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全传 作者:李庆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后院,李商隐吃了一惊。他从来未参加过这等热烈隆重的宴会。院里来来去去的侍从,见了他笑容可掬,弯腰施礼。他只得慌慌张张还礼,而对那些彩灯,便无暇顾及了,颇感遗憾,小声对九郎抱怨道:
“九弟,这些人不像是恩师家的仆人,他们怎么认得我呢?”
“怎么?不认识就不能给你施礼啦?这些人都是幕府里的士卒,经常侍侯这些幕府大人宴饮,当然认识他们而不认识你了。懂啦?看见你是个陌生人,谁还猜不出今晚的接风,不是为你还能为谁?”
李商隐这才明白,宴会只为他一人。他又有些紧张,不知饮宴中,会出现什么事,有什么礼节,自己该怎么应付。这么一想,脚步就慢了下来。
九郎看出他的惶惑,暗暗笑他,觉得很有趣,就悄声对他道:
“李哥,别害怕。宴会上,你要是看中哪个乐妓,就告诉小弟。小弟一定把她叫到你眼前,让她给你斟酒,陪你喝两杯。”
李商隐推九郎一把,羞涩地笑道:“愚兄不需要她们陪酒。
男女授受不亲,有失大雅。”
“你这就不懂啦!——”
九郎还要驳斥,他们已经到了门口,湘叔高呼道:
“李巡官商隐大人到!”
这声音把九郎的话打断,商隐也吓了一激灵。自己转瞬间变成巡官大人了,让他有些不解。
进了后堂,诸位同僚都已到齐,并纷纷站起,表示欢迎。
李商隐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身份确实变了,自己已经从童蒙少年跻身官场,变成朝气勃发的有为青年,顿时羞涩全无,抬头挺胸,精神昂奋,向四周人群扫视,抱拳向同僚们恭敬地还礼,然后在七郎引导下,走到规定的坐位。正待坐下时,视线忽然好像碰上一束电光,短了路,发出一声爆响,闪出一朵耀眼的火花。
“哇!是她!”
李商隐轻轻地自言自语地尖叫了一声,现出异样的表情。
七郎听到他的轻声尖叫,蓦然回头,发现他的视线凝滞,向远处射去。顺着这条视线,七郎看见被这条线射中的原来是锦瑟姑娘。七郎朝她笑了笑,可是她像没看见似的,一双秀目,痴痴地盯着商隐。
九郎也发现李哥的异常情态,几乎同时也发现远处乐妓锦瑟的情态异常。锦瑟姑娘今日几乎没有着妆,双唇淡淡一抹,微微露红,柳叶双眉与琼玉般的脸蛋相互映衬,有如嫦娥离开月宫,来到宴席上,既素淡又典雅。大概锦瑟姑娘今日淡抹漫妆,素雅冲淡之美,把李哥的魂灵给摄去了。可是,锦瑟姑娘为什么情态异常呢?
“贤弟,快落坐!家父说话啦。”
七郎提醒着,顺手拉了拉商隐的衣服。
李商隐这才收回视线,不自然地向七郎点点头,坐在一张摆满美味佳肴的几案后面。他的视线在佳肴美味上扫了扫,便从七郎脸上,跳到判官刘蕡那双浓眉厉眼上,然后一转,落在恩师那张兴奋酒红的双颊上。恩师连饮三杯后,才开始说话,似乎在夸赞谁,双颊上映着得意,印着自豪,流露无限期望。可是李商隐似见非见,似听未听,似懂非懂。他的视线忽地又一转,同那一束电光又碰到一起,短了路!
令狐楚讲完话,各位幕僚开始相互敬酒。
李商隐无心饮酒,凡来敬酒者,也不争闹,一律连干三杯,不一会儿,竟有十几个同僚与他对饮。这是他第一次跟这么多人饮酒,又心不在焉,渐渐有些不支了。
随着相互敬酒对饮,歌舞音乐也渐渐推近高潮。不知是谁,高声喊道:
“让锦瑟姑娘边舞边唱!”
众人齐声欢呼着。幕僚们似乎都知道锦瑟舞蹈和歌唱最好,都喜欢她的舞姿和歌喉。
欢呼过后,厅堂里突然安静下来,好似一切都凝固了。
已经有两年没听见她的声音,没看见她的容颜和舞姿。在这静默的短暂的等待中,李商隐很紧张激动,双手紧攥,手指冰凉,手心却汗浸浸的。他把脖子伸得老长,屁股几乎离开了座席。他不好意思站起来,因为同僚们都从容而坐,耐心等待着。
突然,琵琶声起,有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锦瑟姑娘迈着碎步,伴着琵琶声出现在厅堂中央。她把琵琶抱在胸前,右手在琵琶中间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随后声音骤停,把头一扬,做了个优美的亮相姿态。
众人鼓起掌来。
李商隐随众人拍掌,忽然听得左边掌声有些刺耳,扭头看时,原来有个同僚用一个木板,敲击着几案。他神情专注,两眼红红地向外凸着,额头冒着汗,嘴里大喊大叫。喊叫些什么?听不清楚。这副热烈的情态,使李商隐很不舒服。他轻轻地拉拉九郎,用嘴向那人努了努,问道:
“这人是谁?怪模怪样。”
九郎转头看看,哈哈笑道:“是个花和尚!”见李哥不解地盯着自己,又解释道,“他自幼在寺院,当过‘驱乌沙弥’和‘应法沙弥’,姓蔡名京。父亲看他眉疏目秀幼小可怜,便收为弟子,跟我们一起读过书,后来由于父亲的推荐,中了进士第。他在幕中没有具体职位,只等明年去吏部‘释褐试’,然后就可以当官了。”
“蔡京?我怎么不知道恩师还有这么个门生?”
“你已两年没来我家了,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哩。这小子是个好色之徒,一看见锦瑟姑娘,就色迷迷地走不动路,好像一只大苍蝇,丑态百出,所以我们都叫他花和尚。嘻嘻!”
李商隐被逗笑了,又盯了蔡京一眼,他确确实实色迷迷的,鼓着一对蛤蟆眼,嘴角流着馋涎,还在大喊大叫,也不管锦瑟姑娘唱什么歌跳什么舞。
商隐嫌恶地转过脸,忽然看见判官刘蕡。
刘蕡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用钿头云篦击节。那双浓眉舒展开来,那双厉眼也变得柔情似水,荡漾着蜜意,青色的判官官服由于身子不停地摇动,已经泼洒上许多酒渍和汤渍,好像听完这首歌与曲,他就要甩脱官服,不再为官,如痴如醉,一去不返!
李商隐又看了一眼整个大厅堂内的同僚,无不为锦瑟姑娘的歌声与琵琶曲声所陶醉,手里拿着各人随手能抓到的东西,在几案上击节,如狂如颠。
岁月不饶人,两年不见,恩师的头发已经全白,酒喝多了点,把个六梁冠脱去,放在几案的右前角上,束起来的白发松散开,披在肩背上,“哈哈”大笑着,一抬头,恰好看见商隐正往自己这边望,心想,这孩子有什么心事?还是一路太疲劳,喝点酒,想回去休息?不行。一会儿还要赋诗酬唱,哪能让他去休息。
令狐楚想到这儿,用手招来管家,低声嘀咕两句。湘叔会意地点点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在厅堂内转了转,趁人不注意时,来到商隐面前低声道:
“令公嘱咐,不要饮醉,一会儿还要赋诗唱和,希望你一展诗才。商隐,切勿辜负令公美意。”
商隐感激地点点头。他不知道洗尘接风宴饮,还要唱和吟诗。今晚,喝得是多了点,真有些头晕目眩。应酬唱和,他并不惧怕,但要在仅见第一面的众同僚面前,张口则吟,似有点为难。
“难”字一上头,迷恋锦瑟姑娘之心顿然消失,头脑清醒多了。应当解解酒。怎么个解法呢?他悄悄地对九郎道:
“有点醉了。九弟,为我解解酒好吗?”
“什么?解酒?”九郎突然笑了,眼睛眯起一条缝,神密兮兮地道:“有办法,有办法!跟我来,我们到一个非常之所,看个人,你的酒醉就会不解自消。”
李商隐信以为真,乖乖地跟在九郎身后,从便门溜到厅堂后面的小花园里。
深蓝色天空,宛如冲洗过,澄澈高远。一轮圆月,高悬碧空。园中竹树繁茂,夜风拂过,树影婆娑摇曳。
“怎么样?李哥,这里景色宜人,空气新鲜,你且稍候,我去去就来。”
九郎笑嘻嘻地说完,没等商隐回答,便重又溜回宴饮的厅堂里。
李商隐没有理会九郎的去向与原因,觉得在这幽美安谧的小园里,呼吸一些沁人肺腑带着花香的空气,身心舒畅极了。乐得一个人独享幽静。
厅堂侧门“哗啦”一声,重又推开。九郎依然笑嘻嘻地跨出门,高声呼道:
“李哥!快过来,看我给你带来解药了。”
“解药?九郎,你拿过来吧,我在这里吃,行吗?”
一个女人清脆的似歌唱的声音,使李商隐一怔,听见九郎跟那女人说话。
“请姑娘勿急,再走几步,就会明白九郎的心意。你看,李哥在等你。”
九郎笑着看那姑娘已经走过去,自己悄悄地溜回厅堂。
李商隐一眼便认出她是锦瑟。赶忙上前施礼道:
“小生这边有礼了。姑娘别来无恙?”
“公子可好?”
锦瑟姑娘也赶忙还礼,见李公子低眉顺眼,不敢抬头仰视,抿嘴笑着。还是两年前的样子,只是瘦了许多,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单薄。问道:
“公子在家可是病了?怎么才来令公府?”
恩师不是中书今,只是检校右仆射,但大家都称他“令公”。李商隐刚刚来,称令公有点别嘴,有时仍然以恩师相称。
“噢!是恩师有召,学生才敢造府。学生在家,自堂叔仙逝,卧病在床近一年。不过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不知姑娘何时进令公府的?温兄庭筠可好?”
提起往事,锦瑟似有哀伤,不情愿地回道:“庭筠离开令公府,浪迹江湖,小女子早就不知他的踪迹。唉!一个风尘女子,怎么好期望贵公子惦记?花飘四野,落地为栖,岂有选择乐土与泥沼之理。李公子,你一去两年还记得小女子吗?”
一肚子苦水,一肚子怨情,谁对她倾注过真心?自己有过吗?有时是想过她,但是,仅仅“有时”而已!想想这些,李商隐难过了,觉得对她负了情,泪水不自主地涌出眼眶,抬起头,对着锦瑟坦诚地回道:
“锦瑟姑娘,实在对不住。两年来,堂叔仙逝,我就像失去魂魄似的。说实话,一度曾想随堂叔西去极乐世界……年迈老母亲的啼哭,唤回我的拳拳之心。来郓城的路上,听湘叔说,姑娘已在令公府里,姑娘可知道小生之心啊!”
这时,九郎匆匆地从厅堂侧门钻出来,喊道:“李哥、锦瑟姑娘,叫你们快进去,已经开始吟诗唱和了。”待李商隐他俩走近,看见两个人满脸羞红。九郎挑逗地问道,“你们俩好事已成,该怎么谢我?”
李商隐从心里感谢九郎,于是老老实实地上前抱拳,一揖到地,施了个大礼。
锦瑟姑娘对这种事经多见广,挑战似地回道:“九公子敢向老姐讨谢?你那事,本姑娘可要撒手不管了!”
李商隐不知九郎有什么事,只见他脸颊充血,连连向锦瑟告饶。
锦瑟姑娘笑弯了腰。
四
幕府中的僚属,文官都是文士。他们聚在一起,除了豪饮、听歌、观舞和赏妓之外,最热闹最有趣味也最能表现各自才华的,当属吟诗唱和,抒发情怀。
锦瑟姑娘舞毕唱停之后,宴会渐渐转入唱和吟诗这一程序。刘蕡是幽州昌平人,生在北方,却对江南水乡格外向往。
他曾到过江南,游过江南名山秀水。他首先提议道:
“在下提议,押‘先、天’韵,咏江南冬天山水,题目为《江南好》。诸位同僚以为如何?”
行军司马张大人是江南水乡才子,提起《江南好》,自有一番亲切滋味,首先响应,道:
“题目选得好,‘先、天’韵也宽泛,没有难为诸位大人。
是不是由刘兄先唱,诸位再和为好。”
“不,令狐令公在此,小弟怎敢献丑?请令公先吟。”
好像是一种规矩,每次唱和,令狐楚都要先吟唱,然后大家再依次吟和。如果他不愿意先吟,自然先吟的重任就落在判官刘蕡头上,因为他的诗颇有名气,其他人不敢与他争锋。
“不。今夜是为巡官商隐接风洗尘,理应让他一头,叫他先吟如何?”
行军司马看出令公对小巡官颇有偏爱,毕竟他是府主,自己不好跟他争,但很为刘蕡抱不平。其他人都顺水推舟,令公怎么说就怎么办。
令狐楚见大家无异议,很高兴,刚要抬头呼叫李商隐,向这边一看,只有七郎坐在几案后边,心中纳闷,扭头问湘叔,湘叔也摇摇头。
府主略略思索道:“李巡官出去了。还是让我先吟一首吧。”
令狐楚不仅章奏文字写得好,诗赋也很著名,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唱和甚多。他蕡了起来,吟云:
江南孟冬天,获穗软如绵。
绿绢芭蕉裂,黄金桔柚悬。
接着刘蕡与行军司马和诗,云:
江南季冬月,红蟹大如鳊。
湖水龙为镜,炉风气作烟。
江南仲冬月,紫蔗节如鞭。
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
幕僚们你一首我一首,有的一连和三四首,各不相让,不一会儿竟有和诗二十多首。
令狐楚手捋白胡须,点着头,有时微微露出笑容;有时蹙蹙眉,摇摇头;有时向七郎身边望望,见座位仍然空着,转头把湘叔招到面前,低声不悦地道:
“快去把商隐叫回来!”
刘蕡斜眼看出令公的不悦,也奇怪小巡官能去哪呢?为拖延时间,等待小巡官,他替府主分忧,开始品评唱和之诗,站起来,鞠一躬,道:
“诸位的《江南好》诗,很有特色,尤其江南水乡冬日的特色最足。敝人去过江南,恰逢冬日,那里不冷,山色依然墨绿,竹树桔柚,照长不误。‘黄金桔柚悬’,‘紫蔗节如鞭’,是一点不假的。江南下雪天气,极少见,把雪比作盐……好像有个典故?不知哪位大人记得?”
刘蕡看了一眼行军司马,坐下,不再言语了。
行军司马听得其中有典故,大为惊讶,摇头道:“兄弟不知是何典故,请明示。”
众人沉默。
七郎到底年轻,打破沉默,道:“典故出自东晋,大将谢安和他的侄儿谢朗在侄女谢道韫家,适逢江南大雪。他指着大雪欣然倡句曰:‘大雪纷纷何所似?’谢朗不加思索地张口答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摇头不语。谢道韫沉思片刻,抿嘴笑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连连点头大悦。从此以后,世人都称赞女诗人谢道韫有‘咏絮才’。用盐比雪是否妥当且不论,行军司马大人这两句诗对仗却十分工稳。我喜欢。”
令狐楚摇摇头,皱起长长的眉毛。七郎儿太不会看风向,听不出别人话中之话。这段典故,谁不知道?行军司马更清楚。他用盐比雪本不高明,没料到刘判官会揭他的短。刘判官不明讲,而让七郎讲出,可见刘判官之机谋不可等闲视之。
这时李商隐和九郎、湘叔、锦瑟姑娘匆匆走进来。
令狐楚待他们坐定,看了看众幕僚,有的人哈哈谈笑,似有兴灾乐祸之意;有的人一板正经,不苟言笑,深怕把自己卷进去。刘蕡仰头望着屋顶,想着心事,仿佛厅堂中根本没发生什么事;行军司马低头饮酒,若无其事,仿佛那典故与自己根本没关系。老令公眼睛一转,眉头渐渐舒展开,严肃而不容争辩地对李商隐道:
“刚才诸位大人吟咏《江南好》诗,你没有参加。现在,老夫主持公道,罚你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