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水煮清王朝 >

第62章

水煮清王朝-第62章

小说: 水煮清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洪承畴可以说是间接造就了吴三桂。吴三桂平定云南后问策于老洪,何以能够永镇云南?如明代沐英故事。洪承畴老谋深算的说:汝不可使云南一日无事矣!于是,吴三桂谨领受教。从此,云南年年兵事不断,三藩日日坐大。

可是,所谓“大功不赏”,洪承畴为清廷辛劳多年,顺治原来答应的“不吝封王之赏”却并没有兑现。直到顺治临死前才给了他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准予世袭四次。轻车都尉是清代赏功爵位倒数第四,连五等爵都没有进去(公侯伯子男)。而且,洪承畴死后,赐祭一般,奉上谕写的祭文中还语多讥讽。

洪承畴是个少有的能臣,其个人才具在明末清初绝对是上等中的上等,可惜,在气节方面是比较差劲,以致让人痛骂至今。甚至连清廷也对他诟病不已,康熙命人著《贰臣传》,老洪被列在了甲等。

……

现在,罗欣等人的面前就出现了这位曾经经略七省军政、被封为清代唯一的一个太子太师的洪承畴洪大帅的孙女儿。

至于那个拉二胡的老头,则是洪家的一个老家人,因为忠心,在洪家败落之后,依然跟在身近照顾着这个小女孩儿,当然,因为洪承畴是文臣领武事,所以,作为仆人,老头也是家传的武艺,练的是铁沙掌。

“嘿嘿,那个叫海六的还真他妈的运气好,居然碰到了咱们这帮贵人。”于中嘿然道。洪承畴早死了,余威也早就被骂的没影没踪。所以,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在乎的是现在的情况。海六一帮人确实运气,卖唱老头几十年的功夫,虽然如今年纪大了,可收拾几个小混混,又岂会成什么问题?

“大人弄错了,其实,小老儿早就不能动武了……”听了于中的话,卖唱老头说道。

“哦?怎么呢?有功夫为什么不用?你又没有作奸犯科,只是自卫难道还不行吗?”罗欣问道。那可是铁沙掌呀,虽然不信九阳神功、九阴真经、葵花宝典什么的,可是,铁沙掌这种功夫,罗欣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擦到身上估计应当也还是可以去掉几层皮的。

“前年也是遇到了一帮无赖,小老儿凭着几手拳脚跟他们打了一架,没想到那帮无赖里也有练家子,小老儿撑不住,就带了小姐跑。结果,遇到了一位‘大侠’,那位‘大侠’帮了小老儿一个忙,可是,听说了小老儿的身份之后,就挑断了小老儿的手筋。如今,小老儿的手上已经没劲了,也就拉拉二胡还行,哪里还能和人动手?”卖唱老头苦笑道。

“唉……”

所有人都叹了一口气。

洪承畴“惠及子孙”啊!想想他活着的时候,风光无限,坐拥七省军政,可他一死,清廷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宣扬他,不仅没什么高爵厚禄,反而还得顺着人心讽刺。到如今,康熙的《贰臣传》一出,他更是坐定了“叛徒、汉奸”的名头,人们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暗里骂,转而可以正大光明的骂他了。连带着他的子孙也受难不已,不仅生活无着,还无缘无故就被挑断了手筋。

“算啦,不说这些事了,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罗欣朝小女孩儿问道。

“洪凤仪!”小女孩儿平静的答道,丝毫没有为眼前众人目中所包含的某些意思而有所改变。

“凤仪?……有凤来仪!嗯,是个好名字!”自从那日松出面收拾了海六一帮人之后,一直保持沉默的白衣人开口说道。

“这名字有什么好的?凤仪凤仪,哼,谁叫这小丫头的名字,岂不都要凭空矮一辈儿。”已经收了刀的胡海不屑地说道。身为汉人,无论是哪一个,都实在是难以对洪承畴的子孙有任何的好感,哪怕胡海如今吃的也是清廷的饭,也依然有这种想法。

“不敢劳烦诸位大人、格格、公子,小老儿和小姐还有些事情,就先告退了!”卖唱老头看出了胡海以及周围一些人对自己以及洪凤仪的恶感,站起身来说道。

“这小姑娘歌唱的不错,不如以后就跟着我吧,怎么样?”莫睛突然说道。

“谢谢这位格格,洪家人不受人待见,就不给格格添麻烦了。”听了莫睛的话,老头还没有说话,小女孩儿,也就是洪凤仪突然说道。语气之平淡,哪里有半点儿她这个年纪所应该有的稚气?

“是……是啊,莫睛,你,你都想好了?”于中结结巴巴地问道。收洪承畴的家人入府,那以后可就不用做人了,他暗暗心道。

“于哥你反对?那就让这小姑娘跟着我好了,怎么样?”罗欣突然也说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于中连连摆手。反对?我哪敢啊?他在心里叫道。

“谢谢两位格格,凤仪还要给志老养老送钟,不能给人家当丫环,两位格格的好意凤仪心领了!”洪凤仪脆声说道,边说边朝罗欣和莫睛鞠了一个躬。

“我说要你做丫环了么?我们家可是不用丫环的……小妹妹,你不觉得我们长得有点儿像吗?……做我妹妹吧!”莫睛微笑着说道。

“噗!”玉恒一口茶没含住,当场喷了出来。

“疯了,这个娘们儿疯了……”胡海抖着花白的胡茬子,瞠目结舌。

“厉害,果然不凡……”白衣人双唇紧紧抿住,两眼直放豪光。

“这日子没法过了……得回去找费老商量一下……”于中喃喃自语,魂游天外。

……

*********

“阿嚏!……不好意思,失礼,失礼……”费老头轻轻抽了抽鼻子,对白晋抱歉道。

“呵呵,没有关系!”白晋微笑道。

“对了,我们说到哪里了?”费老头又问道。

“奎宁,大人,我们说到了奎宁。”白晋说道。

“没错,是奎宁,那可是治疗疟疾的良药啊。……”费老头感叹了了下,又朝白晋问道:“神甫,我知道您在化学与医药方面是一位天才,所以,我想请问一下,您认为奎宁这种药物能不能在中国进行批量生产呢?……赞美上帝,为了那些为疾病所苦的人们……”

“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我已经在研究了。康熙陛下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他还赐予了我和张诚两人一座实验室,只是,现在实验才刚刚开始,所以,还没有成果出来……”看到费老头拿出了“主”的名义,白晋正了正身子,缓缓说道。

“原来如此。……”老子当然知道你们弄了个实验室,要不然老子哪会知道你们是哪棵葱?都懂些什么?费老头在心中暗道。不过,尽管心中所想很不地道,费老头的脸上依然是笑咪咪的。

“唉 ,康熙陛下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可是,奎宁的主要成份是由产于南美洲的金鸡钠树的树皮和根皮之中提取的,在中国,实在是很难找到这种植物……而想要找到能够取代金鸡钠的植物,实在是太难了。”白晋又摇了摇头,叹道。

“是这样啊……”费老头咂了咂嘴,不死心的对白晋说道:“神甫,中国的地理情况是很特殊的,各种气候几乎都有;金鸡钠树虽然生长的南美洲,可是,我想它应当能够移植到中国……”

“移植?”白晋眉头一扬,对费老头的提议怦然心动。疟疾是一种流行性疾病,在发现奎宁,也就是金鸡钠霜之前很难治愈。这种情况在中国更是如此,连康熙得了疟疾都是因为吃了他和张诚献上的奎宁才得以痊愈。如果能够在中国批量生产这种药,得到中国人的欢心,让他们对西方心生向往,那么,耶酥会给予他的传教任务岂不是可以大获成功?

……

“这个恐怕不太好办……”想了一会儿,白晋又说道。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九十三章 抬旗

“唉……”

上书房内,康熙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科考开始后,已经是三天过去了,等明天一大早,考试就会结束。

“皇上,奴才以为此事可以当作没有发生,权当您不知道这件事就成了……”此时在上书房里侍候的只有佟国维一个,高士奇和马齐在监考之后才能来,张廷玉没当值。

“当不知道?若是如此简单就好办了……”康熙苦笑了一下,将手里的一份奏章随手扔到了龙案上。

“皇上,那就派人赐些土地银钱,把人送出北京安顿下来?”佟国维又问道。

“那有什么用?一个老人,一个孩子,能守得住什么家业?何况,他们现在正跟费迪南诸人在一起,怎么送出京城? ”康熙还在摇头。

“唉,这莫睛也真是没事找事儿,洪承畴的孙女儿关她什么事?难道她就不怕人骂她?”佟国维也是摇头道。这个时候,两人所谈的事情已经明了了,却是正在为如何处理洪凤仪的事情而烦恼。莫睛把洪凤仪和那个名叫洪志的老头带回了自己的住处,别人虽然都没说什么,可是,玉恒却不能不说。本来,如果洪凤仪和洪志就那么走了,他也懒得提,反正洪家今不如昔,谁会关心?可是,莫睛把人带回去了,那么,身为顺天府尹,他就有必要把这件事禀告给康熙了。

不过,玉恒也不是傻瓜,洪承畴虽然早就嗝屁了,可是,大名依旧灌人耳,搁到哪儿都能引出一摊子事来。所以,他没有把这件事直接捅出来,而是走的正常渠道,写了一份奏折交了上来。结果,直到今天,才被送到康熙面前。而为了如何安置洪凤仪,康熙和佟国维两人已经商量了好一会儿了。……把人轰走?这说不过去啊。康熙虽然让人把洪承畴写入了《贰臣传》,可是,洪承畴为清廷立下的功劳那都是明摆着的,他再看不上洪承畴,也不能对洪家子孙这样;不闻不问?这也不行。理由跟前面一样,开国“大功臣”的子孙,尤其是人家家道败落还有他皇家的一份原因,所以,再怎么看不上眼,也不能无视。至于好好照顾,那就更加不行了。皇帝照料奸臣子孙,岂不是鼓励国人去当叛贼?这传到哪儿都不会是好话。

“其实莫睛的处理也算合适。洪承畴虽然贰臣,可是,终究对我大清有着盖世之功,如今他家中落败,朕知道了,若是不表示一下,却也说不过去八五八书房。莫睛先把人带回自己那里,省得那洪家二人流落街头,也算是先替朕尽了一份心。……就这样吧,赐些东西给莫睛和罗欣,就让她们帮着照看一下那孩子吧……”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康熙也只好先把洪凤仪“寄养”在莫睛那里。

“奴才知道了。”佟国维也知道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既不能不管,也不能太管,这中间的度是最难把握的了。康熙的决定确实是目前一个比较好的处理办法了,既然更好的办法还没有想出来,那么,这个“比较好”的就是“最好”的了。不过,想了想,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于是,接着朝康熙问道:“皇上,要不要告诉一下那莫睛和罗欣,别把这事让太皇太后知道……”

“这关朕的皇祖母什么事?”康熙奇道。

“皇上,”佟国维苦笑了一下,解释道:“皇上,这里面的事情比较复杂,只是,奴才可以肯定的说,如果让太皇太后知道了这件事情,她老人家肯定会插手的。”

“不,不会吧?……”佟国给这回也算是玩了一回“语不惊人死不休”,把康熙唬得一愣一愣的。

“皇上,洪承畴当初可是支持您的父皇,也就是世祖爷的。多尔衮也正是因为洪承畴的劝告和在南方的威慑,才一直忍隐未发,结果到他得病而死,也最终未能篡位。……”佟国维说道。

“这怎么可能?若是如此,皇考(指顺治,皇帝称死去的父亲为皇考)在对洪承畴的祭文之中,怎么会多有讽刺之言?那岂不是……”忘恩负义?……最后四个字涉及到人伦孝道,所以康熙没说出来。

“皇上,您也知道,先帝在位时,跟太皇太后一直不是很和睦……”佟国维说道。

“这个朕晓得,唉……”康熙叹了一口气。顺治为人执拗,孝庄当时也是一直力图让自己的家族掌握后宫,由家事而起再到国事,母子两人之间的矛盾可不是一星半点儿。康熙也难以分清这两个至亲的人到底哪个是对,哪个是错。说顺治错吧,现在康熙所用的政策跟顺治朝所推行的颇有相似之处;说孝庄错吧,郑成功率十六万大军北伐南京,一路势如破竹,顺治以为汉人大反扑,吓得差点儿要带人逃回满洲,可是,孝庄听说后却斥其胆弱无能,直接越过顺治与诸大臣商议,派人以缓兵之计拖住了郑成功的北伐速度,结果,清廷最终派遣大军在南京附近将郑成功打得落花流水,杀了郑成功一半的陆军,使郑成功从此没有了北上的实力,并最终败走台湾。(当时郑成功真的有望恢复半壁江山,可他战局观太差,也太骄傲自满了。)

“洪承畴力保先帝皇位,一直为太皇太后所看重。其人死后,太皇太后便要先帝多加褒奖,先帝不喜,这才在祭文之中掺进了些许讽刺之言……奴才也是在进宫探望皇上您的生母,也就是奴才的妹妹孝康章皇后,闲谈时聊起的。”佟国维说道。

“原来如此!……你的意思是说,太皇太后如果知道这件事,可能会因为觉得欠了洪承畴的人情,而对洪家人另眼相待,对吗?”康熙总算是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向佟国维问道。

“确实如此!”佟国维答道。

“……”康熙陷入了思考。

*********

“海六啊,这两天在顺天府过得好吗?”于中坐在椅子上,啃着刚刚被井水凉镇过的西瓜,看着跪在屋外太阳光底下正淌着一头瀑布汗的海六,漫不经心的问道。

“于……于大人,您就放过小的吧,小的再也不敢冒马大人的名头出来闹事了。”海六已经在太阳底下晒了大半个时辰,浑身上下早就被晒得火辣辣的了,喉咙都快冒烟儿了,身上被顺天府差人打过板子的地方更是又痒又痛。看到于中吃起西瓜,他更是觉得嘴里益发的渴。所以,听到于中的问话之后,他连忙磕头说道。只希望能赶紧离开这个地方,不用再受罪了。

“怎么?不叫马叔了?……”于中满嘴都是鲜红的西瓜瓤,听到海六的话之后,咧嘴笑了一下,问道。

“不敢,小的再也不敢了……”虽然海六曾经说过康亲王府的外院三总管是他的旗下奴,可是,经过于中对他几个跟班的问话之后,已经知道,对他这么个主子,那位三总管压根就懒得理,只要他不找上门去,那是能避就避。要不然,如果这个三总管出面的话,碍于康亲王的面子,于中还真不好收拾这个海六。

“不敢?有什么不敢的?……本来以为你小子是瞎说的,不过,我最近去内务府查了,你还真是钮钴禄氏,说不定真的跟马德有那么一层关系呢……”于中说道。

“于大人您也这么想?”海六突然间来的精神,“其实啊,我们祖上就有那么一位前辈在太祖皇帝的时候失了踪,所以,我才想马大人有可能是那位先人的后代,这才认了宗的……”

“有这种事?嘿嘿,听你这么一说,马德说不定还真就能“认祖归宗”了呢……不过,你怎么就能确定马德是你堂叔,不是你堂侄呢?”于中笑问道。

“这个,这个……马大人官居显位,又是皇上的亲信大臣,小的哪敢认他老人家是后辈啊?”海六咧着一张干巴巴的嘴陪笑道。

“亲信大臣?妈的,这个名头倒是不赖。”于中暗暗想道。康熙亲信他们?别人可能会信,反正他们自己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康熙恐怕只会相信自己。

“于大人,您老就高抬贵手,放过小的这一遭吧。小的保证,以后再也不敢借马大人的名头出来混了……要是反悔,我……我生儿子没屁眼儿。”看到于中没有答话,不知道对方想什么的海六又小心翼翼地讨饶道。

“嘿嘿,这就不必了!你以后也不可能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