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三卷 伟大的同盟-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如此有利而对日本则如此无利的条约不包括一些秘密条款。而且,无论如何,日本已经使我们怀疑,在发生某种不测事件时,它将如何解释这一条约。大使说,他们曾经在当时已作了解释,而且,他们的目的是缩小冲突,等等。我告诉他,签订轴心国条约是日本的一个极大错误。危害日美关系的事莫过于此,而且使大不列颠和美国的关系更加密切的原因也莫过于此。
然后,我重申我的友好保证。他的态度始终是非常友好、和解的,我们当然知道他在这些问题上所站的立场。
3月4日在重光葵先生谅必已经向东京报告了会谈经过以后我在一项备忘录中记述了他的第二次访问。
今日,日本大使来访,以动听的辞令说明日本不愿卷入战争,不愿同大不列颠决裂的强烈愿望。他把三国同盟条约说成是维持和平的条约,并说这只是出于日本要求缩小冲突的愿望。我明确地向他提出这一问题:该条约是否授予日本以解释任何特定局势的充分权利,并问他这个条约曾否规定日本有参战的义务。他对此没有表示异议,他实际上已默认了。我诚恳地接受了他的一切保证,并托他向日本外相转达我的谢意。我想,除非等到它确知我们将战败的时候,它是不至于向我们进攻的。我很怀疑,如果美国同我们联合起来,它是否肯加入轴心国一边作战。它要这样做,那确实是很愚蠢的。如果美国不和我们联合的话,它参战还算较有道理。
基于大不相同的理由,这也是德国人的看法。德国和日本都急于夺取和瓜分英帝国,但是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走向这个目标。德国最高统帅部认为,日本应该用兵于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而不必顾虑美国在太平洋的基地和部署于其侧翼的主力舰队。在2月和3月内,他们一直在催促日本政府立即进攻马来亚和新加坡,而不必担心美国。希特勒在许多问题上一忍再忍,这才没有激起美国参战。我们的确见到,他容忍了多少美国的行动,而其中任何一个行动都足以构成战端的充分理由。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最渴望的就是由日本进攻他们称之为〃英格兰〃的国家这个名称一直萦绕于脑际而无论如何要让自己不卷入同美国的纠纷中。他们对东京保证,如果日本大举进攻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美国将不敢有所行动。日本海陆军将领绝不相信这种推论,或者说他们对此都不感兴趣。据他们的看法,除非事先袭击美国的基地,或者同美国在外交上获得解决办法,便谈不到在东南亚发动军事行动。
这时,在日本复杂政局的幕后,似乎出现了三项决策。第一,派遣外相松冈洋右亲身前往欧洲考察德国控制欧洲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德国进攻英国之举究竟在何时开始。英国的武装力量是不是一直牵制在海上防御方面,以致当日本一旦进攻它的东方属地时无力派遣增援部队。虽然松冈曾在美国留学,但是他却极端反美。他对纳粹运动和作战中的德国的威力不胜钦佩。他已被希特勒迷得神魂颠倒了。也许有时他已意识到自己在日本也扮演类似的角色。第二,日本政府决定他们的海、陆军军部放手策划对美国珍珠港基地以及菲律宾、荷属东印度与马来亚的军事行动。第三,派遣野村海军上将这位〃自由主义〃的政治家到华盛顿去探索同美国在太平洋取得全面解决的机会。这不但可以作为一种伪装,而且也许可以导致和平解决。因此,日本内阁中互相对立的意见便趋于一致了。
※ ※ ※
松冈于3月12日衔命启程。他在25日路过莫斯科时,曾同斯大林与莫洛托夫会谈两小时,并告诉德国大使舒伦堡,他一定亲自向里宾特洛甫叙述会谈的详情。
美国国务院公布的缴获文件彻底暴露了松冈的使命和德国人的整个心情和想法。3月27日,这位日本特使在柏林以一个志同道合者的身分,受到里宾特洛甫的热诚欢迎。这个德国外交部长大肆夸耀他的国家的威力。他说:
德国已经到了对英作战的最后阶段。去年冬季,元首便已作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因此德国今日足可在任何地方对付英国。元首掌握的军事力量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德国拥有二百四十个战斗师,其中有一百八十六个是头等的突击师,二十四个是装甲师。德国空军已经大大地发展起来,并且采用了新型飞机,因此它在这一领域中不但堪与英美匹敌,而且肯定地比它们优越。
在战争爆发时,德国海军只拥有数量较少的战列舰。但是新建的战列舰业已竣工,因此最后一艘不久就可以投入现役。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不一样,这一次德国海军并不是停留在港口内,而是从开战的第一日起就用来对付敌人。松冈可能从过去几个星期的报告中获悉,大型的德国战列舰曾经非常成功地截断了英国和美国之间的供应线。①
①指〃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于2月及3月突入大西洋展开袭击活动。
直到现在,使用的潜艇数目还很少。在每一次,至多只有八九艘潜艇用来对付敌人。虽然如此,这样少数的潜艇在空军的配合下,在1月和2月间每月就击沉敌人船舶七十五万吨,而且德国随时都可以对此提供确实的证明。再说,这个数目还不包括英国由于流动水雷和磁性水雷而蒙受的巨大额外损失在内。到4月初,潜艇的数目将增加八倍至十倍,因此届时将有六十艘到八十艘潜艇继续不断地用来对付敌人。
元首已采用这样的战术:最初只要少数的潜艇,而用其余的潜艇为一支较大的潜艇舰队训练必要的人员,以便随后给予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可以预期,将来德国潜艇击沉的船舶吨数,要大大地超过现在已被击沉的数字。在这种情形下,单是潜艇就可以算作是绝对致命的手段了。
在欧洲大陆上,除了留在希腊的少数英军外,德国实际上没有值得一提的敌人。德国将击败英国在欧洲登陆或在欧陆固守的任何企图。因此,它不能容忍英国留在希腊。希腊问题固属次要,但是,借助于对希腊的进军这或者是必要的可获得东地中海区域的主要据点,以备进一步作战之用。
在非洲,意大利在最近几个月内运气不佳,因为那里的意大利军队不熟谙现代坦克战术,并在反坦克防御方面没有准备,因此英国的装甲师就比较容易地攻下了那些不甚重要的意军据点。现已完全堵塞了英军任何继续前进的道路。元首已经派遣最能干的德国军官之一,隆美尔将军,统率着充足的德军前往的黎波里。我们曾希望韦维尔将军发动进攻,可惜这未成事实。英军曾经在一个前哨据点同德军遭遇,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但是以后就放弃任何继续进攻的主意了。如果他们偶然企图对的黎波里[塔尼亚]发动另一次进攻,他们将会全军覆没。在这里,敌我优劣之势也将有逆转的一日,英军即将绝迹于北非,甚至溃逃时比开来时还要快。
在地中海方面,德国空军两个月来成绩斐然,使顽强坚持航行的英国船舶遭到严重的损失。苏伊士运河曾经长期被堵塞,而且还要堵塞下去。英国要在地中海坚持下去,已经不是什么好玩的事了。
那么,如果我们总结欧洲的军事局势,我们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军事范围内,轴心国已完全控制了欧洲大陆。在德国的指挥之下,有一支几乎是完全备而不用的庞大军队,可以在元首认为必要的任何时刻与任何地点使用。
里宾特洛甫谈过军事局势,又谈政治局势,他说:
他可以机密地告诉松冈,目前同俄国的关系确实是适当的,但也算不得十分友好。当莫洛托夫前来访问时,我们曾建议俄国参加三国同盟条约,后来俄国提出了令人难以接受的条件。其中包括:德国牺牲其在芬兰的利益,允许俄国在达达尼尔海峡设立基地,以及[苏联]对巴尔干各国、特别是保加利亚的局势的强大影响。元首没有同意,因为他认为德国不能永久赞助俄国这样的政策。德国为了它自己的经济,最需要巴尔干半岛,所以不愿让它受到俄国的支配。为了这一原因,德国已向罗马尼亚提出一个保证。特别是由于最后这个行动,俄国人感到很不满意。德国又不得不同保加利亚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从而获得有利的据点,以便从那里将英国人逐出希腊。德国不得不决定采取这种方针,因为否则就无法进行这一战役。这也是俄国大不中意的事。
在这些情形下,同俄国的关系外表上是正常的、适当的,但是,俄国人曾经在相当时期内一遇机会便对德国表现出不友好态度。在过去几日内对土耳其发表的声明就是其中的一例。德国清楚地觉察到,自从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出任驻莫斯科大使以来,……俄国和英国就一直在暗中、甚至相当公开地建立联系。德国正密切地注视着这些动向。
里宾特洛甫接着说道:
他私人认识斯大林,认为他无意冒险;但是,这也难以肯定。德国在东欧的军队已随时待机而动。·如·果·俄·国·有·朝·一·日·采·取·可·以·被·解·释·为·威·胁·德·国·的·立·场,·元·首·将·摧·毁·俄·国。·德·国·确·信,·对·俄·作·战·的·结·果,·将·是·德·国·武·力·的·绝·对·胜·利·和·俄·国·军·队·与·俄·国·国·家·的·全·部·毁·灭。·元·首·深·信,·如·对·苏·联·采·取·行·动,·在·几·个·月·之·内·将·不·复·有·俄·国·这·个·大·国·的·存·在。无论如何,元首并不是仅仅指望同俄国订立的条约,而首先是依赖他的国防军。
苏联不顾一切反对的抗议,仍然继续在国外进行共产主义宣传,这一点也不容我们忽视。它不但试图在德国而且也试图在法国、荷兰与比利时的被占领区继续进行其误人的宣传活动。这种宣传对于德国当然不足以构成危险。但是,它在其他国家中引起些什么样的不幸后果,松冈是很清楚的。德国外交部长举出了波罗的海国家为例,现在,这些国家在被俄国占领一年后,所有知识分子已被消灭,到处出现了极其可怕的情景。德国正在戒备,它绝不会忍受俄国的任何危害。
此外还有一个事实:德国为了对英国进行最后一场战斗,必须保卫它的后方。因此,德国对来自俄国的任何威胁,如有朝一日认为它是严重的话,便绝不容忍。德国要尽速征服英国,它不愿任何事情阻碍这项活动。
这就是德国外交部长在这样的场合所使用的郑重字眼,所以松冈绝不能抱怨说,他当时不洞悉内情。里宾特洛甫随后又重申:
轴心国家已经肯定地取得胜利了。无论如何,它已经没有战败的可能了。英国承认战败,现在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究在何时,他当然不能预言。可能很快。这要看今后三四个月内事态的发展,但是,英国在本年内投降却是极其可能的事。
最后,他谈到美国。
无可置疑,如果不是罗斯福一直给予丘吉尔以新希望的话,英国早就要放弃作战了。罗斯福的意图究竟何在,这是很难说的。美国对英国的军火援助要真正见效,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即使到那个时候,美国运到的飞机的质量也是成问题的。一个远离战争的国家不可能出产最优秀的飞机。德国飞行员把截至目前所遇到的敌机称之为〃废物〃。
他说,三国同盟条约首要的目的是威慑美国,使之不敢参战。新秩序的主要敌人是英国,它是日本的敌人,也同样是轴心国的敌人。
里宾特洛甫接着说道,元首经过仔细的考虑后认为,如果日本决定尽快地积极参加对英作战,这将是有利的。譬如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新加坡,将成为迅速毁灭英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如果在目前对英国的作战中,日本做到给新加坡以决定性的一击,那么罗斯福就要陷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了。如果他对日本宣战,他就必须预料到,菲律宾问题的解决必将有利于日本。他在使美国的威望蒙受如此严重的损失以前,或许要进行长时间的反复思考。在另一方面,日本由于征服新加坡,将在东亚的那一区域内获得绝对优势的地位。它这才货真价实地做到〃快刀斩乱麻〃。
※ ※ ※
午餐以后,希特勒接见松冈。元首用他自己的话详述德国在军事上的胜利。自从战争开始以来,已有波兰六十个师、挪威六个师、荷兰十八个师、比利时二十二个师和法国一百三十八个师,以及英国十二三个师被逐出欧洲大陆。对抗轴心国的意志,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希特勒接着谈到英国船舶吨位的损失。真正的潜艇战刚刚才开始。在本月及未来的几个月中,英国船舶损失的程度将远远地超过它现在的损失率。在空中,尽管英国人屡屡声称取得成就,德国已掌握绝对的优势。德国空军在未来几个月中的空袭实际上将大大地增强。德国实施封锁的功效,已使英国粮食的配给比在德国还要严格。同时,战争将要继续下去,准备对英国作最后的一击。
松冈倾听着希特勒的高谈阔论。他对德国元首的以诚相待表示谢意。他说,他大体上同意希特勒的看法。在日本,同在其他国家一样,有些知识界的人士只有一位强有力的人才能驾驭得了。如果日本感觉到,如不采取果断行动,就会失却千年一遇的机会的话,它肯定会采取果断行动的。他曾经向日本皇族的两位亲王解释过,准备工作总是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的,必须冒险。日本早晚是要进攻的。日本的那些犹豫不决的政治家们总是拖延不决,并且多多少少是按照亲英或亲美的态度行事。就他个人而言,他希望尽快进攻。可惜他并不控制日本,但是他要说服那些能左右局势的人赞同他的见解。他总有一天会成功,但是,在目前的这样情况下,他不能代表日本帝国保证它将采取行动。他回国后将密切注意这些问题。他不能承担具体的义务,但是他个人将尽最大的努力。这些是很重要的保留。
然后,他提到路过莫斯科时同斯大林会谈的情形。最初,他只想对莫洛托夫进行礼节性的拜访,但是俄国政府提议他同斯大林与莫洛托夫会见。把必要的翻译时间计算在内,他同莫洛托夫谈了或许有十分钟,同斯大林谈了二十五分钟。他对斯大林说,日本人是精神上的共产主义者,虽然他本人并不相信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共产主义。这种日本式的精神上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已经被西方产生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推翻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在日本极其剧烈,但是为恢复旧理想而奋斗的人深信,最后他们必将获得胜利。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极力阻挠建立〃新秩序〃的代表。他曾告诉斯大林说,在英帝国崩溃以后,日俄之间的分歧即将消除。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日本、德国与苏俄的共同敌人。斯大林思索了一番后说道,苏俄从来没有和大不列颠融洽相处,而且也永远不会融洽相处。
※ ※ ※
柏林会谈于3月28日和29日继续进行,而没有改变其重要的特征:第一,德国人力图说服日本进攻英帝国;第二,他们承认同俄国的关系是不可靠的;第三,他们坦白地说,希特勒热切希望避免同美国冲突。
关于德国是否仍同以前一样要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