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委员会也很快举行了听证会。
白宫在虚晃一抢之后,也知道必须提出较为实质性的一点说法,否则很难过关。所
以,他们又立即提出一种错调档案的合理解释。
白宫宣称,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白宫的人事安全室需要查阅进出白
宫者的背景,这是一种正常调阅。可是又如何解释,事实上这些人并没有在这段时间内
都要进入白宫呢?白宫进一步解释说,白宫人事安全室向联邦调查局调阅“出入白宫者”
档案,通常是根据美国特勤局所提供的持有“白宫出入证”者的名单。而毛病是出在特
勤局,他们的电脑提供了一份过时的名单,因此,错调档案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国会参院司法委员会的听证会,又是向公众转播的,我们也恰巧看了那天的听证。
在这个听证会上,美国特勤局助理局长断然否认白宫的这种说法。首先,他说,白宫所
说的特勤局的电脑提供了一份“过时名单”,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电脑资料
最多三天就更新一次,根本不存在“过时”的问题。
再说,这位助理局长宣称,他们的电脑对于“出入白宫者”的记录系统“很复杂,
也很难说明”,但是,经过他们的彻底调查之后,发现特勤局的电脑根本就不可能提供
这样一份名单。
在同一个听证会上,一些背景档案被白宫调阅的人,也出来作证,表达他们个人隐
私受到侵犯的愤怒心情。其中有一些是原共和党总统的助理。例如前总统布什的助理格
博就表达了他对政府行政分支的“欺骗行为”感到失望。另一名布什的助理卡罗说,当
年受雇于联邦政府,在联邦调查局作背景调查的时候,她回答了那些最涉及个人隐私的
问题,现在,她发现这些资料居然不能按照规定保密,这使她感到极为愤恨。
侵犯个人隐私权,就是侵犯公民权的违宪行为,这种认识成为每一个人与自由概念
密切相连的公共常识,这也是美国长年累月的教育的结果。这种概念,在美国确实是比
在其它一些国家要强得多。
在“档案门”发生的时候,我们正好有一个朋友来访,当时正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前
夕,于是,平时十分单调的亚特兰大市,也就成了一个旅游热点。而真的要去玩的话,
这个城市可玩的地方还真是不多。于是我们来到了美国的全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因为这
个闻名世界的由特纳创办经营的电视网,它的总部正是在亚特兰大。在美国,所有的这
些电视台,新闻中心都是私营的,节目好坏全看主持人的水平和临场发挥。在他们组织
的一些“谈论节目”中主持人见机行事,轻松自如,有相当大的发挥余地。
这个电视新闻网的总部从外面看,是一幢并不起眼灰秃秃的大楼,里面的中庭却十
分壮观。办公室都是大玻璃面对中庭,所以参观者可以看到不少他们的工作过程。如果
你花钱买票的话,也可以一直进入内部,站在离那些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三,四米的地方,
看他们最有名的“新闻提要”节目的现场播音。我们进去参观的这些人都来自世界各地。
对于我们来讲,也就是慕名而来看个稀罕。
可是,在我们回到大中庭的时候,我发现在中庭里布置了一个演播场,这个演播场
只用简单的围栏围起来。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著名的“众说纷纭”节目,就是在这个
到处有游客在旁边走来走去的开敞的演播场里现场直播的。这真是一个大胆的主意,一
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设想。
这个演播场用先进的设备,保证与外界,例如首都华盛顿,请到的一些知名人士的
现场对话。然后,它需要的就是参与“众说纷纭”的观众了。每天,一早开始,就有两
个年轻人站在演播场的门口,向在大厅里参观游荡的人们介绍今天“众说纷纭”节目的
议题,一般都是当前与美国有关的,有争议的重大事件或时事新闻。希望人们能够参加
当天的现场直播节目。他们发票给愿意参加的人们,票子是免费的。
那天的议题,就是“档案门”。可惜,我们还要赶当天下午离开亚特兰大的飞机,
所以,没有能够参加。但是在我们离开那里之前,当天“众说纷纭”的节目就已经开始
了。
场内已经坐了满满的一场人。现场有很大的电视屏幕,屏幕上是被邀请当场回答大
家问题的有关人士。我记得那天有千里之外的联邦调查局的高级官员。我趁着我的朋友
在大厅礼品店选礼物的时候,站在演播场的外围看了一会儿。
这是现场直播,场内参与讨论的人们,就是那一天象我们一样,偶而来到这个有线
电视新闻网参观的民众。这些人不仅来自全美各地,甚至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真可谓是
“众说纷纭”,想说什么说什么。
当时正谈到“档案门”事件中,对于白宫违规调阅所引起的侵犯个人隐私权问题的
看法。一名来自瑞典的年轻人说,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既然政府部门已
经留存了你的档案,本来就是要被人查的,谁查都一样,白宫无疑是最有理由查阅的部
门。主持人马上问他,那么如果是你自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怎么想呢?那个瑞士年
轻人回答说,我不在乎,我觉得自己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档案要是需要查,那就
看吧。
只见他话音刚落,现场马上举起一片手来。被主持人叫起来的一个美国女孩子马上
激动地说,那怎么行,我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可是我就是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
保留隐私是我的权利。
三个月以后,就有一个就做“司法观察”的监督组织,代表五位前白宫低级职员,
提出了一项要求九千万美元赔偿的集体民事诉讼。指控对象从克林顿,第一夫人希莱利,
到联邦调查局和其他几个前白宫顾问。指控理由就是被告不当处理前白宫工作人员的背
景档案,伤害到了这些人。这场官司刚刚开始,可以预计,这个“档案门”事件仅仅就
违反美国宪法有关保障公民隐私权的第四修正案,就还会有一大堆麻烦跟在后头。
然而,对于“档案门”,涉及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还不是最严重的关注焦点。它
的关键还是牵涉到一个违规的政党运作,就是白宫是否违法搜集对手党“黑材料”的问
题。这一事件的直接责任者是白宫人事安全室主任里文斯顿,他就是一个靠“助选”进
入白宫的“总统顾问”。他的直接上司就是已经自杀的前白宫副法律顾问弗斯特,里文
斯特甚至还被人指认,在弗斯特自杀以后,曾经从弗斯特的办公室里取走一箱文件,这
一直还在调查之中。
尽管里文斯特也只承认调阅档案是一个无意“疏失”,可是很难使人信服。尤其是
调阅的档案中,还包括了被解职的前白宫旅行办公室雇员的背景资料。说是调阅他们的
档案完全是无目的的“疏失”,就更加令人难以置信了。
不管“档案门”的真正起因是什么,已经出了这么大的乱子,里文斯特在白宫是不
可能再待下去了。在短短的一段留薪停职以后,他很快宣布辞职了。在辞职之前的国会
听证会上,他承认的白宫违规调阅的联邦调查局文件,已经超过七百份。当然,对“档
案门”的调查,并不会因为里文斯特的辞职而结束。
同时,由于白宫安全室主任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才能胜任,而已经辞职的
里文斯特显然不符合条件,他只是一个“助选功臣”。所以,又展开了关于里文斯特被
“错误任职”的调查,在调查中,又一次有人提到里文斯特的任命与克林顿夫人有关,
白宫断然否认了这种说法。可是,居然也一直找不出到底是谁决定的这个任命。
就在今年的总统选举日不到两周的的时候,克林顿所任命的司法部长雷诺,向联邦
上诉法院提出要求,让正在调查克林顿的另一个案件的独立检察官斯达,进一步扩大调
查作业,同时调查“档案门”。联邦上诉法院立即批准了这个要求。
这些都是我们在“水门事件”里已经熟悉了的程序,也是美国人在“水门事件”以
后,遇到类似情况时,运用得很自然的一些调查程序和调查手段。现在,你也看到了,
行政分支的司法部长对于总统来说,有时会是一个关键人物。也许,这也是当初国会在
审查司法部长的任命时,显得十分苛刻的缘故。
司法部长雷诺在这个大选当口上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一定经历了再三犹豫。只是,
不论是人们猜测的那样,她是迫于国会压力,还是她完全出于对正常程序的执行,我们
看到的是,这里有一种必然的制度性的东西在起作用。
谁都知道,如果克林顿没选上,新的共和党总统会组一个新的内阁,雷诺作为克林
顿的司法部长不可能留任。如果克林顿选上了,他也有一个重新组阁,重新任命部长的
机会。雷诺在大选前夕对克林顿作出深入调查的指示,完全有可能使她在克林顿连任之
后失去部长职位。所以不论从哪一种大选结果来说,站在她个人利益的立场上,她决不
会作这样的选择。但是,当一个制度运作成熟的时候,就会促使一个司法部长在其位,
行其事。你一定还记得,在尼克松的“水门事件”里,就有两名前司法部长被判入狱。
在“水门事件”以后,其实所有的人都相对吸取了教训。所以,克林顿对于层出不
穷的调查,虽然始终在挣扎,但是,还没有尼克松那样公然硬顶的情况出现。在各项调
查中,克林顿与国会最大的冲突,还是对于被要求交出的各种文件,白宫尽可能拖延或
拒绝,但是没有发生“水门事件”那样的独立检察官任命风波。现在任命独立检察官的
过程相对平稳得多了。对于这一类制度性的程序,似乎已经被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你也许会问,司法部长雷诺要求独立检察官扩大调查,插手“档案门”,那么,这
名独立检察官在此之前已经在着手调查的,是一个什么案子呢?这是在克林顿1993年一
上台就开始的“白水门”。“白水门”是影响更广,枝枝蔓蔓更多,调查范围更大的一
本与克林顿夫妇直接有关的“陈年老账”。这封信已经够长的了,“白水门”我还是留
到下封信再写吧。
来信。
祝
好!
林达
传被告总统先生出庭?
卢兄:你好!
上次给你的信中,我曾经把“白水门”称之为一个克林顿夫妇的陈年旧账,因为,
这个案子确实和“旅行门”,“档案门”等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一个竞选中或
者克林顿的总统任期中的一个事件,而是在二十年前,当克林顿和希莱利还是新婚的年
轻夫妇,刚刚着手规划和建立他们小家庭前景的时候,曾经卷入的一场以亏本告终的投
资买卖。应该说,这完全是一件家庭旧事,而且,是二十年前的家庭旧事。但是,它却
成了克林顿执政期间最大的梦魇。
“白水”是一个小小的房地产开发区的名称,它位于阿肯色州,那是克林顿的故乡。
希莱利是北方人,正是由于在耶鲁大学和克林顿的一场恋爱,才使得希莱利来到这里定
居。一般来说,北方城市的年轻人是不太愿意在南方这样落后的一个小州落下脚来的。
克林顿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小两口成家之后,一切都要白手起家,打出一个天下来。
好在,这是两个绝顶聪明的人,又已经在学业上打下了基础。凭他们两个的本事,要在
司法界找个工作,然后一步步往上走,逐渐成为一个殷实人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
是,正因为他们能力极强,又年轻而充满自信,所以,他们还在不断寻找一条更好的道
路,更快地富有起来,也作出更大的业绩。在美国,因为各种机会很多,所以任何一对
聪明的年轻人都有可能产生同样的梦想。
他们好象尝试过各种办法,例如,在他们婚后的第三年,1978年,希莱利曾经以一
千美元开户,投资农产品交易,在她第二年关闭这个帐户的时候,她已经挣下了十万美
元。在美国交易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的情况下,这样的高利润几乎是罕见的。
在克林顿当上总统之后,希莱利的这段贸易经历也被别人细细查过,但是也并没有
查出什么名堂来。人们对于希莱利的质疑也是情有可缘。因为就在同一年,克林顿已经
以三十刚出头的年纪,成功当选了这个南方小州的州长。所以人们也就理所当然地怀疑
这钱和权是不是有点什么关系。我倒只是很奇怪希莱利急流勇退的决断力,换了我的话,
一定不舍得撂下这么好的高产田,立即抽身离去。
也在这一年,1978年,克林顿夫妇和他们的多年好友麦克道格夫妇合伙,向银行贷
款了二十万美元,投资“白水”房地产开发。在美国购买房地产一般都是向银行贷款的,
但是,一般也都需要自己支付一笔起码的头款。他们付了两万美元的头款,只是他们向
贷出二十万美元的那家银行隐瞒了一点,就是他们所支付的头款,也是向另一个银行借
来的。在这个“白水”投资中,他们两家的投资并不是对等的,克林顿一家占的份额要
小得多。
之后,这个“白水”房地产开发始终不成功,而且克林顿夫妇的“白水”投资,在
1992年克林顿竞选总统的时候,已经有人开始对这个投资以及相关连的一些问题质疑。
在那年大选之后,克林顿夫妇在宣誓就任总统之前,就把他们在“白水”房地产业中的
利益,以一千美元的代价转让给了麦克道格。从此,与“白水”投资切断关系,从中脱
身出来。顺便说一下,美国法律对于联邦政府官员的个人经济活动有严格的规定,你不
能一边做总统或国会议员,一边业余“玩玩”股票。当上总统或国会议员以前,有钱尽
管买股票,一旦给选上了,走马上任以前,请先把手上的股票出空。这道理是不言自明
的。
记得在克林顿四年前当选为总统的时候,“白水”还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然而,
很快它就突然“升格”,成为众所周知的“白水门”,这和我们前面提到的白宫顾问弗
斯特在1993年7月的突然自杀密切相关。因为,当时“白水”投资已经开始接受调查,而
与克林顿夫妇关系密切的弗斯特,也是调查中的一个重要证人和知情者。弗斯特确实死
得很不是时候,他一死,即使本来没事,也让人顿生疑窦。
那么,“白水门”是不是就真的没什么事呢?似乎也不能断然下结论。如果克林顿
夫妇现在还只是一对小律师,当然,谁也不会对这样小小的一个投资案感兴趣,可是,
克林顿现在成了总统,那么,他是否曾经违法,哪怕事情发生在多年以前,也必须查个
水落石出。看来,克林顿在多年前一定没有预想到,自己竞有这么大的政治前程,否则,
他不会为了这一点可能的经济利益,留下一大堆麻烦。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投资案会叫人轻易不敢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