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6-深深太平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6年,严介和完成了搭建集团公司之后,开始了第一轮的收购和组建公司,其中不乏成为太平洋集团核心产业的酒业、玻璃业。
1998年,成立江苏太平洋工程机械公司,注册资本421万元,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以15万元货币资金、406万元实物资产参股77。25%。
2002年,成立淮阴太平洋工程公司,注册资本2020万元,江苏太平洋工程以1550万元机器设备、12万元家具参股。
2002年,成立江苏太平洋玻璃公司,注册资本5092。23万元,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以1916万元实物资产、2480万元无形资产参股86。34%。
2002年,成立江苏太平洋酒业公司,注册资本5065万元,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以3830万元的实物资产参股75。62%。
2002年,成立江苏太平洋房地产开发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江苏太平洋集团、太平洋工程机械分别以1800万元的无形资产、200万元的实物资产参股组建。
2002年,成立江苏太平洋装饰设计工程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以300万元的实物资产参股60%。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股权变更均由淮安国信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
在这期间,严介和对太平洋工程集团的控制力也不断加强。1999年;在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唯一的一次增资扩股中,严介和通过历年未分配利润转增4000万元的股份,占注册资本74。29%;2002年,股东之一的张芸芹又将1200万元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严介和。有了这9000万元的股份;严介和从而完成了对太平洋集团的绝对控股。
(原载《第一财经日报》)
这篇文章给严介和与太平洋建设带来了硬伤。
蜂涌的记者们并没有退下潮去。你严介和愿答,我们愿问;你严介和不答,我们也还要问。
当然,严介和也从没有不答的时候。《南方周末》两位记者带着问题,在太平洋相关成员企业和严介和的老家走访了一个多星期,回到南京,将几十道难题摊到严介和面前,与严对话到凌晨3点。11月11日,《南方周末》连续抛出了四篇相关文章。
媒体链接 “我受到了很大伤害”———专访严介和
11月6日深夜,严介和与本报记者第二次对话。
十天前,同样是在太平洋集团总部,彼时严介和刚刚登上胡润百富榜,成为中国第二富豪。他畅谈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谋利,并自信地说,对任何质疑无所畏惧,欢迎捅出太平洋的漏洞。
但现在,严介和却不得不在骤然升级的质疑声中步入审慎和低调。虽然他依然坚信“不会对太平洋造成致命性打击”,却又无奈地承认“对我们的伤害很大”。
“事态失控”源自某媒体数日前披露的2004年太平洋集团公司年检报告,该报告显示,2004年太平洋集团净资产不足8亿——这与胡润百富榜公示的125亿相去甚远。更具杀伤力的细节是,太平洋集团总部大楼竟是以每年100万的租金租借而来。
报告披露之时,本报记者也正奔走于严介和的发迹之地——宿迁、南京之间。在一周的调查之后,本报记者再次约见漩涡中的严介和。
第一篇 大洋起舞太平洋建设净资产不到8亿(3)
“楼主张万俊是我的职工”
记者:有媒体报道说,五台山1号的总部大楼原是租借而来,年租金100万,是不是这样?
严介和:因为这个报道,现在太平洋处处被人以为是“皮包公司”了,这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那篇报道,最不能接受的也就在这里,其他的话都有弹性。
真实的情况是这楼就是我们的,是我们付钱的,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按揭贷款的。这个楼主张万俊何许人也?就是我太平洋的职工,原东辰公司(太平洋下属企业)的总经理,现在星海(太平洋下属企业)的副董事长,是个打工仔,太平洋注册时的假股东。他买就是我们太平洋买,产权都是我们太平洋系的。
记者: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签这么一个租赁协议?
严介和:这个楼烂尾七八年了,我们后来接手买的,花了1。92亿。买的时候原本计划,太平洋集团买一半,我严介和个人买一半,后来考虑到以个人买房税收要比以公司买便宜一半,就临时用了张万俊的名字买了1到4层的裙楼。这是出于阳光下合理避税考虑,没有必要以太平洋集团的名义来买。但是钱全是从太平洋的账上出的,可以到银行查询。(严此时打电话给当时的经办人太平洋集团工会主席宋晓桦,宋在电话里说,以公司名义不好买,就以个人名义买的,这是技术操作,可以咨询银行和房产局。)
注册公司所在地就是这里,但房子又不是太平洋的名字,是张万俊的名字,那内部必须得做个出租协议,有形式而无实际内容的协议。张万俊的工资现在大概是20万,他买得起这栋楼吗?
(注:本报记者就此合理避税一说咨询了一位房地产业人士,得到的解释是:如果是一手房买卖,单位或个人不存在差异,如果是二手楼买卖,会有差异,主要是两处:一是一笔成交总额5‰的工商税费,个人免交,而公司则需要交,如果以2。92亿计,差距在100余万。另一处是近年新增的土地增值税。通常的做法是请评估公司先评估土地价格,再以一定比率上缴。这一块,若以个人名义申请评估公司做价值评估,房产部分审核相对较松,可以适当做低土地评估价值,而以单位申请土地评估,则审核较严,难以做低。
“合理利用一切政策,不用白不用”
记者:像张万俊这样的有名而无实的设置,是不是在太平洋的产业谱系里很普遍?
严介和:许多,像什么中山路桥的法定代表人严介清,星海构件的沙正大,奥斯达轻钢结构的法人沙浩仁等都是假股东,只是个名字而已。因为当时工商注册规定成立有限公司必须两个股东,一个法人股,一个自然人股,我只能这样造啊。这些企业其实100%都是太平洋的。这些假股东自己都不知道,除了个名字,其他签名文件都是我的。
记者:你不担心这些手下以注册法定代表人的资格,趁机谋取公司所有权吗?
严介和:他们要是反水,最多告我侵犯他们的名誉权,公司的控制权还在我们手里,他们没签过任何文件。
记者:那是不是意味着公司出了问题,他们要替你承担责任?
严介和:他法律上不承担责任,因为他不知情,也没签字,这叫事实法律。
记者:有人评价你,是永远在水杯的边缘行走,游走在法律和政策边缘的人,却永远湿不了鞋。
严介和:我不敢接受。但合理利用一切政策,不用白不用。
记者:公司年检报告上的数字是怎么回事?
严介和:这个表是太平洋江苏省内的几家分公司的合并数字。我记得有南通分公司、淮安分公司、连云港分公司、扬州分公司,这些是太平洋的嫡系部队,不是太平洋的联盟军。他们都不是独立法人企业。而对于独立法人企业,我们一般都不合并财务,在地方注册,也在属地纳税。
(注:记者要求提供属地纳税的证据,严称,这些纳税发票都不在太平洋本部,并答应可以传证据来。严提供了两份资产负债表及相关利润材料:一份正是此前被披露的来自工商系统的材料,编制时间为2004年12月31日,数据显示资产总计10亿多元,流动货币资金为6000多万元等,严称这些数字来源于江苏省内四家分公司的合并数字,而非集团全部。作为证明,他出具了由其公司财务调出来的另一份合并资产负债表,称是6家工程企业和2家工业企业的合并报表,亦编制于2004年12月31日,数据显示资产总计24亿多元。流动货币资金为2。3亿多元,因无法获悉具体参与合并的公司名称,本报未能一一核实。)
记者: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属地纳税?
严介和:说白了,我们的税收不是交在一个笼子里,并不都在江苏交,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和政府打交道,每级政府都希望税收就地缴纳,这样对他们的地方经济有好处。这是中国国情和基建行业必须依赖政府支持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不相信的话,可以随时来查我们子公司的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这些假不了,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子公司虽然都以省为单位,但纳税也并不全归口省里。项目在哪,往往就在哪纳税。公司随着项目走,项目到哪里,公司开到哪里,税也就在哪里交。
记者:可是,其他企业都有合并报表,为什么独独太平洋没有呢?是没想过弄,还是压根就不准备弄?
严介和:合并有什么意义。政府也没法律规定我必须合并,要合并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还要会计师事务所评估,都需要钱,对我有什么好处?你合并了一次,就得必须合并下去,每个月,每年,有这个阳光下的漏洞,我为什么不钻。
老实说,民营企业合并报表都是为了融资的需要,银行需要看这个报表,太平洋不需要。太平洋的资金95%以上是自己的。我们1997年就开始做BT(建设-移交)了,只是低调而已。
“我从未承认胡润数字是准确的”。
记者:可是有消息称,太平洋曾有寻求国际融资的举动?
严介和:以前也有人问我,太平洋BT这么大,哪来这么多钱。我就说有渣打、花旗的钱,这次胡润去核实,对方说没有,他才注意到我。我不这样说,别人会增添多少猜疑啊,况且政府觉得太平洋有国际背景,更容易相信我们。
记者:至此,你还坚持认为富豪榜上的数字准确吗?因为接踵而至的质疑,现在是不是后悔上了这个富豪榜?
严介和:这个数字,我的态度一直暧昧,从来没有承认过这就是准确的。具体数字,我欢迎媒体调查,不过我个人觉得意义不大,再过两年,我就稀释我自己的股权了。挑战这个是挑战胡润,不是挑战我,胡润那没有任何我的资料,有案可查的资料。我从来没统计过我多少钱,没这个必要。
记者:2700亿的项目中,现在的进展状况如何?需要多少资金启动?
严介和:目前开工的工程大约400亿,许多项目持续时间比较长。今年估计完成工程产量200亿,工业再100个亿,全年大约300亿。这个投入的钱都是来自政府以前未付清的分期付款。
记者:太平洋集团现在能够沉淀下来的资金有多少?
严介和:钱都是不停地滚动在工程里。放在口袋里的钱,其实很少。这个集团其实有一两个亿就足够了。集团沉淀下来的资金充其量也就三五个亿,随时可以调配的资金在30个亿左右。
整个集团资产的总额不应该在账上显示太多,有个一二十亿就行了,为什么非要那么多有案可稽的资产数目呢?即便来查工商税务的数字,也不是我的真实身家。实质上的太平洋要比账面上的太平洋要大很多。
《南方周末》几篇文章用了整整两个对开大版。而这样强势编排的,在那段时间里还有很多媒体。《京华时报》也曾一天登出4篇相关文章,《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也都整版刊载过严介和的重头,一些财经类的媒体索性开出“追踪严介和”专栏。电视、网络一样起哄。央视2套,安排了25分钟一档,上海电视台安排57分钟专题,新浪财经曾经把严介和推出了头条,有两家不太知名网站还专门设置了严介和“站点”。
第一篇 大洋起舞资料链接(1)
10月12日至11月12日媒体重头文章目录点击
2005年10月12日
﹡世纪经济报道
被低估的中国富豪们 他们自信财富经得起拷问
﹡新京报
'百富榜'严介和125亿成富豪榜大黑马
﹡新闻晨报
严介和的另类扩张:将亏损国企和市政工程〃打包〃经营
﹡东方早报
严介和:毁誉参半
﹡搜狐
财富新贵之严介和:2005财富新锐
2005年10月13日
﹡现代快报
黄光裕140亿蝉联中国首富 2005胡润中国“百富榜”新鲜出炉
﹡北京晨报
15亿身价一年间翻至125亿 黑马严介和晋身第二
﹡北京娱乐信报
2005百富榜昨天揭晓 黄光裕140亿身价再度登顶
﹡中国新闻网
百富榜财富占中国GDP的6% 中国富豪浙江广东最多
﹡大河网经济频道
榜眼严介和:最大一匹黑马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国资转让需阳光操作
﹡中国青年报
〃应该上榜的没有全部上榜,但我们有耐心〃 胡润百富榜遭遇〃七年之痒〃?
﹡华夏时报•;华夏网
严介和:并购30家企业无对手
﹡新闻晚报
2005胡润百富榜之四个最
﹡华夏时报
严介和:并购30家企业无对手
﹡东方早报
严介和成胡润百富榜榜眼 ST纵横强势涨停
﹡西祠胡同zjk_1984
严介和身价125亿观澜湖2005胡润百富榜
﹡《新财富》
严介和: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第317名
﹡《21世纪经济报道》
被《胡润中国百富榜》低估的富豪们
2005年10月14日
﹡新桂网
生活时评:这叫哪门子“传统文化”
﹡每日经济新闻
向严介和学习传统文化 给政府留下好印象
﹡新闻晨报刊
争议富豪成黑马 收购国企互惠互利
2005年10月16日
﹡中国经营
商人一周
2005年10月17日
﹡荆楚网…湖北日报
一周人物
﹡网易商业报道
封面人物:严介和财富如水 上善如水
2005年10月18日
﹡每日经济新闻
大陆〃百富榜〃:IT富豪财富最〃透明〃
2005年10月20日
﹡东方早报
(财经) 吉林国资委叫停
第一篇 大洋起舞资料链接(2)
﹡东方财富网
百富榜上榜者眼中的上市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
财富新贵严介和称未来三年75%股份赠送管理层
2005年10月21日
﹡成都商报
各地大收购连续叫停
﹡京华时报
黑马富豪欲洗手不沾国资
﹡国际金融报(北京)
资产重组案突然停摆 严介和与吉林国资委翻脸
2005年11月1日
﹡第一财经日报
严介和零价格收购国资解密 自己一分钱不用出
﹡中国证券报
富豪黑马严介和看淡钱财 辛苦努力为挣一个名
﹡红网
“黑马富豪”为何瞧不起博士
﹡时代人物周报
中国第二富豪财富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