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居里夫人 >

第12章

居里夫人-第12章

小说: 居里夫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运来了一个担架。他们把这黑衣男子抬到最近的警察局;从他的外衣口袋里找到一些邀请卡;上面写着那赫赫的名字。有些卡片上写的是凯勒曼大道的住家地址;有些写的是科学部的地址。警局一位督察打了电话到科学部去。    
        在警察局外面;风声很快地传出去。皮耶·居里给货车撞死了!围观的人群恨不得把那车夫撕成片片。警方把他带走;连同马车和那对焦躁不安的马。车夫名叫路易·马宁;30岁;他坐在局里的长椅上哭泣。旁边一位医生则在拼凑皮耶的头骨;并且清洗他的脸部———面孔虽有污泥;却完好无损。    
        首先自梭尔邦科学部赶来的是皮耶以前的实验室助手柯拉克;他看到那碎裂的头颅;忍不住掉泪。医生随即用绷带把头骨绑好。“你确定是居里先生吗?”督察问柯拉克。然后立即拿起电话通报内政部长。皮耶若知道他有这么重要;一定会很不高兴;但现在他再也听不到了。    
        总统府派了信差去居里家找居里夫人;女仆回答说夫人尚未回家。第二次门铃响;老居里医生亲自去应门。他看到皮兰和科学部主任艾培悲伤的脸;什么也没问;便说:“我儿死了。”他们叙述事件发生的经过;老医生镇定下来;喃喃自语地说:“这次他又是在梦想些什么呢?”    
        玛丽那天回家较迟。她用自己的钥匙开门;一走进去;便看到    
    皮兰、艾培和医生在那儿等她。他们轻描淡写地说明事故。    
        玛丽呆住了。过了一会儿;她问:“皮耶死了?他真的死了?”    
        是的;皮耶真的死了。    
        她的脸色转白;默然不语;好像要把自己紧缩起来。    
        她要不要找人验尸?    
        不要。    
        她要不要把皮耶的遗体运回家中?    
        要。    
        她拍了电报给布洛妮亚;又送信给皮兰太太亨丽埃;请她暂留伊雷娜在那里玩;不要送回来。然后;玛丽走到花园里;雨仍然下得很大。她坐在花园里等候;一小时又一小时。    
        警察局的督察先给她送来皮耶的钥匙、钱包和手表;接着救护车来;德比纳随车前来。玛丽领着他们把担架抬进底楼的一个房间;平静地看着他们把遗体抬出来;等他们都退出去;她把房门关上;单独留在房里;和他一起。    
        第二天早晨;她见到连夜从蒙培利尔赶来的雅各·居里;哭了一会;然后又恢复了平静。 不断地有人来探望。慰问的电报从全世界每个角落涌来;信件堆积如山。皇室、政治人物、科学家都为他哀悼;有的唁文四平八稳;有的诚挚感人。皮耶·居里是个名人;而且大家都喜欢他。    
        谁该在葬礼上致悼词?谁代表政府出席?谁代表科学院?正当大家议论不休的时候;玛丽提前举行了葬礼。皮耶是星期四下午过世的;星期六早晨便安葬了。没有仪式;在场的只有几个朋    
    友。时任教育部长的白里安也悄悄地到场了。1906年4月22日的《新闻报》刊出了这样一篇报导:    
        居里夫人挽着公公的臂;跟在她丈夫的棺木后面;走向坟地。墓穴已经挖好;是在栗子树林里。她站在墓前;有一阵子看来全无表情。但是在献上花圈的时候;她突然接过来;把花一朵一朵地撒在棺材上。    
        她缓慢地、从容地做这件事;似乎浑然忘却周围人群的存在;而那些人也都屏息静观;为之动容。


第三部  盛名第十三章(2)

     1908年;玛丽与大女儿伊雷娜摄于居里先生死后    
      但是;司仪却不得不提醒居里夫人;应该接受在场诸人的悼慰之意。于是;她一句话也没说;任由花圈掉落地上;再度挽住公公的臂膀而去。    
        自那时起;玛丽就被称为“那著名的遗孀”。那年她38岁;皮耶刚满47。他们结婚快11年了。11年够长;足够让爱情的根深入婚姻的土壤。这株爱情树原是可以天长地久的。    
        玛丽不但失去了朝夕相处的、一同工作共享成果的伴侣;也失去了安全感。她失去了那个不论她是骄傲或是沮丧、是灵智或是顽固、是羞怯或是果决;都一样爱着她的男人。他爱她;只因她是他的心上人。    
        她不只为皮耶哀悼;也为她自己哀悼。她还这么年轻;所爱的又是一个伟大的人。这年轻的玛丽已随他而去;再也没有人能唤回了。    
        她也为过去多次与他意见不合而开始折磨自己、责罚自己。    
        她在一本灰皮笔记本里记录下皮耶刚去的那段日子。她原本整洁细小的字迹;在这时忽然变得杂乱无章。以下是这篇哀思纪事的片断:    
        皮耶;我的皮耶;你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个可怜的伤患;头包着绷带睡了。你的唇;我常形容为贪婪的唇;现在苍白无血色。你可爱的髭须沾染了灰尘;头发则几乎看不见;因为那正是你的伤处。前额之上的右方;便是头骨破裂的地方。啊!你伤得好重呀!    
    流血真多;衣服都染红了。你的头受到的撞击多么厉害;那是我经常以两手摩娑的头呀。……我要吻你的眼睑;你闭得那么紧;我可以轻轻触摸;把你的头扳向我;如以往熟悉的姿势……    
        ……星期六早上;我们把你放在棺材里;他们搬动你的时候;我扶持着你的头。我们最后一次亲吻你冰冷的脸颊;然后从花园里摘了几朵长春花放在棺中;你喜欢的一幅我的小像;就是你称作“乖乖的小学生”的画像;也放了进去。    
        ……棺木盖上了;我再也见不着你了。我不能忍受人家拿一块难看的黑布覆棺;因此我覆以鲜花;然后坐在旁边。    
        ……他们来抬你了;那群人很不讨喜;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没有说话。我们把你送到索镇坟场;看着你进入那大而深的洞穴。大批人围过来;要把我们带走;我们———雅各和我———不肯;要留下来一直到最后。他们填好坟;在坟头上放了一束束的花;一切都结束了;皮耶在地底下永眠了;这是所有的一切的终结。    
    5月7日;葬礼之后两周;她写道:“我的皮耶;我没法不想念你。我的头痛欲裂;内心充满疑惑。我不能相信至今而后再也见不到你;再也不能对我这一生最知心的朋友微笑。”    
    5月11日:“我的皮耶;我睡了一个好觉;比过去这些日子平静的觉。可是起床后不到十五分钟;我又像一只野兽般想要号叫了。”    
        她要是能号叫得出来也就好了。    
        葬礼次日;她去了皮兰家。七岁的伊雷娜正在和皮兰的女儿    
    阿玲玩。玛丽告诉她父亲去世;她似乎不懂;只管玩她的。“我懂的比较快;”阿玲告诉我们;“我还听到居里夫人对我妈说:‘她还小;不懂。’”    
        其实伊雷娜不是“还小”。玛丽一走;伊雷娜便哭起来;要求回妈妈身边。    
    “她在家里大哭了几场;过后她出去;到小朋友家;想把这事忘掉……现在她好像不太挂怀了。”玛丽在她的灰色记事本上写道。“约瑟夫和布洛妮亚来了。他们真好。”    
    “大家谈论不休;而我眼中只有皮耶;皮耶躺在死亡之床上。”      
        在这段弥漫着哀愁与困惑的日子里;她心神不宁、神经紧张;总是沉默无语。两家人都为她忧虑。一个单身女人带着两个孩子;日子怎么过?    
        皮耶的朋友想到发起募捐。玛丽只用两个字;便把这念头给打消了。“反对”。政府通知雅各·居里;玛丽可获国家抚恤金;比照巴斯德遗孀的前例。但她拒绝接受;她说她可以工作;愿意工作。    
        那么;她该在那儿工作;做些什么呢?她要的是什么?答复是她什么都不要:“我甚至不要自杀。”她在灰皮小本子上写。    
        雅各·居里和顾维为这事与皮耶的朋友商量。他们吁请教育部设法;梭尔邦的科学部于是召开了一次会议;终于提出这样的邀请:只要玛丽愿意;她可以继任皮耶原有的普通物理学教席。    
        这份工作是她愿意接受的:过去还没有女性获准担任高等学    
    校教职。和其他某些领域一样;女性首次踏入;是踩在一个死去男子的肩膀上才得成功的。    
    “我愿试试。”她说。1906年5月13日;她受聘为助理讲座;溯自5月1日起生效;年薪10000法郎。她在灰皮本子上写:“我亲爱的皮耶;我要告诉你;金链花开了;紫藤、山楂和鸢尾花也含苞待放;你一定会喜欢的。我还要告诉你;他们把你的教席给我了;有些笨蛋还为此恭喜我呢。”    
        雅各、顾维和约瑟夫都放了心;分别返家;留下疲倦但沉静的玛丽。顾维于5月9日致函玛丽;感谢她愿意“暂时放下哀思;留心皮耶极其关切的科学事宜。”顾维还告诉她正在实验中的电路(electrical circuit)新发展。1898年;顾维已发现布朗运动(Brownian movement;微粒体在液体中的无定向无规则运动)是热现象。    
    “一切都阴郁苦闷;”玛丽于6月16日写道;“忙于生活琐事;竟无余暇静静地想念我的皮耶。”    
        灰色笔记本的内容;目前仅有极少数的片断公诸于世。不过;我们获悉;布洛妮亚30年后描述出来一幕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玛丽当年并未在笔记本里告知皮耶;虽然皮耶总之是看不到的了。    
        那是在布洛妮亚准备离开玛丽;回到札柯潘她的丈夫身边之时。有天晚上;玛丽唤她进入卧室;那春天的夜晚并不冷;但是壁炉里生了火。“布洛妮亚;”玛丽开口;“你得帮我。”她锁上门;从衣橱里取出一包黑色厚纸包裹的东西;拿起剪刀;蹲在火前;示意姊姊在她身边坐下;然后打开包裹。    
        里面又是床单捆好的一包。她解开床单;布洛妮亚看到一团    
    沾满干泥和血迹的衣物;就是皮耶在道芬路上摔倒时身上的衣服;玛丽放在她房间里已有一个月了。    
        她开始一剪一剪;有条不紊地把皮耶的外衣剪成块;一片一片地丢进火里。忽然她停下来;疯狂地亲吻那沾了泥土的衣服。布洛妮亚夺下剪刀和衣物;把包装纸、床单等都丢开。    
    “我不能让别人碰这些;”玛丽说;“你懂吗?”    
        她猛地抱住姊姊;哭喊:“我怎么活?我怎么办?”    
        布洛尼亚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抚平她的情绪;送她上床;看她睡下。    
        春去夏来。内心一片灰暗之际;阳光只能带来痛苦。“我每天待在实验室;”玛丽在灰本子上写;“再也想不出有什么能带给我快乐;也许本来科学工作能;但现在连这也不行;因为我若有什么成果;怎堪不能与你分享?”    
        可是她一定会有成就;她也一定要承受寂寞;因为;这就是她的人生。


第三部  盛名第十四章(1)

        
    1906年11月5日中午;人群开始向梭尔邦大学涌去;其实课程要到一点半才开始;讲堂的门都没开;大家就聚集在门外的广场上。到一点钟;小物理讲堂的门一开;人群立刻蜂拥而入;门几乎是立刻又关起来了。“前排座位的听众看起来像是来听交响乐团演奏的人;”新闻报报导;“他们衣冠楚楚、高戴礼帽。幸好讲堂是阶梯式的!”坐在皮兰太太和艾培之间的是葛里佛伯爵夫人;她戴着自制的衣帽;很容易辨认出来。    
        大约有十五名塞佛尔来的学生;到场观赏这场重要演出:女性大学教授的第一堂课。她们很惊讶地发现;到场的名媛贵妇、艺术家、摄影记者和波兰移民比学生还多;大家一起坐在讲堂里;听讲“气体的电离”。    
        按照惯例;一位新任教授开课;应由教务长先作介绍;教授一开口则先向教育部和校方表示感谢;接    
    着颂扬前任教授的卓越贡献。但是到一点二十分;艾培站起来宣布:尊重玛丽·居里的意愿;前面的这一段仪式都省略了。一点半;玛丽悄悄溜进讲堂。她把讲义放在桌上;两手交搓之时;台下的听众热烈鼓掌。她低眉敛目;等待掌声止息;然后以平板的声音开始讲课:“想想十年来物理学的进展;我们会惊讶于;我们对于电和物质的看法改变了多少。”她是接续皮耶的课程;从他的断裂之处接下去讲。    
        但是她心灵的伤痛太深;精神几乎是在崩溃的边缘。她的声音根本听不清楚;说话的速度又太快。反正;底下的听众本就听不懂她说些什么———她就是讲中国话也没大差别。可是在这讲堂里进行的一切仍让听众泪眼模糊、喉头发紧。每一个人都被这穿着黑衣的瘦小人儿深深吸引住了。    
        她讲完课;掌声如潮。她收起讲义;溜走了。时距那矮小的波兰学生初自华沙来此、首次穿越梭尔邦的校园;已是15年了。    
    “她鬈发覆额;有如梅姆灵(画家)笔下的圣母。”有人这样形容玛丽那天给人的印象。另一位先生则写道:“她奇异的脸庞看不出年龄;明亮而深邃的眸子则似乎阅读太过或哭泣太甚而显得疲倦。”新闻报专栏作家把这件事说成“女权运动的一大胜利;因为既然女性可以在高等学府教导男女学生;所谓的男性优越何存?我敢说;女性跻身人类之列的日子就要到了。”    
        玛丽登上讲坛几个月后;一个名叫伊佛特(Colette Yvert)的畅销小说家出了一本《科学公主》;书中女主角特瑞西(Thérèse)是医生之女;继承父亲衣钵;虽然已婚;育有一女;仍继续行医。结果    
    呢?实际的生活可不像外表看来那般绚丽:她照顾不好家庭;先生的衣领没有浆挺;而孩子也夭折了。丈夫于是向一个懒散的小寡妇处寻求慰藉与热情。特瑞西终于了解自己不应仿效父亲;而应学习母亲的榜样。故事的高潮是特瑞西放弃自己的事业;在家里大宾宴客;为的是帮助丈夫事业有成。    
        小说暗示的是;居里夫人若在家中相夫教子;她的丈夫便不会意外身亡———死时所穿的衬衫说不定还掉了个纽扣没缝。就算是家中有仆人;没人监管也是不行的。    
        那年底;《科学公主》获颁“妇女奖”;评审委员全是女性。女性主义的路;还遥远漫长得很呢。    
        比较严肃但也更伤人的攻击来自凯尔文爵士。这位高龄83的显赫老人曾到巴黎来参加皮耶的葬礼;一向对玛丽也很关爱。但他认定镭不是一种元素;并且把他的意见用投书形式刊登在伦敦《泰晤士报》的头版;这当然引起极大的骚动。    
        他的假设是:镭可能只是铅和氦组成的分子。这不仅与玛丽·居里的假设不符;也违反卢瑟福和索迪的“原子能”理论。身为英国物理学元老的凯尔文;显然对这些年轻后辈大不以为然;但他也必须为他的立论努力辩护。    
    1906年整个夏季;《泰晤士报》成了这场激战的战场;战火还延烧到专业杂志《自然》。当时所有的知名科学家;或迟或早都卷进了这场论战。    
    “我认为没有必要驳斥凯尔文爵士的理论。”玛丽语气高傲地写道。代表现代放射能化学的科学家;都支持她抗衡元老的立场。    
    她是对的;看不出原子放射能可能性的人既已提出质疑;与之争辩是没有用的;要设法证明才行。    
        为了证明;她必须制造。四年辛苦工作;几千次的实验过程;她确实是有几公毫的镭化合物;但现在要的不是这个;而是纯镭元素。玛丽是惟一可以制造这种金属的人。从这时起;她的实验室得到相当有力的物质支援———来自安德鲁·卡内基。    
        卡内基经营钢铁工业赚了大钱;现在个人生活虽仍很俭朴;却热心资助各种行业。皮耶死后;他在巴黎见过玛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