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21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215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间法、出世间法,你要讲什么善恶,还是佛讲的道理讲得好,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善恶,「总在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讲得好,讲得太好了,总在遇缘不同。我们这百姓宗祠,万姓先祖纪念堂,最初的动机是什么?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的祠堂被毁了,家谱被烧了,引发的动机。那一直没有缘,念头常常挂念在心上,机缘不成熟,到今天缘才成熟,无量的欢喜。万家祖宗,今天齐聚一堂,而且天天在这里听经念佛,文化大革命要不破坏祠堂,不烧家谱,这些祖先听不到经,也不会念佛,你说哪个善?哪个不善?没有真正的是非善恶。今天祖宗在一起,我们天天听经,天天念佛,想不到的事情。这才能叫大善,这是至善,大圆满,所以都在遇缘不同。我们再看底下第八句:
  【或名受寄全。】
  这一句清凉大师有解释,「受寄全者,业寄於集」,这诸位要知道,前面讲苦集灭道,这是第二段所讲的,你造业寄於集。「暂受还亡」,为什么?他有果报,业变成苦报,业就没有了。「业寄於道,永不可失」,实在讲,我们今天一切造作跟道相应,跟性体相应,跟性德相应,这就全了,「全」是不会失掉。我们每天忆佛念佛,思道行道,念念都把它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佛净土,体就是真性,相用就是性德,回向佛净土就是回向自性的性体,回向自性的德用,这是圆满,这「全」是圆满的意思,决定不会失掉。我们把这些意思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的生活怎么会不快乐?真的像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海内外各地同参道友到这地方来访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的生活多么充实,多么的美满,多么幸福,这谁给我们的?大乘佛法给我们的。下面还有两句:
  【或名作究竟。】
  『作』是造作,『究竟』就是性德,一切造作,身口意三业所造都与性德相应,都是在庄严性德,这就是究竟的意思。最后一句:
  【或名净分别。】
  『净分别』,显示不是染分别。六道凡夫染分别,为什么?他的妄想、分别、执著是从自私自利里面流露出来的。我说自私自利,大家好懂,佛法里面讲,从我执,我执就是自私自利,他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从这儿生的。佛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诲,他的分别不是从我执,也不是从法执,那他的分别从哪里来的?他的分别是从众生那边来的,不是从自己来的,自己决定没有分别,所以叫「净」。净又有分别,如果没有分别,释迦牟尼佛就没有法子讲经,他讲这么多经,我们听了有分别。他确实是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怎么分别,随顺他的分别;众生怎么执著,随顺他的执著,自己确确实实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这叫「净分别」,这叫随缘。如果自己有自私自利夹杂在里面,那个分别就不清净,那是染污,染污是攀缘,清净是随缘。佛法里面常讲随缘、攀缘,随缘是净分别,攀缘是染分别,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了。这段文我们就讲到此地。下面还有个总结:
  【诸佛子,离垢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
  这段文跟前面完全相同。
  【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这两句话是每段同样的一个总结,重复很多遍,凡是重复,增强我们的记忆。最重要的就是后面这八个字,『随众生心,悉令调伏』,你的分别就是净分别了,就不是染分别,随心应量。普贤十愿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都是属於净分别。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0五卷)  2003/10/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05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丰溢世界第四段,北方,我们将经文念一段: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爱染处,或名险害根,或名有海分,或名积集成,或名差别根,或名增长,或名生灭,或名障碍,或名刀剑本,或名数所成。】
  到这地方是一段,这一段讲的是苦谛,苦集灭道四谛的苦谛。从经文当中我们知道,世出世间法每一法都能够牵涉到一切法,所以名跟义都是无量无边。在这一品经里面,我们有很深刻的体会,也能够有很深入的观察。现在我们来看北方丰溢世界。苦圣谛也是略举十个名称,诸位一定要知道,这名称、事相都是说不尽的。
  这十个名称,第一个是『爱染处』,换句话说,「爱染」就是苦。世间人实在说,觉悟的不多,只要你有爱,只要你有染,这染是染著。什么叫染?你心里头有了,就叫做染。《坛经》很多同学都读过,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这句话很重要,告诉我们,真心本性或者是大乘经上讲的法性、佛性,它的真相确确实实是本来无一物,干干净净。只要有一物,这一物就是染,染跟爱是决定分不开的,所以称为爱染处,这一染一切都染了。理,我们要明了,事要清楚,这一染就把清净心(楞严经上所讲的清净本然的心性)变成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变化成十法界依正庄严,这要懂。
  我们也可以说十法界从哪来的?怎么会有这些事情?大乘经里面佛常常给我们说的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无明是什么?爱染就是无明。十二因缘里面跟我们讲的「爱、取、有」,爱是无明,取是造业,有就是有十法界依正庄严,有六道有三途,有因有果。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根本就是爱染,这是苦的根源。几个人能觉悟到?觉悟到的人就不是凡人,觉悟到的人就是佛菩萨。佛菩萨跟凡人是一不是二,差别在哪里?觉迷。给你说真的,佛依真谛而说法,觉迷不二,凡圣一如,这给你讲真话,但是真话凡夫听不懂。
  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没有别的事情,只是帮助我们凡人觉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圣人就是了解宇宙万有的真相,你明白、了解,我们称这个人为圣人,称这个人是佛、是菩萨。如果不了解、不明白,我们就称他为凡夫。真正觉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真的我找到了,你就得大自在。今天许多人讲这世间有灾难,如果契入这境界,灾难就没有了。所以,就现前这世法而论,因果是有的,佛法里面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果相续不空,因转变成果,果又转变成因,就是这个转变,这不空,因果循环不空。所以它有三桩事情,我们必须要知道,转变、相续、循环,这事情迷的时候就有,觉的时候就没有了。觉的时候,不是没有了,中国古时候有个公案,野狐禅,我想不少同修也曾经听说过。野狐禅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误导众生你要受果报。这一则公案,用我们现在话来讲,故事,这是确确实实有的这么一桩事情,这不是寓言。
  唐朝百丈大师那个时代,大师常常讲经说法,听众里面有个老人常常来听,彼此都很熟悉;常常来听经的听众,大家对他也很尊敬。百丈大师知道这人,他不是人,狐仙,他是个狐狸,老狐狸,他有能力变化成人的形状,变化成一个老人,天天来听经。有一天,这老人向百丈大师请教,他说,在五百世之前,他是个法师,有人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的回答是「不落因果」,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就这么一句话,他堕落在畜生身五百世。他修成人身,但是现在没有办法解脱,想求百丈大师帮助他,指示他一条明路,脱离畜生身。百丈大师很慈悲,他说:行,明天我上堂讲经说法,你来,你当众把这问题提出来,过去人家怎么问你的,你提出来问我。到第二天,他来了,上堂,当众提出这么一句话,「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就是这一句话说错了。这一句话说错,误导了别人,你要受因果报应,所谓「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就是这公案。百丈大师把它修正,改一个字,他当年答覆人说「不落因果」,百丈大师改一个字,「不昧因果」,他恍然大悟。到第二天,百丈大师把这事情向大众宣布,昨天来问的这老人,常常听经的,他是个老狐狸,住在后山,现在已经死了,他解脱了,脱离畜生道。他说:我们大家带著锄头畚箕,我们到后山去看,去安排他的后事。到后山果然看到有一个老狐狸死在那边,百丈大师说就是他,把他按照出家人的礼节埋葬,给他诵经超度,埋葬他。
  你看,「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因此我们要明白,人家来提问题,解答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孔老夫子教给我们的一个原则,我们一定要遵守,那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真的明了,没有错误,我给你解答。如果我自己有疑惑,我就不能随便解答问题。你把人家解答错了怎么办?人家来问,问这问题,我答不出来,我也不晓得,不丢人。为什么?我没有成佛,我跟你一样是凡夫,虽然我比你学得久一点,比你知道多一点,但是不知道的事情还很多,我也在学习,这是学习最好的态度。我没有办法解答的,就直截了当的告诉他,这问题我答覆不了,没有过失。强不知以为知,一定要爱自己的面子,往往因爱面子而堕三途造罪业。碍於面子,你想想看,你吃亏就大了。这都是什么?都是属於爱染,根都在爱染,都是迷惑,没有觉悟。为了自己眼前的名闻利养,随著自己烦恼习气,任意的,甚至於批评,完全与事实相违背,这样的误导,过失很重。他造的这业,业结罪轻重,那要看他这行为,或者说话、或者行为,看他影响面有多大?影响的时间多长?如果影响的面很大,影响的时间很长,他的罪很重很重;如果影响的面不大,只有一两个人,时间不很长,他的罪就很轻。佛法《戒经》里面讲结罪,总是以这两个为标准,就是面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苦圣谛里头,丰溢世界第一个用「爱染」给我们很深的警惕。不但对世间法不可以有爱染,爱染里面就生贪,生贪瞋痴,贪瞋痴是三毒烦恼。可是同学们要留意,佛教我们慈悲,西方宗教的圣人,教我们要爱。所以我跟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往来,我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很清楚,很明白,一切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你有爱,但是这爱没有染,在我们佛法里面称慈悲,慈悲就是爱。但是爱跟慈悲不一样,慈悲是理智的,换句话说,是理智的爱。世间人讲这爱是感情的,情就染了,没有智慧,所以爱生情,那麻烦。圣人这爱是博爱,博爱是什么?是清净的,清净就不染;是平等的,平等就无私,所以这爱叫博爱。对世间出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清净平等,我在上面还加个真诚,这就对了,就没有问题。如果你的慈悲,我们假设(慈悲有很多人把意思也解错了)你的心不清净,什么叫不清净?你有自私的心,你有贪爱的心,合自己意思的,你喜欢他;不合自己意思的,你恨他、瞋恨他,这是染污。所以佛法讲七情五欲,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欲是欲望),这七个字都是染污,都是爱染。
  爱染的根在哪里?执著这身是自己,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佛法的教学,无论大乘小乘都要破四相,头一个教你,你要觉悟,你要真正能观察到身不是自己。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我所有的,我们常讲身外之物,身也是身外之物。什么身才是真的?佛法里面讲法身,法身是真的。法身不生不灭,法身不来不去,法身不垢不净,法身不常不断,那是真的。这身有生有灭有染有净,哪里是真的?所以一定要认识清楚。
  现在我们看到世界上有许多宗教,或者不是宗教,也有一些研究轮回,研究前世今生,这些报告我们看到很多很多。他们肯定灵魂不灭,这也算不错了,是有相当进步,所以他们对於自己这身不重视,他们重视灵。人在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要把你的灵性向上提升,这人也算有相当的觉悟,比一般人聪明,他是真正懂得现实。如何能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好好修学,怎样呢?那要修德,要修道,要修善,把自己的灵向上提升。来生能够生天,我们学佛的人知道,天有二十八层,菩萨的阶位有五十二个,一层一层向上提升,生生世世永远在学习,永远在提升,这人是个聪明人,这人难得。
  如果违背道德,你的灵就往下堕落。什么是道德?我在讲席当中常说,道德这两个字不好讲,我们看很多古人的著作,说的是对,但是现在我看不懂。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说,道是自然的,自然就是道。自然的原理、原则、法则,这是道,随顺自然是德;违背自然,就是违背了道德。这样说法,大家比较容易懂。所以,什么事情顺乎自然,自然的原理原则、自然的现象、自然的规则,古今中外圣贤典籍里面讲得很多很多,要好好的学习。读圣贤书,天天跟圣贤在一起,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譬如,什么是自然?心地清净是自然的,本来无一物是自然的。现在这心里头拉拉杂杂的搞了好多东西,这不是自然的。
  我再跟你说,譬如现在我们利用网路、利用卫星在传播我们学习的课程。诸位现在在画面上看到这影像,我要问你,就这个方面来说,什么是自然?我们电视机萤光幕上什么都没有,这是自然的,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这就是道。什么是德?现在萤光幕上出现的这些画面,这就是德。为什么?它随顺自然,它并没有把我们的萤幕染污。如果在萤幕上染污了,那就不是随顺自然。从这一点点,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道,什么叫德。萤光幕上显示的画面,这画面里头有善、有不善。现在我们是很久都不看电视,看电视的人一定知道里面的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但是它什么都有,正如《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从来没有染污到我们萤光幕上,一点都没有染污。我们能不能在这地方开悟?能不能在这地方学会?宗门大德常讲:会么?你会么?真学会了,我们的心就是萤幕,这萤光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一切人事物就是画面,可以接触,跟佛菩萨接触,跟人天接触,跟妖魔鬼怪接触,跟饿鬼地狱接触,丝毫不沾染,这叫道德。
  最怕的是什么?你一接触就受别人影响,受影响就染著了。染著是什么?就像照相机一样,照一个落一个影像,特别是我们现在传统的照相机,里面还用胶卷的,照一个落一个,洗不掉了,这叫染著,这是违背自然的法则,这就是爱染。我们要学的,要学不染著。真正你能够懂得这道理了,你可以天天看电视,什么节目都可以看,妖魔鬼怪也可以看。为什么?你在这里修行,修真正的禅定,修真实的智慧,定慧等学。你说哪一法不是佛法?菩萨天天看电视,他修行,他能成无上道。为什么?随顺道德。凡夫不行,因为什么?你有贪染,你看到那个喜欢的,你会动感情,生贪爱;看到不喜欢的,你也动感情,你生瞋恚。你会受这画面境界的影响,你不懂「即相离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你不懂这道理。所以看电视,你会看吗?你不会看。不会看的人看这东西,往下堕落;会看的人看这东西,向上提升,一桩事情,真的就是会与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