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界报道,在布肯南竞选总部的一名副主席,曾多次参加白人至上主义组织和右翼民兵领
袖的集会,结果这名副主席迅速辞职。
布肯南在共和党初选中,获得了极端保守派的热烈拥护。一开始,杜尔都似乎有败
在布肯南手中的可能性。我的自由派朋友曾经对我说,要是让布肯南当美国总统的话,
他可就要考虑离开美国了。最终,共和党初选的结果,还是比较温和的杜尔占了上风。
但是,这场初选给美国民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给共和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曾经有人评论说,共和党初选阶段的激烈竞争和互相攻击,使得克林顿坐收渔利。
但是,实际上事情并不那么简单。通过共和党初选的无数场演说和辩论,共和党所坚持
的理念,在现在这一历史阶段的观点,对美国人来讲就认识得比较全面了。当然布肯南
的观点并不是主流共和党的观点。但是,人们可以找到他们在理论根源上息脉相通的地
方。通过共和党和保守派的民众对于布肯南不算太低的支持率,人们也可以看到,在一
些类似移民浪潮过于凶猛这样的社会问题的触动下,保守派的观点是很容易被推向极端
的。
我们曾经说过,美国人选总统实际上是在选一个理念。那么,在今天的美国,人们
在向着怎样的一个方向在走呢?我想,今天的世界,任何一个地区都不是封闭孤立的,
更何况美国这样一个从来就开放的国家。因此,美国人的走向和世界潮流是分不开的。
这样来看的话,也许更容易一些。
共和党的杜尔在竞选的时候,提出的一个口号就是,我们需要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架
起一座桥梁。这是很能够代表共和党的理念的。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
在来美国以前,我一直以为,只有中国这样曾经有过封闭历史的国家,一下子开放,
才会产生对于变化太快的世界无所适从的感觉。印象中的美国,是一个多么眼花缭乱的
地方。
记得我到美国的这一天,正是这里的“万圣节”,也有称为“鬼节”的。这是一个
非常美国化的节日,在这一天里,孩子们可以四出去要糖果,如果你不给的话,他们有
权利给你制造一点淘气的小麻烦。但是,这并不仅仅是孩子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可
以戴上面具,化妆成各种人物甚至可怕的魔鬼等等,可谓是“牛鬼蛇神纷纷出笼”。总
之,可以搏人一笑,也可以吓人一跳。前两年,记得我们这个城市里,“万圣节”晚上
众多出来游荡的化妆人群中,得到大家一致公认的最佳构思,是一个女孩子把自己打扮
成一个“怀了孕的修女”。
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节日夜晚到达美国。可是,当我还没出机场大厅,就迎面遇上
了几个“万圣节”的“孤魂野鬼”。问题在于,我看到他们之后,竟然丝毫没有感到有
什么意外。我的意思是说,并不是我不觉得他们“奇怪”,而是我想象中的美国人本来
就都是十足“先锋前卫”,奇形怪状的。
可是后来我才发现,平时,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出乎我意料之外地正常。和老一辈
的美国人聊起来,才知道他们小时候,要是不好好读书,一样要挨老师打手心,哪象现
在的美国孩子,碰也碰不得。他们对于这个新世界新美国的困惑,比我还要深重得多。
他们会痛苦地举杯邀我为“失去的美国”干杯,老泪纵横。
我终于发现,我们都大大上了美国传统歌舞剧的当,在那一排排高高踢起大腿的女
孩子的滑稽表演中,我们基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十足把美国人与生俱来的幽默统统解读
成了“厚颜无耻”。实际上,尽管保守的内涵与我们不同,过去的美国也是属于一个非
常“保守”的地方。
美国的变化产生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和中国文化革命的时代恰巧吻合。中国
“革命”的各种信息跨千山越万水地传到美国,也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美国“革命”的
种种消息再反馈回去,听上去好象也已经和中国革命的模样差不多,好象他们正在努力
向中国靠拢。这种阴差阳错等我以后有了机会,一定要好好和你聊聊,实在是很有趣。
不管怎么说,在美国那也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当风暴席卷而去,雨过天晴,许
许多多已经在原来的安静生活中习惯了的美国人,期待着能够恢复往日世界的平静。但
是,他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美国,世界也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他们也面
临着无可奈何亦无所适从的痛苦,这种痛苦至今未消。因此,才会有杜尔在竞选时的口
号,“我们需要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为在大量的跨越了两个时代的保
守派民众来说,过去和现在之间是断裂的,中间有着一条被生生拉开的峡谷。
有许许多多观念似乎没有被延续,杜尔想宣传的理念,他想做的事情,正是架起一
座桥梁,把那些遗留在“过去的彼岸”的一切,引回这个迷失了的“现实的此岸”。他
们坚信他们自己不会有错,错了的肯定是这个世界。所以,他们一再强调的一句话是
“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如果不是对“真理在自己一边”持有信心,是不敢
这样教育这个世界的。
我发现我的许多自由派的美国朋友,也赞同保守派的许多具体观点。例如一些和过
去的平静岁月紧紧相连的道德观念。例如,要维护家庭,反对吸毒,要增强责任感,等
等。他们无法接受的,是保守派确认只有一种价值观。在他们的价值观内,就宣称“对
就是对的”,出了他们的价值观,就判定“错的就是错的”。不论你所坚持的这种价值
观是多么美好,当你要求这个世界只局限于一种价值观的时候,当你的价值观不仅仅表
现在严以律己,还发展成苛以待人的时候。这种价值观就可能是禁锢思想的,也可能是
危险的。因为它很容易走向极端。
对于价值观的唯一认定,一走极端就是排斥异端甚至迫害异端。这在过去和现在,
在美国和其它地方,都屡见不鲜。道德观和宗教信仰一旦走向净化,就可能发生迫害异
教。北美洲从一开始移民,就有过清教徒对于教友派的迫害。民族自豪感一旦走向极端,
就可能走向种族歧视甚至种族奴役。这在美国历史上,有过对印地安人不公平和对黑人
的奴役。政治理想一旦走向极端,就可能发生政治迫害,比如美国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
的教训。
事实上,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逐渐醒悟,并且逐渐从各种各样的狭窄走向宽容的历
史。只是有的地区醒悟得早一些,有的地区醒悟得晚一些罢了。应该说,美国也不例外。
只是,宽容是要支付代价的。它的代价就是把价值评判交给每一个个人。它的限度是不
得伤害他人。这样,人们有了无穷尽的价值选择,也开始有了痛苦。但是,这种痛苦是
在本质上有别于一个“纯净”而狭窄的社会,强加给某一个社会群体的痛苦的。
因此,这个世界仍然不完美,但是,这是世界发展的一个进步潮流。在美国,保守
派的问题不在于他们留恋以往的平静,也不在于他们宣传的种种道德价值观是否正确,
而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在美国这样从一开始就以“人生而平等”为自己基本出发点的
国家,居然也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在走向真正平等的道路上曾经走过许多弯路。而这些
弯路的根源正是某一些文化的文化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之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正是它
的基础仍然是不平等,它是以忽视其他文化的价值观来实现的。
美国的保守派竭力把美国在历史进程上所发生的,使人感到羞耻的不平等现象视作
偶发事件,而把这些事件和他们所追求的狭窄的单一价值观割离开来。他们承认发生了
这样的事情,但是那与他们所追求的道德高尚的社会无关。他们始终无法理解,哪怕追
求的是再完美目标,只要是具有排他性的,就会轻易走向极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一个事与愿违的黑影就会在后面紧紧相随。
所以,在美国的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争执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保守派的
电台节目中,总是在宣传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对自由派的一切愤怒指责甚至破口大骂。
但是,自由派的“谈论节目”几乎没有什么义正词严的时刻,他们常常只是轻松地对保
守派的愤怒开一些玩笑,甚至作一些自嘲。
这种区别,保守派一直认为,这是因为自由派理屈词穷的缘故,“他们根本就没有
道理,他们根本就讲不出我们有什么不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
正确性。就是,在自由派看来,这个世界的价值观是多元的,他们无意去指责别人的选
择。所以,这场持续不断的争论一直在以一种滑稽的形式进行。一方在说,我的观点就
是正确的,你的观点就是错的。而另一方却在说,你可以相信你的观点,我也可以相信
我的观点,这并没有什么矛盾。这种出于观念性的不应战,却常常使得对方更为相信自
己的正确以及对方的怯弱。
而从更进一步来说,保守派的这种“坚持真理”的观念特征,有一种我们掌了权,
就要带领迷途的羔羊回到正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在自由派看来是危险的。因为,自由
派的多元文化特征,更倾向于由个人决定他的价值取向。也许有某些人,他们的价值取
向是会通向痛苦的,但是,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也许他继续走下去,也许他会逐步转变,
但是,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也许有一些人会走向毁灭,这的确是一种社会代价。但是,
如果动用政府的力量去号召甚至规定人们的价值取向,这将是一种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的倒退行为。
我们以前就听说过,现在还时不时听说,有一些小教派,相信世界末日将来临,然
后组织集体自杀。近来最有名的是“太阳神殿教”。看着好端端的年轻人走火入魔,有
人叫起来,政府怎么不管管。美国政府此时确实很为难。不要说行政分支管这事儿无法
可依,就是立法分支也在宪法第一修正案的限制之下,“不得立法”干涉民众宗教自由
或提倡某一宗教。联邦调查局只能说,民众私下的宗教活动,不管形式如何,只要不触
犯法律,我们是不能管的。民众在得知这种自杀教派的消息而震惊之余,只能眼睁睁地
看着将来还会有人走上这条路。政府不能管,民众也不想让政府管,或者说他们不敢让
政府管,因为这事儿一管开头就难有边际,民众担心宗教自由没了保障。
这时我又不由地想到,美国两百年前的建国者之一,托玛斯。杰弗逊。他当过两任的
美国总统,但是,在他亲手撰写的墓碑上,却对此一字未提。他在临死之前,回顾自己
的一生的时候,他觉得只有三件事,在他经历丰富的人生中是最有意义的,他希望他的
同胞能够记住。因此,这三件事刻在了杰弗逊家族墓园中简朴的墓碑上:托玛斯。杰弗逊,
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是“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的起草人;是弗吉尼亚大
学的奠基人。
“独立宣言”我们已经都很熟悉了,尽管美国的历史也走过种种弯路,但是,之所
以它还是能够相对平稳地走到今天,没有发生大的偏离,和托玛斯。杰弗逊在“独立宣言”
中非常朴实地表达的“人生而平等”的基本思想所指出的方向,是密切相关的。那么,
“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因为,正是这个法案第一次明确政教分离的原则,使得美国在西方国家成为政教分
离的先驱。在当时,美国各州还是受到英国国教的影响,而从这个法案开始,政治和宗
教彻底脱离。而政教分离的更进一步的意义,就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彻底脱离。政府的
功能是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公众事务,而没有任何权力干预或者指导人民的意识形态。这
个法案的文字风格,有着十分鲜明的“美国风格”,非常平实质朴,十足的“大白话”,
使得普通平民都能够轻松理解。
这项法案是在1786年1月16日由弗吉尼亚州议会通过的。当年通过这个法案的议会会
址,今天已经变成了一个停车场。但是,在停车场的两面巨大的墙上,整面墙壁做成广
告,告诉人们这是著名的“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被州议会通过的地方,有一段法案的
摘录和醒目的托玛斯。杰弗逊的名字。广告的色彩非常鲜明,使我在冬日下午的阳光下,
在那里站了很久。
两百多年前的托玛斯。杰弗逊,似乎就已经彻底领悟了在两百多年之后还是有很多人
无法理解的平等思想,以及必须由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的人的价值取向的自由和平等。
这个法案是这个世界向着宽容和多元迈进的一个里程碑。
对于一个迅速变化的多元社会所产生的问题,使得美国的保守派产生困惑和不满,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类毕竟有许多本原的东西是如金砂一般,在时代变化的水流冲
刷下,会依然留在河床的底部。因此,人类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巨大的冲击,重要
的是维持一个反思的功能,而不是在过去的时代抽象出一个“绝对的真理”,更不是荒
谬地相信,迫使大家遵从这个“绝对真理”,“过去的美好”就能够在“现在”被复制。
因此,保守派的积极意义应该是从他们的角度和人们一起进行反思。
其实,不仅是美国的保守派,所有的人,包括美国的自由派在内,都对于人类社会
在技术刺激下的快速变化,都感到程度不同的担忧。自由派在美国整个社会的多元和宽
容局面形成以后,立即面临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推波助澜。在这种情况下,能在发展的
波澜中不被冲走,亦不随波逐流,就显得十分重要。实际上,对于人类发展,包括对于
科学技术发展在内进行全面反思,也已经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重要潮流。尽管,发展的冲
击力太大,人们显得没有充裕的时间也不可能完全停下脚步来思索。但是,陶醉在发展
之中,单纯地为此叫好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因此,产生了人们对于超越民族,超越国家,超越近利的一些思考。环境保护,世
界和平,区域文化保存等等,都属此列。然而,恰恰是在这样的问题上,美国的保守派
暴露了他们在基本出发点上的弱势,因此,他们还走不到这么远。正是一个过去的时代
拖住了他们太多的精力。因此克林顿在竞选中,聪明地回答杜尔说,“我们不是要在过
去和现在之间架设桥梁,我们是要在今天和未来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正因为美国产生大变化的年代,距离现在还不很远。因此,在整个社会的人数比例
中,还没有明显的哪一派一定占上风。因此,在选举中,形势不明确也是常有的事。然
而,已经逐渐产生这样的趋势,就是在新一代的年轻人中间,在大学里,在新闻界,在
知识界,在艺术和娱乐界等等,自由派的比例在迅速增高。
共和党最终推出的候选人杜尔已经七十二岁了,比克林顿整整大了一辈。相比当年
里根总统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