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作者:严欢 >

第16章

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作者:严欢-第16章

小说: 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作者:严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下认为,人生价值的体现不是“我可以获得什么?”而是“我应该做什么?”

  中国圣贤孔子(应为“管仲”——编者注)曾说:“衣食足则知荣辱。”意思是说,一个人到了不担忧饥寒,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才能辨别光荣和耻辱、礼仪与规则。

  这大概就是古代的一般人做人的态度与原则,也是为政者在施政上的一种基本精神吧。当人民衣食充足时,就能辨别礼节与光荣,社会秩序就能被遵守,如此国家必得繁荣,国民必得幸福。因此,建立一个光明正大、强而有力的政治,使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这句话之所以在二千年后,仍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它含有超越时代、国境的人性与真理。可是,今天的日本,又是如何呢?松下认为,无法适用这句话的情形,似乎很多。与战后物质缺乏的时期比较,现在到处都充满物质,国民为饥饿寒冷所苦的情形,也少得多了。

  那么,国民是不是都很懂礼节、守秩序,都遵守社会规范呢?其实不然,今天的日本社会,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礼制紊乱,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事态。

  例如青少年犯罪、交通事故等等层出不穷,其他方面也是多得不胜枚举。如此一来,现在的日本,不但不能说是“衣食足则知荣辱”,反倒该说为“衣食足则礼节乱”了。若“衣食足则知荣辱”是正常状态,现在的情形就是异常的状态了。这种异常可以任其存在吗?当然不可,而且务必要把它恢复到正常状态来。那该如何办呢?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社会已经这么乱,不容易恢复正常。松下却不以为然。要使异常恢复正常,进而把它提高到“衣食不足仍知荣辱”的程度,当然会很困难。不过,象现在这样衣食充足时,懂礼节乃是理所当然的。因此由紊乱而恢复正常,也不会太困难。

  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国民,都已经发觉现在的状态是不好的。眼看社会这么混乱,而仍不以为然的人,除非他的思想非常特别。

  要使今天的社会恢复正常状态,松下向社会发出呼吁。“我们不可以让社会持续这种状态,因为这种状态是不正常的。所以全体国民非共同协力,把它恢复正常不可。只要大家能同心协力努力,必定可以办得到。一旦恢复正常,社会就会繁荣,全体国民也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这是我们每个国民应尽的义务。”

  这种恢复社会规范的行动也可以借教育或政治之力来大力推行。

  无论如何,松下认为,要使异常恢复正常,务必先自我反省:自己是否有自我中心的想法。以自我中心来思考事物及行动的倾向,近来尤为强大,似乎成为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为政者在认真考虑国家繁荣与国民福祉之前,是不是比较重视自己政党的利益及个人本身的利害关系?因此,在国会很少进行正直至诚并能被国民接受的审议,经常因彼此主张的对立,而发生混乱。

  各界的领导者亦然,他们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他们所属的领域,以致无法从大处、远处做正确的判断。

  对个人也是如此,在所属的公司或社会里,在考虑“我应该做什么?”之前,先考虑自己能从那里获得什么的倾向愈来愈强。果真如此,其公司及社会,势必很难繁荣,个人也很难获得幸福了。

  总而言之,为使社会能恢复正常的状态,欣欣向荣,人人幸福,每一个国民,都必须检讨自己对事物的想法与行动,是不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同时也必须互相勉励,互相提醒。松下提醒我们,只重视智育、体育而忽略德育,将造成严重的人格偏差。

  知识在今天说来是很重要的,缺乏知识的国民,以及由此国民所结合成的国家,一定是很落后的,发展也比较迟缓。所以知识科学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即可明白,但是如果只集中在这一方面,是否就是一件好事?松下认为不尽然。

  大体上,人类是要由三根支柱来支持的。第一根就是知识,也就是智的教育。

  与知识同样重要的第二项支柱,就是体育。一个政治家首先应该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健康的身体。政治的工作,是一种激烈的事务,劳动量很高,所以需要一个强壮的人。不仅是政治家,体育对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最近体育很盛行,运动在世界各地都蓬勃地发展,这是奖励体育的一种表现。

  因此智育与体育相当重要。但是另一支柱,即德育又怎样呢?它好象不太受人重视。实际上,德育在另一种意义来说,比智育、体育还要重要。在战前,日本的德育还算可以。可是,以战争为转折点,好象思想有了偏差,德育甚至有被人排斥的倾向。但是不能忽视德育这件事,最近好象已逐渐被了解,开始多少有人谈起这些问题。但若从整个社会来看,尚嫌不足,显然三根支柱之中,德育这一根还比较细小,所以我们应当一方面增进智育与体育,另一方面对德育这根细小的支柱,应特别有加粗加壮的必要。

  松下认为,真正的道德教育,可以教导人性尊严及人生道理,并能化解一切纷争和暴戾。

  日本的每年初春三月,很多少年学子们,心中充满了希望,或踏入社会,或迈向高一级学校的大门。对这些有前途的年轻人,松下心里祝福他们。但看到今天日本的社会情况,对他们新的旅途,他仍有一点担心。

  回顾日本战后的教育,对智育与体育,可说比战前进步很多。但对德育的问题,则有令人感叹的地方。换言之,现代的孩子知识是学到了,体格也魁梧了。可是人心德育方面的培养,好象比较落后,让人有失去平衡之感。

  一个知识并不太高,身体虚弱的人,就算让他做坏事,也不会坏到哪里去;如果知识丰富,身体又强壮,这种人做起坏事来,那可不得了,后果一定不堪设想。所以德育应该随着智育、体育的进步而并进才行。然而现状并不如此,所以问题才严重。

  日本战后为什么对德育不注重呢?大概是把战争与道德教育联想在一起的缘故,为此,有人讨论起道德教育的是非来。松下认为这种是非论的出现,本身就已经是一件怪事。的确,日本的所谓道德教育,曾经被主战者利用,驱使人民参加了有勇无谋、造成惨祸的第二次大战。日本人曾坚决发誓,今后绝不再重演那样的悲剧。但由此而否定“道德教育”,难道是正确的吗?

  松下批评了日本战前的道德教育,他说:“战前日本的道德教育,是错误的。”日本过去的道德教育,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太注重私欲了。就是基于错误的道德教育,才迈入错误的战争,并产生了极悲惨的结果。

  如果战前的日本,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松下认为不至于引起那样的悲剧。要教导人们有爱国心,就要教人们爱他人如爱自己,爱自己的国家,同样也要爱他人的国家。如果教导这样正确的道德,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真正的道德教育,要教导的是人性的尊严。德育,教导人性的尊严及人生的道理;智育与体育,是要给人知识与力量,使人生有意义,这样才是教育的本分。所以无论哪一个国家,都需要真正的道德教育,无论哪一种人,也都需要正确的道德教育。

  松下认为道德就象“水”一样。人类没有水,是不能生存的。如果说水中含有不洁之物,喝了使人生病,就认为不得了,不能再喝水,禁止喝一切的水,那将是不可想象的。水的价值与效用,绝不能被否定,否则人只有渴死。要紧的是,尽快地除去水中不洁之物。道德教育也正是如此,以前日本的道德教育有所偏失,但不能就此把整个道德教育否定掉,否则就是不了解问题的妄见。

  松下并不是主张,因为道德教育是必要的,所以一定要让战前的一套道德观念照旧复活,而是认为战前有错误,所以现在必需树立基于人性普遍本质的真正道德教育,改正过去的错误,并不再重犯过去的错误。这是加在社会身上的责任。

  如果负有道德教育重责的成人们,以“我们已经过时了”、“我们跟不上年轻人的想法”等等借口,放弃自己的责任,那到底要由谁来教育少年、引导少年?这种逃避责任的态度,对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松下看到报上说,某市的中学,怕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闹事,要求警察局派警员戒备,东京也有同样的问题发生。看到这个新闻时,松下不能立刻理解其意思。以前说到毕业典礼,警察局长以地方首长和来宾的身分,应邀致辞是常有的,哪会想到在义务教育的中学,举行毕业典礼,还需要为防止暴力事件,而采取警戒措施?这实在是他万万想不到的事。如果,这是发生在集许多性情暴躁之人的特殊学校,也许还不会这样惊讶;就算惊讶,也不会那么厉害。但报导中所说的,发生在义务教育的中学,对此,松下总觉得,好象有什么地方不大对劲。

  松下相信学校当局和教育委员会,也绝不会认为这种邀请警察之举,是上上之策。因为这样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正因为会出现此类事情,是源于日本教育中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发展不平衡。而战后对于德育的犹豫,不能力行,是引发这种事态的远因。

  松下确信,从现在开始做,并不会太迟。我们每一个国民,充分认识正确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认真考虑现在应该做什么,拿出勇气实行该做的事,这是最重要的。

  松下认为,成年人有责任再度认真考虑道德教育的必要。如果我们成人们,不能抱有自信、负责的态度来引导青年,那还有谁来引导他们?

  希望下一代的少年,真能了解人性尊严,知道人生道理,走完有意义的一生。

  假如世界各国都能推行道德教育,战争就不会发生。人类与人类相争的事,也会消失。在这种情形下,才会有真正安和乐利的繁荣社会。

  松下认为,作为一个人,在生活上必须多加思考的事情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礼”。

  “礼”只有人才有,其它动物可以说没有“礼”的规范。日本的俗语说:“鸽子也懂礼貌。”这只是从人的观点去看鸽子的习性而已,并不真的表示鸽子懂礼。人和动物不同就在这里,因此为了要过真正的人的生活,就不应该失“礼”。当然,自古以来就有人对“礼”做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教导和流传。然而,尽管有这么一个“礼”字,竟然还带来了纷争,带来了战争。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礼的本义,一直没有抓到“礼”的真义。

  那么,“礼”到底是什么?松下认为,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以率直的心,去表示感谢或敬爱的态度;说得深刻一点就是:顺应宇宙秩序(真理)的生活态度。

  宇宙的秩序也就是天地自然之理,是宇宙根源的力量(可以称为“神”)向人与万物指示的道路。如果顺应宇宙秩序,就是理。人类社会的秩序便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人类社会的秩序和宇宙秩序比较起来,是次要的秩序。因此,顺应天地自然之理的生活态度,就是“礼”,这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本。照着这个礼去做,才能打开和平的大道。

  松下指出,关于宇宙根源的力量和人的关系,是生命力、心的法则以及物的法则三条线连接起来的,藉此顺应宇宙秩序的生活态度。第一,对生命力的线,也就是向给予我们生命力的宇宙根源的力量感谢;第二,对心的法则的线,也就是对人心与心的交往喜悦、敬爱;第三,对物的法则的线,也就是对物的尊重。因此礼也可以分为三方面来思考。

  第一个“礼”,就是以率直的心,对创造人类万物,并使万物活动的宇宙根源力量要有感谢、敬爱与祷告的心意。这也就是宗教,就是信仰;

  第二个“礼”,就是以率直的心,互相敬爱、尊重。这就是人伦,就是道德;

  第三个“礼”,就是以率直的心尊重物,也就是要好好活用任何东西。这也就是经济。

  这样的“礼”不论是对人或对物,都是以创造万物,使万物活动的宇宙根源力量的礼为基本而建立起来的。

  象这样去实行“礼”,一定会产生丰裕而繁荣的生活,而不会只是形式虚礼,也不会变成繁文缛节,也就不会产生这样贫乏的社会。因此,要走向真正繁荣的第一步,就是从“礼”开始的。而要彻底了解“礼”就要先明确认识人的本质。假定人象狗或猴子,那一定不会有象人一样的生活。但即使没有严重到这种地步,如果对人的本质有了误解,生活态度也自然会走向错误的方向。

  至于要正确地了解人是什么,必须先考虑人是从哪里来的?也就是思考人的故乡、人的渊源。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生的,而父母又是他们的父母生的,这样一直上溯,就到达人的始祖。而人的始祖是谁创造的呢?松下认为,应该是宇宙根源的力量所创造的,也就是说,宇宙根源的力量便是人的故乡。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的父母、祖先,了解自己是与宇宙根源的力量连接在一起的。

  既然一切万物都是由宇宙根源的力量创造的,那么人与动物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人类在所有的生物当中,具有最伟大的生命,也就是宇宙根源力量的“代理人”。如果把宇宙根源的力量换成“神”这个字来说明,人就是“神”的代理人,也就是照神自己的样子创造的,好替神去管理人自己以及万物。这就是松下所主张的人生观。因此人会苦恼是不应该的,因为人生下来就由神赋予了繁荣、和平与幸福,这才是人生命力的形象与本质。但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那么顺利,松下认为这可能是大家没有认清这个本质,并使它在生活中具体化,才会有各样的不幸。而要消除苦恼达到幸福,就要由礼貌开始。

  换句话说,“礼”就是导致繁荣、和平与幸福的原动力。若能这样了解宇宙根源力量与人的连接,再进而了解人的本质,并对生来就有繁荣、和平与幸福的生命力,存有感谢的心,这就是第一个“礼”。这也是本来的信仰,由此培养安身立命的心情,带来生活的喜悦。

  第二个“礼”是对人的礼。也就是对人的本质要有自觉,并根据宇宙根源力量所给予的生命力,分别以各种方式去实现繁荣、和平与幸福。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对方的人格,互相合作与帮助。

  松下所说的第二个“礼”,是以信仰为基础而产生的人伦。换句话说,是扎根在信仰中而不变的道德。从前切腹自杀的殉节,被看成表现忠贞的美德;但在今天,却被认为是太轻视生命的恶德。这样一来,就会觉得道德标准改变了,其实并不是标准改变,而是称赞殉死本身便是错误,是应该改变的状态,所以今日就理所当然地改变。因为过去没有清楚掌握人的本质,而在道德基础上有错误,所以要以第一个礼做基础,就会产生第二个礼,而这当中的道德是不再变化的。不过,表现第二个礼的方式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不同。比方说航空变得很发达,就可能会产生新的礼貌。但无论如何,只要能正确地把握人生观,站在第一个礼的基本上,即使态度、形式会改变,道德的基准是绝对不变的。

  既然这是对全人类的礼,因此不单是对仍活着的人,也包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