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易经杂说 作者南怀瑾 >

第16章

易经杂说 作者南怀瑾-第16章

小说: 易经杂说 作者南怀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孔夫子,这里孔夫子所讲的圣人当然不是他自己,也不是指文王、周公,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代名词,如佛家讲的“佛”,基督教讲的“神”,都只是一个代号。“圣人作而万物睹”的意思是说,世界上有人文文化出来,唐尧虞舜开创人文文化以后,万物的道理就看得清楚,这是讲人的。下面再讲物理的性质:“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如一次燃烧,有的化为气的上升,有的物质下落于地,于是他的结论“则各从其类也”,各人从他的同类。 
  他这一段到底讲了些什么?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也讲到这个问题,他首先列举了好些个善人,都没有得到上天的好报,怀疑为什么道理,而最后引用了这段文章作答案,写得非常妙。 
  我们先解决一个问题,以前的文学中,常有“攀龙附凤”这句话,例如汉高祖起来了,陈平、萧何这些原来不过是县政府的小科员,也做了一国的宰相,所以这一段,说穿了,也就没味道,那只是他的人生哲学。所谓“利见大人”,只是各从其类,各人的爱好,也可以说是世界人类心理的分析。有些想发财的人,就看不起官位,这就是各从其类的意思,由这个道理可以看人生。到了九五爻这里的利见大人,不是普通的大人,是各从其类的大人。 

               莫到琼楼最上层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 
  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人不要坐到最高位,换句话说,做人也不要做得太高明了,做得太高明了不好玩的,贵到没有位置好占。有的人,学问、人格、仪表都好,可是太贵了,贵而到了无位,连一个科员的位置都得不到。高到极点,下面没有干部了,或者说天下人都是干部,可是天下人都不敢说话,有意见都不敢发表,这就讨厌了,到这时就到了亢龙的境界,这时即使是好的,也会被打下来了,自己左右没有人来帮助,所以这一爻最不好。“动而有悔”,动辄得咎,没有好的事情临到身上了。 
  孔子这一段,把六爻的爻辞,统统拉到人文文化的这一面,这是第三节。 

               用九而不被九用 

  下面又不同了,如果也是属于孔子研究《易经》所说的话,那么可能孔子去年的心得报告和前年的心得报告又不同了。我们先看看原文: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 
  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 
  治也。” 
  “潜龙勿用,下也。”下这个字的意思,太低了。“见龙在田,时舍也。”时间定在那里,舍就是住,定在那里。“终日乾乾,行事也。”这是对做事而言。“或跃在渊,自试也。”是自己准备,试探一下。“飞龙在天,上治也。”上面最好的现象,天下太平的境界。“亢龙有悔,穷之灾也。”到了极点,前面再没有路走了。“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整个是好的,天下太平。这一段的六爻解释又不同,而且讲得非常抽象。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 
  元用九,乃见天则。”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这和最初的解释一样,等于晚上太阳在地球的下面,阳气潜伏在下面,还没有出来。“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等于早上太阳刚出来,天下文明。我们注意,“文明”这两个字出自《易经》,实际上是文章与光明两个意思的联合,文章就是指万物摆在宇宙间的美丽现象,都称作文章。“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这两句“与时偕行”要注意,刚才说过,《易经》的整个精神,也可以说是时,这几句话是重要的话,孔子告诉我们,要跟着时代在变,在进步,做人也好,做事也好,要认清楚时代,把握时代,同时进步,不能落伍,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或跃在渊,乾道乃革。”到了第四爻,由内到外,这是一个改革的、变更的现象。“飞龙在天,位乎天德。”这是讲位,到了最高处了。“亢龙有悔,与时偕极。”时间不属于自己的了,时间到了顶。“乾元用九,乃见天则。”是说乾元用九,为天地的法则,天地造了万物,但是不支配万物,也没有把万物收回来,所以用九而不被九用。 
  说到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任何一卦的解释都不是固定的,都是靠自己的观念来解释,各人的见解不同,卦的解释也就见仁见智了。 
  现在我们继续讲乾卦的《文言》。 
  有关乾卦的解释,《周易》中共分了五个阶段,兹列如下: 
  一、卦辞:为乾元、亨、利、贞…… 
  二、爻辞:为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 
  三、彖辞:为彖曰:大裁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四、彖辞:为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五、文言 
  乾卦的《文言》中又分为六节: 
  一、旷元者善之长”,至“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贞”,为第一节。 
  二、自“初九日潜龙勿用”,至“上九曰亢龙有悔,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为第二节。 
  三、自“潜龙勿用下也”,至“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为第三节。 
  四、自“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至“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为第四节。 
  五、自“乾元者始而亨”,至“云行雨施天下平也”,为第五节。 
  六、自“君子以成德为行,至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为第六节。 

                成功与成名 

  卜卦如果靠这个做依通的话(如算命用子平,或用紫微斗数来算,都是依通的方式)。从前面各个阶段可以看到,各阶段的解释不尽相同,其中除了爻辞,后面几个阶段的解释,据古人说都是孔子作的,但后世采怀疑的态度,并不承认完全是孔子所作的,认为有些是孔子作的,有些是孔子的学生所作的,但从它各阶段的观念变更上严格地看,是不是还有时代的问题?因为古人有一种新的观念产生,往往不敢直说是自己的新观念,一定假托古人。如古人作诗,常常有好东西,却不敢出名,而假托古人。最著名的例子,晋朝著《文心雕龙》的刘勰,古代搞文学的人,几乎没有不读他的《文心雕龙》,这本书等于是中国古代最高文法的境界。他是在和尚庙里长大的,当他欲想成名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去拜访当时很有名的大文豪沈约,请求指教推荐。沈约把他的文章,瞄了一眼,放在一旁,对他说:“还早呢?年轻人,慢慢来。”这一下,刘勰受了相当大的打击,但他非常聪明,懂得沈约的心理,一声不响回去。等了半年,把原来的那篇文章,稍稍变动一下,然后再送给沈约,说这篇文章,是一位古代大文豪绝世的稿子,被他找到了,请沈约批评。沈约接过来阅读,一字一叹,大为叫好。可是等沈约读完了,赞美了半天,刘勰才说,这就是半年前送来请你批评、你说不好的那篇文章,这还是我作的那一篇呀!再举一个近代的实例,以前在上海出品无敌牌牙粉的家庭工业社大老板——天虚我生,年轻穷困时投稿谋生,都被退稿,后来办了家庭工业社,执上海工商界牛耳,各报章杂志,都以高额稿酬请他写文章,他把过去被退回的文稿再寄出去应付,登出来以后,人人都说好。从这两个故事上,使我们看通了所谓成名与不成名,实在没有什么道理。古人当其道不能行的时候,所以往往和刘勰一样,只好假托他当时的古人,再不然,就变成秘本,无名氏的著作,越是秘本就越易流行,这就是人类的心理。不过现在的人不同了,不但是抄古人的文章据为己有,乃至于偷老师、偷同时代人物的文章为己有。 
  从这些心理状态分析,所以对《易经》乾卦卦爻各种不同观念的解释,是不是出于一个人的手笔?是不是出于同一时代?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不同意这些疑古派的意见,不能说他们一点理由都没有,但是依我们看,时代离开不会太远。因为在原则上并没有变。现在我们看到《文言》的第五阶段,这是最重要的地方了。 

                好的开始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这里解释“乾,元、亨、利、贞”,乾卦的“元”字的意义,是“始而亨者也”,是代表元始,同时代表元始就是大吉大利、亨通的。如以做事来说,就是一开始就好,要注意的是,在这里“元”与“亨”是连起来解释的,即原始的、完整的,整个是亨通的,而代表一个很好的开始。 

                 性与情 

    “利贞者,性情也。” 
  一个性,一个情,讲到中国文化的哲学,这里就提出来了,性情这两个东西,性代表人的本体、本来,情是后来发展为人的情绪。中国人原来讲人的心理,有所谓七情六欲,六欲是佛家的观念,七情则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以现代观念而言,性是理智的,譬如遇到一件事情,在观念上觉得不应该骂的,可是因为情绪不好,一见不对就骂,在骂的时候自己也知道何必生那么大的气,可是忍不住骂了,理性上知道不必要,可是在情绪上忍不住。情也和生理有关系,假使感冒了,或者肠胃不好,身体不舒服,往往情绪坏得多,这是一种性情。另外一种物理的性情,如堪舆学上的一些道理,房屋前有塘后有塘守空房,左有塘好,右有塘年轻人至少要离家出走,门前有路绕过是所谓玉带围腰很好,如果门前横过的路是反弓形就很不好。这上面就常常看到物理的有情与无情的道理。现在拿《易经》来讲,对“性情”两个字,不作哲学的解释,而作物理上的解释。这里说“利贞”两个字,所代表的一个是性,一个是情,其中贞是性,利是情。 

                 利与义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这解释又与上面不同了,意思是乾卦所谓的“利”。我们要注意,现代提到利,都是利害观念的利,而《易经》上讲的利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利,并不是我求利,而是自己帮助了别人就称作利。这里就告诉我们,乾是能以最好的利去利天下,自己不求利。这种伟大的胸襟,才够得上“元亨利贞”的“利”,所以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都是从《易经》来的。 

                心物一元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接着说乾卦所代表的性质,是刚健,中正,纯粹的精也。问题来了,什么叫作“精”?这很难解释,用现代的话来说,这里是说乾卦是宇宙万物的本体,这个本体不是属于物质的,物质不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唯物哲学以物质当作宇宙万物的基础,西方的唯心哲学也没有说对。《易经》的哲学是心物一元的,这心物一元叫作精,这个道理牵涉很广,如果发挥起来,又是另外一个专题了。 

                 卦情 

    “六支发挥,旁通情也。” 
  研究《易经》有一个名词——“旁通”,读汉代的《易经》,经常有这两个字,卦的错综复杂就是旁通。一个乾卦的六爻放在那里,每个爻的变,都可以变成另外一个卦,第一爻一变,就变成天风女后卦,第二爻再变就变成了天山遁卦,每个卦的六爻都可以变动,这六爻发挥出来,就是旁通。这个旁通,有一专门名词为“卦情”。哲学的道理,《易经》通了,人并不是物,一个人在一个团体里,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我同大家认识,彼此自然就有了感情,就要发挥旁通,旁通者情也,彼此相互的关系,这是情。 
    “时乘大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解释乾卦的精神,在时间上如六条龙一样,一天分六个时辰,驾御天体,就是他的功能,而风、云、雷、雨等等,云行雨施,使天下安定,这目的在解释乾卦的本体,等于基督教说的上帝,佛教的佛,道家的道。 
  下面是解释爻辞了。 

                理想与现实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 
  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这是对“潜能勿用”所作的人文文化的解释,这一解释,也是研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孔孟思想的根本处。儒家精神中的“行”,认为有思想没有构成行为,有好的理想,有好的计划,没有做出来,没有成果,对社会、国家没有贡献,尽管有很好的德性,仍不能算是成德,这可以作知行合一哲学的根本。“日可见之行也”,但是不要讲那么高远的哲学,人的德业修养,在平常每日大家所看得见的,做得到的德行德业,一点小事都要注意,要随时随地改进自己的德行,而“潜龙勿用”是“隐而未见”的,虽有很高的理想,很高的道德,然而没有成果出来,对社会、对国家没有贡献,大家看不出这理想,这是潜龙勿用。在人文文化上,并不是说君子是没有用,而是没有用出来。 

              领导者的条件与修养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君德也。” 
  这里解释乾卦九二爻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君德也”——领导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与修养。第一要学,“学以聚之”,学问是累积起来的。老子的话“为学日益,为道曰损。”做学问是每天每天慢慢累积起知识来的,修道则什么都不要,都丢开、知识也不要,学问也不要。做学问则每一件知识都需要,这里学以聚之,就是要知识渊博,样样都懂。“问以辨之”,要好问,到处请教,以能问于不能,这是儒家常常提到的。“宽以居之”,仅有学问还不行,要宽厚,待人接物,胸襟要伟大,包容万象,不能狭隘,然后“仁以行之”,还要仁慈,学、问、宽、仁,四点一定要做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是这四德,是领导人应该做到的修养。 

                度过危机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 
  无咎矣。” 
  作一个中间的干部,在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时候,这种位置最危险,因为上不在天,还没有到顶,下不在田,对下不能踏实,而上下的一切责任都落在身上,“故乾乾因其时而惕”,所以随时随地都在警戒自己,提醒自己,那么虽危险也可以没有危险。由此知道,最后的这一阶段的解释,不但告诉我们个人的修养,也告诉我们处世的原则。



续上(七)
2007…06…08 08:31
       无可无不可 

    “九四重则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 
  者,疑之也,故无咎。” 
  九四爻一爻一爻都是阳爻重重而来,阳为刚,重刚又不在中间的位置,偏了。不在天位,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