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
。
… 32…
'一'广德二年 (七六四)杜甫在成都,太子舍人张某送给他一条锦褥。杜甫认为这是奢侈品,
不曾接受。本篇记述这件事情和他的感触。“段”,即“缎”。
'二'开端两句仿《古诗》“客从远方来,赠我一端绮”。乐府和古诗常用“客从××来,遗我
×××”的句式作开端,后代诗人也常常模仿它。“客”,指为张舍人捎礼物来的人。“遗(音位)”,
赠。“翠”,指颜色不指鸟羽。“织成”,名词,丝织物。有人以为是毛褥,但从下文“锦鲸卷还客”
句可知不是毛织品。元稹《估客乐》云“蜀地锦织成”,可知此物即蜀中著名产品。
'三'这四句描写织成褥缎上的图案花纹,主要的是鲸鱼,其余也是水族形象,所以用“风涛涌”
的形容语。“开缄”,打开包裹。“逶迤”,绵延,形容一大串。“不足名”,不必一一举名。
'四'这四句述来客的话:这东西供你作床褥,作为休息和摆场面之用。堂中鬼怪见了它都会惊
走,好让你在上面睡得神清体爽。“充”,供。“宴”,即“燕”,休息。“荣”,美观。这里用《老
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两句的字面。“魑魅(音痴媚)”,传说中的怪物名。
'五'这四句先针对来客的话作答,大意说你的盛意我能领会,不过我并非贵人 (无所谓“终宴
荣”),只怕它(不但不能驱走鬼怪)反倒为我招来不祥,何况用它和这简陋的住处也不相称。“顾”,
但。“施”,陈设。“混”,不调和。“柴荆”,代称简陋的屋子。
'六'这两句承上文“非公卿”引出区别尊卑的封建教条。其实一条锦褥本来无关服制,作者故
意郑重其辞,实寄寓感慨,是“微言”。“程”,法度。
'七'这四句承“惧不祥”、“混柴荆”等语再申说:我现在是寒贱伪老头子,除了一身粗布衣
裳而外,更无所求。这样辉煌灿烂的宝物,只会给我招来祸害。“裋褐”,贫贱人穿的粗衣。“营”,
谋求。“珠宫”,犹言龙宫。《楚辞·九歌·河伯》以“贝阙珠宫”指水神的住处。因为褥缎上织着
鲸鱼等水族,所以有此联想。“寝处”,卧。“婴”,触犯。
'八'这四句开始写到本意,慨叹掌权的贵官在大多数人因战争而受苦的时期,还是不放弃高级
的生活享受。“当路子”,当权的要人。“肥轻”,《论语·雍也》有“乘肥马,衣轻裘”句,指豪
奢的生活。
'九'这四句举两个藩镇的例子说明骄奢放纵的大官不会有好结果关于李鼎的死,史无明文。他
是唐肃宗时的羽林大将军,凤翔尹。事迹见《旧唐书·肃宗纪》。来瑱(音镇)在代宗宝应元年(七
六二)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裴莪上表说他“倔强难制”,代宗命令裴莪对付他。来瑱反把裴莪捉了,
然后入朝谢罪。广德元年 (七六三)赐死。事见《旧唐书》本传。“岐阳”,指凤翔。“赐自尽”,
奉皇帝命令自杀。“阻兵”,倚仗武力。
'十'这两句说李鼎、来瑱平时多聚财物,结果徒生悔恨。紧接上面的事例,批评大官的豪奢。
当时藩镇骄奢淫逸已成普遍现象,这种讽谕是有分量的。这时和杜甫同在成都的严武(杜甫的朋友)
正是史家称为“肆志逞欲,穷极奢靡”的藩镇,诗里的话或许是有意说给他听的。作者本来是惜故发
挥,不嫌其小题大做。“坐”,因而。“悔吝”,悔恨。
'十一'这两句说贵官尚且多财为患,我这穷叟何敢接受厚赐。因此下面说“卷还”来物,才觉
得心安。“田舍翁”,杜甫自指。“贶(音况)”,赐。
'十二'“锦鲸”,指织成褥缎。“振(读平声)”,抖落。“黎羹”,野菜汤。末两句说惭愧
我只能请客人坐粗席 (和“锦鲸”对照)、吃野菜(和“终宴荣”相应),招待得很不好。
宿府'一'
'二'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
'三' '四'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技
安'五'。
'一'本篇广德二年 (七六四)秋在严武府署中所作。时杜甫被荐为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
… 33…
郎,赐绯鱼袋。
'二'这两句写“独宿”时的所闻所见。“永夜”,长夜。“角”,一名“画角”,军中号角,
其声悲凉激越。上句谓角声终夜不绝,好象自鸣其悲。
'三'以上写景,以下抒情。这两句慨叹乡音隔绝,归路艰难。“荏苒”,指岁月推移。
'四'“伶俜”,这里作奔波飘零解,与前《新安吏》“瘦男独伶俜”,其义有别。“十年”,
从安史乱起 (七五五)至今恰好十年。
'五'“栖息一枝”,《庄子·内篇·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为杜甫用语所本。
“强移”,姑且相就,指任节度参谋事,不久他便辞职离去。
旅夜书怀'一'
'二' '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
'四' '五'
著,官应老病体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一'唐代宗永泰元年 (七六五)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草堂。四月,严武死去,
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决计离蜀东下。这诗约作于舟经渝州 (今重庆市)、忠州(令忠县)途中。
'二'“危”,高貌。
'三'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因“平野阔”,故见星点遥挂如垂。用“垂”字,又反衬出平野的
广阔;因“大江流”,故江中月影流动如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奔流的气势。
'四'这两句均为上一下四句式。上句自豪,下句自解:胸怀经世大志,所以说名岂以文章而著:
官实因论事而罢,偏用老病自解。
'五'结尾即景自况,抒写飘泊奔波的情怀。“一’,应前“独”字。
白帝城最高楼'一'
'二' '三'
城尖径仄旌旆愁 ,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睡,江清日抱鼋鼍
'四' '五'
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
'六'
回白头 。
'一'“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水经注·江水》:“白帝山城周回二
百八十步,……西南临大江,窥之眩目。”参阅李白《早发白帝城》注'一'。杜甫登白帝城楼诗不止
一首,本篇特别标明最高楼,可能城上不止一座楼。这首七律的音节是吉体诗的音节。说它是歌行的
变格或律诗的变体都可以。这种诗体创自杜甫。
'二'“城尖径仄”,城依山建筑(《上白帝城》所谓“城峻随天壁”),沿坡向上筑到山顶,
过了山顶又沿坡向下,所以有“尖”处,“城尖”就是山尖。城尖两边的城头走道是倾仄(斜)的。
仇兆鳌释城尖为城角,欠明白。“旌旆(音佩)”,旗。诗中说旌旆也有“愁”色,固然形容地险,
同时也表示世乱,和篇末“叹世”、“泣血”等语相联系。
'三'“缥缈”,高远貌。“飞楼”,象凌空似的高楼。这句说原来从平地仰望好象空中缥缈的
高楼,现在独自登临其上。
'四'“坼”,分裂。“霾(音埋)”,晦暗。白帝城在夔门前头,“峡坼云霾”正是望中夔门
的景象。这两句是就实景加以想象。上句说峡上奇形怪状的石头隐在云雾里,好象龙虎在酣睡着。下
句写俯瞰江流正被太阳照射,仿佛鼋鼍往来都在日光的拥抱中。
'五'这两句极力形容在楼上望得远。“扶桑”,古代传说中东方日所出处的神树,长数千丈。
“断石”,指峡。“弱水”,古代传说中西方昆仑山下的水。诗说东望扶桑正和峡石相对,西望弱水
似与江水相随。恰似曹植 《游仙》诗所写的“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滔滔大江,源远流长,奔
… 34…
腾向海,引起诗人的遐想。
'六'“杖藜”,扶着藜茎做的杖。“谁子”,何人。“泣血迸空”,血泪洒在空中。“回白头”,
表示不愿再眺望,掉转头去。 《秋兴》第八首结句云“白头吟望苦低垂”,那里说低头和这里说回头
意思相同。
负薪行'一'
'二'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三' '四'
。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 。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
'五' '六'
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
'七' '八'
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
'九'
得此有昭君村 ?
'一'这是一首风土诗,写夔州重男轻女,女子特别劳苦,又因为遭逢兵乱,老处女特多。
'二'这两句说夔州女子到四五十岁还不能出嫁,多半早衰。“半华”,一半变成白色。古人白
发叫“华发”。
'三'这两句说又因战乱,男了减少,更难出嫁,以致抱恨终生。“嫁不售”,嫁不出去。
'四'“上风”,当地的风俗。“坐男使女立”,指男尊女卑,男逸女劳。“当门户”,当家作
主。“出入”,指操持家内家外的劳动。
'五'“十有八九”,十人中有八九人。“应供给”,指交纳捐税。这两句说十之八九要管背柴,
还得管卖柴,换得钱来应付官家的压榨。
'六'这两句写夔州处女的装束,将头发挽成一双环形的髻子,下垂到颈上。在发上野花和银钗
并插。
'七'上句说妇女们为了砍柴劳苦登山,还得赴市卖柴,下句说负薪之外又去负盐,为了多挣些
钱不顾生死。“筋力”,劳筋费力的省语。“危”,高处。“市门”,市场。“射利”,谋利。“兼
盐井”,兼负盐劳动。夔州附近有盐井,背盐常常由妇女去干,作者在云安写的《十二月一日三首》
诗中有句云:“负盐出井此谿女。”一说“死生射利兼盐井”指私卖井盐,那就侵犯了官家专卖的利
益,自然会受严重的惩罚。
'八'“啼痕”,泪痕。”褊(音扁)”,狭小。“石根”,山根。
'九'未两句为些州女子鸣不平,说她们老而不嫁,难道由于生来粗丑吗?如果夔州女子生来粗
丑,这地区就不能是王昭君的出生处了。说明她们早衰和没有好的服饰不过是受剥削和辛劳过度的结
果。“昭君村”,西汉元帝时宫女王嫱字昭君,貌美。相传她是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人。归州东
北香溪边有昭君村,村连巫峡,近夔州。
黄草'一'
'二'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三' '四'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
'五'
被围 。
'一'这是大历元年 (七六六)秋杜甫在夔州忧蜀地兵乱之作。前一年(永泰元年)冬十月成都
尹郭英又被兵马使崔旰攻袭,全家遭屠杀。邓州牙将柏茂琳、沪州牙将杨子琳、剑南牙将李昌夔起兵
讨旰,蜀中大乱,连年未息。“黄草”,峡名,在今四川省长寿县东十五里。本篇用诗的开端二字命
题。
'二'“赤甲山”,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十五里。这两句写杜甫所见夔州附近受蜀中兵乱的影响。
… 35…
“船不归”、“行人稀”,写当地人民多被征调西行服役。
'三'下旬说蜀地参加内战的各方有是有非 (如崔旰袭攻成都擅杀郭英乂全家是违法的,柏、杨
等讨崔是有理的),上句暗示未闻朝廷 对蜀事有恰当处理 (崔旰兵强,朝廷对他采取姑息政策,和
柏、杨等一律升官)。
'四'这两句承开端两句,写征人家属的离愁别恨。“锦水”,指成都附近的锦江。“万里秋风”,
比喻战乱。
'五'这两句说蜀中悍将倚仗剑阁地势险要,便于拒守,敢于轻慢朝廷,但比较吐蕃入侵,这是
小患,不必忧虑。“松州”,在今四川省松潘县,地处氓江上游。循江西北上,有山道通青海。此地
曾被吐蕃攻占,诗中说“闻道被围”,当是收复后又陷于危急。
… 36…
古柏行 '一'
'二'
孔明庙前有老柏 ,柯如青铜根如石。苍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三' '四'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
'五' '六' '七' '八'
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 ,先主武侯同闷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 ,
'九' '十'
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
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十一'。大厦如倾要粱栋'十二',万牛回首丘山重'十三'。
不露文章世已惊'十四',未辞剪伐谁能送'十五'?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
鸾凤'十六'。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十七'!
'一'本篇大历元年 (七六六)杜甫在夔州作。
'二'“孔明庙”,指夔州的诸葛亮庙。
'三'这两句写古柏的高大。“苍皮”,一作“霜皮”,指树干。“黛色”,青黑色,指树叶。
'四'“际会”,遇合。这两句谓刘备、诸葛亮生逢其时,他们的作为虽已成历史陈迹,但遗爱
在民,古柏遂得依然无恙。《左传·定公九年》:“《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思其人犹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