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名人1-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辜鸿铭既会讲英国文学,又鼓吹封建礼教。
他当北大教授时,有一天,他和两个美国女士讲解“妾”宇,说:
“ ‘妄’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这两个美国女士一听,反驳道:“那女子疲倦时,为什么不可以
将手靠男人呢”
辜鸿铭从容审辩:“你见过1个茶壶配4个茶杯,哪有 l个茶杯配4
个茶壶呢,其理相同。”
王宠惠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时,有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间有位英
国贵妇人问王宠惠:“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
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 像我们,都是经过长期的
恋爱,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么美满!”
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
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
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后事件。而你们就
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
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
杨小楼
杨小楼(1877—1937年)在北京第一舞台演京剧《青石山》时,扮
关平。演周仓的老搭档有事告假,临时由一位别的花脸代替。这
位花脸喝了点酒,到上场时,昏头昏脑地登了台,竟忘记带不可
少的道具——胡子。扬小楼一看要坏事,心想演员出错,观众喝
倒彩可就糟了。灵机一动,临时加了一句台词:“咳! 面前站的
何人。”
饰演周仓的花脸纳闷了,不知怎么回事。“俺是周仓——”这时,
学员得做一个动作:理胡子。这一理,把这个演员给吓清醒了,
可是心中一转, 口中说道“——的儿子!”
扬小楼接过去说:“咳,要你无用,赶紧下去,唤你爹爹前来!”
“领法旨!”那演员赶紧下去戴好了胡子, 又上台来了。
李抱枕
著名音乐家李抱枕,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音乐教育博士。他致
力国内音乐教育,贡献很大,其中《离别歌》、《闻笛》等乐曲
流传甚广。李抱枕平时教导学生十分有趣。他曾告诉学生:早年
教育音乐时,一些调皮的学生连 8个主要音阶都唱不准,有人唱
成“独览梅花青腊雪”。后来,有的学生搞恶作剧,竟唱成“多
来米饭,少来稀粥”。引得学生们捧腹大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生关系水乳交融。
一些合唱团的学生在演唱时,常犯只看谱不看指挥的毛病。李抱
枕非常幽默地对同学们说:“好的合唱团把谱记在脑袋里面,不
好的合唱团员招脑袋埋在谱里。我恳求各位在唱的时候,多‘赏’
我几眼,别老是‘埋头苦干’,因为在实际演出时,我们不能说
话,只能彼此 ‘眉来眼去’。”李抱枕一席话,说得大家哈哈
大笑,从此唱歌时眼睛再也不离指挥了。
满 深
1924年,戏剧家洪深在桂林写了一个剧本,剧中有一反面人物叫
张经理,可是戏上演的第二天就被禁演了。原来,广西银行经理
也姓张,硬说这个戏是讽刺他的,不让演。
洪深为此立即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宣布:“我写了一个戏,其中
有个反面人物叫张经理,想不到本地也有一个张经理,并提出了
抗议。现在我决定,把张经理改成满经理,今后我写的戏中坏蛋
全部都叫洪深。由于他幽默和灵活,救活了一出好戏。
邝新华
著名粤剧演员邝新华在70多岁时,老眼昏花,但迫于生计,还得
登台演出。
一天,他在台上扮演将军,在两军交战中提枪杀敌。不料一时没
有看清,竟误向锣鼓手那边杀去,全场哗然失笑,大喝倒彩。
邝新华知错,立即按枪疾声道白:“不好了,沙尘滚滚,杀错良
民,如何是好。”
梁思成
一次,建筑学家梁思成(1901——1972年)做古建筑的维修问题学
术报告。演讲开始,他说:“我是个‘无齿之徒’。”
演堂为之愕然,以为是“无耻之徒”。这时,梁思成说:“我的
牙齿没有了,后来在美国装上这副假牙,因为上了年纪,所以不
是纯白色的,略带点黄,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就叫做‘整旧如
旧’。我们修理古建筑也要这样,不能焕然一新。
于右任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879——1964年)精于书法,尤善草书,求他
的字的人很多。
有一天,有人特备酒筵请他写字,饭后拿来纸笔,于右任在酩酊
之中挥毫, 留下一行“不可随处小便”而去。
第二天,那人拿出这行宇请教于右任,于右任知道自己酒后失笔,
连声道歉,沉思良久,似有所得,于是叫人取来剪刀,将一行字
剪成几块,重新拼排、说:“你看,这不是一句很好的座右铭吗?”
那人一看,禁不住大笑,再三拜谢。6个字重新安排,原来是:
“不可小处随便。”
冯玉祥
冯玉样(1882——1948年)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
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
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
冯玉样担任旅长时,驻军湘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
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样死了”,
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 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冯玉祥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
1927年,因为汪精卫不守会议时间,开会经常缺席、迟到,冯玉
样一怒之下,编成一副对联送给了他:
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当年冯玉祥有个军事顾问叫乌斯马诺夫。他特别喜欢打听西北军
的事情,还常常缠着冯玉样问这问那。开始问一些西北军的一般
情况,渐渐涉及行敌的人事安排。这天乌斯马诺夫又向冯玉样问
一些事,冯玉样不悦地说:“顾问先生,你知道在我们中国,
‘顾问’两个宇当什么讲吗?”
乌斯马诺夫摇了摇头: “不知道。”
冯玉祥告诉他说:“顾者着也,问者问话也。顾问者,就是当我
看着你,有话问你的时候,你答复就是了。”
抗战时期,冯玉祥居住在重庆市郊的歌乐山,当地多为高级军政
长官的住宅,普通老百姓不敢担任保长,冯玉样遂自荐当了保长。
因他热心服务,颇得居民好评。
有一天,某部队一连士兵进驻该地,连长来找保长办官差,借用
民房,借桌椅用具,因不满意而横加指责。
冯玉样身穿蓝粗布裤褂,头上缠一块白布,这是四川农民的标准
装束,他见连长发火,便弯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
这个地方住了许多当官的,差事实在不好办,临时驻防,将就一
点就是了。”
连长一听,大怒道:“要你来教训我!你这个保长架子可不小!”
冯玉样微笑回答:“不敢,我从前也当过兵,从来不愿打扰老百
姓。”
连长问:“你还干过什么?”
“排长、连长也干过,营长、 团长也干过。”
那位连长起立,略显客气地说:“你还干过什么?”
冯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说:“师长、军长也干过,还干过几天总
司令。”
连长细看这个大块头,突然如梦初醒,双脚一并:“你是冯副委
员长?部下该死,请副委员长处分!”
冯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请坐!在军委会我是副委员长,在这里
我是保长,理应侍侯大人。”几句话说得这位连长诚惶诚恐无地
自容,匆匆退出。
鲁 迅
广州的一些进步青年创办的“南中国”文学社,希望鲁迅(1881—
1936年)给他们的创刊号撰稿。鲁迅说:“文章还是你们自己先写
好,我以后再写,免得人说鲁迅来到文州就找青年来为自己捧场
了。”
青年们说:“我们都是穷学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就不
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了。”
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要刊物销路好也很容易,你们可以写
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
30年代,某些作家的主观主义毛病很厉害。一次,有人请鲁迅谈
谈这一问题,鲁迅一开始笑而不答,过了一会儿,讲了两个故事:
金扁担
有个农民,每天都得挑水。一天,他忽然想起,平
皇帝用什么挑水吃的呢?自己又接着回答:一定用金扁
担。
吃柿饼
有个农妇,,天清晨醒来,觉得饿,她想,皇后娘
娘是怎么享福的呢?一定是一觉醒来就叫:“大姐,拿
一个柿饼来吃吃。”
1934年,国民党北平市长衰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
鲁迅先生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男女不准同学、同
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气,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
袁良市长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
面具。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这样;每个都是,喏!喏!
……”
说着,鲁迅先生把头微微后仰,用手模拟着防毒面具的管子……
大家被鲁迅先生的言谈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1934年,《人世间》杂志开辟了“作家访问记”的专栏,并配合
刊出接受采访的作家的肖像。该杂志的编辑写信给鲁迅,要求应
允前去采访,并以书房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再拍一张鲁迅与许广
平、周海婴的合照。鲁迅写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绝:
“作家之名颇美,昔不自重,曾以为不妨滥芋其例。近来
悄悄醒悟,已羞言之。头脑里并无思想,寓中亦无书斋,
‘夫人及公子’更与文坛无涉,雅命三种,皆不敢承。倘
先生他日另作“伪作家小传”时,当罗列图书,摆起架子,
扫地欢迎也。”
胡 适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1891——1962年)是属兔子的,他的夫人
江冬秀是属老虎的,胡适常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当时就
流传了胡适怕老婆的笑话。
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有“PTT”
三个宇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
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
做会员的证章。”
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常引用
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
“孔说”,“孟说”,“孙说”。
最后,他发现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
“胡说”。
郁达夫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1896——1945年)有一次请一位在军界做事
的朋友到饭馆吃。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
垫底下拍出几张钞票交给他。他的朋友很诧异地问:“郁兄,你
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呀?”
郁达夫笑笑,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
命”三个大字。
台下的听众都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
《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
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命题。演讲和作
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
郁达夫从在黑板上写那三个字到说完话的时间,总共用了不到2分
钟, 正合乎他所说的三原则——“快短命”。
梁实秋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讲演,独具风格,给友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讲演。有一次,
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
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
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无奈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
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
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
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
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林语堂
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1895——1976年),一生著作甚丰,
其中最畅销的是1937年完成的《生活的艺术》。该书在美国已经发
行了40版以上,历经数十年不衰。
林语堂不但文章好,而且言谈风趣。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
请他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这种演讲吃力不讨
好,因为不说些夸赞祖先的话,同宗会失望,若是太过吹嘘,又有
失学人风范。
当时,他不慌不忙地上台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有商朝的
比干远相,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
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
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越大西洋的林白,可说
人才辈出。”
林语堂这一段简短的精采演讲,令台下的宗亲雀跃万分,禁不住鼓
掌叫好。
然而,我们细细体会他的话,就会发现他所谈的都是小说中虚构的
人物,或是与林氏毫无关系的美国人,并没有对本姓祖先进行吹嘘,
诚然幽默可喜,不愧为是中国的“幽默大师”。
林语堂以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蜚声海外。他的《吾国吾民》译成西
班牙文后,他在南美的知名度也提得很高。当进,巴西有一位贵妇
人,内心钦慕林语堂,恰好有人赠给名马一匹,于是给这匹马取名
为林语堂。后来,这匹马参加马赛,巴西各报,都以大幅标题登出
“林语堂参加竞赛”。比赛结束,这匹马没有得名次,当日晚报的
标题就成了“林语堂名落孙山”,而夺标的马倒没有消息。
消息传到美国,有人将此事告诉林语堂,林语堂微微一笑,说:
“并不幽默。”
张大千
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好友徐悲鸿(1895一1953年)与赵望云都擅长
画马,而徐比赵的名声大,赵很不服气。一天,赵见徐不在,就问
大千说:“人家都说悲鸿画马比我画得好, 你说说到底是谁的好?”
“当然是他的好。”大千直话直说。
赵听了,大失所望,追问道:“为什么?”
“他画的马是赛跑的马和拉车的马,你画的是耕田的马。”
因为张大千留有一口长胡子,还闹出一个笑话。
在一次吃饭时,一位朋友以他的长胡子为理由,连连不断地开玩笑,
甚至消遣他。
可是,张大千却不烦恼,不慌不忙地说:“我也奉献诸位一个有关
胡子的故事。刘备在关羽、张飞两弟亡故后,特意兴师伐吴为弟报
仇。关羽之子关兴与张飞之子张苞复仇心切,争做先锋。为公平起
见,刘备说: ‘你们分别讲述父亲的战功,谁讲得多,谁就当先
锋。”张苞抢先发话:‘先父喝断长板桥,夜战马超,智取瓦口,
义释严颜。”关兴口吃,但也不甘落后,说:‘先须长数尺,献帝
当面称为美鬃公,所以先锋一职理当归我。’这时,关公立于云端,
听完禁不住大骂道:‘不消子,为父当年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
斩六将,单刀赴会,这些光荣的的战绩都不讲,光讲你老子的一口
胡子又有何用?”’
听完张大千讲的这个故事,众人哑口,从此再也不胡扯胡子的事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家生设宴为
他饯行,邀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作陪。宴会开始,张
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