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缩的版本,把《四库全书》的原本缩小,一面现在容纳四面;换句话说,一本书就是原书的四本,四本浓缩成一本。《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十六开的本子,一千五百册。要是照原来大小那样印出来,像现在这个册数要增加四倍,六千册。照它原来大小把它印出来,六千册,这么厚的本子,六千册。可是现在用微观的技术做成光碟,有人送了我一套《四库全书》,摆在桌上,就这么一点点。从前几十个书架放不下的,现在只要一点点地方就统统放下去了。这个科技令人惊讶。但是在《华严经》上所讲的这个微观技术,我们今天科学家听到之后,真叫叹为观止。佛法里面讲,整个宇宙可以把它浓缩在一微尘里头。我们想想,这一部《四库全书》它浓缩起来,光碟大概也有好几百片,它装成盒子,好像有十盒,每一盒大概有这么厚,十盒差不多摆在我们桌子上也还有一点分量。这才一套书,这太小了,浓缩还有这么大的面积,人家把整个宇宙浓缩成一微尘。
佛经里面常讲,「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一点点大,像芝麻粒那么大,那么大的须弥山放在芥菜子里面,这是讲浓缩。须弥山并没有缩小,芥菜子也没有放大,为什么?只要称性就没有大小。我们今天科学技术怎么样发展,还达不到见性;换句话说,还是有大小。我们看到这个《四库》,很大的面积,现在看到浓缩成光碟,这个很小,我们一手就提走了;《四库全书》要好几个卡车才能装得下去,现在浓缩,我们手提就提走了。我们相信科技还会进步,可能进步到将来这一部《四库全书》大概只要几片光碟就行。佛告诉我们,像这个光碟它的容积能容纳多少?无限大,无量!不要说那么大一个光碟,把它缩小,缩小成一个铜板,里面的容积是无量大。像这些,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不知道!所以这个经上说,他虽知道苦集灭道,知的是粗相,细相他不知道;有量的他知道,无量的他不知道,这种智慧称为量智。所以他知道生空,不知道法空,他只能超越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
这是我们藉科学来说,使大家先有一个概念,然后我们再细心去体会这个事实。事实在哪里?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这个身无量苦!你知道吗?不知道,身在苦中不知苦,这是真的。为什么不知道?不了解事实真相。什么叫苦?违背了性德就苦。第一个,我们讲阿赖耶识里头含藏的种子,这正是佛在经上讲的不可思议。阿赖耶是个大仓库,我们起心动念,一切作为,所谓是有印象,这个印象就储存在阿赖耶里头。阿赖耶像个仓库,储存在这个地方,也像是资料库、档案室。生生世世,无量劫来的档案全都在里头。我们要从这个地方细心去思惟,阿赖耶苦不苦?阿赖耶这个苦的相,谁知道?佛知道。这是染污意,末那是染污,第六意识是分别,阿赖耶储藏这些种子,叫妄想。还好,它没有遇缘,遇缘它就起现行了。所以有人问,人为什么会作梦?梦的原因是什么?佛法讲四缘,昨天我们讲过,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梦这一桩事情当然也离不开这四种缘。亲因缘是什么?亲因缘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所以作梦的时候,有人做奇奇怪怪的梦,这一生从来没想到的。那个梦境,阿赖耶那个过去生中的种子遇到缘它起现行,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
种子,它时时刻刻总是想现行,这个状况就是所缘缘。但是它遇不到增上缘,想当然都是变成妄想,遇到增上缘,它就起现行。譬如我们世间人常讲的恩怨,这是非常明显的,这个人於我有恩,总常常想著报答。好像我也忘掉了,也没想到了,这个意念往往自己都不知道,可是遇到缘,又遇到这个人,不知不觉的会对这个人印象非常好,会关心他、会照顾他、会帮助他,这是什么?这就是意识里头这个亲因缘的所缘缘,他遇到这些了。而且这个所缘缘是绝对不会间断,那就是无间缘,所以遇到的时候自然起现行。假如过去生当中有怨有仇,遇到的时候,他自然就觉得不舒服,或是有意或是无意他就会产生伤害,这是最明显的、最强烈的,所缘缘跟无间缘都很强烈。这都是违背了性德。性德是一团祥和,一片慈悲!真正觉悟了,起心动念都能够随顺性德,这是诸佛菩萨;其次的声闻、缘觉,都能够随顺性德。我们要学,得学这个。
所以对人,这里头特别是人事关系,对物,为什么?物是法性。最近有同学送一本书给我,是外国人研究植物,也是用科学方法来研究,证明所有一切植物有灵性。这里头他们也测验矿物,都有灵性,都有见闻觉知,这跟佛法讲的就完全相应。佛给我们讲,「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古时候宗门大德,明心见性了,性在哪里?性什么样子?老和尚来测验、考考,你这个见性的人,问问你。被测验的,真是随拈一物就是,见性的人懂得,点点头,给你印证,没错。随拈一物,就是真如本性,这经上讲的法性。
整个宇宙是活的,整个宇宙是一体,最可贵的就是这一个认知!凡夫迷惑颠倒,不知道,所以有无量苦。无量苦里面,人与人相处,大概总占一半以上。可是诸位要记住,这是大乘。大乘怎么样?大乘是菩萨,真正觉悟的人,有谛无苦,有苦谛,他没有苦。为什么?他通达明了,他了解事实真相。而且他内在的矛盾、对立,内在矛盾对立,我用这种言语大家好懂,要用经上的话不太好懂。经上讲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或者讲见思、尘沙、无明,不好懂。我今天换句话来说,内在的矛盾对立,因为这个名词大家常讲,你很容易体会。觉悟的人消除了,自己内心与一切人没有对立,与一切事不对立,与天地鬼神、一切万物不对立,不对立就和谐了,这叫真正和平。宇宙的和谐,世界的和平,从什么地方落实?从自己心性里头落实,与一切众生没有矛盾,与一切万物没有矛盾,你是真正得到了。你过的这个生活就是佛菩萨的生活,觉者的生活,觉者是诸佛菩萨;不觉是凡夫,六道凡夫,你有苦。二乘有苦有谛,凡夫怎么样?你有苦无谛,谛都没有。我这个说法还是从总的原则上来讲,细说,我们留在经文里面再讲,经文里面会讲得很详细,《华严》四谛是讲的无量四谛,举例很多。
我们在没有读经文之前,首先要有这么一个概念。学了之后,对我们真的有好处,这个好处是什么?一般所讲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在现前,我们这一生当中,你会过著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来世你的境界决定向上提升。如果你不了解这些事实真相,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你是念念都在造业。《地藏经》上有一句话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话是真的,一丝毫夸大都没有。初学佛的人,我初学佛的时候,这是过来人,初学佛的时候读这个经,看了之后笑笑,「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释迦牟尼佛说得太过分了。你说起心动念是罪,我们不能否认,确实自私自利,心量狭小,总想占别人便宜。这个念头所谓是损人利己,这当然是罪,但是说所有念头都是罪,这好像太过分了。可是佛法学个二、三十年之后,自己深深觉察到释迦牟尼佛讲得对,我们自己想错了。
佛讲的,确确实实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什么叫罪?你不觉就是罪。这个标准高了,什么人没有罪?法身菩萨才没有罪。你要没有证到法身菩萨,真的起心动念都是罪,罪就是苦。我们一天从早到晚起多少个念头?阿罗汉,我刚才讲,他所知道的是有量的,他不知道无量,我们凡夫的心是更粗,我们相信。就像佛在《仁王经》上讲的,一刹那有九百生灭,九百生灭是什么?生灭是念头,就是有九百个念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我在前面跟诸位说了,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钟就有二十一万六千个念头,我们怎么会晓得?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个念头,每个念头都是罪,这才讲到无量!而实际上,我跟诸位做过多次报告,这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比这个还多,不晓得要多多少,无量!念头的生灭就是苦,很微细,我们不觉察,谁觉察?法身菩萨觉察到。离念是乐,起念是苦,苦有无量相。何况念头遇到缘它就造业,业一定感召果报,这个果报就是六道轮回。所以你要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知道脱离六道轮回是多么难的一桩事情。
过去李老师跟我说过,李老师往生之后,我遇到黄念祖,我跟他见过很多次面,几乎每次见面我们都谈到这些问题。末法现在这个时期,除念佛之外,没有别的法门,为什么?别的法门是断惑证真。不要说别的,最粗最粗的见思烦恼你能断得了吗?我平常常常教人,学佛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成就不是别的,念佛往生!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并不多,这是事实。为什么那些念佛人不能往生?他有障碍,总的来说,他有业障。
业障里头最明显的,是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我们想想,自己有没有?不要小看了,这问题很严重,为什么?障碍你往生。再有一个是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你有这两个念头,你就不能往生。要把这两个念头舍掉!如果到临命终的时候,你还放不下,还是舍不掉,你就不能往生。什么时候舍?现在就要舍,不要侥幸,等著,「等我往生的时候,我再来舍」。怕的是自己业障习气重,到那个时候,现在医学界里面讲,得了痴呆症,半身不遂,麻木不仁,头脑不清楚,那就完了,真的,佛菩萨、神仙都帮不上忙。聪明人,我今天懂得,今天就放下。
净宗修学,修学的纲领、原则是愈简单愈好,容易做到。净宗学会成立,我写了一篇缘起,用韩馆长的名义发表,那个时候我们请她做会长,净宗学会会长。这里面提出行门五个科目,这简单,大家容易记得住。第一个科目,净业三福;第二个科目,六和敬;第三个科目,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菩萨的六波罗蜜;第五个科目,普贤十大愿王,就五个科目,每个人都记得很熟。你没有落实,所以你的业障消不了,你天天不是在积累功德,你天天在积累罪业。明眼人看得很清楚,帮不上忙,要是跟你讲,你还会生气,你不能接受。以为我天天干的都是好事,我没有造罪业;真的以为天天干的是功德,哪里晓得是罪业。
修行不容易,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所以我劝初学,初入佛门的人,我不劝他读经,为什么?没用处!我劝他念什么?念《了凡四训》。你看看这几十年来,我遇到初入佛门的,我都劝他用一年的时间,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然后你再入佛门。你有三百遍《了凡四训》的基础,入佛门,你的功夫能得力;你不在这上面下功夫,你就难了。我自己修行,入佛门,跟诸位说,《了凡四训》开始的。那个时候我认识朱镜宙老居士,朱老居士在台北办了一个台湾印经处,《了凡四训》就是他们自己印的。头一天我跟他见面,他就把这个书送给我,我那个时候没有看三百遍,三十遍是有,读了非常感动。大概在两、三个月当中,足足看了三十遍。知道因果报应,心里头有个善恶的标准,才真正想到没有遇到这个书之前,确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罪!明了之后,改过,在起心动念之处改,在言语造作里面改,警觉心能提得起来。以后遇到章嘉大师,遇到李老师,接受他们的教诲才得到一点受用,这不能不归功於《了凡四训》。
以后从《了凡四训》,我们读到《印光大师文钞》。从《文钞》里面知道《安士全书》、《感应篇》,印光法师一生极力提倡,大量的流通。他老人家在《文钞》里面讲,对因果这桩事讲得最透彻,无论是在理论上、在事相上、在业因果报上,讲得最透彻,文字最殊胜、最好的,他说第一就是《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他把它列入第二,《安士全书》列在第一,文笔好,实在讲,可以把它当作国文来读。我们要想学文言文,《了凡四训》跟《安士全书》,把它当作国文来读,受用无穷。《感应篇汇编》、《历史感应统纪》,都是印光大师非常赞叹的好书,但是印祖把它列在第二、第三。
我们要想真正学佛、真正契入,你不听祖师大德教诲,你这个路怎么走法!有人自己去摸索,自作聪明,搞了一辈子,搞到七、八十岁,对於了生死消息都没有,我就遇到过。早年讲经,有个老居士,资格挺深的,我那个时候大概五十多岁,他八十多岁,退休了,从前官也做得不小,退休了。学得很多,学禅、学密、学教,也学净土,都有高明的大德指导,他拜了很多师父。有一年我在屏东讲经,遇到我,八十多岁了:净空法师,现在我知道了,过去所学的浪费时间,都没得用处,现在我专心念阿弥陀佛,一天念三万声。我说好,恭喜你。他总算是觉悟回头了。一天念三万声佛号,他怎么念?他经行,这是正确的。他每天早晨、晚上(他住在乡下)散步,一声佛号一步;换句话说,他每天三万声佛号,他走三万步。所以八十多岁,看起来红光满面,精神饱满,他有运动量。心系念阿弥陀佛,身能够经行,是好事,很好的修行方法。现在不晓得这个老人在不在?我大概也有十几年没见面。
所以若不是很细心、细密的观察,今天我们得到科学新的发现报告,使我们对於经典里面讲的,苦有无量相,集也是无量相,道也无量相,我们能接受了,欢喜接受,佛讲的确确实实没有错。底下这句是清凉大师引证,「故大经云」,详细的文《钞》里头有。这《疏钞》,《钞》里头有。「苦有无量相,非声闻缘觉所知」,这是真的。「瑜伽说,苦有一百一十」,一百一十是归纳。我们大乘经里头,诸位常常听到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说什么?四谛里头说的道。道,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有八万四千。道做什么用处?治苦的,苦好比是病,道是处方,治病的。众生有八万四千苦,佛有八万四千门;众生有无量苦,佛有无量法门,这就是四谛里头的无量四谛。八万四千不是笼统随便说的,确确实实诸位在佛学大辞典你能看到,《教乘法数》里面用表解给我们列得很清楚,真的是八万四千。
八万四千一归纳,归纳到最后变成三个,贪、瞋、痴,所以贪瞋痴叫三毒烦恼。八万四千烦恼,无量无边烦恼,都是从贪瞋痴里面流出来的,贪瞋痴是苦、集的根源。道,归纳到最后也变成三条,戒、定、慧。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从戒定慧展开的。所以我们今天讲到佛教经典,大家都知道《大藏经》,《大藏经》里面一归纳,戒学、定学、慧学三学。所以现在经的分类就用这个方法,经律论叫三藏;经藏是定学,论藏是慧学,律藏是戒学,戒定慧三学。
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这点比什么都重要。知道自己是业障习气很重的凡夫,聪明智慧不是上根,中下根性,我们选择法门,决定要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世尊讲,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生在末法,根性不利,听释迦牟尼佛的话,选择净土,这正确!净土的经典少,五经一论,其他东西,如果没有时间、没有精神,不必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