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传-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Uτ谑乱刀シ宓奶烀古啵蛞晃唤⌒率帧⑽娜跏樯⒐鲁俏拊⒛昵崞⒌哪暗涝缁溃⒍怀∏愎Φ木陆ァ!
后金军要大举渡河的军情被明军探得。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初六日,经略高第奏报:“奴贼希觊右屯粮食,约于正月十五前后渡河。”果然,后金大军渡辽河,向西扑来。此后,初十日,努尔哈赤从十方堡出边,前至广宁附近地方打围。十二日,回到沈阳。努尔哈赤当即分付各牛录并降将,每官预备牛车30辆、爬犁30张,每人要欤B3双,还要各炒米3斗。就是要官兵预备牛车、爬犁、鞋子、干粮等。他做好准备,便率师出征。
正月十四日,天命汗努尔哈赤亲率诸王大臣,统领6万大军,号称20万,往攻宁远。十七日,西渡辽河。八旗军布满辽西平原,清官书称其前后络绎,首尾莫测,旌旗如潮,剑戟似林。八旗劲旅,雄伟壮观,军容强盛,扑向宁远。
后金兵渡辽河,警报驰传明朝,举国汹汹,人心惶惶。兵部尚书王永光“集廷臣议战守,无善策”。明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麒,闻警丧胆,计无所出,龟缩山海关,拥兵不救。道臣刘诏等要统兵2000出关应援,高第令已发出的兵马撤回;李卑援兵蜷缩在《满洲实录·太祖率兵攻宁远》图
中后所,李平胡的援兵不满700人,又退到中前所。所以在宁远紧急关头,“关门援兵,并无一至”。袁崇焕既后无援军,又前临强敌:八旗军连陷右屯、大凌河、锦州、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连山等八座城堡。原驻守军都早已撤到关内,后金兵如入无人之境,未遇抵抗,直奔宁远。
袁崇焕驻守孤城宁远,城中士卒不满2万人。但城中兵民,“死中求生,必生无死”,誓与城共存亡。他面临紧急态势,上奏疏,表决心:“本道身在前冲,奋其智力,自料可以当奴。”他采纳诸将的议请,做了如下守城准备:
第一,制定兵略,凭城固守。宁远战前,彼己态势,强弱悬殊。袁崇焕前临强敌,后无援兵,西翼蒙古不力,东翼朝鲜无助,关外辽西,宁远孤城,只有扬长避短,凭坚城以固守。他尝言:“守为正著,战为奇著,款为旁著。以实不以虚,以渐不以骤。”他汲取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西(平)、广(宁)失守的惨痛教训,不出城外野战,决意凭城坚守,拚死固守。敌诱不出城,敌激不出战。袁崇焕守卫宁远的要略是:孤守、死守、固守。
第二部分宁远大捷(3)
第二,激励士气,画地分守。袁崇焕偕总兵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纲,《明史·何可纲传》、《明史·庄烈帝纪》、《明史·丘禾嘉传》、《明史·刘光祚传》、《明史·马世龙传》均作“纲”;《明史·袁崇焕传》作“刚”。,通判金启倧等,集将士誓死守御宁远。他“刺血为书,激以忠义,为之下拜,将士咸请效死”。又部署官兵,分城防守,画定责任:总兵满桂守东面,副将左辅守西面,参将祖大寿守南面,副总兵朱梅守北面;满桂提督全城,分将画守,相互援应。袁崇焕则坐镇于城中鼓楼,统率全局,督军固守。
第三,修台护铳(chònɡ),布设大炮。袁崇焕在宁远城上,实施“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部署。他在宁远城设置红夷大炮(红衣大炮)即西洋大炮。红夷大炮为葡萄牙制造的早期加农炮,具有炮身长、管壁厚、射程远、威力大的特点,是击杀密集骑兵的强力火炮。先是从澳门先后购进红夷大炮4门、又购进26门,共30门,其中留都城18门、炸毁1门、解往山海11门。敌兵逼临,袁崇焕采用茅元仪、王喇嘛等建议,将西洋大炮11门入城,制作炮车,挽设城上,备足弹药,训练炮手。由在京营中受过葡萄牙人训练的孙元化、彭簪古等官员,培训炮手,加以使用。这11门西洋大炮架设在宁远城上,成为袁崇焕凭城用炮退敌的最新式的强大武器。
宁远城(今兴城)东门
第四,坚壁清野,严防奸细。袁崇焕令尽焚城外房舍、积刍,转移城厢商民入城,转运粮料藏觉华岛。又以同知程维楧率员稽查奸细,“纵街民搜奸细,片时而尽”;派诸生巡守街巷路口。在宁远城中,没有“叛夷”,也没有奸细。先是,在辽东的诸城——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都是由于“内应外合”才失陷的。而“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
第五,兵民联防,送食运弹。袁崇焕令通判金启倧按城四隅,编派民夫,供给守城将士饮食。又派卫官裴国珍带领城内商民,运矢石,送弹药。在宁远城的防卫过程中,袁崇焕能军民一体,相互合作,同命运,共生死,整个宁远军民同心同力,共同守卫宁远城、抗御后金进犯。
第六,整肃军纪,以静待动。袁崇焕严明军纪,派官员巡视全城,命对官兵乱自行动和城上兵下城者即杀。官兵上下,一心守城,“以必一之法,则心无不一,此则崇焕励将士死守之法。其所以完城者,亦在此”。他又从后金细作处,获取谍报。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偃旗息鼓,以静待敌。
第七,重金赏勇,鼓励士气。他一向重视对官兵的奖赏,特别在战况紧急之时,命取库银11100余两,放在城上。袁崇焕宣布:官兵有能中敌与不避艰险者,即时赏银一锭,奖励勇敢退敌者。
第八,防止逃兵,预先布置。他下令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关守将杨麒,凡是宁远有兵将逃向前屯、山海关,抓住斩首,以肃军纪。当时,山海关由辽东经略高第镇守,山海关总兵杨麒也是不归他管。他的职权本来只能管到宁远和前屯。军情紧急,他就越权。
袁崇焕在紧张而有序地防御宁远,天命汗则在驱骑急驰而整肃地奔向宁远——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第三部分宁远告捷(1)
努尔哈赤统率八旗军西渡辽河之后,长驱直前,指向四虚无援的孤城宁远。
正月二十二日,袁崇焕守城部署刚刚就绪。他与几个幕僚至鼓楼,同朝鲜使臣翻译韩瑗等谈古论今,镇静如常。他先令兵民“偃旗息鼓待之,城中若无人”,静待后金兵近城池。
二十三日,八旗军穿过宁远城东五里处的首山与螺峰山(窟窿山)之间隘口,兵薄宁远城郊。努尔哈赤命离城五里,横截山海大路,安营布阵,并在城北扎设统帅大营。努尔哈赤在发起攻城之前,释放被虏汉人回宁远城,传汗旨,劝投降;但遭到袁崇焕的严辞拒绝。《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
放捉获汉人,入宁远往告:“吾以二十万兵攻此城,破之必矣!尔众官若降,即封以高爵。”宁远道袁崇焕答曰:“汗何故遽加兵耶?宁、锦二城,乃汗所弃之地,吾恢复之,义当死守,岂有降理!乃谓来兵二十万,虚也,吾已知十三万,岂其以尔为寡乎!”
袁崇焕断然拒绝努尔哈赤诱降之后,命家人罗立等向城北后金军大营,施放西洋大炮,“遂一炮歼虏数百”。后金军不敢留此驻营,将大营移到城西。努尔哈赤见袁崇焕既拒不投明军铁头盔
降,又发炮轰击大营,命准备战具,次日再攻城。
二十四日。后金兵推楯车,运钩梯,步骑蜂拥进攻,万矢齐射城上。在城堞上,箭镞如雨注,悬牌似猬皮。明军凭坚城护卫,既不怕城下骑兵猛冲,又能够躲避箭矢射击。后金集中兵力,攻打城西南角。左辅领兵坚守,祖大寿率军应援。明军用矢石、铁铳和西洋大炮下击。后金兵死伤累累,又移攻南城。后金军在城门角两台间火力薄弱处凿城。守城军“则门角两台,攒对横击”。明军以城护炮,以炮卫城。都司佥书彭簪古指挥东、北二面大炮,罗立指挥西、南二面大炮,“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后金兵顶着炮火,用楯车撞城;冒着严寒,用大斧凿城。明军发矢镞,掷礌石,飞火球,投药罐;后金兵前仆明军作战时使用的石雷后继,冒死不退,前锋挖凿冻土城,凿开高二丈余的大洞三四处,宁远城受到严重威胁。袁崇焕在严重危急关头,身先士卒,不幸负伤,“自裂战袍,裹左伤处,战益力;将卒愧,厉奋争先,相翼蔽城”。在城危之时,袁崇焕命官兵用芦花、棉被装裹火药,号“万人敌”;又以“缚柴烧油,并搀火药,用铁绳系下烧之”;并选50名健丁缒下,用棉花火药等物烧杀挖城墙的后金兵勇士——“火星所及,无不糜烂”。据明方塘报记载:“贼遂凿城高二丈余者三四处,于是火毬(qiú)、火把争乱发下,更以铁索垂火烧之,牌始焚,穴城之人始毙,贼稍却。而金通判手放大炮,竟以此殒。城下贼尸堆积。”这一天,后金军攻城,自清晨至深夜,尸积城下,几乎陷城。
二十五日。后金兵再倾力攻城。城上施放炮火,“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后金兵惧怕利炮,畏葸(xǐ)不前,“其酋长持刀驱兵,仅至城下而返”。后金兵士一面抢走城下尸体,运到城西门外砖窑焚化;一面继续攻城。但攻不能克,乃下令收兵。后金军两日攻城,共折游击二员、备御二员、兵五百,攻具焚弃,丧失殆尽。努尔哈赤被迫停止攻城,退到西南侧离城五里的龙宫寺扎营。
二十六日,后金兵继续围城,明兵不断发射西洋大炮轰击。努尔哈赤无计可施,便改变进攻策略,命武讷格率军履冰渡海,进攻明军储存粮料基地——觉华岛(见后文)。
袁崇焕刚击退后金军进攻,派景松和马有功,将他们从城上系下,疾驰山海关,报告经略高第战况。高第派人急驰奏报朝廷:“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放声大哭。分兵一枝,攻觉华岛,焚掠粮货。”
宁远之役,后金某重要人物为明炮弹击伤。各书记载略异,现在征引如下:
明天启年间购自澳门、葡萄牙制造的红夷大炮。
明蓟辽经略高第奏报:“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
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记载:“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
第三部分宁远告捷(2)
朝鲜李星龄在《春坡堂日月录》中载述宁远之役,现抄录于后:“我国译官韩瑗,随使命入朝。适见崇焕,崇焕悦之,请借于使臣,带入其镇,瑗目见其战。军事节制,虽不可知,而军中甚静。崇焕与数三幕僚,相与闲谈而已。及贼报至,崇焕轿到敌楼,又与瑗等论古谈文,略无忧色。俄顷放一炮,声动天地,瑗怕不能举头。崇焕笑曰:‘贼至矣!’乃开窗,俯见贼兵,满野而进,城中了无人声。是夜,贼入外城,盖崇焕预空外城,以为诱入之地矣。贼因并力〔攻〕城,又放大炮,城上一时举火,明烛天地,矢石俱下。战方酣,自城中每于堞间,推出木柜子,甚大且长,半在堞内,半出城外,中实伏甲士,立于柜上,俯下矢石。如是层〔屡〕次,自城上投枯草油物及棉花,堞堞无数。须臾,地炮大发,自城外遍内外,土石俱扬,火光中见胡人,俱人马腾空,乱堕者无数,贼大挫而退。翌朝,见贼拥聚于大野一边,状若一叶。崇焕即送一使,备物谢曰:‘老将横行天下久矣,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奴儿哈赤先已重伤,及是具礼物及名马回谢,请借再战之期,因懑恚(mènhuì)而毙云。”
宁远之役,就总体而言,就战术而论,历史的结论是:努尔哈赤兵败宁远。明朝与后金的宁远之战,以明朝的胜利和后金的失败而结束。明朝由“宁远被围,举国汹汹”,到闻报宁远捷音,京师士庶,空巷相庆。宁远大捷是明朝从抚顺失陷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是自“辽左铁佛郎机子铳
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的一个大胜仗;也是“遏十余万之强虏,振八九年之积颓”的一个大胜仗。明天启帝旨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因之,宁远与宁远大捷,对于明朝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宁远,为山海之藩篱,关京师之安危,系天下之存亡。与明相反,努尔哈赤原议师略宁远城,夺取山海关,不料败在袁崇焕手下。时袁崇焕43岁,初历战阵;努尔哈赤已68岁,久戎沙场。努尔哈赤在宁远遭到用兵44年来最严重的惨败。宁远之战明军获得大捷,兵部尚书王永光向皇帝盛赞袁崇焕的功绩言:
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盖缘道臣袁崇焕平日之恩威有以慑之维之也!不然,何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乎?本官智勇兼全,宜优其职级,一切关外事权,悉以委之。
宁远之战对于天命大汗、军事统帅努尔哈赤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指挥失败。《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努尔哈赤宁远之败时说:
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忿恨而回。
天命汗努尔哈赤虽在宁远城下失败,却将骑兵进攻的打击点,由宁远城移向觉华岛。觉华岛成为宁远之战的分战场。
觉华岛具有重要的价值。
觉华岛(今菊花岛)远眺
第一,位置冲要。觉华岛悬于辽西海湾中,距岸18里,离宁远30里,居东西海陆中逵,扼辽西水陆两津。觉华岛早在唐代,已为开发,港口著名,其北边海港,称为靺鞨口,已为岛上要港,出入海岛咽喉。明朝军用粮料,储之海岛,觉华岛成为明军的一个囤积粮料的基地。孙承宗既经营宁远城之筑城与戍守,又经营觉华岛之囤粮与舟师。
第二,囤积粮料。芝麻湾(止锚湾)、笔架山、觉华岛为明军辽西海上囤积粮料的重要基地。明广宁失陷后,御守重在宁远城,粮储则重在觉华岛。觉华岛有一主岛和三小岛——今称磨盘岛、张山岛、阎山岛,共135平方公里,其中主岛125平方公里。主岛“呈两头宽,中间狭,不规则的葫芦状,孤悬海中”。这座囤粮城,依据踏勘,简述如下:“觉华岛明囤粮城,今存遗址,清晰可见。城呈矩形,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50米,墙高约10米、底宽约6米。北墙设一门,通城外港口,是为粮料、器械运输之通道;南墙设二门,与‘龙脖’相通,便于岛上往来;东、西墙无门,利于防守。城中有粮囤、料堆及守城官兵营房遗迹,还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排水沟。”
第三,设置水师。明朝于觉华岛,在广宁失陷前,“独金冠之水兵运艘在”。孙承宗出关前,即令龙、武两营,分哨觉华岛的防卫。不久以国宁督发水兵,在觉华岛守卫。明觉华岛的水师,仍由游击金冠统领。其作用:一是守卫岛上的粮料、器械;二是配合陆师进图恢复辽东失地;三是策应宁远之城守——正如文献记载:“以筑八里者筑宁远之要害,更以守八里之四万当宁远之冲,与觉华岛相犄角。而寇窥城,则岛上之兵,旁出三岔,烧其浮桥,而绕其后,以横击之。”
第三部分宁远告捷(3)
由上,觉华岛成为明辽军与后金军的必据必争之地。觉华岛激战的爆发,是在天命汗努尔哈赤兵败宁远之后,而衍化成的一场残酷的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