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31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1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夫,这叫修行,这是真修。
  哪里是道场?无处不是道场。山林、树下是道场,热闹的都会也是道场,歌舞场合也是道场,妖魔鬼怪还是道场,没有一处不是道场。统统要经历,看看你是不是真的不动心了,真的不著相了,真功夫,这不是假的。方东美先生早年教导我的时候,对《华严》这种历事练心的修行方法,佩服到极处,他说这才叫真智慧。就跟今天科学一样,要通过检验,通过实验,所以这佛法了不起,佛法智慧不是关著门在家里做的,它是通过实验的。什么境界都没有妨碍,得大自在。
  初学人烦恼习气深重,达不到这个境界,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要给他们选择环境,这是佛经常讲的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音译,意思是没有吵闹的地方,就是很安静。阿翻作无,兰若是热闹、吵杂。没有热闹,没有吵杂,这个地方很清净,梵语称阿兰若。那是教初学的。修学,凡夫修学必定要有次第,没有次第不能成就,阿兰若里面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后,这个寂静地方要舍掉,你要历事练心。如果你要不舍弃的话,那你就是小乘。小乘怎么样?禁不起考验,一入都会、一入热闹场所,声色货利,他就受不了,禁不起考验。菩萨不然,菩萨有大智慧,菩萨眼睛当中,十法界依正庄严,前面讲的都是清净寂灭相。「众缘无性,万法自寂」,这是法身菩萨。经过五十三参,一切顺逆善恶之缘磨炼出来了,他真的如如不动,和光同尘,得大自在。这是「自心妙择之慧」。
  所以这个自心妙择之慧,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非常具体的就是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真正自心妙择之慧。自心妙择之慧的样子是什么?就是《金刚经》上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我们换句话大家就好懂,「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就好懂。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你们想想看是不是天下太平?是不是万法自寂?我们今天麻烦在哪里?外著相,内动心,很糟糕!但是这个不能怪,这初学!
  在理论上讲,修行要入佛境界,入华严境界,理论上讲是一念之差,但实际上讲没那么简单。你的烦恼习气你没有办法顿断,理论上是可以顿断,事上你断不了。我们看到历史上确实有顿断的,在中国惠能大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顿断的,顿悟,顿修,顿证,顿教法门。这样的人现在我们明白不是普通人,两种人,一种是什么?是佛菩萨来示现的,倒驾慈航来示现的,那还有什么话说,他来表演的。第二种,过去生中善根非常深厚的,他不是一生修的,不知道修了多少生,这一生当中他到这个世间来投胎,投胎当然有隔阴之迷,但是他一遇到缘,一遇到善知识,他能顿悟,善根深厚,我们佛门里面讲的上上根人。《六祖坛经》里面常讲的,他接引的上上根人。上上根人肯定过去生中善根非常深厚,没有那种深厚善根不可能。有深厚的善根还要缘,没有缘不行,那个善根是因,你要遇到真善知识,遇到好的学习环境,遇到好的同参道友,你能成就。你要是遇不到,难!遇不到,将来以后熟透了,变成辟支佛,从辟支佛还要回小向大,菩提道还相当遥远。
  《华严》五十三参,文殊菩萨教善财,那些教训非常宝贵。教导善财怎样亲近善知识,怎样随顺善知识,怎样接受善知识教诲,成就自己智慧、德行、学问。那种事师的心态,就是你这一生修学成就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不能不注意。这个经文在后面,可是前几年我们在香港,我每个月去讲五天,选的经就是《四十华严》五十三参,不是全讲是节录,讲每一参最精彩的小段的经文。这些地方都选讲过。所以这个地方自心妙择之慧意思很深很广,确确实实如经论所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我们一般人体会不到,你读这一句你不得受用。你真正懂得了,明白了,体会到了,得受用。受用在哪里?受用在生活当中,在工作之中,在处事待人接物;换句话说,你能转境界。这个作用就在此地,你不会被境界所转,你能转境界,自心妙择之慧就是转境界。《楞严》上讲的,你能转境界,你跟如来没有两样。
  底下说,「余九个世界」,这在我们前面一大段经文上看到的,九个世界,有九个智佛,有九位上首菩萨,「是随自心信解修行位上,进修增胜法身智身,随行异名故」。全是表法,佛现神通,你看神通里面显示,我们不说含藏,显示教学的义趣,我们可以加两个字进去,显示「甚深」教学义趣。会的人他真的就会了,不会的人他不会。九个世界,九个佛,九个上首菩萨,是不是真有?真有,你不能说他没有,真有,有是幻有,你才会认识真相。从哪里来的?自心变现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自己性识所变的。我们今天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也要懂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
  西方世界阿弥陀佛真相是什么?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世出世法、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总不离自性,「万法唯心」,唯心所现。法相唯识家讲「万法唯识」,那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唯识所变,他没讲错。由此可知,你真正是明白、觉悟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能变的清净法身,能变是清净的,所变哪有不净的道理!我们看到染污不净,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很简单,是你心里面真的叫无端生起无明妄想分别执著,把外面真相扭曲了,不善这么来的。觉悟的人眼睛里面如如不动,依旧是金色世界。
  诸位要知道,金色世界遍法界虚空界,我们这个世间也是。他眼睛里面看金色世界,我们眼睛里面看五浊恶世,所以现在我们用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研究水结晶来解释,大家好懂,这有科学证明。就好像这杯水,我心地纯净纯善,我看这杯水显微镜底下看的结晶美极了。我看完之后,你来看,你心里面充满怨天尤人,充满一切不善,你去看,显微镜底下看这个水的结晶,支离破碎,样子很难看,同样是一杯水。这你就明白了。所以法身菩萨看十法界依正庄严,金色世界,看一切众生各个都是不动智佛。
  佛眼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眼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善人看一切人都是善人,恶人看佛菩萨也是恶人,这是什么?境随心转,这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是真正通达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不会怨天尤人了,你修行功夫会得力,你的进步会很快速,为什么?你了解事实真相,你慢慢学会转境界了,道理在此地。这个理很深,事非常非常复杂,但是不管怎么复杂,它有头绪,它有条理,一点都不乱,遍法界虚空界。不懂得,不知道怎么学法,也就是不知道怎么修法,真的懂得明白了,自己晓得怎么修法。
  印光大师当年在世,一生教导学人不管是在家出家,第一部介绍给你《了凡四训》。为什么教你这个?这个东西你真的懂了,你就晓得命运从哪里来的。人为什么会有命运?命运从哪来的?命运怎么改法?你就懂得改变命运的道理方法。环境,生活环境就是风水,如何能够转风水?不被风水所转?你能转风水,道理都是在断恶修善,积德积福。这转眼前,现在灾消福来,你自己在这个世间做得了主,境界上做得了主。你不会被境界影响,你就能做得了主,你就能转境界,能转境界的就不是凡夫。所以印光大师用这个小册子接引初机。
  这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人心是定的。你看了凡先生跟云谷大师在禅堂里面坐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云谷禅师以为这功夫了不得,不是普通人,这一问才晓得他没有功夫,他为什么不起妄念?因为他知道一生命运是定的,起妄念也没用处,不如算了,不起妄念。所以云谷禅师笑他是凡夫。也难得!一般人一天到晚妄念纷飞,真可怜!所以我称了凡先生在没有遇到云谷之前,我叫他做标准凡夫。我们这个凡夫不够标准,他是标准凡夫,一生随业流转,一点都没转变,也没有变坏,也没有变好。云谷禅师给他开导之后,他才恍然大悟,才晓得命运是怎么回事情,自己造的;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
  我们现在再往上推进一步,我们现在晓得,一切众生各个都有不动智佛。长者在这里用的字好,「顿彰本智」,彰是彰显,我们不要辜负长者,我们要顿悟,这才对得起他。佛在经上顿彰,顿彰我们不懂,我们看不出来。长者给我们做导游,为我们说破,点醒我们,我们自己、一切众生各个都有本智,人人都有一个不动智佛。这不动智佛就是六根根性,见闻觉知,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不动智佛,六根根性!所以世尊在楞严会上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就讲这个。
  凡夫迷失了,怎么迷失?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这一夹杂,妄想分别执著当了家,做了主,不动智佛跟著起作用,不做主了。虽然不做主,我们要晓得它是真的,它是随缘不变,永远不变,它无自性,所以能遍随一切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缘,它能随缘,它不变,它决定不染著。所以长者在此地用四个字来形容它,「白净无染」,永远是白净无染。纵然随这个众生造恶业,在阿鼻地狱它还是白净无染。这是自己的清净法身,这是自己的本来佛,连一个小蚂蚁也有,一个小爬虫也有;在植物里面,这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也有,也不例外,我们称它作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因心成体。
  九个世界,九个智佛,九个菩萨,他所表的,大师跟我们说出是「随自心信解修行位上」。自心信解是修行的基础,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能怀疑,不能离开,你就会成就了。你要怀疑,你会退转;你要离开,你会堕落。在这地方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信什么?信自心本智。我们再说得明白一点,信自己六根根性是根本智,是不动智佛。信自心妙择之慧就是文殊师利。什么叫自心妙择之慧?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所说的「舍识用根」就是!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文殊菩萨,这就是无所不知,定慧圆修、顿修,一修一切修。
  所谓修行就是在生活当中落实你的信解而已,你的信解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里头去历练、去试验。科学家讲的实验,也有人讲检验,证明你所信所解完全正确,那就叫证果。「修行位上」,这个「位上」就是指这个大单元所讲的五十一个位次,因位,最后一个是果位。因位是五十一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因位,后面一个是妙觉,那是果位,这是讲修行位上。「进修增胜」,好比念书,五十一年级念满毕业就成佛了,就入妙觉位。「增胜」是步步高升,年年升级,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你的法身、你的智身,随著你的地位上升不同,名字常常在变。这个不难懂,就像我们这人生过程当中,我们从小念书。小时候念幼稚园,幼稚园的学生,幼儿园的学生,幼稚园毕业升到小学了,人家看到小学生。小学毕业升到中学,人家也很尊重你,你现在中学生。中学毕业升到大学,你是大学生;你念到研究所,你是硕士生,博士生。我们世法不也是如此吗?
  佛法也不例外,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不坏世间法,经上我们读过,「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所以在佛法里头说得更详细,你在某一个等级,你的名称换一个。十信位里面,东方是初信,初信位的菩萨,世界是金色世界,初信位的菩萨不动智佛,初信位的德用文殊师利。到二信位,世界叫妙色,这个妙色就好像我们教室一样,初信位的教室金色,二信位的教室妙色,二信位的佛叫无碍智,二信位这个修学的德用,觉首。真的,它比我们世间教学说得微细。实在讲,经典太好了,太完美了。很可惜我们这个世间主持教育的没有好好的来看看,来学习学习。这个世界我们把它比喻作教室,每一个阶段,教室里面的设施不一样。我们现在讲教具,他所需用的教具,需要学习参考的资料不相同,程度不一样,在这里用世界代表。九个智佛都是表法的,菩萨哪一样不是表法?现在时间到了,这个表法的意思我们下面再说说。
  
  诸位同学,上一节我们讲到十方世界佛菩萨表法的意思。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否则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就产生障碍。东方最重要,它是基础,所以不动智佛是我们六根的根性,真心本性,能现能变。文殊师利菩萨是根本智本具的德用、妙慧。妙择之慧这个意思前面跟诸位说得很清楚,无论是什么样的境缘,到他这个地方都变成金色世界。所变是金色世界,能变的是妙慧,这个意思非常重要。
  下面九个智佛,九个智佛都是不动智佛在每个阶段他起的作用,给他建立个名号,但是一切作用都不离根本智。九个菩萨的名号是从根本智起后得智,无所不知的作用,这些作用都离不开妙吉祥,都离不开文殊师利。所以一切根本智不离不动智佛,一切后得智、权智都不离文殊师利,一切的世界都不离金色世界,我们懂这个意思,这五十一位进修就有趣味了,我们的学习活活泼泼。所以在这个进修过程当中,法身智身,修学的环境,随著你的修行换个名字,这个表法意思要懂。我们再看下面的长者的开示。
  「从斯自心本不动智佛自觉之上,见道入位」。这个入位,位是十住,十住才有位,十信没有位。这个位就好像我们今天在学校读书一样,学位,初住以上这才有学位,十信菩萨没有学位。像我们念的小学、中学没有学位,念大学就有学位,大学毕业,学士。你看看前面这十信,十方来的这些佛菩萨表这个,是自心不动智佛自觉之上。所以在经文里面南方菩萨是觉首,这地方讲的「自觉之上」,就是从觉首菩萨开始,一直到上方贤首,见道入位了。
  入位之后那就是「起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十一地是等觉,加行进修。由此可知,十信位是你真正修行的预备功夫,入位那才叫真修。这个佛家常常讲,修行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是从见道入位那一天算起,像我们现在都不算。也就是说,从十住初住菩萨算起,你哪一天证得初住,从这一天开始算起,第一个阿僧只劫,你可以修满三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个位次一个阿僧只劫修满。第二个阿僧只劫,那就登地,从初地到七地,所以愈往上愈难,初地到七地,七个位次又要一个阿僧只劫,两个阿僧只劫。第三个阿僧只劫,十地里面的八地、九地、十地三个位次,愈往上愈难修。三大阿僧只劫是这个说法的。我们现在不包括在其中,我们证得初信位的菩萨也不行,也还是在准备、预备的。没有证得初住,我们实在讲是门外,大乘佛法预备班我们还没有上,十信位是预备班;在中国有些大学里头称为先修班,是准备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十信这十个位次是准备入住,这是修学的阶段,不可以不知道。
  下面所说的都是很要紧的话,「法身智身,大愿,大慈,大悲,四摄,四无量,十波罗蜜,三十七助道分法」。这些是修学的科目,不能没有,预备班科目在此地,一乘了义的法门,开了这么多科目。法身,一切所依。法身是什么?就是根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