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生命的账单 >

第7章

生命的账单-第7章

小说: 生命的账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机的秘密    
      手机本名为“移动电话”,其优点在“移动”二字。那些经常出门到处移动的人,只要身上揣着手机,不论他移动到哪里,都可以随时与他人取得联系;那些居无定所经常迁址的人,只要有个手机,就不怕因固定电话换了号码而变得下落不明,让要找他的人焦急担心。手机的好处,众所周知。然而,正因为手机可以移动,也就移动出许多秘密,这些秘密,恐怕未必人人知晓。    
      固定电话的来电显示功能,近年才有,并且有待普及。没有来电显示的固定电话,铃声响起之后,只有接过电话才知是何人打来,有些电话接过之后,会让人感到后悔,有时甚至会带来麻烦。而手机自身就有来电显示功能,看了对方的电话号码之后,如果是不便接或不愿接,便可不接,而且不需关机。某友来我处造访,手机响后不接电话,铃声响了停,停了又响,但他仍一任那铃声催魂。我问他既不想接电话,为何不关机?他说:我现在要是关机,对方就知我故意不接他(谁知道!也许是“她”)的电话,未免难堪,甚至还会骂我。而我一直不接,以后见了面他要是问起,我就可以说我那天出门没带手机。这样既不伤他面子,又避免挨骂。他这一说,我才恍然大悟,并暗嘱自己,我以后打谁的手机,他若不接,见了面可别再刨根问底。    
      打固定电话找人,只要被找的人接了,便可知他在何地。而打手机找人,则就无法断定对方身在何处。逃债者或惹了麻烦的人,当那些他不想见到的人打他的手机时,可以随心所欲地胡扯:明明在北京,他可以说他在广州,明明在上海,他可以说他在西宁。有些与第三者约会的女人,关上手机怕丈夫埋怨,不关机又怕丈夫干扰,就把手机的SIM卡或电池卸掉,这样一来,丈夫再打她的手机就会听到:“对不起,你拨叫的用户暂时不在服务区。”夜不归宿的男人,可以用手机制造不在本城的假象,打个电话给太太,说他接到个紧急任务,现在正在外地出差。正在打麻将或在歌厅泡妞的男人,他老婆打他的手机问“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家?”他可以说:“我正在和客户谈业务,实在脱不开身。”反正老婆又没有千里眼,搞不清他的话是假是真。    
      通过社交场合或网上聊天结识的已婚男女,如果需要互留电话。有手机者一般不留住宅电话号码。因为留下住宅电话,自己的丈夫或太太接上一二次,也许没啥,接上三次,就可能心生猜疑。如果两人之间是清白的,岂不冤枉?而打手机,就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但若是两人有意感情走私,手机就可为双方提供方便。即使在家中,当着丈夫或太太的面,也不误两人约会,因为手机都是自己接,旁边的人若不是长着一双顺风耳,不会听出打来电话的是男还是女。丈夫当着妻子的面接过电话,搞惦了约会的时间和地点,还可以谎称是同事邀请前往聚会。如果是发短信,就更加隐密,即使对方发来多么下流肉麻的文字,枕边人也无法洞烛其私。感情走私者有了手机,真是如虎添翼。近日报端有一条新闻:某女士因丈夫查看了她手机上的电话号码和短信,说丈夫侵犯了她的隐私权,竟将其告上了法庭,我想她的手机里一定有不可为其夫知道的重大秘密,并且想以此为借口与其拜拜,否则她不会做出如此绝情之举。    
    


第一辑 旁观世态说交往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与了解的途径,而友谊与爱情,也均由交往而生。故一个人若不是决意“称孤道寡”,或独居深山,与世隔绝,便不可能不与人交往。    
      与人交往可以使人快乐,使人多友,使人在遇到困难不能自解时,得到他人的帮助,甚至可以得到友人的提挈而成大事,可谓好处多多。然而交往也可以使人烦恼,使人上当受骗甚至受害。与人交往能够得到快乐或结为朋友,其原因大致相同,而与人交往所产生的烦恼,其原因却不一,如果套用托尔斯泰翁的那句名言,可以说是:“快乐的交往大致相似,烦恼的交往各有其烦恼。”这些令人烦恼的交往,无法在一篇小文中一一列出,只能聊举数端:    
      有的人自视甚高,在你面前常常不失时机地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好让你知道他与你交往是纡尊降贵,是给你面子,好让你知道你与他不是一个档次。与这种人交往,恐怕屈辱多,而快乐少。    
      有的人自以为是,无论你说什么话,他都要加以否定,并且说你愚蠢说你傻,以体现他的英明正确与伟大,与这种人交往,时日一久,你明明不傻,也会怀疑自己可能真是个傻瓜。    
      有的人爱听美言,却容不得一句冒犯之语。你赞美他一百句,他欣然笑纳;你批评那一句,他暴跳如雷;一语不合,他要与你争得脸红脖子粗,一个观点不同,他要与你绝交。与这种人交往,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知哪天冰裂坠河。    
      有的人满口大话,且好做慷慨仗义状,当你无所忧虑时,他会对你嘘寒问暖,以示关心;并且好随口许愿,说你若需要他的帮助,他会如何如何,但真当你遇到困难时,他不是袖手旁观,就是躲得无踪无影。与这种人交往,虽不至于受骗上当,但若遇事寄希望于他的帮助,等于寄希望于空气。    
       有的人城府甚深,脸上好象永远带着一副厚厚的面具。他可以和你谈天气、谈物价、谈国际新闻、谈国内消息,但唯独不和你谈他自己。你虽然和他认识三年,对他还不如对在火车上才认识3小时的乘客了解的深。与这样的人交往,只能知其面,而无法知其心。    
       有的人特别势利,当你让他有利可图时,他会对你极力讨好,百般趋奉,但当他发现你成了一头挤不出一滴奶的老牛时,他就会掉头而去,甚至把你贬得一钱不值。与这种人交往,豁达者可以当成免费观看势利眼的表演,但大多数人却会感到愤怒,或是为自己今不如昔而慨叹。    
      有的人以打探和散布他人的隐私为乐,他会以热情好客博得你的好感,以故做坦诚的交谈换取你的信任,当你误以为他是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向他泄露了心底的秘密后,不出三天,就会被他广而告知,弄得家喻户晓。与这种人交往,你除了可以尝一尝被剥光了衣服示众的感觉之外,不会有别的收获。    
      有的人虚头假脑,满口谎言,十句话里碰巧有一两句真话,还是不小心说漏了嘴,你问起他家的电话号码,他会故意把7说成8,你问起他的职业,他会特地把抄写员说成作家。与这种人交往,浪费时间还算走运,弄不好就会上当受骗。    
       有的人平时与你称兄道弟,亲昵如手足,恨不得与你天天形影不离,但一遇利害冲突,哪怕这利害细如毛发,他便与你反目成仇,视如陌路。与这种人交往,等于为自己结下一个未来的仇人。    
      有的人当面赞美你时口甜如蜜,背后贬损你时冷语如刀。到了利益悠关之时,他会出卖你以达到他的目的。与这种人交往,等于为自己挖下一口陷阱。    
      与人交往如同吃菜,其味如何,不品尝无法得知,营养是否丰富,不久食而难见其效,有的菜色香俱备,但吃了一口便令人不想第二次下箸;有的菜吃起来口感不好,但却有益健康;有的菜一看就能勾起食欲,但吃后才觉得太咸或是太淡,再不就是太腻,甚至闹得不是腹痛便是腹泻;故与人交往的结果如何,一要靠经验,二要靠运气,并且主要靠运气。我不是社交家,也无需广交各色人物以助自己成何大事,故交往不繁,即使与人有所交往,也是坦诚以待,不加伪饰,率性而为,合则交之,不合则避之,故多年来,一直是快乐多而烦恼少也。    
    求人的滋味    
      亲朋好友之间,你来我往,相互帮忙,遇到困难打声招呼,请其援助,觉得知己仗义,理所当然。若是要求的人与自己素无来往,不过是点头之交,或是素不相识,需由他人介绍引荐,方得一晤,就要饱尝求人的滋味。    
      首先以什么方式向要求的人表示恭敬,得好好盘算。若是请一场客,于觥筹交错,酒兴湍飞之际,由在座的朋友或自己直接提出请托之事,倒还好办,只需把酒席办得尽量丰盛一些,把话说得恳切一些即可。再说,于宴席之上,你是主,他是客,说起话来就比较从容。若是需携礼登门,就要得事先考虑带什么见面礼才算恰当,是直接呈上红包,还是投其所好,送些讨其欢心的礼品?若送礼品,又该送啥?对方是嗜烟酒,还是爱书画?是喜穿戴,还是好吃喝?得事先打听清楚。决定了送什么之后,又要权衡礼物的价值,礼轻了,怕人怪,礼重了,又怕初次见面,人家未必肯收。再说也得与自己请托之事价值相当,若只是为了上学的孩子换个好班之类的小事,居然送给校长一台背投的彩电,不但花了冤枉钱,还会被对方笑作傻瓜或疑为别有所图。若是为了调动、就业、提拔之类的大事,只是送给人家两瓶酒(贮存了一个世纪的“拿破伦”除外),恐怕要求的人还没见着,就被他的老婆或孩子下了逐客令。当然,也可以啥礼都不带,赤手空拳找上门去,以“事成之后,必有重谢”的承诺,作为见面礼。但这种口头的表示,不仅让人家怀疑,自己心里也不踏实。    
      送什么礼,送价值多少人民币的礼确定之后,便是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办公室不便送礼,也不便说话,故觐见的地点多在被求者的家里。登门求见之际,人家未说请坐,不可贸然落臀;人家没有敬茶,也不可说自己口渴。因为一个求人的人,不管他有多大能奈,他在被求者面前,都要自认低人一等。你要说的话虽然已经提前打好了腹稿,但现场发挥时还得见机行事,开门见山,直来直去,未免唐突,绕来绕去,过于委婉,也可能令听者发烦。如果被求的人刚挨过夫人的训,或刚挨过上司的骂,说话时更要小心。向对方来一番奉承,送几顶高帽,自不可免;为自己道几句难处,叹几声困境,更有必要。即使合适的礼物可以讨对方欢心,还需动人的话语来引动他的同情心,欢心加上同情心,才可能烘出一颗帮忙的热心。至于遇到什么样的人,只能碰运气,有的人态度傲慢,架子奇大;有的人平易近人,和气可亲;有的人爱说大话,你一提出请求,他就把胸脯拍得嘭嘭响;有的人爱故弄玄虚,明明他一个电话或一张字条就可搞惦的事,他却说这事如何难办……遇到第一种人,你不可灰心丧心,更不可流露出受屈辱的感觉;遇到第二种人,你也不可忘乎所以,和对方称兄道弟;遇到第三种人,你不可高兴得太早,也许他只乐于收你的礼物,而不愿为你办事;遇到第四种人,你就要考虑考虑,你的礼是否送得太轻。    
      见了被求的人,说了请求的话,这才是一场戏的开头,而这开头,也因他对你的承诺而有了一个悬念,甚至是强烈的悬念。若请托的事情不大,你也许可以耐心等待结果,若是事关饭碗或前程的大事,你恐怕吃饭睡觉,都会惦着那被求的人。寝食难安,魂绕梦萦之际,你很想打个电话探听一下消息,但又怕引起对方的厌烦,而不打电话,你又可能对着一盘美味而觉得无味,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床上而难于“梦思”。后来你终于忍不住打了电话或再次登门,但对方的回答却是让你“再等一等”或说是“这事有点麻烦”,这一下,单本剧又成了连续剧,你开始被更加强烈的悬念所攫引,并且考虑是否要再送礼物以加重筹码,或是要不要筹措礼金,另请高明。你深知“好事多磨”的道理,而那些不知求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才把事办成的先例,会让你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为你增强遭遇挫折时的承受力,并为你树立“功到自然成”的信心。    
      终于有一天,你求人的事让被求的人给办成了,于是你雀跃欢呼,甚至喜极而泣,之后是摆酒设宴,庆贺成功,但最紧要的还是要向被求的人表示你的谢忱。是请客还是再送什么礼物,你可以酌情而定,但感谢的话需说得越动听越好,古有“千恩万谢”一词,说明受恩的人在向他的恩人表达自己的感戴之情时,一堆美好的言辞非常重要。若被求的人解决的是你一时的困难,酬谢过后你也许可以认为人情帐已经结清。若人家为你解决了关系你一生的大事,你就要一辈子承人家的恩情。如果被求者不是施恩图报之人,以后不会再将旧事提起,你也不必一直挂怀。但被求的人以有恩于你自居,无论人前背后,一想起你就要说“当初要不是我,他小子哪有今天”之类的话,你在他面前可就永远只是一个接受过施舍的人。你日后也可能春风得意,前程似锦,但见了他老人家的面,你永远要像当初求他时一样恭恭敬敬,否则他就要骂你“忘恩负义”。当此之时,你心底很可能冒出一种双重的厌恨之念,既厌恨那个以恩人自居的人,也厌恨自己为何不自立自强,靠自己的能力打出一片天下,赢得一个美好的前程?!    
    


第二辑 品味人生漂泊的苦乐

    安居于故土的人,是不识漂泊滋味的。我蜗居于家乡时,那些描述漂泊的经历或感叹漂泊之苦的诗文、歌曲,均难以引起我的共鸣。两年前,我只身来到北京,成为一名漂泊者时,才觉得漂泊的经历与感受,还是值得书写与吟唱的。今年春节期间,我回家乡探亲,离开凤阳之前,我友支德君设宴为我送行,席间,温厚儒雅的张贵翔先生特地为我唱了一首《故乡的云》,我听了顿生感慨。我未来北京之前,这首歌是不会使我动情的,因为那时我还不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    
      一个漂泊者,有时很象那水中的浮萍,风起时,随波漂流,风住时,随处停泊。“随流漂荡而停泊,形容行止无定。”——《辞海》对“漂泊”一词的解释是很形象的。一个初到异乡的人,首先需寻一处藏身之所,而随流漂荡、行止无定,则表现在寻屋藏身的过程之中。都市的千万间广厦,并非为“大庇天下寒士”而建,行囊不丰的我只有到那一片片红墙青顶的平房群落中寻找一间可以暂栖身的处所。而当我走进一家又一家的大门向人询问有无空房出租时,当我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回答房主的冷言盘问时,当守门的恶犬向我扑来而房主则笑着欣赏我的恐惧时,当房主在我刚刚离开便厌烦地訇然关上大门时,强烈的漂泊感便缠绕着我,使我真切地看到一个流浪汉的处境。    
      当我找到一个安身的处所之后,孤独感便随之牢牢占据我的心灵。周围全是陌生人,即使是外出游荡一天,也碰不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我虽然置身于人海之中,却如同行走于沙漠之上;而夜深人静独卧床上,则如独卧于荒野之中。我若不是因购物或问路,可能一天24小时都在保持沉默。天安门广场是人群密集之地,我因事路过那里时,曾想要是遇到一个熟人,或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那感觉一定像遇到奇迹一样振奋,但几次经过那里,“奇迹”一直未曾出现。我租下房子之后,将住处附近的公用电话号码告诉京城和远方的亲友。数日后,看电话的人第一次喊我接电话时,我像长久跋涉于沙漠中的人终于发现一片绿洲般兴奋而又激动,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