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红房子 >

第12章

红房子-第12章

小说: 红房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还断了,塌了半截歪到一边。这样的路走着游街队伍就吃力了。既要顾着脚下爬坡,免得
泥溅裤子,脚踩滑,又要顾着走好队伍,振臂高呼口号。顾上顾下,游街队伍忙得呼哧呼哧
的,口号声也常常呼得走了调,时高时低时停顿。呼的口号都有:“上山下乡光荣!”“留
在城里吃闲饭可耻!”“坚决拥护最高指示!”“抗拒上山下乡绝无好下场!”“谁敢抗拒
砸烂谁的狗头!”亦琼不敢怠慢,口号照呼不误,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要不是她胸前挂着
黑牌子,别人见她呼口号的样,怎么也不会想到她就是被游街的人。街道两边的住家户倚着
板板房的门框,或从吊脚楼的窗户伸出头来,和紧贴墙根的过往行人一起,看着这奇特的游
街队伍指指点点笑,游街队伍里的女孩子也忍不住笑。游街的气氛被破坏了。

    办公室头儿直喝斥亦琼,你给我老实点,不许你呼。

    亦琼说,怎么不许我呼,这是革命口号,谁不许呼,谁就是反革命。反正她也是跟办公
室头儿较上劲了。

    游街队伍爬完石梯坎来到观音岩外科医院门前,这里是市中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往左笔
直向上通七星岗,往右急转弯通两路口。马路的对面是枇杷山峰,过于陡峭的地方长着树,
塌坡的地方打了一层三和灰,修整出来的坡地层层盖着房子。山下的人行道特别窄,行人大
都走外科医院这边的人行道。

    头儿指挥队伍停在外科医院住院部栏杆外的人行道上,让亦琼站到高板凳上去。亦琼不
肯,头儿让红卫兵来拉。亦琼就用两个手肘左右拐,没人敢上前了。

    头儿发怒了,走上前用脚往亦琼膝盖弯一扫,嘴里叫,你不站,跪也可以!

    亦琼不提防,膝盖一弯,扑通一声栽倒地上,嘴唇磕破了。亦琼从地上爬起来,抹了一
把嘴角的血,瞪了头儿一眼,自己站到高板凳上去了。

    亦琼胸前挂着黑牌子,高出众人半个身子,远远近近都能看到她,她也能看到远远近近
灰麻麻的一片。人是灰的,穿着青色、蓝色的衣服,象是满街的灰麻雀、黑狗熊一样;马路
是灰的,满地纸屑、灰尘、垃圾、废水;汽车是灰的,电车贴满了标语口号,车窗全打碎了
,汽车罩着帆布,扶手断了;房子是灰的,墙的下半截是残破的大字报纸片,上半截布满弹
孔,煤烟熏黑了窗户;天是灰的,烟尘滚滚,看不见一点太阳和半点蓝色;连树叶也是灰的
,山上山下的树,都被过往汽车扬起的灰尘覆盖满了,没有一点绿色的光泽。自己就生活在
这么一个灰色的城市里,怎么过去从来没有发现过呢?

    城市有什么值得留恋,要赖在这里不走呢?当然不能走。城市是生她养她的地方,历史
闻名的大城市都这个样,农村就可以想象了。那不只是灰色,还是黑色的了。城市没得改善
,农村还会有吗?她在了望这座灰色的山城时,更加坚定了不下乡的决心。

    她把头高高仰着,望着天,一脸无神的样。她随批斗的人怎么呼口号,怎么数落她的罪
状,只是不开腔。这里也没有她开腔的份,游街罚站示众,都是为了杀她的威风,杀一儆百


    人来人往的行人见示众的是个不下乡的女知青,颇有几分希罕,几分同情。围观的人里
三层外三层,过往电车上的乘客,也纷纷伸出头来看热闹。一时间竟造成了交通的堵塞,喇
叭声、吆喝声不断。亦琼也就低下头来打量围观她的人。

    有老太婆说,作孽呀,小小年纪就游街。搞不懂她是说亦琼作孽还是处罚她的人作孽。


    有人在汽车上骂,这年头,知青也游街,真他妈的新鲜!不去不去就是不去!

    头儿听见了,踮起脚尖往马路上看,谁在骂,谁敢抗拒最高指示?

    汽车“轰”地一声开走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笑声。亦琼一下子觉得在汽车上骂太妙了
,叫头儿哪儿去抓人?她想起文化革命追究“反革命谣传”,被追究的人说是在上厕所时听
来的,到哪儿去查实呢?

    有妇女在抹眼泪,一望而知是家里也有当知青的儿女。那年月,谁家没有下乡知青呢?


    有干部模样的人在说,毛主席指示,上山下乡要说服教育,不能这样蛮干。

    有了这句话,人群中的议论多了,是呀,是呀,要说服教育,不能蛮干。

    亦琼仍是一动不动地在高板凳上,她不能动,也动不了。一动就会摔下来。不站高板凳
就得下跪。站着还是比下跪好,她就象个塑象一样,笔直地站在凳子上。

    站了个把小时,军宣队代表赶来了,对头儿嘀咕了几句,军代表把亦琼扶下来说,好了
,好了,回去说吧。

    亦琼下得板凳,两条腿都僵了。她就地活动了一下腿脚,才能走路。那时她只有18岁


    罗妈做起锦上添花的工作来,把母亲在机修厂做临时工的事情告诉了街委会,不能让“
矮子婆娘”安安逸逸拿工资。街委会通知机修厂,停止母亲做工了,到街委会参加办学习班
。街委会围攻母亲,说是她教唆的。

    母亲说,“一娘生九子,九子不象娘”,我说服不了她。

    小妹被街道弄去挖防空洞,那么好分工作的?她回到家哭,抬不动土,罗妈使劲往她筐
子里装土。

    老大知道了,急忙赶去学习班,和负责的工宣队、军宣队交涉,要他们放母亲和亦琼回
家,免除小妹挖防空洞,他负责说服亦琼下乡。

    亦琼回到家,对哥哥的作法很不以为然。

    她说,你是城里工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下农村试试!

    老大说,这是潮流,个人不可抗拒。如果不从改造人的政治立场看,知青下乡是解决失
业的一个权益之计,是你们为减轻国家的就业困难所作的牺牲和贡献。搞文化革命三年了,
你们早已到了毕业的年龄,新的小学生又长大了。你们再不离校,小的又怎能升中学?你看
小弟小妹不是早该上中学了吗?哪里有学校让他们上?

    亦琼说,难道我们离校就该是下农村?她和哥哥辩论起来。

    老大说,渠道是多种的,也可以进工厂,就象当年我毕业进厂一样。问题还是出在文化
革命,工厂都停工了,我们都没有事情做,又怎能招收新的工人?即使招,也只是少量的。
现在积下了三届初中高中毕业生,几十万,上百万人,要一下子解决工作是不可能的。国家
不发展生产,休想解决就业问题。

    亦琼说,既然是招工有困难,为什么要说让我们去接受再教育?

    老大想了一下说,共产党不承认社会主义有失业,把一个就业问题当做政治运动看待了
。因此,你要抗拒是不成的。抗拒就是反革命。爸妈小妹都受你牵连了。这是连坐,其实也
不新鲜,封建时代搞了几千年了。即使为家里人着想,你也不能拒绝下农村。

    亦琼无语了。让爸妈弟妹受她的牵连,这是她心不安的。她第一次听到对知青下乡如此
新鲜的说法,不得不承认,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而且还是很有见解的。她对哥哥佩服得五
体投地。说,哥哥,你这些思想都是哪儿来的呢?

    老大笑了,知道说服大妹了。他说,看书,动脑筋思考呗,我早就对文化革命有疑问,
只是不能公开反对罢了。你看我参不参加造反派?我什么派都不参加。我不介入。

    (亦琼后来知道,老三届的中学毕业生一共有1350万,1968年下乡200余万
,1969年下乡260万,到1978年,长达十年的知青运动共下乡1600多万。1
979年,知青以大返城的行动宣告了下乡运动的破产。返城人数一共有1900多万,比
文革期间下乡的总数多出300万。)

    亦琼学校集体下乡的地方在酉阳,酉阳、秀山靠着湖南湘西一带,解放初期湘西剿匪就
在这里,沈从文的《边城》就写的这里。这里是连农民都不愿待的穷乡僻壤。宁子姐姐写信
回来说,她们生产队一个劳动日只有3分钱,一年干到头还要倒补。

    老大说,把知青故意安排到这样恶劣的地方去接受改造,就是整人了。这是不能去的。
那么偏远,交通不便,有个什么事,你就成了“墙壁上挂团鱼——四脚无靠”,我也帮不了
你的忙。

    老大托人挂钩,安排亦琼到綦江县去插队。宁子为亦琼要走难过。

    宁子那病残缓走的事,老是象“半空中挂丝瓜——悬吊吊的”,街委会三天五天要她作
复查。那已是过去得的病,又不是医不好的毛病,哪里次次检查都有问题呢?

    有一次检查小便,没有红血球和蛋白,把宁子吓个半死,没毛病就得下乡。她出身“花
五类”(职员、店员、教师、医生、商人),父母还有历史问题,是不敢违抗下乡的。在复
查前两天,她拼命吃鸡蛋、吃豆腐,好使尿里有蛋白,可是没有红血球呀!月经又没有来。
她想着姐姐的嘱托,跑来找亦琼商量怎么办,一定要帮她想个对付的办法。

    正好那两天亦琼该来例假,她答应陪宁子去医院复查,到时抹一点她的月经血到尿里去


    宁子怕不保险,连声说,要是你不来例假呢,要是你不来例假怎么办?

    亦琼想了一下说,那就把手划破,滴一点血进去。

    宁子这下放心了。

    去医院复查那天,亦琼月经来了,她跟着宁子去厕所,迅速把手伸进裤子里,摸了一点
血,拿出手放到宁子的尿瓶里搅了两下。然后宁子端着尿瓶出去化验了。化验结果出来,宁
子小便里的红血球有三个“+++”号。

    中年女医生将信将疑地看了宁子一眼,宁子不敢正眼看医生,把下巴搁在亦琼肩上,死
死抓住亦琼的胳膊。亦琼毫无表情地盯着女医生。

    女医生问亦琼,你帮她弄了月经血吧。

    亦琼摇摇头说,没有。她有肾炎病是事实,哪能每次检查都一样?

    女医生摇摇头,给宁子的化验单盖了公章。

    从医院出来,两人长出一口气。宁子早已吓破了胆,亦琼也只是表面绷着,心里紧张死
了。

    她对宁子说,好险,看来是我把月经血弄多了一点,引起医生怀疑了。好在她那个年纪
也是当妈的,说不定家里也有知青,饶了我们一命。

    现在亦琼要下乡了,以后宁子身边就再没有可以帮忙出主意的人了。宁子对亦琼说,与
其象这样留在城里提心吊胆,还不如跟你一起去下乡。

    亦琼说,那可不要这么想,你好不容易熬到今天,再坚持一下,以后总不会老这么把病
残知青盯得紧。再说我哥只联系到一个插队的名额,只有等我下去了,再帮你想办法。要不
我不忙走,等联系到两个名额的地方我们再一起走。

    宁子说,那不行,安置办把你盯得那么紧,又要说你耍花招了,你家又要不得安宁了。


    亦琼说,这可怎么是好呢?

    那天,正当两人站在市委门外这么商量来商量去的时候,一个干部模样的人从市委出来
,他见亦琼两人愁眉不展的样,又在说下乡的事,就停下步来,听她们说。亦琼两人都没留
意旁边有人听她们说话,还是自个儿说自己的。

    那干部终于说话了,你们是知青吧。

    亦琼宁子这才注意到旁边的人,说,是的。

    干部说,我好象听你们在说下乡的事,是不是拿不定主意,该去不该去,该往哪里去?
只有一个名额到綦江,是吧?

    亦琼说,是的,我们是好朋友,不愿分开走。

    干部笑着说,你们两人都很为对方作想嘛。愿不愿意到我们巴县来,巴县比綦江近,条
件也要好些。我是巴县安置办公室的老胡。

    亦琼听着眼睛都瞪大了,还有这样的好事,那可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得全不费功
夫”。她张着嘴,笑咧咧地说,真的?

    干部说,当然是真的,我还拿你们知青开玩笑?你们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愿意,就到渔
洞镇巴县安置办来找我。安置一两个人不成问题。我留一个地址给你们。说着,拿出皮包里
的纸和笔,迅速写了一张条子给亦琼。有困难来找我。我很忙,就不和你们多说了。

    亦琼拿着纸条连声说谢谢。

    亦琼和宁子一起先到宁子家,给宁子妈妈讲这事。宁子妈妈将信将疑,还有这样的好人
?她要亦琼把老胡的年龄、模样都讲一番。

    亦琼说,一张很和善的脸,红扑扑的,上嘴唇包不住牙齿似的,老是一副露齿笑脸,头
发白得差不多了,大约有50岁吧。

    宁子妈说,这个事还得想一想,他不是留了地址给你们的吗,按招办地址给他写封信,
请他下次到市委办事时,到我们家来作客,告诉他我们家就在市委旁边的曾家岩。宁子妈妈
想见见他,她怕两个女孩子遇到坏人。

    亦琼和宁子赶快联名写了一封信给老胡。亦琼下乡的事本来很急,突然又多了这么一个
去向选择,她回家告诉了哥哥。

    老大说,这个机会不能放过,说不定是天意,有贵人要助你一臂之力。等老胡进城来访
太慢了,我们马上到巴县去找他。

    老大和亦琼、宁子一起到渔洞镇去了,什么疑问都打消了。老胡是知青办的负责人。他
听了对他的怀疑,哈哈大笑说,看来是我太冒昧了,那天也不是我多管闲事,我只是被这两
个知青感动了,那么为难,那么谦让,就想着是举手之劳,帮她们一把。

    当即在渔洞定下亦琼到巴县落户了,宁子不忙下户口,真的到非下不可的时候,再把她
安置到亦琼的生产队去。他要亦琼好好表现,他会关照她的。

    亦琼象吃了定心汤元一样,连连点头说,我保证,我会给你争气的,我要让你为我骄傲
,一定不会白照顾了我。

    她作这样的保证,也不知该怎样才能做到让老胡为她骄傲,但是她太感激老胡了,也就
很诚恳地说出这种以后不一定能做到的话。

    以后的事情证明,老胡把亦琼安置到巴县落户,是她人生道路上非常关键的一步。

    老大帮亦琼买知青证供应的物品:一个脸盆,一根尼龙绳,一床草席、一床蚊帐,一床
线毯,二丈四尺铺盖布——那时城市居民每人每年供应3尺布,只够做一条短裤,全家人的
布票合在一起,才可以做一件上衣。因此,二丈四尺白布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了。

    另外,老大花了47元钱,那是他一个多月的工资,给亦琼买了一件庞大的乐器——扬
琴,要她带下乡。亦琼惊得目瞪口呆。天啦,她一向不会唱歌不会跳舞,没有一点音乐细胞
,给她买一件她压根不喜欢,也压根不会的乐器,这不是难为她,逼牯牛下仔吗?

    老大自有他的道理,他说,不会可以学。现在要想找个工作,找条出路,只有两个捷径
,一是会艺术,二是会体育。要你搞体育是不可能的,打篮球你没有高度,搞田径你跑不快
。人家一看你这样,也不是搞体育的料。但是搞音乐就不一样了,这是看外表看不出来的,
并且也比较好学。

    亦琼说,可是我不喜欢,怎么搞音乐嘛?

    老大说,现在的事不是凭兴趣来做的,得根据需要,根据利益。你要想招工出来,就得
有个一技之长。虽然老胡答应关照,但他管一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