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调查-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
由于最初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医院,香港卫生署特别加强了对医院的控制。这个工作主要是由卫生署下属的医院管理局(简称医管局)进行的。香港医管局是一个行政机构,主要负责管理香港的各家医院以及诊所。在程序上,医院发现任何问题首先向医管局通报,医管局再报告给卫生署。
香港特首董建华在3月27日宣布,拨款2亿港币用于防疫,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于医院。医管局负责提供设施、仪器给公立医院使用,护目镜、口罩、外套及长裤、一次性帽子及手套等防护设备,也由政府统筹采购,并按评估后的优先次序来应付需求。
医管局负责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在公立医院设立医院病房主任制度,建立感染控制网络。医管局还成立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中央工作小组,下设一支专家队伍,处理和决定专业及技术上的问题。同时,不允许病人家属前去医院探望。到医院看病的病人一律要戴口罩。
在公立医院、香港大学病理学附属医院玛丽医院内,记者就曾看到电梯里张贴着书面提醒,要求所有在病区的人须戴口罩。
尽管卫生署加强了对医院的控制,但仍有医务人员受感染的个案发生,5月6日就报有2宗。对此,林文健解释,有可能是医护人员仍不够注意,不小心用手碰了眼睛或鼻子引起感染。所以,有关培训仍然需要加强。
第一部分 SARS疫区调查(下)香港:追踪和隔离
和隔离措施同样重要的,是对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的追踪。
追踪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发现个案后,由卫生署分区的职员找到该个案进行调查。通常是通过电话询问家里有什么人,工作的性质,过去十天去过的地方等内容。
第二个层次是在特区政府之下,成立一个和警方合作的SARS控制中心。虽然医管局有自己的医疗资料系统,卫生署也有公共卫生资料系统,但这两个系统都有局限性,应对个案没有问题,但要一路追踪下去就困难重重。而警方则有一个全面的寻找资讯系统,三方面相结合,追踪就卓有成效了。
淘大花园事件后,卫生署还成立了一个应变小组,每当某一建筑物或大厦出现两个或以上的家庭或单位有SARS病案时,这个应变小组就会马上进入大厦做调查,进行隔离和消毒。“淘大之后,没有出现很多个案在一座大厦发生的现象。”林文健说。
现在每一个大厦出现个案,卫生署都会在网上公布大厦的名单,而且会寄信给那个大厦的管理处,要求他们消毒、清洁,通知每个住户,以“防患于未然”。
第一部分 SARS疫区调查(下)香港:痛定思痛
1997年发生禽流感后,香港采取非常有效的措施,宰杀了140万只鸡,“防止了一种可能传染到全世界的禽流感的爆发。”林文健说。最后,这次禽流感只感染了18人,但其中有6人死亡。
林文健表示,应对传染病,香港一直都有一套方针和策略,主要包括疾病的监察和控制,特别是针对流行性感冒和肺炎。这个监察和控制系统由医院、实验室及门诊——包括公立和私家——参与组成。
在这次“非典”疫情中,香港的传染病监察系统最初的决策反应,曾受到一些团体和人士的批评。林文健对此作出解释。2月份,广东公开宣布出现“非典”,香港卫生署就和广东及北京方面做了沟通,“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已经得到控制”,林文健说。“当一个传染病受到控制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得到的信息,在海关、出入境等方面做出过敏的、过激的措施。”
结果是,2月下旬,广州一位医生从深圳过关到香港参加婚礼,到达的第二天就发病,并感染了同住一家酒店的其他六人,这些人又将病毒在香港、新加坡、越南及加拿大传播开来。
3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发布了关于SARS的警告。同一天,香港成立了一个领导委员会Steering mittee及专家工作小组,进行调查及执行预防控制措施。卫生署从当日起每天对外通报本地的疫情。18日,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被邀请来提供技术支持。
香港政府此时寻求国际合作方面的做法还是令人称道的。林文健说,“这样做,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请其他国家地区警觉,二是借助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技术作为资源。”“还有一个好处,”林说,“你保持透明度,让他知道发生什么事,他就会对你有所理解;保持透明度,其他国家就不会乱讲;保持透明度,人家知道个案增加情况,就会警觉。”
第一部分 SARS疫区调查(下)台湾:初期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
“防SARS好比防洪水,即使99%的堤防都做好了,只要有1%没做好,洪水来了照样溃堤”。
5月11日下午,29岁的台北市立和平医院妇儿科护士林佳铃因感染SARS在台北荣总医院去世。“前几天佳铃退烧时,她还在电话中逗我们笑,没想到今天她却离我们而去了”,同科护士林志苇哽咽着说。林佳铃在照顾病患时染上SARS,她是在短短11天里死亡的第三位台湾医护人员。击倒他们的,是在4月下旬突然爆发的新一波SARS疫情。
台湾在3月14日发现第一例SARS病例后,有关方面迅速启动防疫机制,疫情本已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控制,直至4月中旬,日均新增“可能病例”(相当于内地的确诊病例)不到一个,并维持“零死亡率”;可是,就在人们对战胜SARS开始趋于乐观时,4月22日起,台北市和平医院、仁济医院相继报告发生大规模院内感染事件,不但“可能病例”激增,甚至出现病例死亡。截至5月12日上午,台湾SARS“可能病例”达207例,死亡24例。近日,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台湾列入疫情最严重的“高度感染区”。
描述台湾防控SARS两个月来的情形,和平医院大规模感染事件无疑是“分水岭”:此前,精心构筑的防疫网比较成功地控制了疫情发展;此后,疫情却如洪水冲破缺口,迅速扩大,收致前功尽弃。台湾的经历表明,对SARS人类并非无能为力,但它毕竟充满不确定性,任何疏失或松懈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回想起来,幸运和快速反应是台湾在初期能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
“当初真是万幸。”台湾“行政院”SARS防疫专家委员会召集人陈建仁4月24日对记者说。他指出,多亏了医生的机警果断,台湾的第一例SARS病例才没有造成大范围传染。3月初,一名勤姓商人因高烧、咳嗽住进台大医院,两天后他的太太也因相同症状住院。该病传染性如此之强引起感染科主任张上淳医师的警觉,立即采取隔离措施治疗,因此只有一名医师因口罩不严而被感染。台湾“行政院卫生署”3月14日接获台大医院的通报后,马上启动防疫及特殊医疗照护体系,并严厉要求医师发现可疑病例立即上报,台湾SARS防疫作战由此揭开序幕。
其时,距广东、香港发生SARS疫情已有时日,陈建仁坦承,殷鉴不远,使台湾得以做出快速反应和合理处置。3月27日晚,台湾正式宣布SARS为“第四类法定传染病”,建立跨部会协调机制,并出台多项对策,包括:针对不同对象以及疫情的不同阶段,拟定预防、通报、追踪、隔离、治疗五大相关措施;要求所有进入台湾的旅客必须填写通报单,确认两周内是否去过疫区,以及是否有发烧、咳嗽等症状;暂停公务人员因公前往病例集中区;妥善隔离、治疗“已发病者”,加强追踪、隔离“高危险人群”;责成“卫生署”等部会广为宣导防疫知识及防护信息。当晚,发现SARS病例最多的台北市,宣布进入全面戒备状态,公共汽车、捷运(地铁)等交通工具连夜消毒,校园疫情监控系统开始启动,医院也被要求制订应对措施。
初期,台湾的SARS病例均属境外移入,而岛内与内地、香港等病例集中区的人员交往几乎都是通过航空交通,因此,有效控制航空途径的感染源至关重要。3月27日中午,记者在香港国际机场台湾“中华旅行社”柜台领取赴台证件,同时拿到一张纸条,提醒入岛人士注意防范SARS。3月30日中午12时起,自台北中正机场及高雄小港机场入境的旅客必须填写SARS调查表,才获准入境,4月9日起又增加了测耳温的入境程序。同时,被视为第一级警戒区域的台北和高雄国际机场,对航站楼全面消毒,并指导柜台人员辨识疑似病患,以便在第一时间拦截感染源。经营港、澳航线的台湾华航、长荣、复兴等航空公司为乘客准备了口罩。期间,对发现“可能病例”的危险航班,岛内防疫部门立即展开追查、隔离。
台湾也较早地确定了收治SARS病患的指定医院,将病患安置于负压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也加强防护,因此,初期台湾成功地避免了医院内感染。
台湾“行政院卫生署”副署长李龙腾还向记者指出,岛内媒体对完善防疫网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媒体批评之下,“卫生署”网站开始每日两次发布疫情,并提供全球疫情动态。防疫的透明化与公开化,使社会上的谣言逐渐平息。媒体纷纷以醒目版面、专刊或直播画面密集报道SARS,也出色地唤醒了民众的警惕性。
从3月14日到4月21日,台湾SARS“可能病例”仅28例,其中有20例康复出院,一度连续五天无新增“可能病例”,并且维持零死亡及零社区感染。这些数字显示,当时台湾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第一部分 SARS疫区调查(下)台湾:情势逆转
然而,4月22日,情势突然逆转。
台湾“卫生署”当天下午宣布,台北市立和平医院发生医生、护士及行政服务人员集体感染SARS事件。24日,“行政院”与台北市政府宣布关闭和平医院,要求全院900多医护人员返院隔离,家属居家隔离,200多位住院病患集中治疗。随后的调查表明,和平医院集体感染SARS的感染源不止一个,至少包括曹姓夫妇、胡姓病患及一名刘姓洗衣工,至于感染过程更是难以理清。
“这是台湾第一起大规模院内感染事件”,台大流行病学教授陈建仁对记者说。几天后,台北市的仁济医院、中兴医院等也惊现感染病例。台北民众的神经一下子紧绷起来,4月下旬记者曾访问《中国时报》大陆新闻中心,由于报社与和平医院隔街相望,记者们人人自危,纷纷装备“N95”口罩,编辑希望记者最好通过电邮传回稿件,不要来办公室了。
令人担心的事果然发生。和平医院发生集体感染SARS事件后,从4月23日到5月9日,全台湾的“可能病例”从38例猛增至149例,其中与医院(和平、仁济、中兴等)有关的病例就有85例。而且,台湾从4月26日开始出现死亡病例,到5月12日已有24人死亡。
台湾这一波因医院出现大规模感染而扩大的疫情,暴露了当地SARS防疫网的脆弱性,引起专家的反思。“中央研究院”院士赖明诏指出:“防SARS好比防洪水,即使99%的堤防都做好了,只要有1%没做好,洪水来了照样溃堤,惟一之计就是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分析显示,和平医院的院内感染相当严重,由于门诊量大,且未及时通报,导致部分感染者仍在外流动,追查起来太难。
从台湾的案例看,世界卫生组织制订定的SARS判断标准,即高烧38度以上、有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也存在局限性。陈建仁举例说,有些“可能病例”体温并没有到摄氏38度,或症状轻微,因此,有必要把病毒检测结果也作为病例分类的考量。他建议,所有通报个案,都要尽可能在医院中隔离治疗,最起码要等到症状消除,退烧,满五天以上,且在病毒学检查结果没完全出来前不准出院。
和平医院的教训促使台湾提高了防疫标准,“卫生署”通令全岛的医疗院所加强对咳嗽、发烧病人的诊断,将防疫重点由医院扩大至社区,并严格执行对疑似感染区的隔离措施;为降低境外移入可能性,“行政院”于4月24日宣布,暂停内地广东省、山西省、北京、内蒙古等地专业人士的来台申请,已获批准的也要在机场宾馆先行隔离10天。
台湾“行政院卫生署”专家委员会公布的报告说,截至5月8日的统计表明,台湾地区SARS“可能病例”年龄层分布,以20至59岁为主,其中尤以40至49岁最多;若以致死率年龄层来说,则以50至69岁最多,达20%。
第一部分 SARS疫区调查(下)台湾:台南长庚医院之劫
台湾被世界卫生组织指为“全球SARS传染扩散速度最快地区”,而疫情持续延烧的背后,又隐现岛内行政系统执行不力、医院主管瞒报的内幕。
5月中旬,正当越南、新加坡、加拿大等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疫区纷传佳音之际,台湾爆发了又一波更猛烈的疫情:高雄长庚、台大医院、马偕医院等十余所医院纷传院内感染事件,疫情开始向南台湾蔓延,甚至波及澎湖、金门等恬静的海岛。
从5月12日到21日的九天里,台湾的SARS确诊病例猛增211例,被世界卫生组织指为“全球SARS传染扩散速度最快地区”。
台湾的抗SARS防线因4月下旬和平医院大规模院内感染事件而被撕裂,至此已全面失守。而疫情持续延烧的背后,又隐现岛内行政系统执行不力、医院主管瞒报的内幕。
细心的人发现,近期台湾报章上出现了以“煞”代替“SARS”的趋势,诸如“医师染煞不治”、“防煞求自保,金门准封岛”、“重兵上阵除煞保平安”等等。虽一字之差,却也传神地道出了岛内疫魔肆虐、人心惶惶的现实。
自3月14日发现首例SARS确诊病例以来,台湾出现了三波疫情:4月中旬以前,疫情受到有效控制,日均新增确诊病例不到一例,且八成以上属境外输入;4月23日以后,台北市和平医院、仁济医院等相继发生院内感染,造成第一波感染发病高峰期,确诊病例由38例一路猛增至5月12日的149例,死亡病例则从零快速升至24例;5月13日以后,又一波猛烈的疫情高峰出现,而这一次,却出人意料地始于南台湾首屈一指的医学中心高雄县长庚医院。
4月26日傍晚,一名林姓妇人在儿子搀扶下走进高雄长庚急诊室,嘴里直喊“腰好痛”。她自称有肾结石,但医生检查时却找不到结石踪影。在急诊室待了三个小时,眼见病人呼吸急促并伴有发烧症状,医生赶紧将她转至11楼A胸腔科病房。五天后,林姓妇人出现呼吸困难且有衰竭现象,越来越像SARS症状,引起医生警觉,仔细盘问亲属才知道她4月25日到过台北市仁济医院。当时,仁济正爆发院内感染。
这名林姓病人给南台湾带来了SARS灾难。高雄长庚的年轻医师林永祥4月28日晚上曾为林姓妇人抢救,由于只戴了一般口罩和手术手套,他的脸部被病人吐出的口水、秽物喷到。林永祥于5月3日出现发烧症状,病情旋即恶化,13天后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