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369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69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是在教化众生,他没有自己;众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所以说是入不二法门。为什么?他已经证得苦灭圣谛,所以应化在世间无非是道谛。这个道对自己提升了,自己虽然是法身菩萨,我们知道法身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他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所以应化在世间是自行化他,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众生,提升自己,这就是世间所说的教学相长。菩萨要不教学,永远不能提升自己,在教学里面修行,历事炼心!练什么?练不受染著,就是练这功夫。在一切境缘当中练如如不动。这个功夫练成了,什么时候成了?一般说圆教初住菩萨就成就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能相好都现前。这时候不是修德,是性德,自性本来具有的,到这个境界才可以离开老师,大乘法的标准在此地。离开老师你可以独立,你可以参学了。到哪去参学?应化在九法界,这时候随缘,自在随缘。九法界哪个地方有感,他就有应,应就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时候历事炼心,这是第二个阶段的。
  真正是历事炼心,那就是明心见性之后,我们今天学佛没有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前,要非常虚心学习。这是讲参访学习,我们现前参访学习的条件,是你有能力辨别境缘的邪正、是非、真妄,你要有能力辨别,你才能参学;如果没有能力辨别,你不参学没事,一参学就被魔牵著鼻子走了。你遇到个魔王外道,你对他佩服得不得了,仰慕得不得了,他神通广大,好像比佛菩萨还能干,你跟他走了!这桩事情,《楞严经》上讲得很透彻,讲得很多。《楞严经》十卷,单单讲这桩事情,世尊在经文上,一卷半的经文讲五十种阴魔,这一部分真的很重要。在前些年,有个同学发心,来找我,他想把《楞严经》这段经文印单行本流通,问我好不好,我说好!但是流通经文,恐怕一般人看不懂,所以我建议用圆瑛老法师的《讲义》。把《讲义》这一部分连经文带《讲义》印出来流通,做为单行本,好像我还给他题了个封面。这好心!让人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
  现在这个时代是非常非常可怜,要是跟过去,实在讲,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如。你们不要以为现在科技发达,换句话说,享福超过古人,相对的,造罪业也超过古人。这个罪业造了要受报!不能不受报。果报现前的时候,你怎么办?善知识有没有?肯定有。为什么?众生愈苦,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愈多。但是,你怎么样?你不认识!佛愈多,魔更多。你要问,那是什么原因?人,真心学好的人不多,不愿意学好的人很多。魔教化,喜欢自私自利,喜欢贪瞋痴慢,喜欢享受五欲六尘,这种人多,魔是教化这些人的,帮助他造作五逆十恶,拉他下水,拉他堕地狱。在没有堕地狱之前,对魔佩服的五体投地,到那一天堕落,后悔莫及了。
  佛教人走正路,正路要离欲,佛教你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谁干?没有人愿意跟他走。所以佛菩萨人数就少了,真正肯干的人、真正觉悟的人跟佛菩萨走。所以,你在这一生当中,你是遇到魔,还是遇到佛,这桩事情老实给你讲,不是命运安排,是你自己感应遇到的。你要是以善感应,你一定感到佛菩萨、善知识。你的心行不善,你跟佛菩萨、跟善知识不起感应,你跟妖魔鬼怪起感应,遇到妖魔鬼怪是一拍即合,志同道合,就去了。这桩事情,如果说到前因后果,也可以说,阿赖耶识里头烦恼的种子多,力量强大,从小没有接触过善法的薰陶,造成现前遭魔难的业因。中国在古时候做父母的,做长辈的,尤其是做老师的,对於年轻人,对於儿童,可以说照顾得无微不至。不一定是自己家里的儿女,路上遇到年轻人不守规矩、不守礼,游荡、不如法,那些老人看到都教训他。在那个时代,老人教训,一般年轻人都能接受,都能感谢。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了,在家里头父母不教你,在学校老师也不教你。
  我过去还教过五年书,大概在三十多年前。每天这些老师都会碰面的,到学校去,坐学校的交通车,从台北市车开到阳明山要开一个多小时,将近两个小时,从台北火车站,一个多小时开到山上。车上常常在一起聊天,老师们没有一丝毫的隐讳。我们到学校来教书,为什么?为生活!拿一点薪水,拿一点钟点费过日子,为这个。真的教学生吗?不能真教!真教,学生不接受。你这个老师要认真,他想尽方法叫学校把这个老师开除掉。所以,老师在学校里混生活费,学生在学校里不是认真念书,混毕业文凭;老师不是真教,学生不是真学。学校变成这么一个校风,我们意想不到。我在那个时候自己没有道场,所以学校请我,我就去上课,把那个地方当作练习讲经的场所,跟同学们结结缘。
  以后我们台北「华藏图书馆」成立了,学校工作我就辞掉了,我说我自己有个地方天天上课,天天讲经。使我想起来,更早年的时候,我第一次见方东美先生。那时候唯一的一个希望,就是希望他允许我们能够到学校里面旁听他的课程。当时他就跟我说,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里面去听课,你会大失所望。我就想到这句话,你说这个话说得多痛心!真正想学的年轻人到哪里学?学佛之后,才晓得只有求佛菩萨,求感应。好老师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全凭感应,真正有好学的心,你会遇到;没有真正好学的心,谚语讲,你打著灯笼都找不到,昼夜去找,你也找不到。
  这里面从因果上来说,我们自然会想到宿世的缘分,我们有个恳切求学的愿望,这个善知识他能看得出来。看你有几分诚意,是不是真想学,真想学,他不舍众生。为什么?真正的学者,真正的善知识,他在一生当中时时刻刻求的,求什么?求传人,真正有年轻人来传他的法。如果遇到真肯学的人,「这个人是传人」!他就把你看作宝贝了,到哪里去找!遇到一个真正想学的,他不会放弃的,他会教你。我碰到方老师,那时候什么都不懂,真是一张白纸,求学心非常恳切,什么原因造成的?年轻失学。
  抗战期间到处流亡,没有机会念书,天天在逃难,所以抗战胜利,我只念完初中,求学的心愿非常恳切。所以方先生就告诉我,他不让我到学校去,最后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这是我们不敢想像的!我们没有缴一分钱的学费,每个星期假日,我不上班,去上学,我是这样子亲近方老师,教出来的。上课,学生就我一个,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在他家小客厅一张小圆桌,我们是这样上课的。方老师何以这样子开恩?没有别的,求学的心愿非常恳切,感动老师。他把佛法介绍给我,我知道佛法这样殊胜,这样圆满,这是方老师跟我说的,所以这个缘就非常殊胜。
  我接触到佛法大概一个多月,就有另外一个朋友给我介绍章嘉大师。那是什么?那是专门学佛的人,佛门的一位大德,难得!我亲近他老人家,老人也是给我两个小时,每个星期两个小时。我就不到方老师那里去了,我就亲近章嘉大师,专门学佛经。方老师是学哲学的,我受他的影响至少三年,那是什么?用哲学的角度来看佛经。以后渐渐深入才知道,佛法超越了哲学,哲学看佛法只是佛法里头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在那个时候(那时候方老师四十多岁)他告诉我,佛法里头有十分之二、三是高深的哲学,是世界哲学之冠,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附带给我说一句,佛教经典里面还有十分之六、七是迷信,他把它分成两部分。哲学的部分是什么?性宗跟相宗,性相两宗。中国佛法不是八个宗派吗?这两个宗派他说那是最高的哲学,其他的那些宗派是迷信,我入门的时候受这个影响。
  可是方先生到晚年,境界不一样了,晚年他真正悟了,真正契入境界。契入境界了,非常可惜,他寿命到了,他走了。他是一九七七年,七十九岁。我也是入佛门大概七、八年慢慢就转过来,知道方先生以前所讲的迷信那一部分,那部分很高深、很高深,绝对不是迷信。才肯定了佛陀真实智慧,真实教诲,即使对五逆十恶,佛经上讲一阐提的众生,他都不舍弃。教导他的东西很简单,教你五戒十善,五戒十善的道理就非常非常的深,给你讲善恶报应,一点都不迷信,这里头的理论通大道,这些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只有好学,只有亲近善知识,才能够远离「染著性」,才能自救。再看底下一句,第六句:
  【或名驶流。】
  清凉大师也有注解,「苦名驶流者,刹那性故,即行苦也」。所以,这底下的几个名词,就是讲的三苦;「染著性」是坏苦,『驶流』是行苦,下面「不可乐」是苦苦,三界统苦。行苦就是你在世间,你在三界六道里面,决定是刹那生灭,决定不会停在那个地方,就像流水一样,它止不住!这种现象我们要是冷静的思惟,人从出生,刹那刹那往死亡这条路上走,他不会停住,一分一秒都不停。我们在讲席里头曾经讲过,这真正是勇猛精进,向哪里精进?向坟墓精进。一年一年接近,一月一月接近,一天一天接近,再给你细说一点,一秒比一秒接近,这是行苦。人想到这个地方真正是意冷心灰,人生有什么意思!
  如果遇不到佛法,遇不到圣人教诲,你这一生叫白来一趟,白受这几十年的辛苦。受苦是业报,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报应!但是在受苦当中,你又造业,你不会把造业这桩事情停止,你还是造业。真的不造业了,像袁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算了命之后,他不造业了,他善恶都不造。善恶都不造有没有好处?没有好处!为什么说没有好处?堕在无明里头,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那个停不过是暂停而已,不是永远停,永远停就得定了,这些现象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后,你才知道遇到圣贤教诲、遇到佛法,那是无比的幸运。你会非常珍惜,认真努力学习,这一生没有空过。如果没有遇到圣贤教诲,没有遇到大乘佛法,真的这一生空过了,这一生来得很冤枉。你这一生到这个世间受报的,来受报应的,前生修福,你享一点福报;前生造业,你这一生过得很辛苦,就干这个。你说有什么意思?只有真正明白人、真正觉悟人才奋发、努力学习。世间没有一样是真的,应当放下,随顺性德,伦理道德能帮助自己提升,认真努力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圣谛,第七句:
  【或名不可乐。】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苦名不可乐者,苦苦也」,确实。苦苦就是常讲的八苦,八苦交煎!这欲界,哪来的乐?佛告诉我们,世间人所感觉到有乐受,那只是苦稍停,你感觉得有一点乐受,实际上在生活当中,我们应当有灵敏的感觉。现在多数人实在是变得麻木不仁,为什么说他麻木不仁?他不知道苦,事实摆在我们眼前,你一餐饭不吃,两个小时没有喝水,你就感觉得苦了。一餐饭没吃,饿!两餐饭不吃,就有一点受不了,一天不吃饭,问题就来了,你就感到很苦。如果是一天不吃饭,一天不喝水,你感觉到苦,到时候给你一点东西吃,给你一口水喝。你想想看,这个身体如果得不到饮食,他就是苦,身本来就是苦。到时候是什么?饮食,佛法里叫药石,药!到时候你就服药,你要不服药你的病会发作,什么病?饿病。
  你要真正能想到这个,这身有什么好处?这个身是病的根源,从生下来到哪一天死亡,到时候就要服药,不服药他就受不了,你有什么乐!吃饱了,喝足了,觉得很快乐,那是药物产生的效果;饮食就是药,佛家称为药石。从前修行人,释迦牟尼佛在世,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现在人受不了,现在人这个身比古人比不上,古人身体比我们健康,一天服药一次就够了。现在人很多人三餐都不够,还要吃几道点心,说明什么?说明身体不如从前人。身为苦本,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人要不真正饿你几天,你不知道苦,你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恩。真正饿极了,人家给一碗饭给你吃,你才真感激,救命恩人。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韩信,受漂母布施他一碗饭,看他饿得可怜,给一碗饭给他吃。那真的是饿苦了,知道这一碗饭恩德之大,一生都不忘记她。以后发达了,找到漂母报她恩,知恩报恩。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修行,物质、生活环境,实在讲,天天在享福,不知道施主的恩德。应该怎样?至少饿上三天三夜,然后才给你一碗饭吃,给你一杯水喝,你就知恩了。这是学什么?学知恩报恩。天冷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没有房子遮蔽风雨,过那个生活,你才晓得什么叫苦,才真正体会到古人讲的身是苦本,『不可乐』。三苦八苦平常讲得很多,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省略了。再看底下这个名称:
  【或名覆藏。】
  『覆藏』就是隐藏的意思,藏得很密,密到连自己都不知道。这种事情常有,比较珍贵的东西,你喜欢的东西,你把它收藏起来,收藏之后忘掉了,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许多人都有这个经验。这个地方的「覆藏」,我们看看清凉大师怎么说的,「苦名覆藏者,藏苦因故」,实际上解释就这一句,下面是举例子,「乐藏坏苦故,不苦不乐,藏行苦故」,这么一解释我们就明了了。藏得确实非常隐密,连自己都不知道。苦苦不要覆藏,为什么?太明显了。乐里头有苦,你知不知道?中国古人常讲乐极生悲,乐里头有苦;不苦不乐里头有行苦,它不能永远存在,随著时间刹那刹那流转不住。所以,这个地方「覆藏」的意思是指坏苦跟行苦。
  但是,我们今天初学,读这个名词,这个名词世尊在教学当中常常说,名词是一样,在某个地方它的含义并不相同。一般上来讲,我们真的,它前面这一句说得好,「藏苦因故」,自己所造作的罪业对别人隐瞒,这就是覆藏。自己做一点好处赶快宣扬,让别人都知道,人家对你赞叹几句,报掉了,所以你的福积不住。你的罪深藏在心里,一点点善马上就报掉了;换句话说,你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唯恶无善,这还得了吗?佛菩萨怎么教人?不但佛菩萨,世间圣贤也常常教人,隐恶扬善,对别人,积自己的德行;如果对自己来说,发露忏悔,自己所造一切恶业要宣扬出去,让大家都知道,绝对不隐瞒。知道的人责备你,责备,就是报掉了,重罪轻报!罪要赶快报掉。善,善要隐藏,叫积阴德,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善心善行,人家知道赞扬你,就报掉了。所以,善要覆藏,恶决定不能覆藏,世出世间圣人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可是一般人,无始劫以来,他就隐藏自己的罪业,夸张自己的善行。没有善行,也搞一点假的善行,假形象,博得舆论的赞叹,觉得自己很荣耀,自己很有面子。不知这个罪业就更重了,他不是真善,伪善;他是实恶,伪善,真实之恶,假善。这样的人我们知道,他的果报决定是在阿鼻地狱。什么人做的?实在讲,真的这些人在世间都是聪明绝顶的人,古人讲的话,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因为太聪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