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可以说不 >

第10章

中国可以说不-第10章

小说: 中国可以说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被眼前的利害所迷惑。应该建立良性的、理解的对话机制。中
国应表达这样的观点,把中国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其后果无论
对哪一方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其他国家应认识到,中国的强大
和繁荣并不会因国际政治中一些邪恶势力的压制和阻饶而受到
太大损害——这个进程是必然的、现实的。学会平等地对待中
国,与中国建立互惠互利的和平伙伴关系总比对抗更有益。
  中国在国际关系的一些主要行动中,要有撇开美国的胆识
与构想。所谓“撇开美国”,其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支持一些中小国家为反抗美国的强权而进行的各种
形式的斗争。
  (2)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经济合作。如果美
国动辄挥舞制裁大棒,我们就应把主要精力转向世界的其他地
区寻求投资、市场及其他贸易合作。应在民众中号召抵制美国
货,不看美国电影,中吃美国的小麦和大米。
  这里举一个例子,对一摩托罗拉公司来说,相信大部分中
国人都是久闻其名了。据说该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年来赚取
的利润已超过五十亿美元。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广告公司任职,
这家广告公司承接了部分摩托罗拉的广告业务。他私下里说,美
国人真他妈黑,而且心口不一。摩托罗拉是一直许诺要向中国
逐步转让他们在通讯业的高新技术的——这一点也是该公司当
初与中国合作时的保证之一。但是,时至今日,摩托罗拉向我
们转让了什么呢,换句话说,现在他们能让中国人独立制造什
么呢?——据说只有他们生产的BP机上的金属链条。
  我的这位朋友曾去设在天津的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合资企业
参观。他说,所有的中国工人下班后,都必须经过一道具有极
敏感的探测功能的电子门,以防工人们一不留神顺便带走什么
——而且,他们制定的规则是,对于工人中的嫌疑者,他们保
留搜身的权力。
  美国所榜的人权、民主和自由到哪里去啦?
  (3)北约的东扩和中国所面临的显性或隐性的“反华同
盟”,使国俄两国开始重新思考一些问题。现在,是我们两国从
地缘政治乃至世界政治的角度认真探讨一下双方在多种领域合
作(包括军事合作)的可能性的时候了。
  (4)在远东地区,通过多种手段消除美国势力的渗透。应
使该地区国家懂得,美国的军事存在是一个随时会引发灾难的
火药桶,美国从什么地方来,就应该回到什么地方去。
  日本必须认识到,在中日两国的关系史上,中国人对待日
本总是显得那么宽容、宽厚、宽广。在侵华战争时期,他们的
所作所为不论用何种愤怒的语言描绘都不为过分。但是,当日
本战败后,中国的不少普通老百姓却默默抚养了许多日本人的
遗孤,用他们的话说:“孩子是无罪的。”随后,在中日实现邦
交正常化时,中国又主动放弃了战争赔款。而当下的情形是,日本
正在以中国继续核试验为由,冻结对华日元贷款。
  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怨报德的国际“范例”,它提供的解释是,
日本从来就没有好好反省过自己给大半个亚洲人民带来的深切
痛苦;进而我们还能引伸出一个教训,对一个有深重罪责责的国
家如果不加以彻底的惩罚和提出正义的要求,这将会使其转眼
间又骄横自民来。在很多时候,中国人总是一厢情愿地“向
前看”,例如八十年代中期我们邀请了三千名日本青年来中国访
问,希望把我们的和平信念通过年轻的一代传达给全日本,传
达给未来——我们太善良了。在那三千名日本青年中,我估计
真正了解日本侵华真相,真正知道日本人在南京的大屠杀史实
的不会超过百分之十。
  我认识一位在北京师大学习汉语的日本留学生大西留美,
在一次舞会上,我直言不讳地问她:“你知道日本侵华时在南京
杀了多少中国人吗?”——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刺耳的问题,也许
这个提问与当时的环境不太适宜,我们毕竟是在轻柔、美好的
音乐中跳舞。果然,她的手一下子从我肩膀上滑了下来,有点
神经质地反问:“您是什么意思?”我淡然一笑,继续往下说:
“有三十万,南京几成空城。”我已觉出了她的不快,因为她的
舞步近乎于应付了。但是事情还是没有结束,我们又在另一个
场合相遇了,她对我还是很有礼貌——在师大的逸夫楼一楼舞
厅,她主动邀我跳舞——我又鬼使神差地问道:“你知不知道五
十年前日军在南京是怎么干的?”她猛地停顿下来,站在那里一
字一顿地对我说:“您别忘了,张先生,您已经告诉过我了。”言
罢,返身坚决地走向座位。
  也许是我太无礼了。
  事情早已过去,提这种事没有什么意义。
  特别是在舞会上,这更不应该成为一个话题。
  我确实忘记第一次对大西留美小姐这过这番话,但我永远
不会忘记她对我说话的神情。
  很多事情表明,敲打日本,在必要时用力敲打日本是重要
的。
  在美国开了一个可恶的先例之后,日本国内也有些亲台的
国会议员鼓噪着要求邀请李登辉访问日本——我们应该向日本
人发出明确的信号,如果在这一点上他们跃跃欲试,也想试探
一下中国的承受力,那么它将会承受意想不到的后果。
  日本人要把对华日元贷款同其他问题截然分开。要知道,这
种贷款在很大的程度上带有一处道义的对过去的补偿成分。
  东京大学法律系的客座研究学者赤叶恒雄说:“日本现在等
着看华盛顿发出的信号,当华盛顿的信号混乱不清时,日本的
信号也混乱不清。”这句话道出了日本外交的实质。事实表明,
日本在国际中总是确立不了自己的主张,“美国一打喷嚏日本就
感冒。”甚至不惜抛弃中日两国老一代领导人呕心沥血修复的双
边关系,实在是缺乏二十一世纪战略眼光的表现。
  对于日本来说,把和平仅仅作为一种愿望是无济无事的。鉴
于日本的历史,日本人应好好地学习和平,驱除野心。和为一
个亚洲的日本,不要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供
其驱使,以期分得一杯甜羹。
人口问题的药方
  关于中国的人口政策问题,美国及少数几个西方国家(包
括梵帝冈)一直咬住不放,大加攻讦,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借出
席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机会,又一次指责中国,认为我
国的妇女不能拥有自由地决定要几个孩子及要孩子的间隔的权
利——而这种权利则和人权是紧密相连的。
  在北京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来中国访
问,他受到了邓小平先生的接见。两人在交谈时布什又一次对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予以质疑和不满。邓小平思索了一会儿说:
“我们可以接受你们的意见,但如此一来,中国每年将会多出生
至少2300万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对于中国来说确实已不
胜负担——你们美国可否增加中国的2300万移民配额呢?哪怕
一半也行。”半什当时被这个建议惊呆了,他把手伸进裤兜飞快
地掐了一下,用力微笑说:“下面我想谈谈两国的文化交流问题
……”
  虽然近似于一个幽默,但至少道出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在
中国,如果不进行计划生育,或者说,如果不把计划生育当成
一项基本的、长期的的国策,其后果显然是灾难性的——不仅对
中国如此,对整个世界都是如此。澳大利亚前总理弗雷泽指出,
在这个问题(中国的人口政策)上,美国无权指责中国,事实
上,“人们应该感谢中国的人口政策。”弗雷泽在批判美国的所
作所为时鞭辟入里地剖析道:“……美国相信自己永远正确,反
对她的总是错。美国总是将自己的观点附以道德色彩,经常给
反对观点带上非道德标签。”公理总是存在的,作为一个正直的、
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弗雷泽在西方世界的仇华声浪中能坚持
自己的观点并公诸于世,确实值得我们敬佩。
  应当历史地、理智地、前瞻地来看待和分析中国的人口政
策。不能把“妇人之见”捧作圭臬。
  有必要引进“人中异化”这一概念:生育本来是一件神圣、
美好、天经地义的事情,它可以延续我们的生命,使人类文明
得以保存和发展。但是,人口爆炸将使地球变得拥挤不堪,入
不敷出——这是人们公知的道理。具体化到中国,庞大的十二
亿人口对于资源本不丰富、耕地日趋减少的国家来说已经是一
个相当可怕的现实,“人多,干劲大,好办事”是一回事,但请
想想二十亿或二十五亿人口的中国将会呈现怎样的局面——饥
荒、贫困、坟、瘟疫、内争——这些现象难道不会出现吗?生
下孩子,但无法使其温饱,不能使其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中
国就没有未来可言,世界的未来也将因此而变得黯淡和极度苦
闷。到那时,美国每年不得不接受中国的难民恐怕远不止2300
万这个数目。
  在中国的农村及边远地区,还有不少家庭囿于传统心态,信
奉“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生育观,我们的政
府为改变这种现象所做的工作不可谓不多。在多种国际场合,中
国领导人一直在强调“人民的发展权利”,急速的、无节制的人
口增长肯定会使整个民族的发展成为泡影,而且还极有可能使
历史倒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西方的那些人权斗士们为
什么对此视而不见。如果不浅薄、偏见、自以为是,就是别有
用心。
  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假设,让美国政府及美国国会来接
手中国的全部事务——他们对中国人口将会采取哪些对策?也
许一开始他们会发表演讲,他们会告诉每一个家庭,要几个孩
子,何时要孩子,这都是你们的权利,这就是最基本的人权,请
放心大胆地繁衍吧。但我相信要不了多久他们就恨不得咬断自
己的舌根了——所谓站着讲话腰不疼也。超越具体的现实,无
视历史的发展的阶段性,不根据国民性的历史心理积淀来分析问
题并提出正确的有时会痛苦的对策,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至于前一段时间被西方国家喧染得极其可怖的“孤儿院
——死亡屋”事件,有证据认为这是一桩针对中国政府的彻头
彻尾的阴谋。美国及英国的一些新闻媒介根据一位“来自中国
某福利院的医生”的说法,大胆假设,但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认
真求证,便开动机器、作足文章,并得出了“中国政府故意让
那些孤儿在得不到救助的恶劣环境中丧生”的结论。
  起码,中国的绝大多数心智下沉的人对这种结论会嗤之以
鼻。
  难道确确实实是中国政府灭绝了性,并且瞒天过海、非
常秘密地执行一项成批杀害孤儿的计划,或者说,这也是中国
的“人口政策”之一?
  我们通过探访北京、青岛、兰州、义乌等地孤儿院所掌
握的第一折资料发现,《纽约时报》及英国某电视台等的报道完
全歪曲了中国的现实。这种歪曲和诬蔑已经到了十分不要脸的
地步,其目的就是想在世人面前把中国描绘成一个“邪恶的魔
鬼的帝国”,并且永久地把中国孤立于世界之外。
  在青岛的一家孤儿院里,钢琴、电子琴及孩子们的各种玩
具琳琅满目。两个孩子抢着为我们弹奏钢琴,其他孩子随着琴
声咿咿呀呀地唱歌——这样的情景为何英国的电视台没有拍
到?
  兰州的孤儿院是一幢精致的二层楼房。在我们到达时,孩
子们正在吃下午点心,水饺、蛋糕、香蕉……每人一份。这种
画面,《纽约时报》是绝对不肯慷慨着墨的。
  原因只有一点,所谓的西方新闻自由,已经渐渐地被猎奇
的自由、想象的自由、偏见的自由及歹毒的仇华心理所充斥。中
国首先是邪恶和残暴的——然后再设法证明这一点,这就是他
们一贯的行事方式。
  对于这种已经极大地刺痛了中国人的心灵的、给一个民族
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损伤的谣言,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借鉴一下
李光耀的做法,理直气壮地去起诉他们。可以向中国的法庭提
起诉讼,也可以向美、英法庭呈诉状。我们不能丧失在国际社
会表明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立场的勇气——同时,应该让更
多的西方人走进我们的孤儿院,去与我们的孩子交谈。条件只
有一个,别带着恶意进去。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中国外
国概莫能外,都可能存在着渎职或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如果因
此而造成后果,应就事论事,以个案办理。比如说,如果哪家
孤儿院因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对儿童带来伤害和死亡的后果,就
不能把屎盆子扣到整个国家头上。前些时候,苏格兰发生的一
起成年人持枪打死十几个儿童事件,英国电视台也没有直接把
帐算在梅杰政府的头上;美国每年那么多例的持枪杀人案,是
否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美国法律允许私人购买枪枝弹
药,所以那些死于枪口的无辜都是美国政府故意的有预谋的杀
害行为——这样的推理你们愿意让其成立吗?
  控制人口,是为了使每一个降临于世的生命都具有这样的
可能:她不因饥馑而转辗呼号,不因缺少教育而被现代文明所
摒弃;她应能在身心的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长足的发展并对
人类的和平与繁荣有所贡献。与此相应,我们倒要劝告以美国
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让自由女神手上的火炬洞烛一下你们自
己国土上的丑陋的、违反人类发展规律的种种现象——自由女
神不是一个骂街泼妇——让她换一个姿势,坐下来,闭起眼睛
想一想——不要只注意别人眼中的刺,不知道自己眼中的梁木
……
 
附文:
独生子女政策是为紧急避难而施行的政策
(日)中江要介
  我在北京任职时期,作为护士参加海外青年合作队的女儿
到北京后不久即前来看我。她是自愿去地方医院进行短期工作
之前来向我辞行的。那是一个月之后的事。她再次来看我时无
精打采,我问她怎么回事?
  她说:“受到一种无法开窍的文化冲击。”
  她从北京乘火车辗转到农村医院。很想赶快进去,但无意
中向医院门口的垃圾堆瞥了一眼,突然发现了个死婴。面对这
副情景,受到了难以言状的打击。
  听说中国因交通事故致死的人,其尸体多被连续数日丢弃
在现场附近,完全被当作一种“东西”看待。这在日本是无法
想像的。那么,中国是否没有人权呢?
  在谈论中国的人权时,切勿忘记的是中国的人口问题,中
国有12亿多人口。撇开中国拥有约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个
事实,就无法谈论中国垢人权问题。
  把12亿人口统一起来,给他们房屋住,再让他们填饱肚子,
这是需要超出想像的政治力量和努力的。即使只例举粮食这一
问题,能制定一个将来不让全体人挨饿的体制,也决非易事。而
且中国的人口每年都在迅速增加。据推测,其人口到本世纪末
有可能远远超出原来预测的12亿,轻而易举地达到13亿以上。
  面对这样的以等比级数增长的人口问题,中国作为一种紧
急避难措施而推行的,即是抑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