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水煮清王朝 >

第235章

水煮清王朝-第235章

小说: 水煮清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如今阿拉布坦屡屡犯我天威,朝廷自当讨伐。

可是,此人毕竟已经占了准葛尔、青海,如果再加上西藏,我大清西边半壁,由甘肃到云贵,尽皆处于其窥视之下。就算朝廷兵精粮足,不惧其来攻,可是,万一那阿拉布坦不跟朝廷大军正面抗衡,而是凭借青藏之地与我周旋。奴才恐怕以飞扬古之能,也难以克尽全功啊!”马齐看到佟国维一声不吭地就退了下来,心中不满,赶紧又凑上来说道。

“此事朕心中明白。不过,仗还是要打的,一切还是等打了之后再看吧!”康熙叹了口气说道。他当然知道青藏两地地域广阔,再加上阿拉布坦盘踞的伊犁跟朝廷大军之间又有沙漠为隔,如果对方铁了心不硬碰硬,纵然是有百万大军。恐怕也难以将这个贼寇捉住。到时候,恐怕西面又将是战事连连,朝廷又将会再添上一个大包袱。可是,如果不打,眼看着阿拉布坦势如破竹地攻城掠地,实力越来越强,这更加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无论怎么说,他也不可能容许西边再出现一个葛尔丹!

“头一次来理藩院,还真没想到,这地方的门脸儿居然比六部还阔气!”,

就在康熙等人商议事情的时候,费老头也乘着轿子到了清廷第七部,理藩院的衙门口外面,对着面前地大门啧啧赞叹。

“给老大人请安了,不知您老是……”

钱嘉是汉军旗人,仗着关系,在理藩院弄了一个门官的职务。这职务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会看人,虽然没见过费老头,不过,费老头的气势却不容小觑,尤其是一品大员的服色更加不容他忽视,所以,不待费老头迈步,他就先招呼了过来。

“呵呵,这位小哥客气了!请问一下,阿灵阿在不在?”费老头没有回答钱嘉的问题,只是笑呵呵地问道。

“阿灵阿?”好家伙,直呼阿大人的名讳!这老头是什么来路?钱嘉久在理藩院,自然知晓阿灵阿是什么身份,那可不光是一品大员就能概括的了的,真论起来,朝堂上下,恐怕也就是四个上书房大臣能稳压阿灵阿一头了。现在来的这个老头竟然直呼阿灵阿地名讳,看来来头不小,得小心伺候。

“阿大人正在衙门理事,不知道老大人您找他老人家有何事?可要小地给您去通报一声?”

“不用了!我自己进去就成了!”费老头微笑着说了一声,迈步便要踏上门前的台阶。不过,他没有想到,才刚迈出一步,钱嘉就挡在了他的面前:

“老大人请慢!”

“怎么了?”费老头问道。

“老大人,不好意思,理藩院与六部不一样,这个……闲杂人等,未经主官允许,不能入内!还请您见谅!”钱嘉小心翼翼地看着费老头身后身高九尺地阿古达木,他可是知道这些达官贵人的,生怕自己的话惹费老头一个不快,这庞然大物就会扑过来伤人,虽然这是理藩院的衙门口,如果费老头跟他动手就有冲撞理藩院的罪名,他并不见得就怕,可是,对面毕竟是一个一品大员,能不冲突还是不冲突的好。

“哈哈,有意思!好吧,你就去告诉阿灵阿,就说费迪南到了,要进衙门!”费老头笑了两声。又说道。

“是,老大人您稍……您说什么?您说您、您是……费,费尚书?”,钱嘉本想对费老头说一声“稍候”,却突然被“费迪南”三个字给惊得险些硌掉了大牙!

“好像是吧!皇上好像没撤掉我的理藩院尚书一职,费老头答道。

“我的妈呀!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尚书大人,您,您可千万不要怪罪!”,钱嘉顿时哭丧起了脸,连连对费老头求起情来。挡谁不好。偏偏挡了这么一个顶头上司!这不是要人命吗?

“没事没事,我可以进去了吗?”费老头又问道。

“当……这个,您……您稍等!”钱嘉本想直接说“当然”,不过,经过这一会儿,他也清醒了一些,想到面前这个老头的身份只是自己说地,还没有得到真正的确认,所以,他还是不敢随意放费老头进去。这可是失职。衙门里面如果有哪个大人随口说上一句,他地门官也就不用做了。所以,急中生智之下。他撂下一句“稍等”,然后撒腿就朝衙门里面跑,找上官报信去了。

“不知道尚书大人亲临,下官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阿灵阿本来正在理藩院衙门里面会同一些属下商议事情,听到下面人的通报,费迪南来了!可是吃惊不小!要知道,自打接任理藩院尚书一职之后,费老头就一直没跟理藩院这个衙门有过什么真正的交集。只是空有一个尚书的名头罢了。哪怕是被调来京城之后,也是一直绕着养心殿转,从来没有到过理藩院的衙门。所以,身为理藩院侍郎,名义上虽然只是个二把手,可阿灵阿却掌握着这个衙门的真正大权。可是,现在费老头却突然来了!干什么来的?难道是想来夺权?那不是让他阿大人难过么?可是,现在地费老头在整个京城最不能得罪地人物榜上也算是排名靠前的一号,他阿灵阿纵然位高爵显。亲贵非常,也绝对是碰不过的!所以,只得出来迎接费老头。

“呵呵,诸位大人客气了!费某只是一时兴起,想过来看一看罢了,大家不用这么隆重!”

理藩院辖旗籍,王会、典属、柔远、深远、理刑六司和满汉档房,司务厅、当月处、蒙古处、内外馆、银库等有关机构,分掌爵禄、朝贡、定界、官制、兵刑、户口、耕牧、赋税、驿站、贸易、宗教等各项事务,除了尚书和侍郎之外,其余还有郎中、员外郎、堂主事、主事、笔帖式等一大批官员,这些人听说一直空领着尚书位子的费老头来了,也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讨好的心理,立码都赶了过来,险些把衙门口堵死。

“尚书大人您这是什么话?您是咱们理藩院的尚书,又是头一次来衙门,属下们前来拜见是应当的。……其实,您来的也是正好。属下等人正好遇到了几件烦心事,正想找您请教请教呢!”阿灵阿看到这么多人都出来迎接费老头,心头不喜,于是,便想到了最近遇到过的一介,麻烦。

“呵呵,请教谈不上!有什么事阿大人尽管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就是!”费老头笑笑,带着阿灵阿向理藩院里面走去。一切都很自然,就像他本来就是这里的“老大”一样,虽然在名义上他本来就是!

“尚书大人,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南海水师提督万正色呈上公文,说是吕宋土人闹事,既相互攻伐,也袭击移居过去地大清百姓,想让我们派些司员过去帮忙管理一下。不知您以为该当如何?”阿灵阿问道。

“这个……咱们藩院不是常派司员,笔帖式常驻少数民族地方,处理特定事务,定期轮换地吗?万正色提的这个要求并没有什么过份之处,提请皇上,允了不就成了?”费老头随口答道。

“呵呵””阿灵阿稍带些得意地看了一眼跟在周边的那些官员,看到有几个司员和笔贴式已经脚底抹油,其他地一些官员看向费老头的眼神也开始带上一些不怎么友好的色彩,心中暗爽,遂又接着答道:“尚书大人,不是属下等不乐意,关键是咱们谜询过六部,六部的人说吕宋是蛮夷之地,不比中华,便是派了官员过去,也不好管理。所以,这事就搁了下来!可是,前几天万正色又派人来摧……”

“这样啊!”费老头停下脚步,拈着胡子想了想,“既然如此,那你就告诉万正色,不用管其他的,只用一招就成了!”

“什么招?”阿灵阿和其他官员都不自觉的伸长的脖子。其实,万正色所提了要求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其不能付诸实施,那就是理藩院的官员都不愿到南海的蛮荒野岛上去做事!阿灵阿曾经为了交好万正色这名大将,派过两个司员,可没想到地是,这两个家伙不情不愿的走了之后,跑到半路居然又回来朝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求情,弄得他十分烦恼。现在,听到费老头居然有不用派人就能解决事情的法子,他也禁不住有些好奇起来。

“杀!……凡是不服王化者,杀!凡是犯我大清子民者,杀!凡是不遵朝廷律令者,杀!……反正就是一句话,敢跟我大清做对者,无论是什么人,就只有一个字:杀!杀到他们服了为止!”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三百一十章 大放厥词

“大,大人,您没有说……说错?”

阿灵阿的父亲是辅政大臣遏必隆,姐姐也曾经被康熙封过皇后,所以,平时行事也有些随意嚣张,不爱把什么人放在眼里。可是,费老头这一连串的“杀”字,依然还是让他的头皮像是被一千根小针一齐扎下去一样,不住发炸。

“当然没错!”费老头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好像对阿灵阿的怀疑十分不解。

“尚书大人,我朝乃礼仪之邦,素来讲求‘仁义’二字,您这么不问青红皂白就一溜杀过去,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又让各藩属如何看待?那些吕宋土人,毕竟也已经是我朝子民了啊!”理藩院的一个员外郎忍不住反驳道。

“已经是我朝子民?哈哈,这位大人,你是开玩笑吧?不错,现在吕宋已尽入我大清版图,可是,那里的人依然还只是一些野人罢了。虽然不至于茹毛钦血,可是,又岂能指望他们去搞懂什么诗书礼易?这些人,只知道一样,那就是:弱肉强食!所以,要想将朝廷在那里的统治稳固下来,就只能用铁与血来进行征服,其他的,只能等以后再说。所以,你的想法,只能算是对牛弹琴。”费老头笑道。

“听闻于中于大人在四川对那里的藏人、彝人都很不错,不仅送粮送盐,还令士兵开辟道路,使商路畅通,帮助那些蛮夷之人互通有无。同时还与四川巡抚严察各地官员,使之不得偏袒汉人,欺侮藏彝诸族之人。结果,三年以来,川蜀一片安定,真现天府之国之姿。”阿灵阿定了定神儿,又微笑着朝费老头问道:“不过现在看来,于大人此法好似不怎么合乎尚书大人之意呀!”

“呵呵。”费老头看了一眼阿灵阿,“阿大人,你怎么看待藏人、彝人,还有那些苗族人、俸族人,景颇族人、土家族人、壮族人?难道你的认为他们跟那些吕宋土人都是一样的吗?”

“难道有何不同?”阿灵阿不解地反问道。

“阿大人,幸好你不是在朝堂上这么说,如果你是在朝堂上这么说了,费某就只好上奏吾皇。请你离开这理藩院衙门了!”费老头说道。

“费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阿灵阿语气一冷,不满地问道。

“湖广、云贵、四川、广西诸多地方,确实有不少他族之人长久居住,可是,这些民族,早在唐代就已经归化,元朝之时,就已经归属中央管辖。这些人,怎么能算得上是土著?不错。这些族人确实不像是中原百姓那么驯服。可是,他们却确确实实地是我中华子民,是我们自己人!你怎么能将自己人与那些吕宋土人相提并论?……你身为理藩院侍郎。主持理藩院事务,应当多方抚化这些少数民族,使之心向朝廷,维我一统,若只是一味打压欺侮,岂不是使我疆域日日不宁?”费老头说道。

“尚书大人所言甚是有理!于中于大人在四川抚慰藏、彝、羌人,使得地方安宁,朝廷安心,确为我辈之楷模!只是,既然于大人之招可用。为何大人又要南海水师大开杀戒呢?难道那些吕宋土人就不能使之归化?”又一名郎官出言问道。

“当然能使之归化!不过,这位大人,你要知道,归化,是用刀剑打出来的!你不打得他怕了,杀的他惧了,你们怎么会老老实实的听你的?怎么会老老实实的去学习我们的东西?亦或是这位大人你愿意去为朝廷‘泽被天下’,亲自去那吕宋为宣化抚慰一番?”费老头反问道。

“这……下官妄言!请尚书大人恕罪!”那名郎官被费老头一吓,急忙就退了回去。半句话也不敢再说。而其他人听到费老头有意让人去吕宋出个远门儿,也都是立时噤若寒蝉,不敢再随便开口。

“阿大人!”费老头突然又朝阿灵阿叫了一声。

“大人有何吩咐?”阿灵阿拱了一下手,问道。

“何谓理藩院?理藩院地职责又是什么?”费老头问道。

“大人这是何意?在下身为理藩院侍郎,又岂会不知道这些?大人这是想讥刺本官么?”阿灵阿有些上火。他是不愿得罪费老头,可以他的身份,倒并不是害怕。他知道,就算康熙因为费老头要怪罪他,也不会把他怎么样的,顶多也就是训斥上几句,罚上个一年半年的俸禄罢了。

“不敢!费某说法有误,阿大人不要误会。其实,费某这么问你,只是觉得你我之间,对某些东西有些理解上的不同,所以,在处理事务的问题上难免就会有些分歧!今日难得相见,正好聊上一聊,多多交流一番,也利于日后的行事!”费老头正色答道。

“哦?”阿灵阿倒是真没想到费老头会是这个想法,他当然知道费老头在对外事务方面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手腕和态度,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受到康熙地重视,从而以奉天府尹之职直接兼领理藩院尚书,如果能听一听对方的经验,说不定也能有些裨益,所以,他不自觉地朝费老头拱了拱手:“那就请尚书大人指教!”

“指教不敢说,大家相互交流一下就是了!“费老头背着手想了一下“大家都知道,理藩院的前身,就是当初太祖皇帝承后金汗位之后所设立的蒙古衙门,职责就是管辖归附的漠南蒙古各部,当时是归于礼部管辖!后来,世祖皇帝将理藩院升格,与六部并列,设尚书,侍郎,以及各司员、郎官。而我理藩院的职责范围也随着我朝疆域的扩大,朝廷势力的扩张而逐步增长,由单纯的管辖漠南蒙古,直到管辖漠北、漠西蒙古、回部、藏人、彝人、羌人以及西南各族百姓!如今,更是北到堪察加的鄂温克人,南到吕宋土人,东到北海道上日本和族人,也尽归于我等管辖。除此之外,与西方各国地交往。比如英吉利、俄罗斯、法兰西、西班牙、荷兰等诸国,也是归于理藩院。如此大地范围,各地的情况自然不一样,所以,要想管理的好,就必须辅以不同地手段才行。”

“尚书大人,这些事情下官等人都已经知晓了!”有官员躲在人堆里说道。理藩院的官员,没有一个汉人。除了尚书和侍郎是满人之外,其他的郎官、主事,一直到笔贴式,反倒大多数都是蒙古人出身,虽然久在官场让这些人的豪气大都已经消磨干净,胆子小了不少,可是,这些人依然没有六部的官员那么老实。

“好,知道就好!可是,你们知道吕宋是什么情况么?日本是什么情况么?西方各国又是什么情况么?”费老头又朝这些人反问道。

“这个……理藩院有各地官员呈上来的公文奏章。依此而断不就是了?实在不行。也还可以谐询六部嘛!”又有官员说道。此话一出,倒是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

“六部?公文?哼!以此而断,那大家就等着受千古骂名吧!”费老头不屑地说道。

“尚书大人。您、您瞧不起六部?”有人叫了起来。

“本人从来不敢瞧不起六部,不过,理藩院的事情却要去问别人,你们大家不觉得自己太没主见了吗?如果六部能处理好这些事情,那朝廷还花费钱粮,养着我们这些人做什么?”费老头反问道。

“那大人您这是何意?”阿灵阿不悦地反问道。

“没什么意思!就是觉得大家地态度不对!大家根本就没有把理藩院的事务看成是什么大事,也没有觉得理藩院是一个可以大展拳脚地地方!是一个可以流芳千古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大大有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