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 >

第21章

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第21章

小说: 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看,还处在冷战的危险期。从内部来说,美国刚刚经历了六十年代的动荡和转变,急 
需一个安定的环境完成社会过渡。所以,尼克松作出这样的副总统安排,就是希望国会 
将不得不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敢轻言弹劾。 
    那么,尼克松到底做了一个什么大的举动呢? 
    他想除去他的心腹之患。 
    当时,尼克松确实万分恼火。因为,再三使他感到难堪,在司法程序上一步不让的 
那名独立检察官考克斯,从理论上来讲,还是尼克松行政体系之下一名“下属”。如果 
不是独立检察官向法庭提出要求,法庭也不可能主动出一张传票,要尼克松交出录音带。 
考克斯在上任之后,没有一刻表现出他是尼克松的“下属的下属”,相反,他始终保持 
一个克尽职责的独立检察官的形象。 
    这时,上诉法院的判决也已经下来了。判决对尼克松很不利。尼克松按法定程序, 
还有一周时间可以向最高法院上诉。尼克松向独立检察官摊牌了。因为录音带是独立检 
察官提出来要的。如果检方坚持,法院一级级都按这样的趋势判下去,尼克松就非常被 
动了。因此,他必须先下手为强,强迫检察官放弃或改变他对法庭提的要求。 
    尼克松的法律顾问告诉独立检察官考克斯,要他接受白宫的条件,把交出录音带改 
为交出根据录音带笔录的谈话提要。否则,请独立检察官辞职,或者由司法部长解除他 
的职务。他们给了这个最后通谍一个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最符合 
国家利益的行动”。 
    考克斯的回答也很漂亮,他说,他也希望避免冲突和对峙。但是,他不能违背参议 
院在批准他的任命时他所作出的承诺。 
    看来,不论是让独立检察官屈服,还是让他自己提出辞职,都是不可能的了。 
    对于独立检察官的这个回答,现任司法部长理查德森早有预料。因为这么一来,一 
个球两边一踢,最后还是要落到了他的手里。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独立检察官的任命权 
从理论上来说,只能落在司法部长这里。既然如此,现在解职权也必定要落在他手里。 
如果他这样做了,应该说,也无可非议。因为,在政府的行政系统里,司法部长是总统 
的下级,他即使解除了独立检察官的职务,也不过就是执行了自己的上级,总统的命令。 
    但是,司法部长理查德森当然很清楚,他有一个作为司法部长的职业道德的问题。 
他今天之所以具有解除检察官职务的权力,是因为他正巧站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逻辑悖论 
的交点上。他是美国的行政系统中所有法律工作者的最高官员。他除了必须面对总统的 
命令,还必须面对法律,面对历史,面对良心。所以,他的选择十分简单,他轻轻放下 
落在他手里的那个球,冷静地对总统宣布,他辞职了。在辞职信中,他提醒尼克松总统, 
不要忘记,在当初给独立检察官考克斯的任命书上,规定了司法部长“不能推翻,不能 
干涉特别检察官的决定”。 
    一开始,尼克松的顾问还以商量的口气,请司法部长理查德森是否考虑先解雇考克 
斯再辞职。他提出当时的中东危机,要求司法部长解雇独立检察官,给美国一个“喘息 
的机会”。司法部长断然拒绝。接下来,黑格则毫不客气地给司法部长来了一个电话命 
令,“解雇考克斯。”司法部长提出要求约见尼克松总统。 
    在会见尼克松之前,司法部长理查德森见到了黑格。黑格再一次向他提到中东危机。 
他说,美国正在就中东危机与苏联谈判,“水门事件”一直在让苏联看笑话,弄不好就 
会让苏联人在谈判桌上占上风。理查德森不为所动。当他走进白宫的椭圆型办公室的时 
候,尼克松总统手里也只有这一张相同的牌。“国家利益”是一个当权者最轻易可以为 
自己所用的遮羞布。 
    尼克松问他的司法部长,他现在辞职,勃列日涅夫会怎么看?基辛格与莫斯科谈判 
将增加多大困难?难道你应该把个人义务置于公共利益之上?理查德森当时只觉得一股 
热血直往头上冲,他抑制住愤怒答道,“我只能说,我相信我的辞职是符合公众利益的。” 
    当黑格再一次给理查德森打电话的时候,他反问黑格,既然中东危机如此紧要,你 
们为什么就不能延迟几天解雇考克斯呢?当过军人的黑格将军,其回答颇具军队风格, 
后来在美国众所周知,他说,“你的总司令给你下了一个命令,你别无选择。”理查德 
森严丝合缝地接了一句,“除非我辞职。” 
    当晚,抢在司法部长宣布辞职之前,白宫宣布他被解雇了。这一做法显得十分卑劣, 
他们不让他以辞职的形式离任,一心想毁了他的政治前程。尼克松曾恨恨地对黑格说: 
“我们除了在他屁股上踢一脚以外,不欠他什么东西。理查德森必须解雇,我可不想看 
到他回到印第安那再去竞选参议员。” 
    至于整个风波的中心人物,独立检察官考克斯,他此刻的心情几乎只能以“悲愤” 
二字来形容了。因为,这绝不是一件“上司对下属的工作不满意”的简单解雇事件。这 
是一个被法律追踪调查的特殊罪犯,利用手中来自人民的权力,试图开除一个代表法律 
和人民对他进行调查的检察官。这就等于是一个正在抓一帮江洋大盗的警察,让这帮江 
洋大盗给解除了警察的职务! 
    这不是他一个独立检察官考克斯个人的职位问题,如果一个总统能够这样凌驾于法 
律,凌驾于人民,这个国家整个的根基就都会动摇了。因此,考克斯在这场风波一开始 
的时候,就郑重地对自己手下的一套班子说,如果他被开除了,不论总统怎么干,你们 
也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在考克斯从电话中得知司法部长将为他的缘故而辞职时,他冷静地作出了举行一个 
新闻发布会的决定。这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做法。哪怕你尼克松是总统,考克斯只是一个 
小小的检察官,但是,当你以为,自己可以利用人民给你的权力为所欲为的时候,考克 
斯并不是一筹莫展的,他可以直直地走向公共讲坛,站在全美国的电视机前,让所有的 
老百姓知道真相,让大家来评评这个理。 
    新闻发布会上的考克斯,显得谦恭而文静,仿佛是在给周末待在家里的平头百姓上 
一堂课。他说,我可以保证,我不是故意在和美国总统作对。我甚至担心,我是不是太 
自以为是了。是不是错把虚荣当作了原则。我希望我没有。最终我决定,我必须坚持做 
我认为是正确的事。 
    在司法部长理查德森提出辞职之前,司法部副部长已经表示,如果要逼他就范,他 
也做好了辞职的准备。因此,随即,司法部副部长也因同样原因辞职。 
    剩下的是司法部的第三把手鲍克。他曾经对理查德森表示,他只是在理论上同意总 
统有权解除手下一个检察官的职务,因此如果总统下命令,他会同意签字解雇考克斯。 
但是,他不想让别人以为他是个贪图高官的“贪生怕死之徒”,签完解职令,他也会要 
求辞职。理查德森在自己离任之前,劝阻了鲍克的辞职。他要为司法部留下一个看家的。 
    就这样,在尼克松总统的命令之下,鲍克签署了独立检察官考克斯的解职令。 
    这一解职并没有就此划上历史的句号。这一“强盗解雇警察”的“解职”是否合法 
的问题,也在此后作为一个案子上了法庭,并且经过了颇多上诉的周折。直至最高法院 
终于否决了鲍克签署的解职令的合法性。但是,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在当时看来, 
尼克松还是达到了自己一除心头隐患的目的。 
    权力看来还是十分管用的,就看你用不用了。权威并施之下,讨厌的独立检察官考 
克斯,还有堂堂司法部长理查德森,不是都乖乖地“走人”了吗?至少考克斯被解职的 
这天晚上,尼克松总统和他的新顾问们,感受到了权威的力量和成功的快感。 
    晚上八点二十五分,白宫的新闻发言人宣布,“水门案特别检察官办公室已于今晚 
八点左右解散”,它将归还司法部。黑格命令联邦调查局,前去封闭前独立检察官和两 
名前司法部正副部长的办公室,一副大获全胜的派头。 
    黑格的担心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考克斯整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抢在几天前已经 
开始保护所有的调查文件。他们先租了一个银行保险柜,专门保存他们与白宫的书信来 
往。然后,他们尽可能地复印了大量文件,分散到每个人家中“自行保管”。 
    考克斯被解职的这天晚上十点,也就是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之后,考克斯的副手 
把记者们招到办公室的图书馆,他向记者们说,“难以想象,这是发生在一个民主国家 
里。” 
    被解职的前独立检察官考克斯本人,在这个时候仍然对美国,对美国人民持有信心。 
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将继续成为一个法制的政府,还是成为一个人治的 
政府,这必须由国会,也就是最终由美国人民来决定。” 
    在此之前,国会也已经通知白宫,参院调查委员会不接受白宫以“谈话提要”替代 
录音的要求。 
    相对而言,尼克松们显然是低估了美国民众的觉悟。独立检察官被解职,办公室被 
查封的消息一发布,全美国就跟触了电一样。由于接下来的那个星期一是传统的老兵节, 
是美国的国定假日。因此,这是一个长周末,连放三天假。每个人在这样的时候,通常 
是轻松度假,国会也在星期二才会上班。 
    但是,历来以散漫著称的美国人,就在这个轻松的假日里,从全国各地打来抗议电 
话。这些电话以前所未有的数量涌入首都华盛顿。华盛顿地区的电话公司,通常一天给 
国会转接约三千通电话,可在这个星期天上午,他们转接了三万通打向国会的电话。在 
星期二以前,已经转接了高达三十万通打向国会的电话。电话公司不得不修改计算机参 
数以适应新的需要。人们估计,共有三百万个来自民众的抗议和要求,对国会倾盆而下。 
    在白宫门外,有一个孤零零的抗议者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鸣响喇叭,要求弹 
劾”。当时,白宫门前的宾夕法尼亚大道的车行交通还没有关闭,这是一条非常繁忙的 
交通要道。结果。过路的汽车纷纷响应,白宫门前一片汽车喇叭声。此后的两个星期。 
尼克松一直待在平时只有度假才去的戴维营。 
    一年前还是支持尼克松再任总统的美国劳工组织,一致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国会, 
如果尼克松不辞职就弹劾他。美国律师协会主席则宣称,白宫的行动是破坏了已经建立 
的司法程序,所以他公开呼吁国会采取适当行动。一时间,全国各地形成对美国政府的 
行政分支强烈的不信任,弹劾总统成为街谈巷议的中心话题。 
    这时,白宫可以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的一周期限已经到了。但是白宫却没有利用这 
个最后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上诉的焦点是,白宫是否应该应检察官的要求,交出那 
九次谈话的录音带。现在,尼克松们已经自以为聪明地抢先一步,利用行政系统的权力, 
在法庭的竞技场上,一脚把检察官干脆踢出了局。 
    他们当然可以这样想,那个“交出录音带”的要求本来就是检察官提出的,现在, 
检察官应该带着他的“球”一起滚出局去了。白宫自然也不必再去上诉,然后胆战心惊 
地等候最高法院作什么判决了。他们现在可以在固执的考克斯缺席的情况下,和法庭或 
者考克斯的后任,谈谈新的条件了。 
    可是愤怒的法官西里卡并不因此屈服。他满怀震惊地眼看着他当裁判的那个球场, 
居然被告一方活生生地把检察官一方一脚踢出了球场。他也在电视里看到独立检察官考 
克斯的办公室被联邦调查局封闭的情况,从法官的法律常识来说,这简直就像一场经常 
在南美国家上演的政变。 
    就在这时,法官西里卡收到了来自白宫法律顾问的一份书面陈述,说是白宫打算提 
供由第三者整理的录音提要。这个架式活象是被告给法庭的一份通知,通知法官应该如 
何进行调查。盛怒的法官西里卡立即起草了一个命令,要总统出示理由,讲情楚为什么 
总统这样做就不算藐视法庭。同时他通知白宫律师,他认为总统是在违抗法庭命令,如 
若星期二还不交出录音带,他将找总统算帐。他打算如果录音带交不出来,他将判尼克 
松总统每天罚款两万五千至五万美元。 
    同时,法官西里卡把两个联邦大陪审团同时召到法庭。这两个大陪审团,一个是为 
“水门事件”闯入案而建立的,另一个是由前一个案子的案情发展后,导致新的立案而 
建立的。前者的案子虽然已经起诉,但是,由于最近一系列的发展,仍然需要这个大陪 
审团存在,并对新发展的案情是否需要调查和起诉作决定。 
    在法庭上,神情严峻的法官西里卡,向陪审员们重读了他们曾经作过的誓言。他要 
求他们明白,任何人都不能玩法律于掌股之间。他强调,大陪审团依然存在,依然工作。 
他对陪审员们说,你们没有被解散,你们也不会被解散,除非本庭在法律的授权之下解 
散你们。他庄重地宣布,“法律自会处理目前的形势”。 
    国会一开会,弹劾的动议就无可避免地开始了。 
    弹劾在美国是怎样的一种权力制约机制呢?这是一种属于政府的立法分支范围的特 
殊刑事诉讼程序。你也许要问,刑事诉讼这类的事情不是属于司法分支的吗?怎么会跑 
到立法分支的国会去了呢?是的,在刑事诉讼中,弹劾是唯一的例外。它的起诉对象只 
限于政府官员。也就是说,即使司法分支的机制失了灵,被某位政府权势官员控制或者 
破坏了,他也休想因此逃避法网,在国会还有一个“法庭”在那里等着他呢。 
    由于弹劾只针对政府官员,所以,它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庭,很明显,它只是 
一个制约权力的机制。这个制约机制在美国的绝大多数州法里也有。弹劾的做法源于英 
国,这曾是当年英国的议会除去国王宠臣的有效手段。当年的英国,弹劾案一旦成立, 
被弹劾者不仅可以被判处罚金,甚至还可以判入监狱,甚至判处死刑。这种英国式的弹 
劾,是英国国会长年累月与王室冲突的历史产物。随着这一冲突的缓解和消失,弹劾在 
英国的使用就日渐衰落。从1806年起,英国就不再使用弹劾诉讼。美国宪法中所规定的 
的弹劾,与英国有极大的不同。美国从成立开始,就是一个由民主程序产生政府各个分 
支的国家。因此,它没有一个英国那样的历史重负和社会转型的严重政治冲突。美国人 
借用弹劾这个程序,只是用它以防万一,只是相当于在制约政府权力的“收银机”上, 
再加上一重保险机制。因此,美国的弹劾也没有必要呈现杀气很重的面貌。在美国,如 
果一个弹劾诉讼成立,也就是判定被弹劾对象撤职,没有更重的处罚。因此,美国的弹 
劾更少“法庭”的味道,而更多一些权力制约的意思。尽管如此,美国还是很少发生弹 
劾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