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前朝神庙”,指陈代皇家的祖庙(这里“前朝”指陈后主的上代)。“锁烟煤”,被烟
尘所封。这句说陈后主荒于酒色,不祭祖庙。《通鉴陈纪十》载章华上后主谏书:“陛下即位,于今
五年,不思先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宠,惑于酒色:祠七庙而不出,拜三妃而临轩。”
'六'“学士”,陈后主以能文的宫人为“女学士”,又使能文的朝臣江总等十余人和女学士同
参加后庭宴会,共同赋诗。当时人将这些朝臣称为“押客”。“江令”,指江总,他在陈后主朝为仆
射尚书令,世称江令。“只费才”,空费才。这两句说陈末君臣同昏。江总虽有文才,其作用不过做
一个狎客,和那些以“颜色”事君的宫人们一样,以诗酒娱乐后主,助其荒淫罢了。
隋宫'一'
'二'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三' '四'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
'五'
庭花 ?
'一'隋炀帝(杨广)大业元年(六○五)开凿了大运何通济渠,从洛阳西苑可以乘船直达江都
(今江苏省扬州市)。汤帝沿通济渠筑了高宫四十余所,江都宫尤为壮丽。本篇所写“隋宫”即指江
都的宫苑。炀帝从大业元年至十二年 (六○五——六一六)三次游江都,每次伴随着一二十万人。他
乘坐的龙舟高达四十五尺,长二百尺,起楼四层。其余各级大小船只数千艘,船队前后长二百余里。
夹岸骑兵护送,族旗蔽天。沿途百姓负担沉重的供应,成为极大灾难。炀帝做了很多害民的事。巡游
无度是其中的一项,游江都是这一项里突出的例子,仅仅这件事已足够造成他亡国破家的条件。诗人
因为重视这一历史教训,曾再三以诗讽刺。
'二'“紫泉”,即紫渊(避唐高祖李渊名讳,改渊作泉),水名,在长安北(见司马相如《上
林赋》)。这里代指长安。“芜城”,即江都。这两句说隋炀帝将长安旧宫闲置不用,而要以江都为
久居之地。隋炀帝即位后就营建洛阳宫室,后来事实上将京都迁到了洛阳。到大业十二年(六一六),
因为北方人民造反的力量强大,炀帝觉得住在洛阳很不安全,便决心再去江都。
'三'“玉玺”,皇帝所用的印,用玉做材料。“缘”,因。“日角”,额骨隆起象太阳一样,
称为日角。封建时代常有人利用对骨相术的迷信,吹捧帝王有天生贵相。 《东观汉记》说刘秀“日角
龙准”,《旧唐书·唐俭传》说李渊“日角龙庭”,都说是“帝王之相”。这里以“日角”指李渊。
“锦帆”,指杨广的游船。《开河记》说杨广南游江都时“锦帆过处香闻十里”。这两句诗说若非隋
政权转移到李渊手中,杨广的游船不会到江都为止,还要游向更远的地方。事实上杨广已开了八百多
里的江南河,从今江苏省镇江市通到今浙江省杭州市,准备渡浙江游会稽山,不过未及实现罢了。
'四'这两句说明隋宫久成废墟,繁华早已销歇。杨广好夜游,这里两句描写夜景,以“萤火”
… 46…
和“暮鸦”的“有”“无”变化对比今昔。“无萤火”,杨广在洛阳景华宫曾征求萤火数斛,夜游时
放出,光照山谷。他在江都时也常常这样搞,江都有放萤院 (见杜牧《扬州》),相传是炀帝放萤之
处。萤虫生于腐草之间,作者想象隋宫在兵火之后,废址上虽有腐草而无萤火,这是夸张地描写那地
方的荒凉,借以形象他说明隋亡。“垂杨”,通济渠两岸都种柳树护堤,世称隋堤。这里的“垂杨”
所指的就是“隋堤柳”。“有暮鸦”,当杨广游江都的时候,二百里内水上锦帆成林,岸上千乘万骑,
乐声远扬,灯火照耀。可以想象,那时附近的树上下会有乌鸦敢来栖息。但是在隋炀帝死后,这里不
再那么热闹,“垂杨”之上自然会经常(终古)“有暮鸦”了。
'五'“陈后主”,名叔宝,以荒淫亡国,死后谥号为“炀”,和杨广相同。“后庭花”,《玉
树后庭花》的省称,舞曲名,陈后主作新词。 《隋遗记》载杨广曾在江都吴公宅鸡台于醉梦恍惚中与
陈后主相遇,令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舞《玉树后庭花》。末两句是冷峻的讥讽,说杨广成了和陈叔宝
一样的亡国之君,如地下重逢,该不好再问《后庭花》的事了吧?
咏史'一'
'二'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镜山何处有龙盘
'三'?
'一'这是金陵怀古诗,可以和《南朝》参看。《南朝》写宋至陈,重点在写末代,只揭出事实,
没有评论,让读者从事实看到陈朝必亡;本篇总结建都在金陵的六个朝代,只写陈亡以后,作者自己
提出论断。
'二'“北湖南埭”,指玄武湖,玄武湖是南朝练水军的地方,也是君主常到之处。上句以湖“水
漫漫”说明一切军容武备、热闹繁华的景象都不复存在。下句说陈帝向隋军投降。玄武湖在金陵城北,
隋军来自北方,所以从这里写起。
'三'上旬说建都金陵的各朝终于象一场短梦似的过去了。“三百年”,是三国时孙吴一朝(二
二二——二六五)加上东晋、宋、齐、梁、陈五朝 (三一七——五八九)共经历年代的约数。下句用
疑问语气提出问题,暗示国家的保障不是地势险要而是政治修明。相传诸葛亮曾夸说金陵“锤阜龙蟠,
石头虎据,真帝王之宅”。锤阜即锤山,又名紫金山,在今南京市区东。这句不是否认金陵地势好,
而是认为地势不足恃。开端写玄武湖也可能有暗示武力不足恃的意思。
听鼓
'一' '二'
城头叠鼓声 ,城下暮江清。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
'一'“叠鼓声”,《李卫公兵法》:“鼓三百三十三槌为一通。鼓止角动,吹十二声为一叠。”
'二'汉末人祢衡字正平,是有才的狂士。曹操因为曾被他轻慢。命令他做鼓手。他表演 《渔阳
掺挝》,声节悲壮,听者慷慨动容 (见《后汉书·祢衡传》)。“渔阳掺(音灿)”,即《渔阳参挝
(音抓)》,一种击鼓的调子。这两句用祢衡故事,说要学《渔阳掺》的鼓调,可惜如今没有称正平
这样的人来传授,表示自己有愤懑要借鼓来发泄。
… 47…
刘驾
刘驾,字司南,江东人。唐宣宗大中六年 (八五二)进士。他与曹邺为
诗友,时称“曹刘”。刘驾做过国子博士,那时国家新收复河、湟失地,略
见安定景象,驾作《唐乐府十首》,序中有“愿与耕稼陶渔者歌田野江湖间,
亦足自快”等语。他的诗多用比兴手法,写得含蓄,体无定规,意尽即止,
不尚词藻,是晚唐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
反贾客乐'一'
'二'
无言贾客乐 ,贾客多无墓。行舟触风浪,尽入鱼腹去。农夫更苦辛,所以
羡尔身。
'一'作者原注:“乐府有《贾客乐》,今反之。”“贾(音估)客”,这里指出外经商的旅客。
《乐府诗集》卷四十八引《古今乐录》:“《估客乐》者,齐武帝之所制也。……《唐书·乐志》:
梁改其名为 《商旅行》。”元模、张籍、刘禹锡等都写了《贾客乐》(亦作《贾客词》),刘驾又反
其意写了这首 《反贾客乐》。这恃说商人生活本不足羡,常有死的危险,而农夫却羡慕他们,原因是
农夫的生活比贾客更辛苦。
'二'“无言”,不要说。
… 48…
赵嘏
赵嘏,字承祐,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会昌二年(八四二)进士。
官渭南 (今陕西省渭南县)尉,有《渭南集》。
他的七言律写得清圆熟练,时有警句。“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
'一' '二'
初飞” ,“吟辞宿处烟霞古,心负秋来水石闲” ,语意幽静而远,耐
'三'
人寻味。不仅仅因杜牧称之为“赵倚楼”而得名 。五言律写得较差,除《东
归道中二首》等少数作品在写情写景上可称佳作而外,一般都不见出色。曾
以薛道衡《昔昔盐》诗的每句为题,刻意揣摩,近于试帖(科举之诗):七
言绝句如《十无诗》等,也开了后人熟烂的套子,都不免落于小家子气。
'一'《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二'《早发剡中石城寺》。
'三'《唐诗纪事》卷五十六:“杜紫微览媛《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
楼。“吟味不已,因目嘏为‘赵倚楼’。”
长安秋望'一'
'二'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
'三'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四'
。
'一'题一作 《长安晚秋》。本篇于写景中表现伤秋情绪。
'二'首四句写诗人秋晓远望所见和感受。“云物凄清”,灰蒙蒙的云雾带着寒意。“拂曙”,
拂晓。“汉家宫阙”,指唐皇宫。这里不单是指建筑物,而是兼指环境。“动高秋”,开始呈现出深
秋景象。皇宫内外广植花木,四季变化非常明显。“动”,萌动。“残星”,因为是拂晓,故无繁星。
“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
'三'这两句写近处园林的秋意和诗人自己的寂寞。“紫艳”,篱菊的色泽。“红衣”,红莲花
瓣。
'四'“鲈鱼”句写归思。西晋张翰,吴人,为齐王同大司马东曹掾时,因秋风起,想念故乡鲈
鱼的美味,便辞官回家。齐王冏失败,他没有受到株连 (《晋书·张翰传》)。“南冠”,见骆宾王
《在狱咏蝉》注'三'。
寒塘'一'
'二' '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
'一'木篇一作司空曙诗。
'二'这两句是倒装句法,说早上临水梳头,在塘边看到寒秋的景色。 “坐”,因。“寒塘”句
意思是因寒塘而见秋色。
'三'“雁度南楼”,雁是候鸟,春天北征,秋天南飞,雁南飞使人感到深秋来临。
… 49…
马戴
'一'
马戴,字虞臣,曲阳(故址在今江苏省东海县西南)人 。会昌四年(八
四四)进士。在太原幕府中任掌书记,以直言得罪,贬为龙阳(今湖南省常
德县)尉。得赦回京,终太学博士。诗见《全唐诗》。
马戴是贾岛、姚合的诗友,集中五律最多也较好,虽大体上和姚、贾相
近,而题材和风格往往突破他们的范围,显得很流动,例如本书所选的 《落
日怅望》;又很激壮,例如《出塞词》、《关山曲》、《射雕骑》等。
'一'《吱阳逢曲阳故人话旧》:“乡心落海湄。”《赠祠部令狐郎中》:“小儒新自海边来。”
《唐才子传》说马戴是华州人,不知何据。
落日怅望
'一'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色
'二' '三'
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
'一'开端两句说云、鸟飞驰迅速。和下联写自己留滞外乡,长久未归作对照。
'二'这两句说夕阳西下时,看到远处的暮色也渐渐将秋日的山容隐没了。
'三'这两句说自知容颜憔悴,大非昔比,故而不敢在水边照影。以免吃惊。
… 50…
李群玉
李群玉,字文山,澧州 (今湖南省澧县)人。曾官弘文馆校书郎。诗见
《全唐诗》。
季群玉的诗内容不丰富,不脱山人、门客的题材,既歌咏闲适又干求权
贵。但是他那些羁旅游览之作,颇能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深挚
的感情。他和方干是诗友,而诗风不同,比方干宛转多姿,词采较富,不是
清淡疏落的一派。
九子坂闻鹧鸪'一'
'二'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格磔声 。
'三'
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 。此时为尔肠千断,乞放今宵自发生
'四'
。
'一'“九子坂”,一作“九子坡”,在今安徽省太平县九华山。“鹧鸪”,见殷尧藩《旅行》
诗注'三'。
'二'“洁曲崎岖”,指九子坂的道路曲折难行。“钩輈格磔”,鹧鸪叫的声音,一作“懊恼泽
家”。此联形容词用双声叠韵:诘曲、崎岖是双声;钩輈、格磔是叠韵。
'三'“桂江”,广西僮族自治区梧州市西,源出桂林市海阳山。“梅岭”,即庾岭,在今江西
省大余县南,广东省南雄县北。桂江、梅岭都是鹧鸪多的地方。第五句写“雨”是因为鹧鸪常在雨中
叫。第六句写到“阻归程”,和很象“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叫声相关联。
'四'“此时”句说现在又在九子坂听到鹧鸪的叫声,禁不住为之柔肠寸断。“尔”,指鹧鸪。
“放”是“放过”、“饶过”的意思。“乞放”句意谓求鹧鸪饶了我,不要再叫,免得我动愁思而生
白发。
黄陵庙'一'
'二'
小姑洲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