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道心,什么叫大道心?发菩提心就叫大道心,所以它要解释,拐弯抹角。玄奘大师译得好,我们一看就明了,觉有情。所以菩提是觉。觉就把烦恼转变成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那叫大菩提,叫圆满菩提,唯有觉才能转,不觉就把你的菩提心、把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统统变成烦恼,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学佛最要紧的就是你会转。「若能转物,则同如来」,物是什么?就是意欲。儒家讲「物」,讲格物致知,格物那个物就是物欲,就是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欲望。儒家知道!讲的跟佛法没有两样。
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要跟它,现在的话讲斗争,不是跟外头的人斗争,要跟自己内心里面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做一个真正的斗争,要把它战胜。战胜之后,你这个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就服服贴贴的为你服务。它不造乱,它不造反,它就服服贴贴的,转变成智慧。服服贴贴怎么说?智慧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叫善巧方便,就是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就变成善巧方便,变成你普度众生的一种方式,一种手段,它听话,它不会背叛你。你迷了,它就欺负你;你觉悟了,它对你很忠心。这是自然的法则。
自然的法则就是道,所以佛给我们讲十法界叫十道,佛道,菩萨道,你看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这都是道,这些名词里头含义很深很广,很有味道,佛门称它作法味,你能不能体会得到?这些道,妙了,它平等的,体、相、作用没有一样不平等,十法界平等。那好,我们讲理上平等,因为理上是法性,唯心所现,十法界都是唯心所现,当然这平等没有话说,体上平等,相不平等。佛菩萨快乐的相,三途痛苦的相,殊不知相也是平等。相怎么平等?相是幻相。你有没有听说《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是虚妄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相也是平等。你觉得不平等,不平等那是你的错觉,换句话说,你看错了。
不但相是平等,再跟你讲,受用平等。这愈讲愈难懂了,地狱天天受苦,苦不堪言;极乐世界快乐无比,这受用根本不相等!凡夫眼睛当中看到的相不平等、不一样;到法身菩萨你就看到是一样;极乐世界的人跟阿鼻地狱人过的生活是一样的。这很不好懂。那一上一下都等同,我们还有什么话说?所以蕅益大师,《灵峰宗论》里头有几句话说得好,「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这个境是什么?物质环境。刚才我讲了,极乐世界跟阿鼻地狱,极乐世界好,阿鼻地狱丑。大师告诉你,没有好丑,那就是说极乐世界的环境跟阿鼻地狱的环境是平等的,这是讲境。缘,缘是人事,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好;阿鼻地狱是一切恶人俱会一处,彼此都不相信,彼此都怀疑,彼此心里头都提防别人、都斗争,这个人事环境多苦,过得多苦。我们凡夫是觉得极乐世界人事好,三途人事环境不好,太恶劣,法身菩萨看到没有好丑,平等的。
所以祖师讲:世间没有觉悟的这些凡夫,他们思想当中是离开不好的境界,去找一个好的境界,只知道除境,不除心。可是圣人,像法身菩萨他们懂得,他们除心不除境,为什么不除境?境是物质环境跟人事环境,他不要离开这个境,为什么?境里头没有好丑,境里面是平等的,所有一切不平等,所有一切好丑,是我们的心生出来的,我们心好,没有一样不好。所以佛法里头有说「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我又续了两句,我续的两句是「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这四句话,悟的人他会点头,没错;迷的人他摇头,说我们这个话与事实不相符合。这什么原因?心不一样!心好,没有一样不好;心不好,极乐世界也不好。所以佛在经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那如来就是法身菩萨以上的。
转境从哪里转?从心上转,不是从境上转。从境上没有法子,转不过来,从心。从心不是从别人心上转,从自己心上转。怎样把你的意欲,这个意欲就是自私自利,转变成大慈大悲;把贪爱转变成大爱,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众生,平等的爱,清净的爱。清净的爱,这里面就是没有偏心、没有染著。什么叫染著?我常讲的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这是染著,没有染著;决定没有控制,决定没有占有。像太阳,太阳爱一切众生,给他光明,给他热,给他能量。我们举地球为例子,这是我们亲眼所见的,阳光普照,没有说我爱你我照你,我不爱他,我不照他,没有,平等的,自然的。佛氏门中不舍一法,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真正的把自己的心、把自己的身、把自己的行,跟整个宇宙合而为一,这个人就叫证果,证得清净法身,这个人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从体上说的,证得法身是从相上说的,慈悲普救是从用上说的,体相用一而三,三而一,圆满具足。
所以有许多初学佛的人听到大经里面甚深义趣,他产生了疑惑,认为佛法理论讲得太高,不切实际,这跟日常生活相违背。我听到这些话听得多,常常有人来问我。我清楚,我明了,为什么?我是过来人,我在初学佛的时候也有这么多疑问。这是自己学习深度不够、广度不够。解决这个问题,祖师大德说得好,你有疑问叫疑情,你不要急著求答案,你要急著求答案,人家跟你讲解,你就是听清楚听明白了也没有用。为什么?你没觉悟。你有没有听说过,佛家有所谓小疑则小悟,大疑就有大悟?你要悟入那才是你自己的,你得受用。
所以宗门不讲经,完全叫你自己悟入,你得真实受用。讲解,不是最好的方法,真正最好的方法是宗门。讲解,把你的悟门堵塞了,你有个问题,人家一讲解好像觉悟了,其实你没有悟入,你听了之后是似懂非懂,好像是懂了实际上没有入境界,所以把你悟门堵死了。这在佛法里面讲,你有疑问不能解决生烦恼,是烦恼障;现在有人跟你讲解之后,好像是听懂了,所知障,从烦恼障变成所知障,还是不能见性。但是对中下人来讲可以满足他,对上根人来讲,那你害他。
佛法教学的善巧方便那是无量无边的,看什么人用什么方法教,不是一个方法。《华严》里头就是无量无边的方法,有人在这一句里头开悟,有人在那一段里头明白,这就根性不相同。所以有疑问是好事,不是坏事,不要求答案,你再深入,你多读经多听经,不定将来在哪一段、哪一句上豁然大悟,你的问题真的解决。一悟境界就转了,把你的意欲转变成般若智慧。在日常应用里面,就转变成善巧方便。
般若的作用就是善巧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最恰当的方法,「方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人对事,你帮助他,你开导他,你的方法对他来说是最恰当的。何以说最恰当?他听了你的开示,他真的开悟,他真的能够明白,把他的毛病习气改过来,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这个方法巧妙,这叫方便。方便再加个善巧,巧是巧妙,善是好到极处,这是称扬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教化众生善巧方便,是赞叹他们的。凡夫做不到,凡夫能做到方便就不错了,善巧几乎是不可能;方便两个字要能做到,在今天讲是好老师,他有真正高明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者觉悟。
所以「意欲」怎么来的我们要晓得,自性里头本来没有!如果我们随顺意欲,你肯定造业。要晓得谚语所谓「欲海难填」,人的欲望没有止境,胃口是愈来愈大;换句话说,你要是随顺意欲,你造的业就愈来愈多、愈来愈重,将来果报是愈陷愈苦。三途,畜生、饿鬼、地狱也不是定法,它从哪里来的?三途六道十法界,佛跟我们说唯识所变,这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欲望愈大,你要满足你的欲望,必然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我们在历史上,往往看到一个帝王他取得政权之后做了皇帝,夺取政权的时候许许多多的人忠心为他卖命,替他打天下。夺到政权坐上皇帝的宝座,然后怎么样?把这些功臣想尽方法除掉,杀功臣,他为什么要杀功臣?他怕他造反,怕他将来作乱夺取他的政权。这些人替他卖命的,现在用不著了,统统收拾掉,要巩固他自己的政权,这就是损人利己,这个业造的就重,将来的果报有得受。
所以佛在经上常常提醒我们,帝王是世间最大的福报,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享福的时候念头错了、迷了,造这么大的罪业。这个罪业自自然然就变成三恶道的境界,他死了之后要到那里去受罪。不要说恶的行为,你逃不了因果;恶的念头、语言,恶报都现前,何况行为。所以三途地狱从哪里来的?就是这么来的。换句话说,各人有各人的三恶道,我的三恶道跟你的三恶道不一样,我的三恶道是我的不善业变现出来的,你的三恶道是你的不善业变现出来的,我们大家都有不善业,每个人不善业有轻重广狭不相同,所以每个人他受的也不一样,业因、业缘不相同,果报怎么会相同?同样是变成地狱,你变你的地狱,我变我的地狱,就像作梦一样。梦里明明有六趣,我在梦中的生活,跟你在你梦中的生活不相同。我作梦梦到你,你作梦梦到我,梦中有同分境界,可是各人有各人的感受,这个意思很深。
你总得心地很清净、很平和,你展开经卷才能体会到如来所说真实义。所以愈清净你体会得愈深,你体会得愈广,愈接近如来讲的真实义。如来讲的真实义,实际上就是事实真相。我们的心念很粗,烦恼习气很重,你读经、听讲,你体会的就不深。这也是章嘉大师往年教给我的,他教给我修行一个原则: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看破、放下辗转相辅相成。放下什么?最重要的意欲,放下意欲就是儒家所讲的格物的功夫。我们要把欲望放下,真正做到在这个世间「於人无争,於世无求」。
我们今天有这个色身,这个色身是个负担,你要生活,我们一般讲的你要衣食住行,这是基本的生存条件,也就是说基本的欲望。你只要有贪著,那就是欲望。我们要把欲望降到最低的程度,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老人家活了八十岁。这个示现就是教导我们,我们是六道凡夫只要保持基本的欲望,不要再发展。我们用现代的话对现代的人说,衣能保暖,食能够不饥饿,住能有一个小房子遮蔽风雨,足矣,就够了。决定不能够把这个生活环境,像世间一般人说,要改善、要提升,你有想改善你的生活环境,想提升你生活品质,你就免不了要造业。
但是改善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质,这是世间人可以说一致的愿求。如果有人讲,要把这个生活品质下降,降到最低,没有一个人愿意,那是什么?那是完全违背了众生的意欲,他不知道这个意欲是苦果的根源,他不知道,完全迷失。佛菩萨晓得,所以佛菩萨用身教,他自己示现给你看。那要会看才行,不会看的看不出来,会看的,他生活虽然很清苦、很淡泊,但是你仔细观察他相貌清秀、身体健康,年岁虽然很大,行动飘飘若仙,令人羡慕,这现身说法:我这个才是过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们天天追求物质生活,提升你的生活品质,生活的水平,但是带给你的是烦恼、是忧虑、是牵挂;没有得到想尽方法要得到,得到之后又怕丢掉,一天到晚提心吊胆。你过的是什么生活?那就是佛在经上讲的极苦的生活。你过的是三苦、八苦的生活;觉悟的人过的是自在随缘的生活,快乐无比。你要是真的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看明白,你是个明白人、觉悟的人,你就会选择,选择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时候说,那个时候我不是跟他学佛,他也不是佛门弟子,他是个哲学家,是个名教授,我跟他学哲学。在哲学里面,他给我开了一个单元,佛经哲学。当时我非常讶异,这佛经还是哲学?不知道,以前没有听说过。「佛经不但是哲学,是哲学里面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被他这两句话打动,这是我学佛的因缘。在这以前,在我心目当中佛教是迷信。所有宗教都是迷信,佛教迷得更深。什么人来给我传教,我都不会接受的。方先生说佛教是哲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使我感到非常惊讶,於是就开始留意佛教的经典,找这些经典来看。那个时候在台湾佛教经典没有流通的,找不到,只有到大的寺庙,它里面有藏经,这些藏经那是不能拿出去的,只有在里面看。所以我们星期假日就到藏经楼去看经、抄经,好的东西我们自己抄,不像现在,现在太方便。这是得力於近代科技发达,印刷术发达,所以价格大幅度的下降,品质又非常之好。台湾这几十年当中,多次影印《大藏经》,所以我们这个小道场不同版本的《大藏经》就有十种。我们自己印的,过去印的《大正藏》、印的《龙藏》,我们这里都有好几套,这都是希有的因缘。
怎么样把意欲转化成智慧,转化成善巧方便?还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一句话,读经。一定要读出味道来,要把法味念出来,要把法喜念出来,《论语》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方东美先生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深入经藏,佛在经典里面讲的更好,深解义趣,你对於佛经解得愈深,意思愈透彻愈明了,愈快乐,那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把你的意欲转变成智慧,把你的意欲转变成善巧方便。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饶益世界第三段,苦灭圣谛,我们把经文先念一遍: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出狱,或名真实,或名离难,或名覆护,或名离恶,或名随顺,或名根本,或名舍因,或名无为,或名无相续。】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些略举的名称都是讲的出世间的果报。我们通达明了之后,就变成我们学习的方向目标,所以「灭谛」也是无量无边。我们看第一个名号,『或名出狱』。就像世间触犯法律被判徒刑,去坐监狱,刑期满了出狱,恢复自由,恢复公民的权利,用这个来做比喻。六道中的人,六道是个大监牢狱,六道里头确实有地狱,地狱是六道里面最苦的环境,确实只有苦没有乐。佛告诉我们三界六道总不免三大类的苦,所谓苦苦、坏苦、行苦,这三大类。欲界,这三种苦统统具足,你都要受,欲界是监牢狱。色界,因为欲,我们前面在集谛里面念到的意欲,他有定功,他能把意欲伏住,虽有它不起作用。欲伏住,苦苦没有了,但是他有坏苦、他有行苦,不过他受苦是大幅度的减轻,这是事实。到无色界天,连身体都不要,我们讲灵界,他只有阿赖耶识,他没有色身,因此坏苦没有了。但是他的境界不能够永恒保持,换句话说,他有时间限制的,这个时间限制就是他功夫、他的能力,我们一般人讲是寿量,他的定功能够保持八万大劫,这很了不起,不可思议。八万大劫,他能把他的烦恼习气伏住,但是八万大劫是有时间限制,它总有到的时候,到了他伏不住,烦恼习气自然又起现行,这一起现行之后,他立刻就堕落,因为他上面没有了,他就回头往下堕落。所以叫三界统苦。
世尊在法华会上把三界六道比喻火宅,比喻的是地狱,超越三界才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