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阿拉伯通史 (1-25章) 作者:希提 >

第40章

阿拉伯通史 (1-25章) 作者:希提-第40章

小说: 阿拉伯通史 (1-25章) 作者:希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勒·赖哈曼(他的母亲跟曼苏尔的母亲一样①,也是柏柏尔族的女奴)。

国内局势安定之后,又跟西方永远的敌人拜占廷人展开了有害的边界战争,这种战争已经断断续续地打了一百多年,此时是袭击邻近的要塞。小亚美尼亚地方已倾废的马拉提亚要塞(thughūr)和西里西亚的麦绥塞要塞,都被恢复了②,伊斯兰的军队,甚至占领了巴库的石脑油井③,而对当地的人民征收捐税。里海(阿拉伯语叫可萨海)南边多山的泰伯里斯坦,有一个实际独立的小国,统治者是已经灭亡的萨珊帝国皇室高级官员的家族,这个地方现在也暂时被并吞了④。在印度边境,坎大哈和其它地方,都被征服了。在坎大哈发现一个佛像,也被毁坏了⑤。实际上,曼苏尔的将军们的远征,已深入喜马拉雅山西北肥沃而且广阔的河谷地区克什米尔(Kashmir,阿拉伯语叫Qashmīr)。770年,一支舰队从巴士拉被派到印度河三角洲去惩治一批敢于抢劫吉达的海盗。

公元762年,曼苏尔奠定了新都巴格达的基础,直到这时候,他一直居住在库法和希拉之间的哈希米叶城⑥。巴格达就是舍海尔萨德在《一千零一夜》里加以绘声绘影描写的那许多传奇性冒险事件的地点。这个地方是古老的,原来是萨珊王朝的一个村落,就叫做巴格达①,本义是“天赐”。曼苏尔曾踏勘过好几个地方,最后才决定在这里建都。他说:“这个地方是一个优良的营地。此外,这里有底格里斯河,可以把我们和老远的中国联系起来,可以把各种海产和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及其四周的粮食,运来给我们。这里有幼发拉底河,可以把叙利亚、赖盖及其四周的物产,运来给我们。”②曼苏尔以四年功夫,建成他的新都,花费约四百八十八万三千第尔汗③,雇用建筑师、技工和小工十万左右,他们是从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帝国的其他地方招来的④。

曼苏尔把自己的新都叫做和平城(Dār al…Salām),这是这座城的正式名称。和平城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在这个河谷中曾建筑过古代世界的几座最强大的都城。这座新城,是圆形的,故有团城(al…mudawwarah)之称,内城和外城,都是用砖砌成的,外城四周有一条深壕,内城里还有紫禁城,城高九十英尺,环绕在中心区的周围。这三套城墙,各有等距离的四道门,有四条大街,从中心区辐射出来,象车轮的辐条一样,射向帝国的四个角落。这些城墙,构成了三个同心圆,以哈里发的宫殿为圆心,宫殿叫做“金门宫”(bāb al…dhahab),这是因镀金的宫门而得名的,又叫做“绿圆顶宫”(al…qubbah al…khadrā’)。宫殿的旁边有清真大寺。引见殿的圆顶,高达一百三十英尺,这是“绿圆顶宫”这个名称的由来。据后期的传说,绿圆顶上面有一个骑士的雕像,他骑在马上,手持长矛,指向敌人可能来的方向⑤。但是雅古特很快就看破了这种谬误,他说,雕像必然总是指向某个方向,这就是说,经常有敌人从那个方向威胁着这坐城市,穆斯林们是“聪明的,他们不致于相信这种捏造的谎言”①。萨珊王朝故都泰西封的废墟,被当做新都主要的石料和必需的建筑材料的来源,城砖是在附近烧制的。曼苏尔在世时,曾在城郊底格里斯河岸上,建筑一座宫殿,叫做永恒宫(Qasr al…Kh…uld)。这里的花园,可与天堂里的花园媲美(《古兰经》25∶15,16),故有此名称。又在更北的地方,建筑了第三座宫殿,叫做鲁萨法宫(al…Rusāfah,堤道),这是为皇太子、哈里发的儿子麦海迪而建筑的。

钦天监的官员,替曼苏尔择定了吉日良辰,动土兴工,为他自己、他的家属和他的呼罗珊近卫军,而建筑这座都城,作为一个军事基地。后来,事情也的确非常顺利②。这座都城建成后,才几年工夫,就兴旺起来,成了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成了头等重要的国际政治中心。好象命运要曼苏尔的都城继承泰西封、巴比伦、尼尼微、吾珥③等古代东方都城的威望,这个都城的威望和壮丽,是中世纪时代的任何都市所不及的,君士坦丁堡或许是例外,而经过若干次盛衰兴替之后,终于变成了新伊拉克王国的首都④。这个王国有一个真正阿拉比亚的国王——斐萨勒。

新都的位置,给东方思想的传入大开方便之门。历代哈里发,在这里建立了萨珊王朝科斯洛埃斯式(Chosroism)的政府。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受到了波斯的影响,哈里发的职位,不过是伊朗专制的复活,与阿拉比亚的族长制大相径庭了。在那个时代,波斯头衔、波斯酒、波斯老婆、波斯情妇、波斯歌曲和波斯思想,逐渐占了上风。相传曼苏尔本人是首先采用波斯式高帽子(al…qalansu…wah)的,他的臣民,自然仿效了他①。值得注意的是,波斯的影响,挫折了阿拉比亚人原始生活的锋芒,而为一个以发展科学和学术研究为特点的新纪元铺平了道路。阿拉比亚人的东西,只有两件保全下来:一件是变成国教的伊斯兰教,另一件是变成国语的阿拉伯语。

在曼苏尔时代,在伊斯兰政府中,初次出现大臣的官职(vizīrite),这是一种波斯的官职。首次担任这个崇高职务的,是哈立德·伊本·伯尔麦克②。哈立德的母亲,原是一个战俘,是古太白·伊本·穆斯林于705年在巴里黑俘获的;他的父亲,原是一个“伯尔麦克”(barmak,佛教的大和尚),是在巴里黑的佛教寺院里任职的③。哈立德和赛法哈是这样的亲密,哈立德的女儿由前任哈里发的妻子哺乳,哈里发的女儿也由哈立德的妻子哺乳④。远在阿拔斯王朝的初期,哈立德就升任财政部(dīwān al…kharāj)的首脑。765年,他接受了泰伯里斯坦省行政长官的职务,他在那里粉碎了一次重大的叛乱⑤。晚年,他还立过一次大功,拿下了拜占廷的一个要塞⑥。这位波斯血统的官吏,实际上虽然不是一位“维齐尔”(Wazīr,即现代的所谓大臣)⑦,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中,他似乎做过哈里发的顾问,成为一个著名的大臣世家的奠基者。

775年10月7日,曼苏尔在朝觐途中死于麦加附近。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在圣地附近,给他掘了一百个墓穴,但是他被秘密地葬在另外一个地方,任何敌人也不可能找到他的陵墓,而加以发掘①。他是一个又瘦又高的人,皮肤带黑色,胡须是稀疏的②。他性格苛刻,态度严肃,他和历代的继任者所代表的类型,成为显著的对照。但是,他的政策继续成为历代继任者的南针,正如穆阿威叶的政策,曾指导伍麦叶王朝历代的哈里发一样。

曼苏尔的继任者麦海迪(775—785年在位),把教育他儿子哈伦的责任,委托给哈立德的儿子叶哈雅。哈伦的哥哥哈迪(785—786年在位)登基后不久就死了,由哈伦继任哈里发。他对于这个伯尔麦克人叶哈雅,还十分尊敬,称为“父亲”,他任命他为“维齐尔”,授予无限的权力。805年,叶哈雅死,他的两个儿子法德勒和哲耳法尔,从786年到803年,实际上统治了这个帝国③。

这些伯尔麦克人,在巴格达东部建造了自己的大公馆,他们在那里过着豪华的生活。哲耳法尔的公馆,叫做哲氏公馆(al…Ja‘fari),成为一大群壮丽辉煌的住宅的核心,后来被哈里发麦蒙没收,改为哈里发宫(dār al…khilāfah)。那些房子建在底格里斯河左岸上,后面有许多广阔的花园,在那些房子的境界内,还有许多较小的房子。这个伯尔麦克家族的成员所搜刮的财富,多到难以置信的程度。他们认为可以作为赠品赏赐给他们的清客、称颂者和党羽的东西,就能使受赐者成为富翁。他们的慷慨,是天下闻名的。直到现在,在说阿拉伯语的地方,伯尔麦基成为慷慨者的同义词,“哲耳法尔般的慷慨”①,这是各处的阿拉伯人都很能了解的一个明喻。

有许多沟渠、清真寺和公共工程的兴办,都要归功于伯尔麦克人的创始和慷慨②。法德勒是伊斯兰教史上斋月里在清真寺内张灯结彩的创始人。哲耳法尔善于辞令,有文学天才,又写得一笔好字,因此,颇负盛名③。阿拉伯史学家公认伯尔麦克人为“文墨人”(ahl…al…qalam)阶层的奠基者,主要是因为哲耳法尔。但是,他不仅是一个文人,还是一个时装的创作者,他的脖子很长,就发明一种高领的衣服,一般人就跟着他穿起高领服来,成为一种风尚④。哲耳法尔跟哈里发哈伦很亲昵,他父亲叶哈雅不大高兴,因为在他看来,那似乎有不道德的嫌疑⑤。

最后,时机成熟了,哈里发摆脱了这个波斯家族的保育。对于意志坚强的哈伦(786—809年在位)来说,十叶派的伯尔麦克人的权力太大了,哈里发帝国的天空是不允许有两轮太阳的。首先是三十七岁的哲耳法尔于803年被处死,他的首级悬挂在巴格达的一座桥上,尸体被剖成两半,挂在另外的两座桥上⑥。据史学家们说,他被处死的原因是这样:哈伦有一个妹妹,叫做阿巴赛,哈伦很宠爱她,不让她嫁人,他允许哲耳法尔以清客的身分跟她做名义上的夫妻,以便于同座喝酒,有一次哈伦去朝觐天房,发现他妹妹已经跟哲耳法尔偷偷地生了一个男孩,暗暗地送到麦加城去,隐藏起来①。老年的叶哈雅和他的著名的儿子法德勒,以及另外两个儿子,都被捕下狱。叶哈雅和法德勒,都被关死的监狱里。这个家族的财产被查抄了,全部动产,总计三千零六十七万六千第纳尔,田地、房产和家具什物的价值在外②。伯尔麦克人哈立德所建立的这个驰名的家族,就这样一败涂地,一蹶不振了。

 



① Tabari,vol。iii,p。30,l。20;ibn…al…Athīr,vol。v,p。316。 
② 下面的世系表,可以说明阿拔斯人与先知穆罕默德的亲属关系。 
① Tabari,vol。iii,p。33;ibn…al…Athīr,vol。v,p。318。 
② 参阅本书第487页。 
③ Dīnawari,p。373。 
④ Dīnawari,pp。367—372;Tabari,vol。iii,pp。61—66;ibn…al…Athīr,vol。v,p。338。 
⑤ 安巴尔在幼发拉底河左岸,在伊拉克北部,现已成废墟。 
① Ya‘qūbi,vol。ii,p。429;Dīnawari;pp。372-373。 
② Ya‘qūbi,vol。ii,p。434;Tabari,vol。iii,pp。87—88。 
③ 现代土耳其的纳西宾。——译者 
④ Tabari,vol。iii,p。330。 
⑤ 同上书,pp。105—117;Dīnawari,pp。376—378。 
⑥ 同上书,pp。129—133;Mas‘ūdi,vol。vi,pp。26,54以下;Baghdādi,ed。Hitti,p。37。拉旺德是伊斯巴罕城附近的一个镇。 
① 参阅下列世系表: 
②  Tabari,vol。iii,pp。245—265,315—316;Mas‘ūdi,vol。vi。pp。189—203,Dīnawari,p。381。 
③  Tabari,vol。iii,pp。119—120,354—358;Ya‘qūbi,vol。ii,pp。441—442。ibn…al…Athīr,vol。v,pp。368—369。 
①  Ya‘qūbi,vol。ii,p。436;ibn…Qutaybah,Ma‘ārif,p。191。 
②  Ya‘qūbi,Buldān,p。238,l。5。 
③  Mas‘ūdi,vol。ii,p。25;Yāqūt,vol。i,p。477。 
④  Ya‘qūbi,vol。ii,pp。446—447。 
⑤  Balādhuri,p。445;Yāqūt,vol。iv,pp。183—184;Ya‘qūbi,vol。ii,p。449。 
⑥  Ya‘qūbi,Buldān,p。237。 
① Ya‘qūbiBuldān,p。235;Balādhuri,p。294=Hitti,p。457。 
② Tabari,vol。iii,p。272。 
③ Al…Khatīb(al…Baghdādi),Ta’rikhBaghdād,vol。i(Cairo,1931),pp。69—70;Tabari,vol。iii;p。326;Yāqūt,vol。i,p。683。 
④  Tabari,vol。iii,p。276;Ya‘qūbi,Buldān,p。238,Khatib,vol。i,pp。66—67。 
⑤ Khatīb,vol。i,p。73。 
①  Vol。i,p。683。 
② Yāqūt,vol。i;pp。684—685;Khatīb,vol。i,pp。67—68。 
③ 吾珥是古代巴比伦的一座古城,位于巴比伦城东南约135英里。——译者 
④ 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人民推翻了封建王朝,成立了伊拉克共和国,仍以巴格达为首都。——译者 
① Tabari,vol。iii,p。371。 
② 参阅ibn…Khallikān,vol。i,p。290,在那里称海木达尼为大臣(wazir),用法大概与《古兰经》(20∶29)的用法相同。 
③  Ibn…al…Faqīh,pp。322—324;Tabari,vol。ii,P。1181;Yāqūt,vol。iv,p。818。 
④ Tabari,vol。ii,p。840。 
⑤  Ibn…al…Faqīh,p。314。 
⑥  Tabari,vol。iii,p。497。 
⑦ 参阅Fakhri,pp。206,211;Mas‘ūdi,Tanbih,p。340。 
①  Ibn…al…Athir,vol。vi,p。13。 
② Tabari;vol。iii,p。391;ibn…al…Athir,vol。vi,p。14;Mas‘ūdi,Tanbīh,p。341。 
③ Ya‘qūbi,vol。ii,p。520。 
① 参阅 ibn…Khallikān,vol。i,pp。185以下。 
② 参阅Tabari;vol。iii;p。645,ll。18—19;Balādhuri。p。363。 
③  Tabari,vol。ii,p。843;Mas‘ūdi,vol。vi,p。361。 
④  Jāhiz,Bayān,vol。iii,p。201。 
⑤ Tabari,vol。iii,pp。674—676。 
⑥ ‘Iqd。,vol。iii,p。28;Tabari,vol。iii,p。680。 
① Tabari,vol。iii,pp。676—677; Mas‘ūdi,vol。vi,pp。387—394;Fakhri,p。288。参阅ibn…Khaldūn,vol。iii, pp。223—224;Kitāb al…‘uyūn,pt。3,pp。306—308。 
② ‘Iqd,vol。iii,p。28。  



原作者:希提(Philip K。 Hitti)
来 源:中国伊斯兰在线

上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下篇文章:第二十四章 阿拔斯王朝的全盛时代


阿拉伯通史第二十四章 阿拔斯王朝的全盛时代

第二十四章 阿拔斯王朝的全盛时代
islamcn  2002…12…3  中国伊斯兰在线



第二十四章 阿拔斯王朝的全盛时代

 
阿拔斯王朝,正如伊斯兰史上其他各朝代一样,建立后不久,就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上,达到了极灿烂的时代。赛法哈和曼苏尔所创立的巴格达哈里发帝国,在第三位哈里发麦海迪到第九位哈里发瓦西格的这一时期中,特别是在哈伦·赖世德和他儿子麦蒙的时期,达到了全盛时代。阿拔斯王朝所以能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光彩夺目,成为伊斯兰史上最著名的时代,主要是因为这两位显赫的哈里发。文选编者赛阿里比①(1038年卒),引用了这句名言: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以曼苏尔为奠基者,以麦蒙为中兴者,以穆耳台迪德(892—902年在位)为结束者。这句话与历史事实是大致相合的。自瓦西格以后,这个国家就日趋没落,到了第三十七位哈里发穆耳台绥木的时代,就于1258年灭亡于蒙古人的手中。我们只要考查一下阿拔斯王朝的对外关系,研究一下巴格达的宫廷生活和贵族生活,再观察一下在麦蒙的庇护下登峰造极的智力觉醒,就有可能获得一个关于阿拔斯王朝所取得的威力、光荣和进步的观念。

九世纪是以两位皇帝的姓名开端的,他们在世界事务中占优越的地位,一位是西方的查理曼,另一位是东方的哈伦·赖世德。这两人当中,哈伦无疑地是更有势力,而且代表着更高的文化。这两位同时代的人物之间,建立了友谊关系,这种友谊关系自然是以利己主义所促成的;查理曼认为哈伦可能成为自己的同盟者,一致去反对敌对的拜占廷;哈伦也想利用查理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