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志愿军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17章

志愿军战事珍闻全记录-第17章

小说: 志愿军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学智却毫不在乎:“彭总脾气大没关系,咱反正按原则认真老实办事,脑袋只有一个,实在要拿掉,那也拉倒!”    
    1950年10月8日,彭老总到沈阳的当天下午,立刻在沈阳紧急召集13兵团及东北军区负责人商定于次日召开参战部队军以上高级干部会议,部署出国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动员。    
    辽宁宾馆会议厅,宽敞明亮。20多位军以上干部济济一堂,邓华看见彭总,高兴地说:    
    “欢迎彭总,有你出任司令员,我们的仗就更好打了,我们大家的信心就更足了。”    
    “那好,那我们一起打美国人吧。”    
    然后,彭总又开玩笑地说:    
    “不过,我可不算志愿军啊,是主席点将来的。”    
    洪学智见彭总这样风趣,这样和蔼地同大家开玩笑,他也大起胆子开起玩笑来了:“彭总,那我也不算志愿军!”    
    “哦,你怎么也不算志愿军?”彭总笑着问。    
    “我是邓华把我鼓捣来的!连换洗的衣服也没来得及带。”洪学智说。    
    彭总听了大笑,说:“听你这么说,他还挺有办法的!”    
    大家都笑了起来。    
    彭总看到杜平立即大声喊他:“杜平,你这个江西老表,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原来早在红军时期,彭总就是他的老首长。1936年,红军东征回陕北后已10多年没有见到他,这次见面特别高兴。


第二部分:神兵从天降 秋风扫落叶确定出兵援朝(2)

    会议室里,高级干部们谈兴正浓,忽听吱呀一声,会议厅的大门打开。由东北局负责人高岗陪同,彭总巍巍地站在会议厅门口,这时到会的同志都坐好,端端正正地注视着。    
    “中央决定彭德怀同志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大家抗美援朝。我们欢迎!”高岗话音刚落,将军们哗地起来,使劲鼓掌。    
    彭总频频点头表示问候。    
    接着,邓华向彭总介绍参战部队各军的领导,彭总与他们一一握手。在与炮兵司令员匡裕民握手时,彭总说:“我们的炮比美国少得多、差得远,你们得想办法,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狠。这全仰仗你这个司令喽。”    
    “我们一定做到!”匡裕民赶紧收腹挺胸,斩钉截铁地回答。    
    彭总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    
    彭总先在会上谈了出兵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着重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敌人不是宋襄公。它不会愚蠢到这种地步,等我们摆好了阵势才来打我们。他们是机械化,前进速度是很快的,我们必须抢时间。中央要我到这里来,也是三天前才作出的决定。”    
    彭德怀顿了顿,又说:“我这一辈子就是个苦命,不过,如果没有苦,要共产党员干吗?我彭德怀本事不大,确实是廖化当先锋喽!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光荣之至!”    
    接着,彭总提高嗓门,以洪钟般的声音宣布:“我命令,所有参战部队,从现在起,10天内做好一切出国作战准备!”


第二部分:神兵从天降 秋风扫落叶箭在弦上(1)

    正当志愿军秣马厉兵,积极准备出兵之时,斯大林却出尔反尔了。    
    1950年10月8日,周恩来总理踏上了秘密访问苏联的道路,主要目的是告知中国决定出兵朝鲜,并请求斯大林和苏联政府提供军事援助和派空军进驻东北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沿海大城市,掩护志愿军出国。在此之前,党中央曾与苏共中央进行了初步协商,中国出兵援朝,苏联即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地面部队作战,并答应给中国20个师的装备。毛泽东特派周恩来访苏,是为了协商落实这些问题。    
    周恩来和工作人员师哲(兼翻译)10月8日从北京出发,乘飞机到莫斯科。借故不愿担任志愿军司令员的林彪也前往苏联养病。这时,斯大林正在黑海海滨休假。10月10日,周总理、林彪乘飞机到了风光秀丽的黑海之滨休养地会见了斯大林。    
    宾主见面,寒暄之后很快转入正题。首先由苏联有关人员介绍最近的朝鲜形势。周恩来介绍了中国的出兵决定。斯大林细心听着,然后站起来在室内来回慢慢走动,一会儿又停下来,吸一口烟斗,烟从烟斗中冒出,他慢慢吹散了烟,非常稳重又缓慢地说:    
    “朝鲜形势严重,如果没有支援,最多只能维持一个礼拜的时间。中国同意出兵援助的考虑是正确的。但是,还应该考虑另一方面,美国毕竟是当今世界上的军事强国,拥有很大的海空军优势和军事技术装备优势。”    
    周总理说:“我们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准备在朝鲜和美国军队打起来,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准备应付美国对中国的空中轰炸……”周总理旗帜鲜明地表明中国的态度,然后话题一转,明确点出此行的目的,说:“所以这次毛泽东派我来,为了准备对付可能出现的情况,希望苏联政府提供军事援助和空军支援。”    
    斯大林皱起眉头说:“这个问题我们考虑过了。苏联政府有实际困难,我们早已声明过,苏军已全部撤出朝鲜了。现在我们再出兵到朝鲜去有难度,因为这等于我们同美国直接交战。中国出兵,我们供应武器装备,并出动一定数量的空军做掩护。你们提出改善武器装备,我们在二战后剩余的军火很多,可由军方同中国同志共同研究解决。”    
    斯大林的态度不是十分爽快,让周恩来略感担心,但会谈仍然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斯大林最终答应先装备中国10个师,并同意空军进驻安东一带沿海大城市驻防,这个结果对中国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周总理立即返回莫斯科,向毛泽东汇报了会谈情况。    
    当晚,劳累了一天的周恩来正准备就寝,突然接到了莫洛托夫的电话。    
    莫洛托夫的语气和他往常的态度一样不带丝毫感情,他干巴巴地说:“周恩来同志,斯大林同志让我通知你一个新情况,我们的空军没准备好,要暂缓出动。”    
    周恩来震惊了,他说:“刚刚决定的事情,你们就推翻了,这让我很难理解。我们的要求不过分,你们空军的掩护对志愿军入朝作战十分重要,我们也理解你们立即出动有实际困难,但关键是,苏联空军何时能够出动?”    
    莫洛托夫含糊其辞:“我们出动空军很可能会引发同美国全面战争,甚至是世界大战,我们可以派遣空军到鸭绿江北岸的中国境内驻防,这没什么问题。但是,至少在2个月或2个半月后,也无法进入朝鲜境内掩护志愿军作战。”    
    面对这种出尔反尔的回答,周恩来沉默了。莫洛托夫见状又说:“你们的困难我们也理解,可以暂缓出兵嘛。斯大林同志指示,如果朝鲜失败了,就让金日成到中国东北组成‘流亡政府’吧。”    
    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表示:“请你们放心,我们不会见死不救!”    
    莫洛托夫的一番话让周恩来心潮起伏,无法入眠,他连夜将这一情况向毛泽东报告。    
    1950年10月12日,安东。    
    在安东“伪满八大景”之一的镇江山下一座日本人建造的洋房里,彭德怀接到了朝鲜内务相朴一禹带来的朝鲜战局最新情况,美军3个师、英军1个旅及南朝鲜军第1师已集结在汉城以北三八线上的开城、金化地区做进攻平壤的准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已经万分危急!    
    朴一禹还谈到,东部战线南朝鲜军主力2个师已到达元山,另有3个师正向元山附近地区集中。美第8集团军3个师在大田、水原地区正准备北进。金日成首相指挥的朝鲜尚能战斗的部队仍在三八线坚持抗敌,南部人民军撤至三八线以北的有5万人,其余大部分还滞留在南朝鲜。    
    朴一禹最后诚恳地表示:“形势万分危急,我再次代表金日成首相和朝鲜党中央,请求中国党中央尽快出兵支援。”彭总当即答应立即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告。


第二部分:神兵从天降 秋风扫落叶箭在弦上(2)

    听完朴一禹的情况介绍后,彭总立即召集邓华、洪学智等13兵团的领导开会对志愿军入朝后的部署重新进行了研究。    
    就在彭德怀加紧准备入朝作战之时,一封电报让他感到既突然,又迷惑不解。这封内容是:    
    彭高、邓洪韩解:    
    (一)10月9日命令暂不执行,13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     
    (二)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毛泽东    
    10月12日    
    彭总看着电报,神情很疑惑,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手中拿着点燃的大中华香烟,不停地猛吸几口,然后站在楼内一边走一边思考着问题。13兵团的领导焦虑地对彭总说:“兵贵神速,十万火急!我们再晚几天入朝,人民军更难有组织地撤退,过江后我们何来立足之地?也不知又有什么重大情况发生。”    
    彭总沉默不答,晚上也没有睡好觉。第二天早晨他即乘飞机回北京了。    
    1950年10月11日深夜,毛泽东接到周总理报告后,对苏联不为中国入朝部队提供空中掩护,不得不召开会议再度慎重考虑出兵援朝的问题。    
    由于苏联的临阵退缩,毛泽东再次陷入了痛苦的决策和抉择。对于抗美援朝,毛泽东已经考虑到了最坏情况,即使与美军发生全面战争,也是以苏联联合出兵来考虑的,现在,苏联不派空军支援,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要出兵,就得自己单干,同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军事强国直接较量!而且苏联军事装备也无法马上到来,我们出兵援朝,就得靠我们当年缴获国民党的日本侵略军的三八大盖枪加炒面袋,去同拥有现代飞机大炮坦克的机械化部队作战,美军占有制空权、制海权,依仗空中优势,对我志愿军会造成多么大的困难啊!    
    毛泽东出兵的决心一旦定下,是绝对不会动摇的。但是为了对前线千万将士的生命负责,他必须就新出现的情况和前线司令员以及政治局同志再次进行商议。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就在这一波三折中,毛泽东及其他新中国领导人最终敲定了20世纪新中国最重要的决策。    
    彭德怀火速回到北京来见毛泽东,毛泽东已连续几天没有睡觉了,他穿着宽大的睡衣,正在丰泽园北房的卧室里来回走动,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见到彭总,他便把发生的意外情况告诉彭总。彭总也向毛泽东汇报了朝鲜最新动态。他说:    
    “昨天朴一禹同志到安东向我们介绍最新战况。敌人推进速度很快,我们原来设想在元山至边境以北地区建立防线已来不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危在旦夕。朴一禹再次代表金日成首相和朝鲜党中央请求我党中央尽快出兵支援。”    
    “中朝两国唇齿相依,世世代代友好,怎么能见死不救呢?”毛泽东坚定地回答。    
    当天,毛泽东主席同朱德、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高岗再次进行研究,对苏出动空军掩护我军不抱什么希望了。毛泽东经与彭总等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商量后,毅然决然地最后作出了历史性的决定:不管有没有苏联空军支援,我们仍按原定计划出兵援朝。    
    10月12日,远在莫斯科的周总理得到毛泽东如下指示:    
    “与高岗、彭德怀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周恩来收到电文,感到振奋和鼓舞,他早已估计到,毛泽东决不会因为苏联改变主意而随之改变自己的决心。    
    周恩来当天下午再次约见斯大林。当他踏入斯大林的办公室时,斯大林猜想,可能周恩来是来这里同他就有关请苏联出动空军支援的问题再次讨价还价的。没想到,周恩来没等斯大林说话。就明确坚定地告诉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已经作出决定,不管苏联是否出动空军,中国照样出兵援朝。”斯大林听了这个消息,深感意外,又非常感动,他拿着烟斗猛然深吸了一口,把烟云吐出后又习惯地吹了一下,然后说:“中国同志决心要这么做,不知要遇到多大的不幸,要付出多大的牺牲。”    
    “毛泽东同志和政治局同志都认真研究、慎重考虑过了这些问题。”周总理回答说。    
    “中国同志伟大……”斯大林激动了。    
    临走时,周恩来发现,斯大林的眼角湿润了。


第二部分:神兵从天降 秋风扫落叶志愿军初战告捷(1)

    10月11日,安东。    
    这是一个深秋的凌晨,鸭绿江水仍像往常一样流淌,但已孕育着无法遏制的躁动。两岸的秋景依旧美丽,层林尽染,遍地金黄,秋意已渐浓,北方严酷的冬天也不远了。刚下飞机的彭德怀,顾不上休息,即由40军军长温玉成陪同,视察部队战备情况。    
    吉普车在黎明的微光中沿着鸭绿江行驶着,不断的颠簸,使多天没有好好休息的彭总更加疲惫了,他揉着太阳穴,无心欣赏江边的美景,只嗅到了空气中的硝烟味。脑海中紧张地思索着出兵前后的部署。在路过鸭绿江大桥北侧回驶时,彭总忽然说:“停一停!”只见他打开车门,走下车,站在江边,眺望着江南朝鲜的新义州。这是一座朝鲜北部的工业城市,此刻黑烟滚滚。空中强盗——美国B-29轰炸机正在那里狂轰滥炸,将冰雹般的炸弹和燃烧弹,往城市中倾泻,仿佛下了一场火雨,爆炸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原本宁静和平的城市顿时一片火海,四处逃难的人群隐约而见。彭总愤怒地说:“这帮狗娘养的,仗着有空中优势,连普通老百姓也不放过!不把你们好好收拾一顿,老子就不叫彭德怀!”    
    彭总沉思了半晌,锐利的目光深深地投向了飞江而过连结中朝两国的大铁桥——鸭绿江大桥,在曙光中,它黑黝黝的身影显得异常高大,看来,志愿军过江就要全靠它了。彭总抬了抬头,上了车,“乒”地一声关上车门,“走吧!”吉普车发动,直奔40军军部。    
    彭总下车后直入作战室,旁边的温玉成关切地问道:“首长,是不是休息一下?”    
    彭总摆摆手:“你们忙你们的,我自己呆一会儿。”    
    窗外曙光初现,作战室墙壁上的挂钟喀哒喀哒地响着,金日成同志和朴宪永的电报中所提到的话语也不时地在彭总耳边回响:“敌人利用约千架的各种飞机,不分昼夜地轰炸我们的前方和后方,我们的兵力和物资方面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    
    “是啊,美国鬼子的空军实在是太强大了,而我们又没有苏联的空中掩护。”彭德怀自言自语道。    
    他又想起离京时军委的交待:“计划2个军做一梯队过江,顶住敌人后,再出2个军。”    
    刚才在江边所见的情况和军委的作战方案,同时在彭总的脑海里撞击着。    
    彭总转身站在办公桌前,把墨盒打开。忽而,又疾步跨到窗前,凝视着远方,仿佛又看到了那黑黝黝的鸭绿江大桥。    
    “要是大桥被炸,那后续部队怎么能及时过江呢?优势兵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干脆,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也不无道理。”    
    “对!必须把参战部队都集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