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唐诗选 >

第58章

唐诗选-第58章

小说: 唐诗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语讥忿”,触怒当枚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 

      '二'“玄都观(音贯)”,道教庙宇名。“刘郎”,作者自指。这两句以桃花比朝中某些新贵, 

暗示这些人是由于王叔文集团失败,攀附了新当权者才爬上去的。作者因此诗得罪,正如他的朋友柳 

宗无所说的“自取之”,就是说作者明知会因此遭到迫害,但是不怕。可见他是富于斗争精神的。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一' 

                                        '二'                      '三'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 ,三黜名惭柳土 

… 页面 58…

   '四'                                           '五' 
师  。归目併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 
        '六' 
有所思  。 

      '一'刘禹锡元和十年 (八一五)召回长安,因为做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那 

首诗,被执政者指为讥刺,又将他外放播州 (今贵州省遵义)刺史,由于裴度为他请求,得改为连州 

刺史。柳宗元这时又被迫离长安任柳州 (治所在今广西柳州市)刺史。两人同路南行,到衡阳分手。 

柳宗元在衡阳有几首赠别刘禹锡的诗。刘禹锡写本篇酬答柳的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那一首。 

      '二'这两句叙两人离长安十年,同时被召还,又同时贬往南方,渡湘江后分路。“去国”,指 

离开京城。“分歧”,指分路。 

      '三'“黄丞相”,指黄霸。他是西汉宜帝时的丞相,在为相前两度任颖川太守。黄霸两次到颖 

川和刘禹锡两次到连州都是重临旧地,情况相似,所不同的是黄霸被汉宣帝所重视,而作者是唐宪宗 

有意借故打击的人;颖川是中原大郡,地近长安,连州是南方僻远之处。这句作者将自己和黄霸比较。 

 “事异”两字暗含牢骚。 

      '四'“三黜”,三次贬斥。“士师”,狱宫。《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曰:“直 

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柳下惠就是展禽,春秋时鲁国人。他居住的地方叫柳下,死后的谥 

号叫惠。这句诗里的“柳士师”是借来指柳宗元,也是将柳宗元比做柳下惠。柳宗元于永贞元年贬邵 

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召还后又贬为柳州刺史,正是“三黜”。这里作者暗示宗元被贬斥由于“宜 

道事人”。作者也经三黜,和宗元相同,虽然谦虚地表示自己被人和柳宗元并提有所惭愧,实际上却 

是把自己包括在“直道事人”之列。 

      '五'“归目”,向北望的眼光。“回雁”,向北飞的雁群。衡阳有回雁峰,相传北雁南飞到此 

为止,逢春北归。“尽”,指视线的尽头,雁影的消失处。“猿”,这里指猿的啼声。“断猿”,指 

猿声断续。这两句写两人分手时共同的情绪。上句写雁归人不归。“併随”二字表示两人思归之情相 

同。下句写猿啼更添人的愁思。人愁因为贬谪和离别,这也是两人所共同的。 

      '六'“桂江”,即漓江。“连山”,是连州境内的山,地因山而得名,在柳州之东。这两句说 

别后彼此将在两地相望相思。桂江虽然从广西流入广东,却并不经过连山,这里只是借它把两个地名 

联系起来。“有所思”,古乐府篇名。这里只是用它的字面。 

                                      平蔡州'一' 

                                           一 

                                         '二' 
蔡州城中众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  。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 
                                         '三' 
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  。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天矫垂捷书 
'四'                                           '五' 
    。相公从容来镇抚,常侍郊迎负文弩 。四人归业闾里闲,小儿跳踉健 
      '六' 
儿舞  。 

      '一'蔡州(今河南省汝南)是淮西(包括蔡、光、申三州)节度使的驻地。元和九年(八一四) 

彰义军 (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子吴元济自立。唐宪宗发兵讨伐。元和十二年(八一七)宰相裴度 

到郾城(今河南省郾城县)督师,将军李愬得裴度支持,攻入蔡州城,擒获吴元济。平定淮西是唐宪 

宗能暂时制服藩镇叛乱的一个转折点。刘禹锡是一向关心国家统一的,这时远谪在外,听到这个消息, 

兴奋地写诗三首,叙写了李愬攻下蔡州,吴元济被擒,人民欢庆和献囚等事。 

      '二'“众心死”,言吴元济统治下的民众痛苦绝望。“妖星”,犹灾星。诗以“妖星落”表示 

吴元济灾难临头。 

      '三'这四句写李愬破城,叛军崩溃。“汉家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这里借指李愬。两《唐书》李愬本传写他破蔡州城是在大风雪的夜里,兵到吴元济外宅,元济还在梦 

… 页面 59…

中。“马箠”,即马策,鞭马的杖。“崩腾”,纷乱。 

      '四'“狂童”,疯狂昏顽的人,指吴元济。“面缚”,将双手反缚在背后。“槛车”,笼车, 

囚车(上有顶,四周有栅栏)。“太白”,旗名。《史记·周本纪》:“以黄钱斩纣头悬太白之旗,” 

 “夭矫”,形容旗帜飘动之词。“垂捷书”,悬挂宣布胜利的文告。 

      '五'“相公”,称宰相之词,指裴度。“常侍”,指李愬。当时李愬的官职是检校左散骑常侍。 

 “文弩”,刻有花纹的弩。“负弩”,是尊敬的表示。 

      '六'“四人”,即“四民”,指士、农、工、商。“跳踉(音良)”,跳跃。 

                                             '一' 
                                          二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老 
                                                                                   '二' 
人收位前置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 

      '一'这首写战后城中的和平景象,通过老人的回忆,写出百姓的欢欣。 

      '二'“元和十二载”,即公元八一七年。“天宝”,唐玄宗年号。在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作乱以 

前的玄宗朝还算是承平时代。 

                                            三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一'                                             '二' 
    。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烽无火楚泽闲,夜行不锁穆 
                                                  '三' 
陵关。策勋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恒山  。 

      '一'这四句写将帅遣使到京城献俘,皇帝受俘。“九衢”,大街。“浑浑”,水流貌,这里形 

容车马众多,进行时连续不断。“匕”,饭匙。“失匕等”,形容震惊。借用刘备闻雷失箸的典故。 

      '二'这两句写吴元济被定罪处死。“妖童”,犹言凶徒,指吴元济。“摆(音浊)”,拔。“擢 

发不足数”,《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曰:‘汝(指须贾)罪有几?’(须贾)曰:‘擢贾 

之发以续(数)贾之罪,尚未足。’”这里用以说明吴元济罪恶太多,擢发难数。“一抔(音胚)土”, 

一堆土。 

      '三'这四句说南方已经平定,北方还有叛乱。 “南烽无火”,即南无烽火。“楚泽”,泛指因 

淮西镇叛乱受害的附近地区。“穆陵关”,即木陵关,在今湖北省麻城县北。“策勋”,纪功。“恒 

山”,指恒山郡;唐时已改为恒州,治所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唐宪宗时是承德军驻地,宪宗 

讨伐叛乱藩镇,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忠是其中之一。淮西平定后,成德渐孤立,但直到刘禹锡写这首诗 

的时候,王承忠还在抗拒中央。本篇最后原有注云:“时唯恒山不庭。” 

                                  松滋渡望峡中'一' 

                                          '二'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三'                                             '四'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有 
      '五' 
荒台  。 

      '一'“松滋”,唐时属江陵府,在今湖北省松滋县西。“峡中”,在秭归县东。这是一首写景 

与怀古的诗。 

      '二'“溶溶”,水大貌。 

      '三'这两句因望楚国旧地忆楚国旧事。“梦诸”,云梦泽之诸。“楚望”,犹言楚国的山川。 

 《左传·哀公六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章,楚之望也。”江、汉、睢、章都是 

… 页面 60…

楚国境内的河流。祭祀国内的山川叫做“望”。“夷陵”,本楚国先王墓名,后为县名,在今湖北省 

宜昌境。《史记·白起传》:“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白起是秦国的名将。 

      '四'这两句写巴蜀道路幽险,旅客哀愁。古 《巴东三峡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鸟道”,参看李白《蜀道难》注'四'。“船从鸟道回”,三峡山水曲折,所以船行迂回。 

      '五'未两句联想宋玉《高唐赋》所写楚王梦巫山神女的事,因而想望有关的地方。“十二碧峰”, 

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南,相传有十二峰。“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宋玉《高唐赋序》写 

楚王所梦神女云:“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且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作者 

因永安宫外的荒台联想到神女故事中的阳台(山名),因而产生“何处所”的疑问。 

                                    西塞山怀古'一' 

                    '二'                      '三'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 
   '四'                                            '五' 
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 
         '六' 
芦荻秋  。 

      '一'“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一名道士洑矶。 

      '二'“王濬”,晋益州刺史。“益州”,晋时郡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这句写普伐吴事。晋武 

帝谍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三'这句说吴国国运告终。“金陵王气”,金陵是吴国的都城。古人迷信望气之术,认为帝王 

所在之地有“王气”,国亡则气歇。 

      '四'这两句说吴君战败出降。“铁锁沉江底”,当时吴人用铁索横绝江面,阻拦晋船,晋人用 

火烧熔它。“降幡出石头”,王濬从武昌顺流直向金陵,攻进石头城。吴主孙皓亲到营门投降。 

      '五'这两句说人世屡经兴亡盛衰,而此山依然如旧。 

      '六'“四海为家”,言四海归于一家,即天下统一。结句说这些江上的营垒都已荒废无用,只 

有芦荻萧萧,发出悲凉的秋声。到这里似乎还有意思不曾说出,让读者自己去体味:三国六朝的分裂 

局面早已过去了,唐代确实已完成统一大业了,但此时藩镇割据不又成为严重问题了吗?“故垒萧萧” 

放在面前,该引起怎样的警惕呢? 

                                         竹枝词 

   '一'                    '二' 
一 城西门前滟滪堆  ,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 
      '三' 
西来  。 

      '一'“竹枝”,是巴渝一带的民歌。作者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分为两组,一组九首, 

另一组二首。本篇是《竹枝词九首》之第六首。作者在引言中说明这些歌词是在建平(泛指夔州)听 

到儿童歌唱后仿制的。引言中并说明《竹枝》唱时“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同时扬袖而舞。 

      '二'“城西门”,当指奉节西门。唐时奉节故址在今奉节县东北。“滟滪堆”,原在今四川省 

奉节县西南瞿塘峡口江中,是一块大石(今已炸去),亦作“淫预堆”、“犹豫堆”,又有“英武石”、 

 “燕窝石”等名。 

      '三'这两句讽刺随风赶浪,行无定向。浪不能摧的巨石则是志节坚定不可动摇的象征。 (对于 

比喻往往会有不同解释,这里如作为写一般商妇愁怨之词也可以通,因为有东去西来就会有离情别恨。 

不过这样解释,诗的意义就缩小了。) 

                                             '一' 
                                          二 

… 页面 61…

                   '二'                      '三' 
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 
   '四' 
澜  。 

      '一'这是《竹枝词九首》的第七首。 

      '二'“嘈嘈”,流水下滩声。 

      '三'“人言”,一本作“此中”。 

      '四'“人心”,不是泛指一切人,而是专指那些惯会兴凤作浪的小人。“等闲”,犹无端。俗 

语“无事生非”就是这句诗的意思。作者自己被人排挤诬陷,长期贬谪,所以用这样的话来讽世。 

                                         三'一' 

                                         '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三' 
    。 

      '一'这是《竹枝词二首》的第一首。由于运用双关隐语的巧妙,它常常被人称引。 

      '二'“唱”,一作“踏”。“踏歌”言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参看李白《赠汪伦》注'二'。 

      '三'这两句是双关隐语。“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与“情” 

同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 

的说明,实际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歌词要表达的意思是听歌者从那江上歌声听出唱者是“有 

情”的。末句“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晴”,一作“情”。作“晴”是仅仅写出谜面, 

谜底让读者自己去猜:作“情”是索性把谜底揭出来。在南朝《清商曲辞》中这两种方法是并用的。 

                                    杨柳枝词'一' 

                   '二'                      '三' 
城外春风吹酒旗  ,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 
   '四' 
离  。 

      (一)“杨柳枝”,唐教坊曲名。歌词形式就是七言绝句,作者多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