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山地-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壬俞航庸绕鹣蛭骺疾炝苏隹挡馗咴⑾值锫ヒ恢毖由斓搅四岵炊⒈庇《壬踔裂侵尬鞑俊>莶厝俗约杭窃氐氖肥樗担镂葜钡焦�7世纪他们才有,至任乃强考察的1930年代,“康东一带修建房屋,还必须到羌族地区延请匠人。”据称羌人民间石匠技艺高超,农闲时常外出做工,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就凝聚有古代羌人的血汗和智慧。甲麦说丹巴的碉楼分三角、四角、五角、八角、十三角,“角多并不是功能的需要,而是为了显示工匠的手艺”。这些碉楼用一片片自然山石稍加修整垒砌成楼,且无钉无榫,真是匪夷所思。
丹巴现存的碉楼大多是明清以后的。我翻阅《清史稿》,在乾隆讨伐金川的战争中,碉楼让清军吃了不少苦头。从乾隆十二年至四十一年,战事断断续续历时近30年,几乎经历了整个乾隆王朝的黄金时期。《清实录》中多有与金川战事有关的文字。清两次用兵金川,当地土司蕃兵凭借地势险要,坚碉林立,粮食充足,使清军屡战无功,伤亡惨重。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殿试一甲状元赵翼在他的《皇朝武功胜记》中写道,“尺寸皆山也,插云摩天。羊肠一路纡折于悬岩峭壁中,虽将军大巨亦多徒步,非若沙漠之地可以纵骑突也。其扼要处必有战碉……于墙垣间以枪石外击,旁既无路,进兵必须从枪石中过,故一碉不过数十人,万夫皆阻”。
甲麦说,“当年要不是云梯营和叛徒,乾隆爷可能打不下金川。”所谓云梯营,即清军专门挑选了两千名壮丁,组成“健锐云梯营”,实际上是一支专门攻打高碉的特种部队,并在云梯锐营中组建了一支由当地番子组成的“番子佐领”,《大清全典》中有载:“金川移京番子编为一佐领,额设番子,领摧四人,甲马五十六人。”把金川番子编入“健锐云梯营”显然是明智之举,因为他们既熟悉当地情况,又对高碉结构了如指掌,最后终于打下了金川。战后,被虏金川匠人调往北京,在香山仿建高碉,至今仍存。
但清廷没想到二打金川会是大清立朝以来最艰难、最残酷的一次战争,“兹金川小寇,地不逾五百里,人不满三万众,成功亦迟至五年”。金川战事如此艰难,正是高碉在战争中发挥了惊人作用,连文治武功的乾隆皇帝也深感打金川太棘手,“地险碉坚,骤难取胜”。
行走在丹巴空旷寂静的山地间,我的思绪飞得很远。从很多年前看电影《甲午风云》开始,我对满族人就产生强烈反感,认为他们卖国。那时的局限使我等哪里知道,如果不是这些强悍的马背民族打下的疆土,今天的中国版图该是啥模样?历史学家谭其骧认为,我们今天能形成这么大的一个中国,“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满族对我们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设想一下,在12世纪中国分成了七八块,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是南宋,东北和黄河流域是金,宁夏、甘肃的河西和鄂尔多斯是西夏,云南是大理,新疆是西辽,西藏是吐蕃,分裂成许多部落的蒙古高原上是蒙古各部、突厥各部,整个中国分成七八块,每一块中间还不统一。正是由于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祖孙三代的经营,才出现了大统一的局面,这个大统一局面很珍贵,流了很多血!而1644年,清从明手里接过的疆土只有350万平方公里,1911年它交给中华民国时,是近1100万平方公里国土!在清朝扩张的年代,世界还没有国际法律的约束,如果是今天,哪怕你占了人家一寸土地,全球都会闹得沸沸扬扬。感谢这些祖先,让中华民族今天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这是谁也不能再割走一寸的!
基于此,我很理解乾隆为什么要让丹巴和小金当年血流成河了。
第一章 大渡河谷丹巴•;中路(3)
丹巴另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故事是美人谷的传说。
“哪里还有啥美人哟,她们就像春天的桃花、梨花,开过,但谢了,看不到了。”在甲麦家五楼的晾台上,他指着掩映在绿荫中的村子说,“这里的景色比美人好看。”晾台下是湍急如箭的小金川,它从巴朗山流下来,再往前数公里,在丹巴县城外与大金川汇合后,始称大渡河。
我笑甲麦,说丹巴没美人,难道是你把她们藏起来了?甲麦也笑,龟儿子的,我藏得住吗,不信你自己到美人谷去看嘛,还剩了点老太婆,年轻的都出去了。“去成都,去北京,去深圳,你没见大城市里的歌舞团都有丹巴去的演员?”
42岁的甲麦曾在丹巴云母矿工作,19岁学开车,足迹遍及川藏线和云贵高原,前两年回乡,专事旅游接待。在甲麦家平房的门楣上,钉有县旅游局的定点接待牌,平房里有厨房,还专门设置了一个“锅庄房”。甲麦说跳锅庄是他们的一种娱乐形式,融歌舞为一体。“全村有4家人被旅游局选定为接待点,我只是其中一家。”问甲麦家楼房有多大,回答说大概三四百平米,有23间客房,“已经接待过不少游客。”盖楼房花了30多万元,单木材就用了120多方,石料也用了几百方,坚固得像一座碉堡。我笑甲麦:你这楼房要在重庆,起码值300万哟!甲麦很得意:“300万?还看我愿不愿卖呢!”
“我最敬佩的人是邓小平,是他老人家让我们藏民富了。”甲麦穿上他那花一万六千元购置的全套藏服说,他家现有5口人,生活比20年前起码好了十倍以上。“记得我读初中时,要走六七公里,中午啃干粮、喝冷水。现在的孩子读书多幸福呀。”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在拉萨工作,另一个在泸定读高中,“几年读下来光学费就要交二万四呢!虽贵,我还是要让他读,今后的社会,没文化咋整?”
甲麦现有8亩麦地,加上是县里定的藏族民居接待示范户,生活过得殷实而安泰。在甲麦家的晾台上,小金川河谷秀丽的景色一览无余。右前方是高耸入云的墨尔多山,甲麦说它是丹巴地区最古老的宗教即黑教的神山,海拔5100多米,山顶雪峰直剌蓝天,“那上面可东眺四姑娘山,南望峨眉金顶,西眺岗底斯雪山。每年来转山的人数不胜数。” 甲麦又指着左前方一处山脊说,看见没有,那里叫鹦鹉岩,70年前一支红军路过时,突然塌方,牺牲了一些人。后来挖路时,还找到了步枪和驳壳枪的残件。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碉楼和藏房都是平顶、无瓦?”甲麦说:“你没发现这峡谷里风大吗?平顶和无瓦,都是为了防风,今天的风算温和的,它真要烈起来,可以把我俩从房顶吹下去。”
远处,是中路乡无处不在的碉楼,它们高高低低错落在山谷里,巍然屹立了多少代,谁也说不清。甲麦说,以前中路有个传统,谁家生了男孩,就要建座碉楼,“听老人们说原先这里有七八百座,现在只剩127座了。”
就这127座,已让我大开了眼界。甲麦们,可得保护好哟,它是你们长久的幸福之源。
第二章 邛崃茶马古道二郎山(1)
邛崃茶马古道:地理分界线上的魅力
1935年5月29日,杨成武红一团飞夺泸定桥后,毛泽东于6月2日进泸定。就在当天,红一团接军委命令又出发了,目标是翻过二郎山前往天全一带。中央红军主力在泸定作短暂休整。
“毛泽东之所以要在泸定滞留几天,是因为要认真考虑该走哪条路与四方面军会合。”王永模说。按索尔兹伯里的调查,当时没有事实证明毛泽东或其他中央领导知道红四方面军已经进入了松潘藏区,同样,四方面军也不知道中央红军到了哪里。长征初期,一、四方面军有一些断断续续的联系,后来就断了,“据称是四方面军丢失过一个密码本,担心它已落入蒋介石之手”。更主要的还在于两支大军都在运动中,当毛泽东带着大队人马在云贵高原兜圈子时,张国焘的部队正强渡嘉陵江,向四川西北角运动。因此,索氏认为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去与四方面军会师,是“下了赌注的”。
王永模和在松潘研究红军达30年的专家杨继宗均认为,索氏的判断不准确。随着这些年军史研究的深入和相关档案的解密,我们知道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前互相是了解情况的。从1931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于当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向岷江地区转移。此时红四方面军已发展到5个军11个师33个团,共计8万多人,其序列包括:第四军,军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第九军,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第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第三十一军,军长王树生,政委张广才;第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委杨克明。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任主席。
5月上旬,当红四方面军获悉红一方面军渡过金沙江的消息,就在江油附近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研究策应和欢迎中央红军事宜。6月2日,红二十五师师长韩东山被紧急召到理番(今理县)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布置他前往懋功接应中央红军。韩率二十五师为先头部队,由三十军政委李先念指挥,6月7日占领达维镇,接着李先念在懋功县城设立指挥部,迎接毛泽东的到来。
6月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突然收到了来自雪山那边红四方面军的电报:
中央:
红军西路军先头部队指挥员望转呈朱德、毛泽东、恩来诸同志:
一、我们已派一小队向西南进占懋功与你们取联系。你之先头部队确取联系后,请即飞示以后行动总方针。我方情况请问我先遣之指挥员同志,即可得知大概也。
二、川西一带情况有利于我们消灭敌人作巩固之后方根据地。
国焘、昌浩、向前
这封来电如同一阵春风,很快传遍了中央红军各部队,引起一片欢呼。
因此,王永模认为毛泽东率队北上并不是盲目的。只是他面临三种选择:一是从泸定沿马帮的山路直取丹巴进入藏区,这条路最近,约200余公里;二是翻二郎山走天全、穆坪(宝兴)原邛崃茶马古道北线,再翻夹金山进入藏区,这条路大约500里~700里,且不太好走;三是出雅安沿邛崃山与四川盆地边缘北上松潘,这条路好走,但危险太大。党史专家杨继宗告诉我:“无论走哪条路,毛泽东心里都非常清楚,红军进番区只是借道,决不会久留。”
那么,毛泽东最终为什么选择第二条线路?王永模认为这是“别无选择的选择”。如果走第一条,“泸定以北属藏区,民风剽悍,乾隆打金川时的艰难对于熟读史书的毛泽东来说,肯定是清楚的;走第三条,刘湘、刘文辉的120个团,加上蒋借机入川的10个中央师,正张网等着
第二章 邛崃茶马古道二郎山(2)
再者,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可以看出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是中国重要的人文地理线,即汉民族与西部少数民族的分界线。其中第一条仍属大渡河谷,泸定以上已是游牧区,这不是毛泽东愿意接受的;第二条即纵贯邛崃山系的夹金山脉,几十年来,很多读者把夹金山理解成红军翻过的一座山峰,其实它是一条山脉,从小金县一直向南延伸到天全县,长约200公里。这一线是藏羌汉杂居区,生产业态是农耕和游牧的混合型,又恰恰是地方军阀和国民党军事力量的薄弱区,因此这条线是毛泽东所能选择的最接近汉民族生活区、又能避免与敌主力遭遇的生存线。
在本章,我从泸定出发,向东翻二郎山,经天全到飞仙关,然后向北过芦山进宝兴,出邓池沟进蜂桶寨,最后来到夹金山下的硗碛寨。这一路属于邛崃茶马古道,包括了如今的甘孜和雅安地区,沿途景色秀绝,特别是芦山县城北灵关大峡谷,长近40公里,群峰欲合,危崖插天,不敢仰视。因下游修电站,峡谷中早年挟奔雷轰鸣的宝兴河渐成平湖。早在先秦,这里即蜀与番区的天然分界线,明代还设有巡检司,查验出入番民的腰牌。峡以西属石棺文化区,其东则是巴蜀文化区。东晋常璩《华阳国志》上说蜀王以“熊耳、灵关为后户”的记载是确切的。东汉至唐,这里开拓了百丈驿道,南下干道遂直趋雅安,前不久硗碛电站开工,挖出东汉崖墓群,亦证明这条路已存在两千年之久。
这条路上,还有多少故事等着我去阅读?
郎山等,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地理分界线。二郎山的“二郎”与汉民族神话演义中的二郎神无关,它来自藏民族传说。相传远古时有一位吐蕃老人为寻找一条与前藏相通的路跌落深涧,他的两个儿子继承父业,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茶马古道。人们为纪念这对同胞弟兄,便把这座山起名“二郎山”。
1935年6月上旬,中央红军翻越二郎山向天全进发。
15年后的4月,张国华、谭冠三、昌炳桂、王平任、陈明义等当年翻越过二郎山的红军将领,率第十八军3万人马再次翻过二郎山向西藏进军。进军西藏最大的困难是交通和补给问题。历史上清政府曾多次对西藏用兵,平定内乱和打退廓尔喀人入侵,但由于解决不了交通和补给,驻军甚少。我十八军进藏时,按毛泽东“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于当年5月成立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陈明义
第二章 邛崃茶马古道蜂桶寨•;邓池沟(1)
历史之魅——法国传教士在这里发现大熊猫
1935年6月上旬,中央红军从灵关向硗碛夹金山进发时,路经蜂桶寨。这一带属茶马古道北线,地貌如沟,沟中是咆哮奔腾的宝兴河,两岸青山相连,植被茂密。1935年的穆坪蜂桶寨,无所谓国家级风景区。红军主力从这里快速穿过,没留下更多记载。
但这里注定值得关注。从地理上看,蜂桶寨方圆辽阔的山地均系夹金山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的山地气候,山地间水系发达,被学术界称为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和动植物博物馆,因而孕育了大熊猫这样神奇的生命。就像九寨沟因九个寨子闻名一样,蜂桶寨也因蜂桶得名。这里草木葱茏,蜂多,个小,但产量高。与我同行的老唐是宝兴当地的一位官员兼作家,青衣羌人的后代,对当地历史与风情有深厚研究。他说你别看这些寨子山墙檐下的蜂桶不起眼,但每只桶年产蜂蜜可达十多斤,“而且这里的蜂蜜还由于山间多贝母、天麻等名贵药材,很名贵呢。”我细看沿途寨中那些蜂桶,模样也不咋的,桶状如斗,粗细不均,有的干脆就是一段圆木挖空,蜜蜂的出口都一律在下方。
问及羌族,老唐来了兴趣。他说羌是中华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人尚武,为缔造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立下了汗马功劳,1842年鸦片战争中,羌族士兵开赴浙江宁波前线英勇杀敌。1935年仅茂县一地就有1000多羌族青年参加红军,还有上万名民工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羌族原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游牧民族,其中与汉族接近的一部分,由于农牧生产变换的频繁接触,逐渐学会了汉语言和农耕,定居到洮、岷、白龙江、西汉水等河谷,后又分出若干支系,有白马羌、牦牛羌、青衣羌等等,“我们宝兴主要是青衣羌。”
我说青衣羌很会选地方啊,这里到处是美景。老唐说那是祖先有眼光,“汉人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