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116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116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孟子也说,天将要降大任给这人,一定先要叫他吃尽苦头,受过许许多多的磨炼,然后他才能有成就。从这些吃苦头经历磨炼,考验他的智慧他的德行,这考验是给社会大众看的。社会大众如果看到他这情形,一般人受不了,会怨天尤人,会心里有不平!他怎么若无其事,心平气和?他真正能够把一切毁谤、误会、侮辱、陷害没有放在心上,不但没有放在心上,这些恶意对待他的人,他能以善意回馈,普通人做不到。社会大众看了:恶意对待他的人,他都以善意回报他,何况我们这些没有恶意,对他很尊敬,愿意接受他教诲的,他对我怎么会不善?这就是说,有一个大的善事要你去做,对社会对大众有利益的,之前一定有考验,这是一个自然的法则。圣贤人行事没有不随顺自然的,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勇猛精进,不管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不管什么样的打击障碍,他都能通过。他靠什么?靠圣贤的教诲。佛法里面所说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菩萨所行的四摄、六度、十愿,无往而不利。
  第二个名号『无量宝』,「宝」当然是法宝,法宝真的是无量无边。佛法里面常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是从枝叶花果上说的。教学一定要抓住纲领,要依凭根本,根本是什么?佛法常讲「慈悲为本」,真的,根本就是慈悲。慈悲从哪里来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人为什么没有慈悲心,没有爱心?迷失了自性,慈悲心就没有了。看到人都讨厌,就算你喜欢的人,很喜欢的人,今天很喜欢,明天就讨厌了。这世间多少年轻男女不是很喜欢吗?结婚了吗?没几天听说闹离婚了。他为什么会有这现象?没有别的,迷失了自性。把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一迷把智慧就变成烦恼了。所以诸位不要小看烦恼,不要去埋怨烦恼,烦恼原本就是智慧,它变质了。迷就变了,觉悟了,它又变回来了。它的体是心性,心性不生不灭。
  圣人了解事实真相,教导我们,一切吉凶祸福、圣凡佛魔全在一心,一念觉你就是佛,一念迷你就是魔;在心性上讲「无佛亦无魔,无佛无众生」,一念明了你就是圣,一念糊涂你就是凡。起心动念关系太大了,这是佛在经上一再的说、常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为什么不想善的事,想好的?你为什么去想不好的?再跟你说,所有一切善的、好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所有一切不善不好的,自性里头本来没有,而是你自己迷了,迷了自性,胡思乱想,把好的想坏了,这是真的。把好人想成坏人,把好事想成坏事,这事情太多太多了。如果你念头一转,你能把坏人想成好人,把坏事想成好事,那个坏人真的会变成好人,那个坏事真的会变成好事,不可思议。所以,佛法修行非常重视观想,我们净土,修净土重要的修学方法,《十六观经》。《十六观经》是讲净土修行的方法,把不净的观想转变成清净的观想,佛在这经上教给我们十六种方法。我们今天持名念佛,念阿弥陀佛,持名念阿弥陀佛是不是观想?是的,十六观里头最后一观是执持名号。由此可知,佛家修行无论什么法门,大乘、小乘、显密、宗教,你细心去观察,哪一法不是观想?法法皆是。只是观想的方式不一样,统统离不开观想。观想是转念头!
  舜王,昨天我跟诸位说过,他的父亲,他的后母,他后母生的弟弟,那心多恶,行为多恶。当时他们的邻居街坊看到都不满,看到这一家人,做父亲、做母亲的虐待子女,都曾经替舜打抱不平。舜把他们都劝回去了,「这是我家的事情,与你不相干,你不能管」。舜的心目之中,他的父亲、他的后母、他那个弟弟都是善人,都是好人,谁不好?我自己不好。我自己做得不好,伺候得不好,让他们讨厌我。以善心待人,待恶人!自己责备自己,天天改过自新。三年,他父亲回头了,后母也回头了,弟弟也回头了,都变成了善人了。他有能力把恶人变成善人,什么方法?观想,天天想他们都是善人。
  西方极乐世界,所有往生到那个地方去的人都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纯净纯善,想久了自己变成阿弥陀佛了,变成阿弥陀佛的纯净纯善。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统统是善人俱会之处,经上讲的,没有错!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纯净纯善。那个纯净纯善的能量,纯净纯善的资讯,遍布了整个世界,所以这世界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一切万物,没有一样不善。我们在经上看到的,西方世界也有树木花草,有山河大地,都是众宝庄严,无需要人工营造,一切所需应念现前,善到极处!法性变成了一切万法,人只要明心见性,跟法性已经融合成一体了,法性所变的一切万法也能随心所欲自然变化。我们娑婆世界欲界天的第五层天化乐天,化乐天里面一切物质受用,不需要人工营造,统统是变化的,随著你自己念头变化。他化天的福报就更大,无需要起心动念,一切所需第五天变化出来供养他,福报更大了,「无量宝」。
  无量宝都是从性德里头变现出来的,你就晓得真正的无量宝是什么?真正无量宝是自性。自性是平等的,一切众生各个都有。佛法里常说「在凡不减」,没有减少一分,「在圣不增」,就是成佛了,成佛也没有增加一分,你就是在阿鼻地狱,你也没少一分,这是真正平等平等。自性里面智慧,圆满的智慧平等的,自性里面德能是平等的,自性里面相好是平等的,没有一样不平等。所以贡高我慢的心,骄傲的心决定没有了,为什么?大家平等的,有什么值得骄傲。正是德能平等,名号平等,无有一法不平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
  第三个名号『或名乐大施』,这「乐」念去声,念「ㄧㄠˋ」,爱好,这也是属於性德。性德里头没有悭贪,悭贪是迷了自性才起来的;悭贪的反面就是喜欢大布施。过去我在新加坡,第一次在新加坡过中国年,我就跟李木源居士商量,中国年,中国人心目当中这是一年当中最大的节日,欢喜迎接新年。我们想到老人院、孤儿院这些人没有人照顾,古诗有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孤儿父母亲不在,甚至於很多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老人住在老人院里头,即使有儿女,现在这社会亲情非常淡薄,也不来看他了。我们今天欢度新年,我希望把他们请来,我们共度新年,李木源居士听了很欢喜。我说我们正式发请帖邀请他们,各个宗教在新加坡都有慈善机构,老人院跟孤儿院,我们正式发请帖,我们办一个温馨晚会,我来供养,我当斋主。
  我们学佛的佛教徒,有很多人喜欢做佛事,做水陆法会,当水陆头,水陆法会是请鬼神吃饭的。我说我今天在新加坡办这法会,无遮大会,平等供养,我来当功德主,做得很成功!第一次做的时候有三千多人,我们九大宗教都请了,请新加坡一位部长做我们的贵宾。第二年再办,大家非常欢喜,赞助的人也多了。第二年好像是八千多人,李木源居士请到纳丹总统来做我们大会的贵宾。第三年请到的是总理吴作栋先生来做贵宾,很殊胜,乐大施!与一切众生同乐,不要独乐,独乐没有意思,与一切众生同乐。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振音世界如来名号第三句:
  【或名乐大施。】
  这一个名号,它所教导我们的是非常重要。菩萨修学六个纲领,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度悭贪,悭贪是烦恼的根本,这道理我们要懂,所以佛把这法门摆在第一。换句话说,最重要的学习课程。布施里面主要的是讲法布施,这是真正解决问题。佛教是社会教育,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不是没有事业,他本身是王子,他是要继承王位的,净饭王的长子,我们中国人称为太子。他不搞政治,舍弃了王位,出家修道从事多元文化教育工作,他做出了敬业的最佳榜样给我们看。他在这行业里面尽心尽力,做到尽善尽美,他成功了。
  我们再看看后世的弟子,凡是真正学佛,就是学释迦牟尼佛的人都有成就;你学几分你有几分成就,学一分有一分成就,学十分有十分成就。当然每一个人一生的际遇与宿世因缘有关系,你想做事情有没有缘分成就?没有缘分你不能成就,所以与一切众生结善缘,这关系非常重要。善缘殊胜,你要做这教育工作,它需要人力、财力、物力,你都不会缺乏。如果你法缘不好,你想做没有人支持你、没有人帮助你,我们中国人讲没有福报!没有福报只能修自己,利益众生很困难。但是福报是可以修得的,你明白这道理,现在开始修来得及!又何况诚心诚意为利一切众生,你肯定得诸佛如来加持,龙天善神帮助,帮助你的人会愈来愈多。
  在今天科技发达,你要善於利用!我们怎样把佛陀教育,这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做好,真正做成功,最重要的人才,「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多少个人?我想了很长的时间,二十个人就够了。像我们这小小的学院,里面有二十个讲经的法师,每天每个人讲两个小时。我们的网际网路、卫星传播,这是空中教室,我们二十个人轮流在摄影棚里讲,这效果就传遍全世界。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二十个人就够了,效果非常非常殊胜。这样能够连续不断做上十年、二十年,你们想想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其他的事业别人去做,我们不能去做。弘法的人二十个人,护法的人照顾这小道场的二十个人,弘护总共四十个人够了。弘法的人不管事,天天研教研经,一定要把经讲好,要把道修好。你这经要讲得好,怎么样?经里面的理论一定要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经里面的教诲统统变成自己的行为、行持,你就会讲好了,你就入了境界了。讲的是一套,自己想的、做的又是一套,完全连不起来,不相干,你讲不好。为什么讲不好?不是从你心里讲出来的。唯有从心性里头起了感应,才会与一切大众生起共鸣。你没有做到,这是假的,人家不会生信心。所以真正从事於这工作,那就真的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这一生就住在这小道场,十几年、几十年不下山。
  古时候道场结界范围并不很大,你这一生住在这道场不出界限。我们今天原则,这小城,就以这小城为界限,不出界限,可以附带办佛学班,短期的。这是什么?一方面我们自己跟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报施主恩。这些支持我们的人,他要到这地方来参学,我们有义务照顾他们,有义务为他们开一些课程。这有二十个老师,每一个人每一天讲两个小时,就四十个小时。我们在网际网路摄影棚里面日夜不间断也只是二十四个小时,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帮助外来参学的,为他们开一些课程,真正有成就!要有毅力,要有恒心,要万缘放得得下。
  今天我们需要的是这么一个道场,我们也希望这学院能走向这方向目标,当然一切还是要看缘分。缘分,中国人所讲的众志成城,我们大家一条心,一个愿望、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就能成功;各人有各人的目标,各人有各人的愿望,这就不能成功了。我一个人不要说一天讲二十四个小时,讲八个小时我都做不到,体力不够。所以摄影棚里面讲经,有二十个人那是很圆满的,十个人在摄影棚里讲经;另外十个老师,我们办短期班,开班教学,我们轮流来配合,佛法就能兴旺起来。在从前没有这些科学工具,高科技的的工具,非常困难,真不是一桩容易事情。现在有这工具,要善於利用,要发挥它的最大的功效,利益一切众生,帮助社会,化解冲突,促进和平,这是大布施;说得清楚一点,大法布施。
  我们永远怀著感恩的心,经不讲好怎么行?要经讲好,行要修好。你不认真努力修行,不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淘汰掉,我们现在不说淘汰尽,淘汰尽是做不到的,希望自己烦恼习气一年比一年轻,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学院里头经书、典籍、参考资料已经相当丰富了,在目前现阶段当中足够用了。过去我们场所欠缺,现在教室建好之后,这问题解决了。每一个教室一个科目,你研究某一个科目,你进入哪个教室,那就是你的研究室。我非常希望学习释迦牟尼佛,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把多元社会教育,佛陀的教育带动起来。
  我过去学习过程当中,在那个时候很多事情没有智慧,看不到!到现在晚年,想想过去,方老师、李老师很可惜没有走社会教育的工作。方老师一生只限於学校教学,当然在那个时候也没有地方去请他,那个时候我自己没有道场,等我自己有了道场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不在了,很遗憾。李老师在台中,他不能够专心,他兼两个大学的教授,当然这这也是提高佛教的声望地位,与这有关系。老师没有专心做这桩事情,他在台中,莲社也好、慈光图书馆也好,他一个星期讲一次经。如果每个星期能讲六次经,不一样!我非常相信,连今天整个台湾都不一样了,台湾不会有灾难。影响力非常之大!天天教,天天讲。在那个时候虽然没有录相的设备,李老师在晚年我们已经有录音机了,可以把他的音声录下来,广播电台里面可以播放,全台湾的人都受利益,很可惜没有从这方向去做。
  所以我认为办这菩提医院,这些托儿所,许许多多慈善事业可以让别人去办,可以完全让莲社莲友们去办就好了。自己不闻不问,专心教学,那个成就就不得了!专心来带这些学生,那时候我们经学班有二十多个同学学讲经的,全部精神来带动的话,至少我相信有十个能够讲得好的。真的有十个能讲得好的,又能够团结成一致,到现代利用这些卫星网际网路,不难了!像慈光图书馆虽然不大,就以这为中心,里面做一个摄影棚,对全世界弘法。真正有修有学能讲能行,十个人就不得了了。
  想法确实是很理想,做起来有实际的困难,难在哪里?难在谁都不服谁,这事情就麻烦了。这是什么?众生没有福。老师在,我们大家学生没有话说,都听老师的;老师不在,各个都是一样大,谁也不服谁,这就糟了。这什么原因?学佛没有真正学懂,就是从前李老师讲的,你搞的是佛学,你没有学佛。如果真正学佛了,佛门里头常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那真学到了。同学当中我们推选一个学长,由他来领导,其余同学全心全力来护持,决定没有二心二念,自己成就,道场成就,众生有福!最难的,六和敬里头「见和同解」,这就属於道德教育,所以德育是根本!
  德育的目标是教人作圣人,作贤人,作君子,佛法里面是教人作菩萨,没有自私自利,没有个人的欲望,儒家讲贤,什么是贤?「无欲」就是贤人。什么是圣人?中国人讲圣人,「无为」是圣人,无欲是贤人,惟有圣贤能团结能合作。我们有没有办法学圣学贤?要真正学道!要真正在这一生当中能成就!然后这大施能令全世界一切众生得利益,帮助他们破迷开悟。果然迷破了,悟开了,所有一切冲突、误会自自然然就化解了,人类千万年来向往的和平当然就落实了,所以统统事在人为。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常常要有这心,常常要有这念,念兹在兹,念念不舍,佛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有强烈的愿望,强烈的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