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民富论 >

第5章

民富论-第5章

小说: 民富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篇,以运转为中心说明:运转的特殊含义和重要作用;影响运转的相关问题;如何实现运转;怎样在运转中走向成熟。从而阐明产业投资中的又一个重要规律。    
    我望着写着公司经营思想的大木板,想着如何把这些思想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植根于员工的头脑,成为所有人的价值取向。想着想着,突然灵光一闪,跳出两个字:“运转”。对了!只要能够运转,这些问题都能够逐渐地得到解决;只要能够运转,企业面临的其他问题也都能够得到解决;只要能够运转,关于企业发展的许多计划都能够实现。而如果离开运转,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想到:“运转高于一切”。从那以后,我经常用这个观点思考以往项目的运作;矫正我的企业计划;指导我的企业行为;观察那些生生死死的企业,逐渐形成了在道理上说得清的,为许多实例所证明的,关于“运转”的理论——构成投资规律重要组成部分、有思维深度和实用价值的理论。    
    一、特殊意义的运转    
    这里说的运转,在形式上是由资金带动的物质要素周而复始的运动。在目的与内容上区别于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和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运转,它是作为投资的一个重要阶段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运转。理解它的特殊意义,也为理解全篇奠定基础。    
    目的就是活着。这是从运转的目的上来区别传统意义的运转。不论是书本上还是现实中的经济活动,人们把运转或周转——从资金投入到资金收回,从原料购进到产品卖出的目的,理所当然地理解为:增值、赚钱、盈利。但作为投资的一个特殊阶段的运转,其直接的目的不是增值、不是赚钱、不是盈利,而是活着、活着、活着。借用一句套话:第一是活着,第二是活着,第三还是活着。为什么活着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成为运转的全部目的,其深刻含义和巨大作用将在下一章集中阐释。正是把活着当做运转的目的,由此产生了运转内容的特殊性。    
    内容就是补偿。利润是投资的终极目的,但却不是运转的绝对条件。运转的条件是:产品或服务的收入与费用大体相当即可。就是说,销售收入能够补偿费用——运转所需要的费用,就是运转的条件。它意味着以补偿为中心,可能微赚,也可能微亏;还意味着有一些固定资产的补偿可以适当地延缓;还意味着补偿要把握必要的限度,不合理的耗费仍然不在补偿的范畴。补偿也不那么简单,这中间涉及的方法问题在第三章专门讨论。    
    一切服从运转。运转的目的是活着,活着就要有活着的条件,从物质的要件到平衡的功能,从供产销到人财物都要一应俱全。之所以强调活着的条件,在于千万不要小看了活着,活着就是企业生存的全部,从观念到资源到要素缺了哪样都不行。而只要能活,只要能运转,规模能小则小,资金占用能少则少。在平衡的标准下,东西能减则减,能砍则砍;就好像由若干块木板拼成的水桶,只要是高于水平面的那一块或几块,统统砍掉。道理是简单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运转,是活着,是让一个生命体动起来,让血液循环起来,让一部资本的机器转起来;一切服从这个中心,其他一切,对于这个中心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运转的特殊含义,可以这样来归纳:作为投资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的运转,是以生存为目的,以补偿为内容,为实现自身协调和适应外部环境而进行的资本运动。是模拟的自然承接,是走向成熟的实战,是发展的奠基。    
    二、资本的两种存在    
    在本书的第二篇和第三篇,论述了资本之魂与资本之根。灵魂资本是由投资者本人作为载体,体现为投资能力的一种资本。根资本是以资本的物质性为主体,由软硬两种形态体现的资本。灵魂资本与根资本对实体投资而言是资本的两种形式的存在。    
    资本之魂——F资本。资本之魂是指存在于投资全过程的,超越软硬两种资本之上,并渗透于两种资本之中的,独立于全部资本要素,但对投资的成败起着首要和决定作用的特殊资本。它是全部资本要素的灵魂,起着生化要素和谐,孕育资本生命,创造资本能量的作用。我把这种区别于迄今为止任何一种资本概念的资本称之为F资本。通俗的表示为投资者应具备的资格,是驾御要素、整合资源并使其优化提升的创造能力。    
    资本之根——生命基质。资本之根是实体投资中的一个真实存在。就它的内涵而言,是资本生命的内在基质,是可以影响和吸引其他社会成员与之交换的战略资源,这种资源是一个项目进而企业存活的权利。其外在表现是:一个项目所独有的,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功能来体现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力量。资本之根在产业投资中的意义是:体现了投资中“未战先胜”的战术思想,表现为风险防范程序,是实体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前期阶段。    
    魂与根的相互依存。揭示并证明灵魂资本的存在,修正了人们对用作投资的资本的表面化认识,改变了人们看待资本的“对象意识”;把习惯向外看的眼睛转向了人的自身,把自身的能力当作人认识的对象,把人的自身也同样当作资本的根源和资本的存在形式。在论述资本之魂的时侯,特别强调了产生这种资本的惟一途径是实践。这就是说,离开对资源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过程,驾御资本的资格与能力将无从产生。在论述资本之根时也着重指出,任何物质性的资本,包括软性资本,离开投资主体能力的渗透、冲合、创造作用,物就是物,技术就是技术,而不成为资本。可见,离开根,魂无以产生;离开魂,根无以成活。它们是相互依赖而存在于投资实践这个统一体之中的,这个统一的条件就是运转。


运转魂与根的融合(2)

    三、运转是统一的条件    
    灵魂资本的本质是投资者本人的能力。根资本的本质是资本的物质内容。它们在相互依存中产生、存在与发展。这个产生、存在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就是运转。    
    根在成熟之后进入运转。资本之根的发现、生成和培育是在模拟中完成的。模拟的功能就是完成对资本之根的寻觅、探索、检验,实现对风险的防范,对技术、市场和功能的确证,达到对项目的理解与把握。完成培养资本之根这个模拟目的,或者说模拟在完成了育根的使命之后,就已经为资本的运转创造了条件,投资的进程便顺序地进入了新的阶段——运转。    
    魂在运转之中得以完成。灵魂资本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投资者转化外在力量为自我能量的生命长河,追溯到支配自然生命的意志实体的形成过程,即F资本的基础素质:知识、智慧、品格等。这些基础因素可能在迈入投资的门槛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甚至有的投资者在独立投资之前,就已经完成了F资本的初级准备,完成了借山修炼的经验积累,经过了市场的洗礼。基础素质和经验的积累对F资本的形成是重要的,但却远不是F资本的最后完成。这是因为,F资本是对投资者的能力而言,好的素质要在具体投资对象上表现;具体到一个项目,要能够通透特定的资本元素,完成元素之间的界域创新,实现界域间的平衡运动。这个就是运转。灵魂资本的完成是在运转之中。    
    根与魂在运转之中融合。根资本成熟的趋势要求运转,灵魂资本实现的条件也要求运转。它们在运转中相遇、融合、渗透而成为一个有生命活力的资本体。运转为融合提供了交汇的场所,使融合成为现实。更最重要的是,运转使魂有了着落,使根得以成熟。魂与根在运转的演练中得以增长、加强、完美。运转的全部意义在于实践。模拟是一种实践,而运转则更是具有持久性、实战性、考验性的、具有生存压力的实践;是面对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包括选择、取舍、排列、组合的实践;是把资源生化为新的统一体,打造资本优势的实践;是无时无处不得不面对具体问题,不得不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总之,运转是F资本的核心——创造力得以产生的实践,是资本之根得以发育成长的实践。


结论失败是决策失误吗(1)

    对失败原因的思考,首先源于我自己的投资经历。几十万、上百万元的投入付诸东流能不心疼吗?处心积虑的计划一败涂地能不震撼吗?有一次,我针对一个阶段的失败写下了27个原因,这么多原因中总有起主导作用的吧,我相信在它们的背后与深层,有根源性质的东西。从此埋下一个大问号在脑袋里。其次是对周围的观察。我看到了太多的失败,在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很熟悉的——其人其事、其败其惨。最后,总有机会同各路败将,也有胜将(胜将都有败迹)有意无意讨论交流……。    
    夜深人静,莫扎特潺潺溪水般的音符在血液中流淌,饱和状态的思维时有灵光闪现。对失败的思考——苦苦地思考,对失败的追究——刨根求源地追究,成为探索产业投资规律的入口。从中获得的感悟、所形成的思想——资本的魂与根、模拟与运转,是对投资规律的尝试性概括,也是审视失败的标准、尺度和工具。用它去认识失败,既不是简单的“决策失误”,也不是“原因条目”的无尽系列。在这纷繁的表象背后,是清晰可见的东西:无魂之躯,无根之木,无序之举。资料    
    投资创业,成少败多。多到什么程度?看一组资料。    
    美国。每年平均关闭企业60万家,其中大部分是新建企业。    
    英国。1990年注销企业185万。其中一半是三年内创办的新企业。    
    日本。82%的企业在十年内关闭。存活期达到30年的只有5%。    
    中国。每分钟有9家企业关闭,每天数以万计。    
    在一次经济问题研讨会上,一博士上台拿出一元钱拍卖。宣称规则是次于最高价位成交。一通竞买,落掌代槌:50元成交。随后宣布:《企业成败关键在决策》——他的著作,会后到门口取。    
    一些企业的失败,让“诸子百家”们找到了表演的舞台。各个器宇轩昂,颐指气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频率最大、分贝最高的莫过四个字:“决策失误”。真可谓大“家”齐唱“同一首歌”。怪了!这么多“腕”怎么都钻进了一个胡同!神了!就这么四个字,就评价一切、检验一切、衡量一切、概括一切——了?    
    借用托翁名言:成功的企业成功的套路是共同的,企业失败的原因却各有不同。企业的成长像人一样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它的健康与生死的因素非常之多,有些是很细密、很微妙、很偶然的,需要潜心体察的。企业成败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远远不是这四个字所能概括的。把失败归结为决策失误,不仅等于什么都没说,而且制造了一个错误的思维定式,掩盖了深层原因。为了负责任地探究企业失败的原因,首先要驱散这团迷雾,开辟晴朗的思想天空。    
    一、有许多失败与决策毫不相干    
    因失败的悲壮而备受关注的企业,在每7秒死掉一个企业的中国,数量是微乎其微的。对于研究一种通病,个案还显得太少太少。那个死亡诊断的结论:决策失误,是源于“遥诊”的方法,有误诊嫌疑。就我所知所见,许多死掉的企业与决策并没什么关系。    
    体制原因。我们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讨论问题。就是说,市场经济是我们话语的边界,跳出这个圈子,就失去了逻辑前提而陷入混乱。市场经济是产权人性化的经济,其根本特征是市场价格呼唤人性,进而启动能量、分配资源、协调发展。而在产权模糊的经济圈内的人们没有必要接受市场信号,据此去追随、去行动。所以,他们的行为动机另有因缘、另有动力,在实现个人利益上也另有窍门。既然市场不是引发他们行为的原由,他们的失败就与决策无关。    
       我的一个朋友出任国企一把,要上一个预算500万元的项目,来同我讨论。经过认真分析,结论:不可行。我用了一个晚上写出一份 “不可行报告”送给了他。半年后,他已经神速般地完成了从立项到失败的全过程:引进一条生产线,购进一批原材料,生产一批产成品,花完500万——结束了,完活了,干净利索。是他不相信我的“不可行报告”吗?未必。这其中的原因是决策失误能够概括的吗?    
    基础原因。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现象,像病人的临床表现。比如质量问题,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同类也相对自己。也是一个变动的概念,向好的方向前进永远也划不了句号。既然质量是任何企业都时刻面临的永恒主题,用它解释失败,无异等于说某人死于疾病,等于没说。质量是企业全部活动的综合表现。它背后有诸如技术、工艺、管理等等,是这些基础性的问题起着最终决定作用。    
    再比如价格,如何定价事关重大,仅此一项弄的不好就足以致企业于死地。不重要吗?但它仍然是现象。许多企业困惑、徘徊其中,经常陷入两难境地。高了,有同类可比产品价格和竞争对手制约。低了,直接成本外的费用无以补偿。价格背后是成本——而解决它又涉及许多问题,还绝非一日之功,要天长日久的真功夫,同样不是一个决策所能决定的。    
    偶然原因。搞企业相关因素太多,偶然性事件的概率也就大一些。比方一些企业命断现金流,有现金流意识不强,控制不利问题,也有企业肌体本身造血功能不强的问题。也的确有好端端的企业,突然被骗被诈,要么是一笔资金,要么是一批货。哪个公司没经历过?次数多少、程度不同而已。现金流一断,工人闹工潮,运费支付不了,电话打不出去,销售人员没差旅费——叫停。    
    也有的是掌管一个区域的销售主管跳槽了,连客户带销售回款都黄鹤一去。也有的是合伙人间闹分裂。也有的是偶然的质量故障,被媒体一通闹哄,市场砸了。就像一个人骑自行车走得好好的,砰的一下,被一个驾车的醉鬼撞翻了。此种现象显然不在决策之列,就像医学不研究车祸一样。    
    外部原因。企业处在社会关系之中,外部因素可以在某个时空点上起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企业的生存。    
    比如一场诉讼就可以拖垮一个企业。本来是一个情节简单、事实清楚的事,一旦付诸诉讼,立马变得复杂而模糊。管辖问题、诉讼主体问题、时效问题、证据来源问题、证据认定问题、调解问题、开了庭就再无下文问题。有了判决却往往是白条一张,赢了官司输了钱。而且许许多多的案子是永无结果和难以公正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那是愿望是理想。主审法官要听庭长的,庭长要听院长的,院长要听行政首长的。搞企业对官司能防则防,不能防则“忍”、则“认”。按犹太人的商业法则,“断然放弃”。天广地宽人生短暂,何苦诉讼路漫漫。我的一个副教授同事,办了3年工厂打了13年官司,起诉时儿子还没结婚,现在孙子快上中学了,官司还没打完。至于工厂,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李逵碰上李鬼也会死路一条。1993年,我购买技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