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218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218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因遇到缘,果报必定现前。特别是毁谤圣教,自己造作罪业自己承当,这能说得过去。如果你造的业,让别人受害,受害的人多,受害的时间长,这事情麻烦,所有一切受害人的罪业,你一个人承当,这事情麻烦就大了。
  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人没有机缘接受圣贤教诲,或者又遇到一些邪恶误导了他,这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头根深蒂固,他造作恶业不是一世,生生世世,往往会延续十世、二十世,甚至於百世、千百,这麻烦不大吗?如果误导的人多,误导的时间长,那真正像谚语所说「堕阿鼻地狱,永劫不能翻身」。这事情造作的时候很容易,果报现前的时候,那不得了。一个念头,一句话,一举一动,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你要知道,虽然你影响一个人、影响两个人,这一两个人,如果他有权、有地位,你影响了他,他又影响多少人?他又影响多长的时间?这责任你要负,你要背因果责任。这帐没法子算,太可怕了。为什么会有这事情发生?任何事情没有偶然的,没有突发的,都有前因后果,因果非常复杂。
  人确实是生生世世都在学习,但是这学习里头有善恶、染净,天天都在学,哪一个不在学?你学的是善还是恶?你学的是染还是净?果报不相同。这些事情总的来说,就是遇缘不同,佛在经论里头常常讲,亲近善知识。唯有亲近善知识,才能够把握住我所学习的是净是善;远离善知识,染、恶就很难避免。这道理并不难懂,我们学佛的同修,常常在一起研究经教都知道。内,烦恼习气太重,无量劫薰习沈重;外,染恶的缘太多,不但多,而且力量非常巨大,大到我们自己不能抗拒。多少人明知故犯,这什么原因?没有能力抗拒。你说这多可怕?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为什么?就怕自己常常犯这些毛病。别人犯不犯与自己关系不大,最怕的是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意无意远离净善,接近染恶。谚语有所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句话说失人身容易,再得人身难,非常非常之难。
  西方世界这些年来,我们接触见闻之中,看到许许多多人,确实生生世世他还都在人道。有人轮回十几次,有人轮回到几十次,在深度催眠之下他都能说出来。这样看起来,好像人死了来世还是人。这些案例当中,我们细心去观察,这样的人一生没有什么大善,也没有什么大恶,能保住人身。如果有大恶大善,决定就不在人道,大善之人,天上去了,生天;大恶之人,三途去了,这是决定大多数。失人身还能得人身,少数。你要细心去观察,以佛菩萨所讲的经论为标准,我们细心来观察,才知道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当然我们第一个目标,怎么样能够离苦?这不但在佛法里头,几乎世间所有的宗教都肯定智慧、道德,德行跟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没有道德、没有智慧,没有法子离苦,没有法子超越障碍。超越障碍就是化解障碍。佛法正是教我们修戒定慧,戒定能够忍受障碍,智慧要开了,能够化解障碍。佛法的教诲,在这地方我们才能够认知,世出世间最好的教育、最殊胜的教学,但是难信!这世间宗教里头常说「信者得救」,佛法讲「信者得度」。第九句:
  【或名刀剑本。】
  『刀剑本』是什么意思?就是战争,人祸,这是苦报。好胜、好斗,心量狭小,不能容人,性情乖戾,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轻慢、侮辱;看到胜过自己的人,嫉妒、斗争。你说这苦不苦?在六道里头,哪一类的人?佛在经上常讲,修罗,阿修罗,这些都是恶业所成。这烦恼,我们细心去观察,好像是与生俱来,实在讲那是什么?俱生烦恼。这烦恼不是这一生当中学来的,是过去生中带来的,贪、瞋、痴、慢、疑、恶见(错误的见解),佛法里面讲六个根本烦恼。我们要知道,这根本烦恼是俱生而来的。古圣先贤他知道,他知道一切众生都是带著烦恼习气来的。怎样帮他忙?怎样救他?教育,教育重要!从事於教育工作者,所以教育是神圣的行业,这话一点都不错,古时候凡是从事於教育工作者,用我们佛法的眼光来看,都是神圣,大圣、小圣,大神、小神。他们知道,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把他养成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化解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习气。这事情一定要从小时候做,所以中国儒家讲「胎教」,真聪明,真正了解事实真相。
  母亲怀孕的时候就教她儿女了,这时候怎么教?这时自己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对他有影响。所以起心动念,决不能有恶念,起恶念的时候,他就接受那不善的,有不善的影响。起心动念都是善,纯净纯善,他所接纳的讯息是善的讯息。到他出生之后,眼睛一睁开,父母是他的榜样。从小他睁开眼睛所看的,都是看到正面的,看不到负面。中国人常讲先入为主,成见,从小就养成正知正见,到他长大,十几二十岁接触社会,看到许多不是正面的,他有智慧能辨别。他能够排斥邪恶,能够守护正知正行,统统要靠教育,这是圣贤教育。
  现在到我们这一代,麻烦来了,圣贤教育没有了。今天整个社会动乱不安,为什么会有这现象?问的人很多,正确的答案凤毛麟角,太少太少了。为什么没有正确答案?都没有受圣贤教育,哪来的正确答案?没有正确答案,你就没有办法改善这社会状况。所以今天还有很少很少数人,(我们听说)在寻求古圣先贤的教诲,重新评估古人所讲的这些理论。尤其是道德行为,重新来估价,看看他们所说的对现代社会有没有价值?能不能被现代人所接纳?上一代的人把它丢掉,现在这一代的人遭了大难。看看上一代的这方法行不通了,古人这方法居然能行几千年,社会相安无事。於是从这地方生起一念曙光,看看古人的东西,细细再去研究、再去权衡,看看能不能对现代的社会有所帮助。「刀剑本」的意思。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圣谛最后一个名号:
  【或名数所成。】
  这一句清凉大师有解释,「数所成者,数体即集,集所成故」。大师在《钞》里头又给我们解释,《钞》里头说「数体即集者,有为之法,总名为数,亦心数也。今总中取别,云即集也」,到这地方。清凉大师这么一解释,这名词大意,我们就能够理解了。在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相信「数」,人的命运有数。你看《了凡四训》里面,孔先生,那是算命的,给了凡先生算命,命相里头讲:一切众生都有定数。人一生有定数,家,家运也有定数,乃至於国运有定数,整个世界有世运,还是有定数。外国许许多多宗教讲世界末日,末日,诸位想想是不是数?如果不是数,哪来的末日?『数所成』。
  「数所成」的是什么?成的是运,我们一般人讲的是命运。大师在此地讲的一句话很重要,「有为之法,总名为数」,跟中国世俗里头所说的不谋而合。数,用现在话来讲,高深的数学,数学是科学之母。世出世间许许多多法,从数学里头推演出来的,正是佛在此地讲的「有为之法,总名为数」。有为什么?有生灭的,有变化的,这叫有为法。拣别无为法,无为法是不生不灭的,那个数没有办法拘束它。我们想一想,一切有情众生,虽然体是法性,体是无为,但是相是有为;理是无为,可是事是有为;因果是有为,这非常明显的。有为,你就逃不过数,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圣大贤,他都懂得。在我们现在讲,那都是数学家,哪一个大科学、大哲学家不精通数学?中国古代亦复如是。他能够知道一个人的命运,不要问一句话,看看你的相貌,听听你的音声,看看你走路的样子,就知道你一生穷通夭寿。这不是假的,这不是迷信,是什么?有数在里头。所以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向云谷禅师请教「数可逃乎?」那个数是讲命运,能转变吗?能逃得过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佛法里面讲数,但是不是宿命论,而这数是随时随处可以加减乘除,活的,不是死的。
  今天许许多多人都讲世界末日,这是什么?这是讲世运,这不是讲哪个国家,全世界的,世运。世运是怎么成的?「数所成」,这数就是有为所成。「亦心数也」,心数是什么?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造成的。起心动念就有染、有净、有善、有恶,总不出这四个范围。我们今天这世运不好,好像走到了尽头,要不有一个大的转变,恐怕就有大灾难要来了。佛法常讲「共业所感」,我们细心观察现代人,现代人不相信圣贤教诲,相信什么?相信自己的意思,自以为是,自以为绝顶聪明。每个人的想法、看法不一样,不一样就要产生斗争,那麻烦就来了。
  但是古今中外,写这些预言的人,我们细心去观察,都是善人。他写出这些东西不是吓唬人,不是造谣生事,而是给我们一个讯息,这讯息很值得我们参考。我们细心去研究、去观察,跟事实对比,发现他所讲的有道理,不善的因一定会造成不善的果,这是定律。如果不善的果现前,现在要挽救还来得及。特别是在佛法里头,你看佛法里面讲五逆十恶,临终真心悔改,忏悔,断恶修善,一断永断,这人就能超生,就能把他的灵性大幅度的向上提升。本来他这恶业的果报是要堕阿鼻地狱的,一个转变之后,居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高的品位,不可思议!《观经》里面讲的阿闍世王就是个例子,上品中生,你才晓得忏悔的力量是有多大,那是什么?心数。在佛法里头,理上讲得通,事上哪有不可能的道理!真忏悔,断恶修善,改过自新,所以这一口气还没有断,来得及。也许我们会想到这世界上人,造作恶业的人太多太多了,这少数几个人回头,那管用吗?是的,这种怀疑是正常的,也都在我们想像之中,可是事实上管用。
  古时候何尚之跟宋文帝的一番对话,说得很中肯、很有道理。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是善人,这就是说百分之一,九十九个不善,有一个是善,对於这社会就有很大很大的帮助。这一个善人的福就能够帮助九十九个恶人,减缓他的恶报,有这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不能够轻视自己。你要是懂得这么一个道理,你就应该要知道,今天要化解这社会的冲突,促进世界和平,就在我们自己一念。我们自己回头,这世界就有救;我们自己依旧迷惑颠倒,不肯回头,这世界就有灾难。所以要帮助众生,先救自己。怎么救法?回头是岸,自己要赶快回头。从哪里做起?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从一心念佛做起,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头的易行道。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念佛是消业障。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说,从来没有间断的在说,劝勉大家一心念佛。为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性德圆满的称号,念这句名号就是与性德圆满相应,知道的人不多。确实念佛的人自己也不晓得,念久了,不知不觉性德显露,烦恼习气,你不转,自然就没有了、就融化了,这功德多殊胜。
  我常跟同学讲,修行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内心的对立化解,真正消灾免难,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确确实实能把内心的对立、矛盾化解掉。不起心则已,起心就是阿弥陀佛;不动念则已,一动念就是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一句《往生论》里面讲是「清净句」,纯净纯善,万德洪名。特别是在祖先纪念堂里面念佛,列祖列宗在那里陪伴,一起都念,功德无量无边。听经,帮助你破迷觉悟,为什么?觉悟,你就死心塌地念佛了。你现在这佛号还念不下去,业障太重,疑虑太多,这是障碍。消业障,增福慧,短时间能有最殊胜的成就,无过於这法门。贵在我们自己要认知,贵在信得紧,真正相信没有怀疑,死心塌地一直念下去,不必问收获,不必问效果,一直念下去,水到渠成。所以是「数所成」,到一心,这问题解决了。初步的效果,那效果就非常殊胜,功夫成片,初步的效果就应验了。什么叫功夫成片?就是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能够不断。不断,不是在口上,这诸位一定要知道,口上不断,没有用处,在心上。你的心里头念念真有阿弥陀佛,不一定在口上。
  念念果然真有阿弥陀佛,它起作用的时候,不可思议,你看到一切众生统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就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没有一样东西不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不但是心一片,行也一片,理一片了,事也一片了,你们想想这是不是《华严经》里面四无碍的法界?我们修其他的法门要入四无碍法界,谈何容易!念佛法门成就四无碍的法界还真容易。你什么时候契入无障碍的法界,你回过头来再去学《华严》,轻而易举,一点不费力。展开经本,这就是我家的事情,哪有不知道的事情?哪有不明了?哪有疑惑?我们今天展开经卷,不能解其义,不入佛境界,什么原因?没功夫,这功夫是没有能力伏烦恼,没有能力把烦恼转变成智慧,没这能力。今天要获得这能力,是八万四千种方法,这么多方法里面,念佛这方法最简单、最可靠、最稳当,它有最圆满的理论做依据。我们今天讲这么多经典,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都是说明这桩事情。
  现在我们自己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放下,所有一切问题,我所遇到的,总的一句话「放不下」,你的麻烦就大了。放不下什么?那就是数所成,你没有办法超越数。放下就超越了,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可以改变这数。那是什么?那就是我刚才讲的加减乘除。加减乘除是改变数、改变果报。要超越这数,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讲「理一心不乱」。你要看佛在经上讲这「有为之法,总名为数」,起心动念是有为法,如果哪一天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确确实实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就不落在数里头了。那是什么人?法身菩萨,明心见性,念佛得理一心不乱。
  我们一面念,一面历事炼心,天天训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知道训练自己,锻炼自己,练什么?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四句一起,同时来做不容易,办不到,我们先从最粗、最显地方来做。最粗显的地方是什么?不执著,先练不执著。无论是世法、是佛法,执著是数,我不执著,到於世出世间法一切都不执著,这是我常常讲的。具体而言,就是对於一切人事物,决定不能够有控制的念头,决定不能有占有的念头,先把这念头断掉。没有控制,没有占有,这是真实利益,我跟诸位说,得失没有了。世间多少人被得失折磨,好苦!患得患失,那是真辛苦,生生世世不得解脱。
  你能把这两句话做到,对於一切人事物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你得失就没有了,只是这一条就叫你在这一生得很大的自在。然后再进一步学著不分别,不执著破烦恼障,不分别破所知障。学,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没有分别、执著?还有。怎么说断了?还有是恒顺众生,不是自己,自己这边真的没有了。众生分别,随顺他分别;众生执著,随顺他执著,这叫什么?这叫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我们恒顺众生不破坏众生,就是不破坏他的执著,不破坏他的分别,这叫恒顺。
  随喜功德,功德是什么?功德就是不分别不执著。我在这里头历事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