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话中国人 >

第3章

大话中国人-第3章

小说: 大话中国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说,项羽这个人是很有志气的。在他小时候,就十分狂野,当他发现华盖下的秦始皇是那样威威风风时,竟然脱口大叫:“彼可取而代之!”当然,他这种狂野,也算得上是狂出了真性情的。但狂,并不是坏事。与项羽自己同时代的敌手刘邦也狂,他看见秦皇帝后也发出极端羡慕的狂:“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可惜,同样是狂,其取向结局就偏不一样。    
    狂者要有忍性、谦性、德性、仁性、理性和良知性,无此六者,就泡汤了。虽然,有此六者还得像孔明在与刘备《隆中对》中指出的:要有得天时、占地利、取人和这三方面,否则,你再怎么狂得傲慢,狂得谦逊,狂得慷慨,狂得从容不迫,终是无望的狂。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县)人,他发狂,狂得却是时候。他“先与其叔项梁共同起兵,项梁死后,他担任讨秦总统帅,秦亡后,自称为‘西楚霸王’,执诸侯之牛耳,时当二十七岁。继而又与刘邦展开争夺天下的大战。由于他军事上享有优势,因而曾多次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最后终于未能斗过足智多谋的刘邦而自刎身死,时年三十一岁。”    
    自春秋五霸生发以来,谁都想当霸王,以期赢得身前身后名。反正皇帝当不上,过过不可一世的霸王瘾,也是值得的。似这种过霸王瘾的劣根性行为已经二千余年了,到今天竟然还延续在一些企业主的身上。如大邱庄的禹作敏,俨然以霸王自居,又如新落马的南德公司老板牟其中,也以领袖自诩,这些人“马失前蹄”不就是受到刚愎自用的捉弄么?看来,人的刚愎自用太过,其霸气就足,霸气一足,断非天亡其,而是自亡也!    
    一个小小企业的业主、老板,就自认为成就了霸王业了,成就了物质领袖了,岂不好笑?试看象棋盘那句“楚河汉界”,分明是把大好河山平分秋色了,那项羽才称作是“西楚霸王”的,拥有河山半壁的统帅,自己不称人家都会拥称你,像这样的霸王伟业才是当之无愧!谁似今日一些小业主、大公司的老板,也竟大言不惭地自称霸王、领袖,这就足见大凡有此霸王气的人,也当打在劣根性行为范畴里头去。儒商如何,奸商如何,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俗话讲的:“富不癫狂,穷不倒志。”    
    孟子讲: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对于刚愎自用、霸王气十足的人来讲,是很难做到“独善”与“兼济”的。或许也会捐款给“希望工程”,但是一则出于沽名钓誉,另则或受政府的托咐而已。所以在中国很难出现个人的慈善机构,这也是造成中国的科学人生观、老是在亦步亦趋的原因。同时,造成了穷人与富人之间心性上的磨擦,这也是劣根性行为的因袭、堆积及至积重难返的一种羁绊。    
    西楚霸王是个既有傲气,又有傲骨的人,他死于刚愎自用兼霸气十足这两方面的劣根性行为上,是诚为可惜,也诚不足惜的。后人既想做万贯家财的陶朱公,又想着要做霸王、领袖的“伟业”,有此劣根性,想必当会一个个中箭落马,成为古今奇观的劣根性悲剧。


第一章第6节 中国人的偷窥

    中国人的偷窥:逼近寻常百姓家    
    不少人都有着窥视别人秘密的欲望。可是每个人又都既想保护自己的隐私,又都不自觉地想要偷窥别人。    
    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意识。    
    中国人的偷窥因了监控产品的不断涌现,已无孔不入。有位商人说,在他的店里,平均每月可以卖出五六十个微型摄镜头。按照规定,凡监听、监视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都要经过公安部门的批准。因为在国内外,像这类产品都属于“特定机构”的东西,但现今却大大咧咧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有些人担心,各种偷窥产品“走俏”,有可能会让人滥用。比如让一些有不良用心的人放在宾馆的洗手间、商场的更衣室、街头的公厕或自己的房间等。    
    在现实的生活中,谁愿意接受隐私被侵犯?然而,时下却是偷窥你没商量的余地。    
    一位白领小姐向记者谈了她的感受:“我们办公楼的每一条过道上,都安装有监控摄像的镜头,大家进进出出都感觉好像被一双眼睛盯着,连洗手间的天花板上也有一些小小的圆镜头。不管有没有被监视或录像,大家都觉得很恐怖,也很没有安全感。”    
    另一位文秘小姐说:“有时,离开这个地方的大门,冷不防就有人拿着望远镜站在高楼大厦的阳台上对着你偷看,竟有一种被人当成小偷的感觉。”    
    有位少妇说她在住宅区的房里,发现对面的房间总像是有人在对自己鬼鬼祟祟,让人坐卧不宁。她试图想找到被监控的源头,但对方拒绝进房。心理咨询师问她,你怎么会怀疑对方在偷窥你呢?那少妇说了一段她的见闻。    
    原来,有一天,她到市场上去购物,无意中听见一位年轻人说:“喂,有监控器卖吗?”店主说:“有,你买来做什么用?”那个人只是诡秘地一笑,接着问:“我如安装它,会不会被人发现?”又问:“在二三百米的范围内,能不能拍得到?看不看得清楚?”那店老板就说:“这个么,这你不用担心啦!不过最好是买针孔这种,摄像孔很细,你可以把它装在天花板里,通过天花板的小洞来监控,简直就是神不知鬼不觉啦!”这位店老板说完便当场演示起来。他先将摄像头的一根电源线接上交流电,另一根线插入电视机的视频接口,然后把摄像头对准对面的小店铺,顿时,便有两位正在交头接耳的女性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连她们脸上的变化神情都尽在眼前。最后老板还会对买者说:“我们还可以上门免费安装,但具体怎么安装,那要根据你家的房间环境、屋内摆设来决定。反正我们会帮你装得巧巧妙妙的啦!”    
    的确,偷窥已使人防不胜防。据说,但凡前去购买“偷窥器”的人,大半是些男性中青年人,甚至有的是大、中学生。    
    有记者问心理学专家:“请问这些偷窥者难道是有病吗?”    
    心理专家说:“一半是猎奇,一半是病态。大家都知道,谁不愿意窥探别人的秘密?不少人都有窥视的欲望。有的人既想保护自己的隐私,又不自觉地想要偷窥别人。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实在是讽刺得不能再讽刺的事儿。但从心理角度上来说,窥探与被窥探,其实就是来自对真实的探询,同样是出于一种了解他人的渴望。但偷窥,应当有个适当的尺度,以不侵犯他人的隐私为标准。对于一个有理性的人来说,他不会超过这个标准。从心理学的层面上讲,可称之为‘好奇心过盛’,不仅仅是涉足到道德层面的问题。进一步讲,如果偷窥者试图偷看人家的洗澡或什么做爱方面,那就是‘好奇心变态’,这已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心理异常。”    
    一位高级心理大师指出:偷窥狂属于性变态的一种,这种人格是扭曲的,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更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变态会使变态者的生活能力以及学习、工作能力下降,并且丧失掉某些必要的行为能力,从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例如,性格和个性异常的人很难与他人和谐相处,而过分忧郁或焦虑者常常感到极不愉快;有毒瘾或怪癖者,将终日伴随着“痛苦”生活;易激惹的人,往往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忐忑不安或大动干戈;可能因冲动行为招致不堪设想的后果,甚至犯罪……变态心理及其行为不仅会影响人生的各个方面,而且会直接伤害变态者的身心健康,严重时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幸。    
    事实上,即使心理很健康的人,在一定的场合或特定的时间内,心理活动也可能暂时出现程度不同、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的平衡失调的异常情况。这些心理变态的情况可能损害自己,也可能危害到家庭、个人、社会、他人,不及时纠正和处理,对人生是有影响的。了解变态心理学并运用心理技术,有助于解决生活中碰到的某些心理问题,消除烦恼和痛苦,去获得愉快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呢?    
    变态心理学,即“异常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变态和接近变态的心理现象以及各种精神活动异常的一门学科。变态心理学与一般心理学不同,他不仅仅是研究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规律,而是在研究正常心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那些异常的、变态的心理活动,寻找变态心理的原因,了解变态心理发生和发展以及转归,并研究防治各种心理异常活动的心理疗法。


第一章第7节 中国人的交易

    中国人的交易:从“杀熟”到“凌弱”    
    中国人的信用交易问题,早在很早以前就给营利专家们破坏了。有位学者给我们透视了浓重的一幕。    
    学者指出,从表面上看,“杀熟”与“凌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但如果审视一下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我们社会生活的轨迹,也许可以发现这两个现象的某种内在联系。    
    “杀熟”现象兴起于90年代初那个“全民经商”的氛围之中。许多人还记得,80年代广东流行一句名言:关系就是生产力。用今天学者的话来解释,就是社会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但在我们的社会中对“熟人”的信任和对“陌生人”的不信任,一直就是硬币的两个面。在熟人圈子内部,其成员是彼此高度信赖的,而在这个圈子的外面,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信任结构主要是存在于这个“熟人”圈子之中。在圈子里,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学、同乡、同事,是构成信任结构的基本纽带和基础。在90年代经商热刚刚兴起的时候,由“熟人”构成的“关系”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谁有较多的社会资本,谁就可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对信任结构的破坏,最初是以“杀生”的形式出现的。在圈子的内部,是互相信任甚至是互相利用。而在这个圈子的外面,坑蒙拐骗则成了不成文的规则。但没有多长时间,圈子外部仅有的一点信任结构就很快被破坏掉。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本来以熟人圈子构造信任结构的传统,使得更大范围中的信任结构难以形成,文革中政治上的互相斗争和倾轧,更使得“防人之心”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意识之中。而处于雏形状态的市场经济中,行为准则的缺乏,无疑使得对信任结构的摧毁显得轻而易举。这样一来,坑蒙拐骗就从圈子的外部,转移到了圈子的内部。于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亲戚坑亲戚、朋友坑朋友、老乡坑老乡,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商场失利,恰恰是被熟人、亲戚或朋友所“杀”,因为不是熟人不会上当。    
    进一步加剧了“杀熟”现象的,就是传销。传销网络的建立,基本是以“熟人”为基础的,许多传销的结果最后演变为利用亲戚朋友间的信任行骗。河北省张家口市工商部门在捣毁3个传销窝点行动中,查获的16名传销人员全是亲戚朋友关系。在郑州市工商部门查获得“直复式营销”的变相传销活动中,这些传销业务员发展的下线都是自己的同学、战友、亲戚、朋友等,更有甚者,在海南省三亚市,工商部门查获了这样一个来自甘肃省的“传销家庭”,先是母亲丘某将儿子骗来,发展成为自己的下线,然后是上当的儿子如法炮制将父亲骗来,使之成为传销组织的一员。到被抓获时,这个“传销家庭”及其下线分别以合伙做生意、介绍工作等名目,又蒙骗76名亲戚朋友加入了传销组织。    
    其实,在其他的一些同业领域中,比如在保险推销中,这种“杀熟”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杀熟”现象造成的一个最严重的社会后果,就是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互信任破坏殆尽。如前所述,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中,基本的信任结构本来就是围绕“熟人”建立起来的。相对于其他信任结构而言,这种以“熟人”为基础的信任结构也是一种更为基本的信任结构。但在“杀熟”的过程中,恰恰是将这种最基本的、甚至是仅有的信任结构给摧毁掉了。昨天还以为是最可信赖的人,今天就成了坑害自己,让自己上当的骗子。于是,人们就自然得出了一个结论:除了自己,谁也不能信任。    
    但在当时,也有一些乐观的学者认为:“杀熟”也许是一件好事。他们的推论是这样的:“熟人”之间的信任,造成了对外界的信任,从而妨碍了更大范围的信任结构的形成;“杀熟”意味着最基本的信任结构的破坏,在最基本的信任结构破坏之后,社会会处于一种完全没有信任结构的状态,这时候人们就需要建立规则,在普遍不信任基础上建立的新规则,可能会有利于一种普遍性的信任结构的建立。这样的推理,在逻辑上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以小圈子为基础形成的信任结构,确实会对普遍意义信任结构的形成起妨碍作用。如果对比一下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信任结构基础的差异,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个道理。    
    但是,这种推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以“熟人”为基础的信任结构被破坏之后,既可能会形成新的、普遍意义的信任结构,也可能是什么样的信任结构也形成不了,而是处于一种没有规则、没有信任、弱肉强食、以强凌弱的状态。不幸的是,这样的趋势正在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开始出现。最近审结的刘涌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一案就可以清楚说明这一点。我们知道,在案发之前,刘涌在沈阳市是一个有名的“成功人士”。他拥有20多个下属企业、3000多名员工、7亿资产,是有名的企业家、沈阳市人大代表、沈阳市公党直属支部组委。    
    其实,这绝非是一个偶然的案例。最近一段时间在许多地方发生了物业管理公司殴打业主的事件。比如,北京丰台区鹏润家园的业主居然被保安殴打。还有“天通苑”、“北苑家园”等小区业主被打事件,广州白云区法春兰花园业主被物业公司殴打事件等。而在拆迁过程中,使用黑社会力量的也不再是个别现象。如在扫黑中被打掉的“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房屋拆迁有限责任公司”,属全民所有制企业。这个公司先后雇用40多人(绝大部分是社会闲散人员)承揽拆迁业务。自成立以来,这个“拆迁公司”因拆迁发生故意伤害他人案件10余起,打伤30余人,使许多拆迁户深受其害,并迁怒于政府。类似的事情其实远不是只存在于物业管理和房屋拆迁的行业中。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出,在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类似的以强凌弱现象,已经相当程度地存在。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曾经分析过信任结构消失与“黑手党”的关系,指出在信任结构消失之后会形成一种以暴力为基础的以强凌弱的结构。从上述所列举的现象中,我们再次看到了这种逻辑所起的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到的是,还有一种不是以暴力为基础形成的以强凌弱的现象,这就是垄断。当前我国存在的垄断现象,其主要特点是行政性垄断、行业垄断以及并不明显的自然形成的寡头垄断。在这些不同的垄断形式之中,最严重的当然是行政性垄断和以行政权力为后盾的行业垄断。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经历了20多年的市场取向改革之后,特别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的资源重新积聚的现象,寡头垄断已经开始在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寡头垄断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