臣的控制。尧舜失去权力也不得不“禅让”。“尧
舜”句有省略,补足后应为“尧当之亦禅舜,舜当之亦禅禹”。 '八'这两句说君主失去权力,就有遇
害的危险。《说苑·正谏》:“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
渔者豫且射中其目。’”又东方朔《答客难》:“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此处作者只是借用比
喻。
'九'这两句似说尧舜之死都与失权有关。据 《史记·五帝本纪》张身节“正义”引《括地志》
转引《竹书纪年》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国语·鲁语》:“舜勤民事而野死。”韦昭解:
“野死,谓征有苗,死于苍梧之野也。”
'十'“九疑”,山名,即苍梧山。有九个山峰,形势扣似,故名九疑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
舜死后葬于此处。“重瞳”,指舜。《史记·项羽本纪》:“舜目盖重瞳子。”指舜的眼珠有两个瞳
孔。
'十一'“帝子”,指娥皇、女英。“绿云”,指丛竹。传说舜出巡时,娥皇、女英追舜不及而
恸哭,泪洒竹上,就变成后来洞庭湖盛产的有斑痕的湘妃竹。
'十二'末两句说娥皇、女英抱恨终天,竹上斑痕长在。
蜀道难'一'
'二' '三'
噫吁戏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子上青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
'四'
尔来四历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
'五' '六'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
'七'
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 ,石
'八'
步九折索岩峦。们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
'九'
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
'十' '十一'
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调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