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006-4-10李敖系列之15李敖自传与回忆录续集 >

第7章

2006-4-10李敖系列之15李敖自传与回忆录续集-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的老主顾谁拉。拉车的在路挤的时候,嘴里不停的说「借光,借光」、说「您让一步」、说「靠边啊!往里,您哪!」都看出他们的教养。他们有时要小费,也出之以客气委婉,比如讲好八块钱,拉到目的地后,他们也许会说:「先生,您瞧,三伏天,这天儿多热,真跟下火似的,浑身全湿啦!多花您两个吧,多吃您个窝头。」他们从不恶形恶状的。老舍有「骆驼祥子」写这一阶层的中国人民,是最动人的一部。
  音乐老师
  三年级起到校本部上课,开始有两个特色,一个是音乐课有音乐教室,一个是开始学日文。音乐教室主持人是杨老师,是这小学的资深老师,前额又秃又大,人很精神。按起风琴来,更精神十足。学校太穷,买不起钢琴,风琴也别有情调。我们学的第一个歌是「飞」,歌词是「飞飞飞蝶飞飞飞,飞到鸳鸯天芳草地,飞飞飞蝶飞飞飞」一共三句。也学过刘复(半农)赵元任合作的「好大的西北风」…
  好大的西北风啊,飞到一座树林里。
  牠叫树林跳舞啊,一二三四呼呼呼。
  牠对树林大声说:现在已经不早了,
  大家都要用些劲儿,一二三四呼呼呼。
  在冬天唱这首歌,唱得热气在寒冬里直冒烟,非常有劲儿。
  炉子与摇煤球的
  在唱「好大的西北风」的季节里,教室里冻得要命,只好一教室一个火炉,但是学校只供应火炉,燃料是供应不起的。燃料由全班同学每人每天带煤来。生火是由全班最早到的同学负责。一般北京人的炉子,有两种,一种是烧煤块的,用于洋炉子,冬天取暖用,上面也可烧开水之类;一种是烧煤球的,用于土炉子,四季皆用,可以做饭、取暖。这种炉子,生火时候,要在院子里,早晨零下几度,在院子里生火,左生不着、右生不着,两手就冻成红萝卜,要跺着脚,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个不停才成。用这种炉子,在续煤的时候,可不能偷懒,若是续上煤球,偷懒不端到屋外,或还冒着蓝火苗就给请了进来,大家就有煤气中毒的危险,用北京话,这叫「煤熏着了」,被害人轻则到院子里吃西北风透气,灌酸菜汤;重则一命呜呼。这种炉子用的煤球燃料,是煤沫子、碎煤、加上有胶质的黄土摇出来的,就像摇元宵一样。摇煤球的工人,外号「煤黑子」,他们摇煤球的时候,先做好两三坪面积的煤糊,然后再用铁铲子切,横切成一寸多宽的距离,这面切完后,再掉换方向,还是横着切,这样切完,便成了小方格子,然后放在筛子里去摇。摇的时候,先放一个花盆在下面,再把筛子放在花盆上。摇煤的便蹲在地上,用胳臂左右交互摇将起来。筛子下的花盆好象一个轴,一边摇还要一边注意将黏在一起的散开,又得随时洒些煤沫子,摇到后来筛子里的小方块渐渐摇滚成了黑乒乓球,晒干以后,就可用了。煤球普通一大担一百斤,前后各五十斤,小担五十斤,前后各二十五斤,大部份用户都三五百斤的买,或找摇煤球的到自己家里来摇,穷苦的人家也有一次买五十斤的。再穷苦的人家就无所谓买多少斤了,而变成了「捡煤核儿的」。所谓煤核儿,是不论烧煤块或煤球,都会在拢火后留下残渣,残渣丢到垃圾堆里,捡煤核儿的便去废物利用了。他们遇到一块煤,认为中有文章,便用家伙,敲打一阵,把炉灰敲掉,如果中间有点还没烧完的黑心,便放进小竹筐里,这样子积少成多,也够自己家里烧个一天半天的。因为有这点剩余价值,所以在垃圾堆上,常常看到穿著又脏又破小棉袄棉裤的小孩子,缩着脖儿,冻得流出两行青鼻涕,在翻腾垃圾堆。当然这些小孩子是没钱念书的。
  日本顾问
  日本人侵略中国,在台湾、在东北,都从小学一年级起有日文课;在华北,则从小学三年级起。当时每个小学都有一名日本顾问,新鲜胡同小学日本顾问叫「施掘」(?),我们给他外号,叫「屎橛」。这个日本人态度还友善,写了一手好毛笔字,经常写出来,做为每周重点。我记得他写过「姿式」两字,贴在布告栏上,要大家注意「姿式」。教我日文的是一位男老师,我那时恨日本侵略中国,不喜欢学日文,成绩很坏。成绩单拿回家,爸爸说:「恨日本和学日文是两回事。学一样东西,总要学好才对。」于是我开始发愤,最后考了一百分。爸爸告诉我一个故事,说顾维钧在外国学国际政治的时候,学校排出课程表,有一门是矿物学,而且要必修。顾维钧跑去问教务长,问是不是排错了?教务长说没错,顾维钧说我们学矿物学多没用多枯燥?教务长说:「你面对一门又没用又枯燥的学科,去把它用耐心学会,这就是教育的目的之一。」这真是一个好故事。
  咬奶头
  被日本顾问整天顾问的中国校长是弭敬瑭,这名字比照五代时候的石敬瑭来,倒颇有汉奸味。他长得老老的,很和气。每次集会,就讲「咬奶头故事」,故事说一个小孩在他的同学那里,偷到一册课本,带回去给他母亲看。她非但不打他、不骂他,反倒称赞他。第二次他偷到一件披肩,带给母亲,母亲更是称赞他。因此这小孩成人后,进而偷更值钱的东西。后来他在行窃时候,被人捉住了,反绑双手,带到刑场上去。他母亲在人群中跟着,伤心得搥胸痛哭。在这时候,这儿子说:「我愿在死前能够再吃一次母亲的奶。」于是这母亲就把奶给他吃,他却把奶头给咬了下来。他母亲骂他不孝。他回答说:「唉!在我初次偷了那册课本带给你的时候,如果你痛打我一顿,那我也不会落到这样的地步了。」弭校长这个故事,后来我查出是来自「伊索寓言」的,只是「伊索寓言」咬的是母亲耳朵,不是奶头。
  詹永傑
  我进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抗战胜利了。在沦陷区生活八年的遗民,自然渴望重光的一切,我们这些做小学生的,也不例外。这时候,一个最优秀的小学生出现了,他的名字叫詹永傑。詹永傑长得极好,圆圆的脸、红红的脸蛋、一对又大又亮的眼睛、一张能言善道的嘴巴,突然脱颖而出,在四年级的班上,风靡了我们。原来詹永傑知道最多的八年来被封锁的一切,他会背「国父遗嘱」、他会读「三民主义」、他会唱「中华民国国歌」,他也会唱「义勇军进行曲。……他把他的名字改成了詹永「杰」,说外交部长是王世杰,不是王世傑,所以他要以杰随之。在四年级第二学期,他甚至发动同学,一齐抵制一个叫齐凤鸣的大块头,说齐凤鸣欺负我们,动辄动拳头,我们「抗齐八学期」,如今要随抗战八年一起胜利才对。我因在二年级时被齐凤鸣动过拳,久思报复,今逢詹永傑发难,自然首先响应,于是群起而斗齐凤鸣,齐凤鸣见人多势众,气为之沮,级任老师鲁小姐事后责备我,说:「没想到你那么凶!」其实我也没想到我是那么凶的人,詹永杰启发之功,实不可没。詹永傑家里有不少杂书,常跟我交换看,使我在读物的广度上,进步不少。后来詹永傑和我,还有一个脑后留「坠根」(「坠根」是脑后留眼镜片大小的头发,这种从胎毛就留起的头发又叫「孝顺毛」,留长后可编小辫,因为很短,据说鬼都抓不住,可以长命百岁,所以也叫「鬼见愁」)、左耳戴「金圈耳环」(满月这天扎左耳洞戴「金圈耳环」,意谓套住了、安全了,结婚之夜才由新娘拿下)的小朋友,三人在我家,焚香膜拜,拜起把子来,这当然是受了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影响。爸爸很喜欢詹永杰,说他长得真好,他乐见我们拜起把兄弟来,还叮嘱我们不要「拔香头子」(把兄弟决裂之意)。
  第一张文凭
  四年级念完的时候,就是「初小」毕业,先发一张文凭。这是我平生第一张文凭,内容如下:
  毕业证书
  学生李敖系山东省潍县人现年十二岁在本校初级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此证
  北平市立新鲜胡同小学校长 张瑞珂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 日
  文凭上的图章旁加盖「暂用旧印」字样,因为随着抗战胜利,国民党大发神经,大发「改名狂」,把好好的「北平市立新鲜胡同小学」改名为难听的「北平市立一区九保国民学校」,校长也换了,因为青黄不接,所以「暂用旧印」。
  共存亡
  国民党趁抗战胜利的威风之一,是所谓北平市教育局局长王季高来视察,全校学生都恭迎如仪,不在话下。这位局长大人,在共产党进入北平前夜,曾先开溜。原来北平被围城前,国民党在北平的头子傅作义,宣称「誓与北平共存亡」,为了表示「共存亡」的决心,上上下下,谁都不许走、不许开小差、不许逃难,同时在北平城内加做市内机场等,决心表演得煞有介事。可是王季高洞烛机先,看到所谓「誓与北平共存亡」是鬼话,于是,自己就先逃难到南京了。王季高一走,傅作义大怒,致电中央,请将王季高截回。但是还没截回,傅作义就投降了。国民党在大陆,经常表演「共存亡」的把戏,可是真正相信它的,就来不及跑出来了。后来到台湾的衮衮诸公,都是当年绝对不相信自己发誓「共存亡」的一群人,唯独不自信,故能失信,悲夫!
  迎大员迎老美
  另一件国民党趁抗战胜利的威风之一,是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到北平来宣慰。全北平的小学生都列队在马路两边,恭迎如仪,也不在话下。我们这些可怜的小学生,还参加欢迎美国军人北上。大老美们在卡车中招摇而过,我们恭迎如仪,更不在话下。美国军人北上,是美国人支持国民党的具体行动,大家对老美最初印象尚可,后来他们闹得不象话,最后强奸了北京大学外文系二年级女学生沈崇,惹起公愤,才滚了回去。
  王恒庆老师
  五年级算是高小,共有甲乙丙三班,我分在丙班,就是五丙。五丙教室是全校最后面的一间教室,隐蔽而阴森。级任老师是王恒庆,是一位乐观、口才好、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她除了生小孩时候由她哥哥代课外,一直跟我们到六丙以至高小毕业。她在正课以外,还教我们念「陋室铭」、「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秋声赋」、「卖柑者言」等古文,这些古文我至今能背,都得力于王恒庆老师的开导。五丙以后,我的课外书读得越来越多,成绩已脱颖而出。六丙时候,我当选班上自治会主席,又是学校图书馆馆长、又是模范儿童。那时詹永杰在六甲,已经成绩不如我了。王恒庆老师跟我们同学感情极好,但有一次被我们气得赌气不教了,走出教室,我跑出去,把她迎面推了回来。王恒庆老师是我小学时代最怀念的老师。我小时候,长得「真人不露相」,面目慈祥,同学们给我起外号,叫「老太太」,王恒庆老师也这样跟着叫,她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由此可见。王恒庆老师生小孩时候,她的哥哥来代课,此公身材很高,写了一手整整齐齐的黑板字,为我生平仅见。他在我作文上批「意短情长,允称佳作」,给我最大的鼓励。他最喜欢讲「聊斋」故事给我们听,陆判也、织成也,把「聊斋」人物讲得鬼气森森,最令我们倾倒。
  「老头」
  教劳作的老师外号「老头」,是齐白石的学生。他宿舍里琳琅满目,艺术奇珍甚多。他教我们刻印,第一次我刻「竹报平安」四个字,刻得不错。有些顽皮的男生不肯刻,只用朱笔偷偷描成印文,去骗「老头」。「老头」一看,劈头就揍。顽皮的男生们个个恨他,在劳作课前,常常用毛笔画「打倒老头」图文在镜子上,再用镜子反射日光照在墙上,好象电影一样,全班大笑。不久「老头」进来,追查此事,又是一个个狠揍一顿。
  初恋
  最令我魂牵梦萦的,是在新鲜胡同小学中,有我神秘的初恋。这女孩子叫张敏英,北平人。长得清秀脱俗,长形的脸,眼睛不大,但是晶莹而有灵气。她身材高瘦、性情温和,是最最可爱的小女生。功课也好,尤其写了一手好字。我最初感到她的存在,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她在我隔壁班上。五年级后,她和我同分到五丙,老师排座位,一度还并排在一起,令我感到一种莫可名状的快乐。六年级后,她和我较熟起来,下课回家,偶尔走在一起。童子军在校门口站岗时候,她也和我一组过,她穿著女童军的制服,姿态优美,令我心动。我只看她哭过一次,是一次考试没考好,我一路安慰她,看她泪眼、看她楚楚可怜,非常喜欢她。我做图书馆长的时候,她做我副手,有一次犯了小错,我开玩笑,拉住她的手,轻打她手心,她装得很疼的样子,给我的快感,令我毕生难忘。对张敏英,我从来没有表示出我对她的情爱,我把一切都遮盖住了,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她是我魂牵梦萦的心底的情人,我一直把她视同我的初恋情人,虽然这次初恋,实在没有什么实绩可寻,但它一直在我心底,充满了美丽的回忆。我一生忧患,所存美丽的回忆无多,但是对张敏英的每一件,都是令我最感温馨、最感神往的。人生一世,能有这样清纯的、单一的回忆,而不掺杂任何俗情与尘网,洵属罕见,而它却是罕见中的极品。我一生中的许多经历,都不想重过。但是如果时光倒流、少年可再,我梦魂所依,除此而外,却无复他求。…只为了她是我第一个小女生、只为了她是我永恒的小情人、只为了那一段少年奇情、只为了那一场春梦无痕的初恋,我愿在时光倒流中停止,在停止中死去,我并不希冀她做我的朱丽叶(Juliet),但我若能长眠在她怀里,我就宁愿不活十三岁以后的我了。
  一九八一年狱中作
  
  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李敖简介
  李敖是世界上最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他写过一百多本书,可是其中九十六本被查禁,自人类有史以来,写禁书之多,被查禁量之大,他居世界第一。这种连「金氏世界纪录」(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都遗漏了的不可思议的纪录,充分看出这个理想主义者的渊博、坚韧与顽强。
  李敖的远祖大概不是汉族而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苗族,他们在十四世纪,被强迫移民到山东。到山东后五百年,他的文盲祖父偷渡到东北。他的父亲用吉林省公费在国立北京大学念书,从此李敖就登记为吉林人。
  一九三五年李敖在哈尔滨出生的时候,东北已是日本人侵略下末代皇帝溥仪的「满洲国」,李敖常说他一出生就是「遗民」,就像孔夫子一出生就是「遗民」一样。由于不甘心「泪尽胡尘里」,他们全家搬到北京。李敖在北京念书,自新鲜胡同小学以至市立四中初一上,然后转到上海缉规中学初一上。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二日,他随家到了台湾,随身带了五百多本藏书,年纪只不过十四岁。
  到台湾后,李敖跳班考入台中一中,进入初二上,可是到了高三上他就自动休学了,他讨厌令人窒息的中学教育。后来以同等学历考入台大,先学法律,后学历史。毕业后做了一年半少尉预备军官,退伍再入台大历史研究所,可是他又自动休学了。他写文章攻击起自己学校的黑暗,他不高兴再念了。
  李敖二十六岁起,用「文星杂志」和「文星书店」,兴风作浪了四年,最后被国民党封杀。自此他陷入十四年的「牛棚」生涯,包括以叛乱罪名,被乱判八年半在内,家也一再被抄。而他自己,则长年身陷黑狱,日与狱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