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的爱与死-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登门拜访。穆瓦齐的卧房里摆着一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在圣摩里斯照的相片。安东常和她细数童年往事。
仆人对伯爵夫人非常忠心,显示了伯爵夫人对待下人很有一套。但是,她也是个无法接受新思想的旧时代人物。虽然法国大革命已超过100年,但她仍相信共和政体只是一时流行,而非大势所趋。
在当时,相亲联姻提供了财富与头衔的保障。虽然自恐怖统治时代起,贵族世袭制已经几乎被摧毁殆尽,但是联姻还是维持了一定的贵族人数。由于工商阶级新贵常以钱财作为交换条件与贵族成员结婚,因此贵族阶级还是能享受荣华富贵。从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经历了波旁王朝(Bourbon)、奥尔良王朝(Orleanist)以及拿破仑帝国时期。在这段期间内,新兴贵族顿时增加不少。
在觊觎王冠的让博尔伯爵(te de Chambord)结束正统派与奥尔良派恶斗之后,乡下贵族一直以为恢复帝制指日可待。安东出生时,共和政府为了小事起内讧,面临四分五裂的危机。当时争执的焦点人物是一位名叫德雷菲斯(Alfred Dreyfus)的犹太裔陆军上尉。天主教会支持的失势统治阶级认为,德氏丑闻证明了平民入主的国会终究逃不过自我毁灭的命运;此外,犹太民族在1791年获得解放是因为受到自由主义慢慢毒害的影响。时间久了,保守政权已被人们遗忘,只留下旧时代光辉供人凭吊。
圣摩里斯城堡的女主人天生就是反动分子,尽管皇室早已成了无名无实的空架子,她仍然以贵族身份为荣,她结交的朋友也有同样的想法。她拒绝阅读本地报纸《里昂进步报》(Le Proge`rs de Lyon),觉得这份报纸太前卫;她看的是支持皇家的《新报》(Le Nouvelliste),如此一来间接影响了圣埃克苏佩里家的小孩,让他们倾向于支持君主政治。西蒙娜与安东更是深受影响。
伯爵夫人相信自己拥有绝对的世袭权力,可以治理辖区内的子民。多数村民也有相同想法,他们在城堡里做工、打杂或租地耕作,换句话说,他们的经济来源完全仰仗伯爵夫人。每当伯爵夫人巡视辖区时,很少有村民拒绝行礼或脱帽致意。伯爵夫人一直认为蒙特梭神父主持的天主教会本来就应该支持她,后来让蒙特梭神父成为整个家族的荣誉成员。在她的礼拜堂里,大理石地砖刻上代表法国王室的百合花形纹章,代表天主教信仰与皇族紧密结合。
在体验到成人世界的迷乱之前,安东坚守信仰,这必须归功于蒙特梭神父。每每在遇到人生抉择时,安东总是受到许多神父的影响,而蒙特梭神父更是排名第一。蒙特梭神父可能被误认为是家族的专属神父,因为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城堡里。他的真正教区是圣摩里斯教堂。圣埃克苏佩里家族在教堂中保留了最前排的位子,而安东的母亲也曾在教堂里弹奏小风琴、训练女童合唱团。
由于圣埃克苏佩里家族与贝莱(Belley)主教过从甚密,因此他们可以指定蒙特梭神父来主持教区。蒙特梭神父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以前曾担任数学老师。由于健康因素,他从安区(Ain)里最大的城镇布尔布雷斯(BourgenBresse)调走。1870年,巴黎受到敌军包围,蒙特梭神父正在当地求学。在首善之都浸淫多年之后,蒙特梭神父见多识广,一点也不像一般乡下的神父。他就像是好好先生,很宠孩子,所以每个小孩都很喜欢他。蒙特梭神父和安东、弗朗索瓦一样,常常被伯爵夫人欺负。有一次伯爵夫人话说得太重,让他觉得人格受到了污蔑。伯爵夫人说,神父常来城堡是因为这里物产丰富、食物不虞匮乏,再不然就是他想来尝尝特制白兰地酒。听到这句话后,神父拒绝回到城堡,后来伯爵夫人赶忙派人到他家把他接回来。
城堡里的图书室里全是玻璃书柜,另外还有一张大桌子。神父常在这里教孩子们打撞球,所以他跟孩子们很要好。他常陪孩子们坐马车到附近的风景区游览,就算孩子们恶作剧,他也只是笑一笑,从来不动肝火。有一次安东烤了一只乌鸦,骗神父说这是小鸡,虽然孩子们笑得腰伸不直,神父还是把烤肉吃得精光。
1911年夏天发生大旱灾,学校放了三个月的暑假。孩子们在两个仆人的陪伴下到安河干涸的河床上玩耍。他们用泥土捏成人像,西蒙娜说大部分的泥人都很容易认得出是谁,除了安东捏的神父人像之外,因为人像的脸部多了胡子。安东后来告诉西蒙娜,捏出胡子不是因为他不会捏嘴巴,而是因为神父的嘴型很难做出来。
第一部分 1900—1930年我聆听大树的歌声
对孩子们来说,辞藻华丽、冗长沉闷的布道是每个礼拜天必须忍受的“折磨”;对年纪轻轻就守寡的玛丽而言,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玛丽于1972年辞世,享年97岁,终其一生天主教信仰都是她的精神支柱。玛丽虔信上帝,在神父眼中,她就像是半个修女。两人仿佛是奉行独身原则的伴侣,共享精神层面的交流。
伯爵夫人相信,玛丽比较听得进神父的话。伯爵夫人曾坦白告诉神父她的忧虑。她担心玛丽无怨无悔牺牲自我,会把身体搞坏。玛丽每星期都邀请村子里的孩子到城堡里吃点心、玩游戏;甚至还计划带领合唱团的女孩子们去野餐。伯爵夫人告诉蒙特梭神父,城堡里需要有个男人。
玛丽非常喜欢现代音乐与绘画,因此格外受到城里来的神父欣赏。蒙特梭神父调到与世隔绝的乡下服务,每天接触的都是普遍迷信、固执己见的乡民,使命感强烈的蒙特梭神父下定决心,在圣埃克苏佩里家人四月至十月移居城堡时,都要为勇敢的寡妇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并且看着她的孩子承继坚定的信仰。
玛丽结婚八年后就守寡了。丈夫逝世时她正怀着第五个孩子。自丈夫骤逝后,玛丽经历一连串考验,更坚定她的天主教信仰。她完全接受新约圣经的指引,并且深信上帝的爱永远不变。玛丽是安东的人生导师,尔后他的背弃信仰,一定比担任飞行员这个事实更令她伤心不已。
安东的优柔寡断与偶尔令人不满的抉择,完全受到母亲的影响。他总是顺从母亲的意思,不敢稍有忤逆。他一定体会到,母亲是个完美的人,上帝听得见她的声音。而他寻寻觅觅,还是找不到这样的上帝。
安东不理会母亲的反对,依然坚持从事危险的飞行工作;拒绝母亲安排的相亲;不管母亲手头是否宽裕都执意伸手向她要钱。尽管如此,母子两人的感情从来不曾变淡。或许玛丽惟一的过失是:无意间树立了完美女性的模范、悲天悯人与无私奉献等美德,这些都是安东在其他女性身上找不到的特质。
玛丽惟我独尊与偶尔出言讽刺的人格特质甚至受到尊崇。她和安东都不懂得节俭理财为后代着想,往往只满足于眼前享受。玛丽只要手上有点闲钱就会追求流行时尚,买新衣服。她不顾穷亲戚责难的眼光,只要她的孩子喜欢就好。
强烈的母爱与自尊使安东过着不同于凡人的生活。19世纪出身贵族的女性必须一切以家族利益为优先考虑,当时结婚皆顺从家长的意思,两个家族结成亲家只为了获得财产、权势与繁衍后代,女性的命运往往系于婚姻。与众不同的玛丽因此不被当成贵族一员。
安东写给母亲的信中透露,一直到他死的那一天,他都非常需要母亲的爱与鼓励,这不只是因为漫漫长夏在圣摩里斯城堡度假的美好回忆,还包括他后来到圣特罗佩城堡探视母亲的经过。安东最后的一封短笺是在他死前几天写的,玛丽隔了一年才收到这封短笺,其中最后一句话最能代表他内心的恳求:“亲吻我,如同我从内心深处亲吻你一般。”
这句话反映了安东虽逾不惑之年,心中仍保有童稚的渴望。安东小时候很调皮,最严重的惩罚就是睡觉前没有人亲他。他总是苦苦哀求,每次都能成功地赢取大人的同情。
安东非常需要母爱的关怀。他和母亲之间互相依赖,分享童年时代的欢笑以及缅怀流金岁月。玛丽在1964年出版了回忆录,书名叫做《我聆听大树的歌声》(J'écoute chanter mon arbre),内容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拉摩地区丰斯科隆布家族城堡的生活。玛丽小时候和两个哥哥、一个妹妹住在乡下,田园生活培养了她对于音乐、大自然与文学作品的喜爱。在她儿子身上可以看到这种性格特点。
安东与家人的居家照中最令人怀念的,莫过于一张摄于夏天圣摩里斯城堡草坪上的合照。照片中的玛丽身材高挑、气质优雅、风情万种,身边围着五个小孩。圣埃克苏佩里家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一家人最亲密的时刻莫过于母亲在菩提树下细说圣经故事或其他歌颂美德的故事,平常时候孩子们都是各玩各的。老大玛丽—马德莱娜的小名叫做“母鹿”,她通常自己一个人躲在阁楼里看书、玩拼图或整理印有动植物图片的明信片。
老二西蒙娜最会说故事,但是她的天赋一辈子都没被肯定,因为她的小说大多被出版社退稿。尽管她弟弟在文坛颇具盛名,出版社还是不买账。西蒙娜和大姐一样,都在家里受教育。西蒙娜的脾气很好但有点傲慢。为了躲避令人讨厌的德国女家教,西蒙娜常常和安东一起到野外玩耍。
老四弗朗索瓦的温驯与大姐不相上下。他总是活在安东的阴影下,他必须忍受安东对他颐指气使,有时候忍不住大吵,最后靠打架解决。老幺嘉布丽尔长得很清秀,通常她是哥哥姐姐争吵下的牺牲者、受害者,不过也是游戏中最受宠的主角。五个孩子中只有嘉布丽尔生育了后代,她后来在地中海沿岸的阿盖落地生根,并在那儿重新营造了童年时代尽情嬉游的气氛。她的家后来成为安东长大后最温暖的避风港。玛丽非常喜欢儿童纯真的欢笑,嘉布丽尔的孩子天天盼望外婆来访,只要她一来,孩子们都会争着替她提行李。有时候为了让每个孙子都有行李可以提,她甚至会带着空的旅行箱。
家族相片中最抢眼的是安东的半身照,他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与突出的五官早在少年时代就已显露无遗。他有一头茂密的金发,因此赢得“太阳王”的绰号。40年后,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同样以浪漫的金发形象出现。安东借着小王子完美的外型衬托出成人的荒谬:长大成人的惩罚是渐渐失去美好的容颜。
安东渴望受到众人注目的性格从婴儿时期即可窥出端倪。他盼望成为目光焦点,好像他是最受宠的孩子。他老是粘着妈妈,就连妈妈画图或绣花时,他都会搬一张椅子坐在旁边,要求她一直重复同样的圣经故事。
成年后,不论白天或晚上,他的朋友随时都可能接到他的电话,要求他们评论他的写作,再不然就是要求讲历险故事。安东从小养成了这个习惯。他时常在清晨叫醒姐姐、弟弟和妹妹,强迫大家到母亲的卧房里听他发表新诗或故事,从来没有人对他说不。“固执”是安东另一大性格特征。
不过安东也有温柔的一面。他母亲说,安东小时候曾刻意绕道而行,以免踩到蝴蝶的蛹,并且爬到无花果树上与斑鸠作伴。
从他懂事之后,大人一再灌输他一个观念:继承家族头衔将使他成为一家之主。这个角色带给他莫大的责任感,甚至到了夸张的地步。西蒙娜记得1912年盛夏,有一次她和安东到附近爬山,两个人累得快走不动。西蒙娜丢了一支表,结果安东执意一个人回去找,走了好几英里的路还是找不着。后来到了深夜才看到他拖着疲累的身影回家,他对于自己让姐姐失望一事感到既愤怒又惭愧。安东成年后依然非常顽固。
圣埃克苏佩里早在九岁时展现出机械与飞行的天才,这在后面几章会进一步提到。不过他对于自由写作的热爱则是起源更早。大家记得他把握每个写作的机会,将笔记塞入一个小盒子里,这养成了他日后随手在书上写下心中念头的习惯。
随时记笔记的习惯造就了他另一个特质——不修边幅,他的书桌总是一团糟。在圣摩里斯时,只有嘉布丽尔获准进入他的地盘,整理那张堆满东西的书桌。
他早年的诗篇与故事皆取材自描述英雄事迹的文学作品或通俗娱乐活动。但是他心里还有更伟大的计划,他在少年时代曾写过一出轻松歌剧。安东非常渴望赢得家族成员的赞赏,这一点成了他创作的动机。后来他的亲友都晓得,为了讨他的欢心,批评时得小心措辞。
尽管他的作品屡获文学奖的肯定,忠心的读者群对他的支持也始终如一,但是他仍然渴求实时的赞美,即使是谄媚之辞也不以为意。安东正式出版的作品数量远不及数百封书信。这些写给朋友和家人的书信常常附上幽默或感伤的绘图。他最大的乐趣似乎是在夜幕笼罩着城堡时,在家人和宾客面前献上自己的作品。有一出名为《电话》的通俗剧,内容耸动的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剧中的丈夫外出,打电话回家时无意中听见,家里面所有的人都被入侵的歹徒杀害。
除了演戏之外,安东还想出“比手划脚”的余兴节目。孩子们玩“比手划脚”时可以尽情模仿、嘲笑成人,而不必担心会被斥为冒失无礼。有一次安东把浴袍反穿,露出红色衬里,坐在扶手椅上打呼。大伙儿很快就认出来,他在模仿贝莱主教,以及他布道时的沉闷无聊。
另一次“比手划脚”则是充分展现孩子们对国内外大事的了解,其中最成功的算是表演1912年土耳其与保加利亚两国间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飞机第一次被当作武器。
在安东表达自我、寻求独创性的过程中,最早同时也是最忠实的支持者是他的母亲。尽管家族长老频频施压,要求玛丽别让孩子们活在幻想世界中,但是玛丽完全无视压力,反而鼓励孩子们挣脱某些僵硬、令人窒息的贵族规矩。后来安东企图“摆脱一切世俗奉行的信念与习惯”,果真扬弃了教条式的贵族规矩。
玛丽一生经历无数悲伤,但她的笔下从不透露生命中的痛楚。她心中最大的怆恸无非是丈夫意外猝死。1904年3月,让在拜访她位于拉摩的娘家亲戚时,死于普罗旺斯境内一处火车站。让一死,玛丽顿时失去人生的伴侣与生活的依靠;在当时年仅三岁的安东未来的成长路上,则缺少了一位指引他的男性英雄人物。
第一部分 1900—1930年目睹死亡
1904年3月20日,《十字报》报道:
“拉福火车站惊传意外!”
星期一晚上,丰斯科隆布家的女婿带着妻子回娘家探亲,结果突然中风,在拉福车站(La Foux)倒地不起,陷入昏迷。候车室驻守人员立刻对其施以急救。虽然医师在第一时间火速赶来,但仍然回天乏术。这位不幸病逝的人接受了神父的祝祷与最后的圣餐礼后,在妻子的怀中死去。他的遗体随后被运至拉摩,并就地举行丧礼。
拉福火车站的旅客来自圣拉斐尔、耶尔(Hyeres)、圣特罗佩与科戈林(Cog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