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隐闻怪癖-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许多天资不高而成绩卓著的名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章学诚就是其中之
一。他的《文史通义》和《校讎通义》被公认为史学、古典目录校雠学的两
大名著。
章学诚这样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却是一个天资甚低的人,尤其是他的
记忆力极差。据说,章学诚少年时一天最多只能诵读二三百字的书,连文言
虚字的用法都记不住。这种天资在讲究读经诵典的封建社会,对于需要博闻
强记的史学研究而言,无疑是太低了。章学诚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屡试不
第,一直到40 岁时才中举人。
然而,章学诚不顾旁人的议论讥笑,毅然向天资挑战,抱定了做一个杰
出史学家的志向。他41 岁中了进士后,不顾家境贫寒,放弃仕宦之途,专心
致志从事教书和研究学问。他针对自己的缺陷,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方法补救。
一般人治史由博而专,他反其道而行之,由专到博,学一点巩固一点。他认
为这种方法“学问之始未能记诵,博涉及深,将超记诵”,能够有效地克服
记忆缺陷。他克服记忆缺陷的另一方法是做读书札记,他的许多著作都出自
于他的读书札记。他治学持之以恒,不急于求成。他的大部分史学成果都出
自晚年, 63 岁时双目失明,犹事著述,直至终身。
他的座右铭是:不羡慕不费功夫而得来的虚名,不计较世俗庸人的褒贬,
孜孜不倦几十年如一日,肯花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所不愿下的功夫。
汪应铨气死新娘
汪应铨,字度龄,清代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曾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状
元,但他却因此气死了一位嫁给他的姑娘。
原来,汪应铨中了状元后,年纪已过了40 岁,他的身材虽还不错,但脸
上满脸麻子,皮肤又黑又粗,有虎背熊腰之态,无宋玉潘安之貌。而他却偏
偏想在京城娶一个小老婆。消息传出之后,有一小家碧玉,姓陆,年方二八,
容貌姣好,粗通文墨,听说新中的状元要娶妻,她受那些小说、戏曲的影响,
满以为状元都是翩翩美少年,这正是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于是托人作媒,
愿意嫁给汪状元作小老婆。
新婚之夜,洞房花烛之下,陆小姐一见汪状元的尊容,真是大失所望,
懊丧不已。但因名份已定,木已成舟,只好自认命苦,徒叹息而已。新婚之
夜有闹新房的习俗,汪状元同学同事不少,劝酒的更多,这位状元竟一点没
觉察到新娘的烦恼,犹自狂饮狂欢,结果一醉而睡,根本谈不上去温存新娘。
新娘本已心中不快,又觉新郎不解风情,一味贪杯,心中痛苦更增几分。到
了半夜三更,新郎突然大吐大呕,枕头被套皆被污,秽气弥漫,令人作呕。
新娘见此,心中痛苦万分。辗转反侧,不能成寐,越想越气愤,遂产生轻生
念头,而汪状元仍酣声大作。于是,这位陆家的碧玉,汪家的新娘,竟自缢
而死,风流未试,情债已了。可怜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姐,竟被不解风情的汪
状元活活气死了。时人听了这一消息,曾作诗一首说:
国色太娇难作婿,状元虽好却非郎。
纪晓岚“走后门”
有一天,担任直隶省的主考官突然登临纪府。一阵寒暄过后,主考官便
试探着向纪晓岚问道:“不知府上今年有没有应试的士子?”那主考官一边
说着,一边用神秘的眼神直勾勾地瞅着纪晓岚。其实用不着主考官的暗示,
纪晓岚也早就明自主考官的用心了。只见纪晓岚这时面露羞色,非常遗憾地
慨叹:“有倒是有,就是不争气,连写‘也’字都不会挑勾!”主考官听了
会意地点了点头,又闲谈了一阵就告辞了。
主考官刚走,纪晓岚立刻修书一封,告诉家里的人,凡今年赶考的,写
“也”字一律不要挑勾。大比揭晓后,纪家子弟,果然有不少高中的。好一
个“也”字不挑勾!
纪晓岚智解“老头子”释危难
纪晓岚是《四库全书》的总编,经常为此书的编写抗严寒、冒酷暑。有
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纪晓岚在文津阁编书时,因天气太热,只得脱去上衣,
赤膊袒胸上阵。这时乾隆皇帝突然驾到,纪晓岚因脱得太光,想穿衣已来不
及了,便急中生智,钻到书桌底下藏起来。不料他的举动早被乾隆帝发现,
乾隆平时也爱开开玩笑,见此情景,就故意捉弄纪晓岚。他向众臣摆摆手,
示意别说话,自己悠然自得地坐在书桌边看起书来。这可苦了桌下的纪晓岚,
时间一久,已是汗如雨下,呼吸困难。
纪晓岚听到馆内寂静无声,便从桌下探出头来向众人问道:“喂,刚来
的那个老头子走了没有?”话刚出口,转眼往上一瞅,天啦!只见乾隆帝端
坐在桌旁,吓得他赶忙又把身子抽了回去。乾隆闻听此言,把书掷于案上,
面露愠色地说:“纪爱卿,休得无礼,快出来讲话。”“臣衣冠不整,不敢
见驾。”纪晓岚在桌下回答。“别的朕可赦你无罪,单单要你说明为何称朕
为‘老头子’?有因则生,无因则死。”众人一听这话,都为纪晓岚捏着一
把汗。
纪晓岚急忙从座下爬出来,接过递来的外衣穿上,然后跪地奏道:“万
岁,‘老头子’三字实属臣对您的尊称,并无丝毫无礼之处。万岁您想,世
人都称圣上为‘万岁’,这岂不是‘老’吗?圣上为万人之首”,这岂不是
‘头’吗?圣上是天子,这不就是‘子’吗?这三字除了圣上,别人无一能
亨用啊!”众大臣听了这番解释,都长嘘了一口气,无不暗暗赞叹,乾隆听
罢这通解释,怒容顿消,捻须含笑,高声说道,“纪爱卿,真乃淳于髡转世,
朕赦你无罪。”
郑板桥卖画索银两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是“扬州八
怪”之一。他早年家贫,后应科举为进士,任知县,因为帮助农民诉讼以及
办理赈济,得罪了豪绅而被罢官。
郑板桥未中科举时,他的书画无人问津。当了县今后,昔日冷落他的亲
友纷至沓来,求书索画。他为此刻了一枚“二十年前旧板桥”的图章,专门
用来回敬那些曾经冷落了他的势利小人。
郑板桥还曾大书一篇“笔榜小卷”挂在厅堂。标明索书画的价钱: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
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子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
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
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清风过耳边。乾隆己卯,拙公和上属书
谢客,板桥郑燮。
这“笔榜”满纸言钱,不知道的人,准以为郑板桥在跪拜“孔方兄”。
不过,那些口不言钱、心想厚酬的以卖技糊口的假名士们见了,都感到如芒
在背。落拓不羁的郑板桥,不乏志同道合者,清代吴山尊对他的“笔榜”深
为嘉纳,居然请人勒石作碑,加以广泛传播。
“郑三怪”的怪才
郑板桥的诗词书画皆有自己的特色,处处透露出一种怪味,故得名“郑
三怪”。
他年轻时赴京城赶考,结果名落孙山,穷困潦倒,寄居济南。用无以为
生,竟到一家妓院中去提大茶壶,暂当龟奴,即侍候妓女嫖客们茶水的下人。
这种滋味,对于怀才不遇的郑板桥来说,真是有苦说不出。
一天,有不少官员群集在一位名妓房中饮酒取乐,酒足饭饱之后,他们
开始写大寿字,预备明天送去给巡抚大人的母亲祝寿。可是写来写去,竟没
有一个能写好的。郑板桥实在忍不住,便说:
“我来写一个,诸位大人看看如何?”一位官员不屑地瞪他一眼,说:
“哼,你还会比我们写得好吗?不自量力!”“让他试试也行,如果写不好
可是自己讨打!”另一位接着说道。郑板桥将很多张大纸放在地上联成一张
更大的纸,找了件破衣服来,浸饱了墨汁,脱掉鞋子,在纸上弓下身来,一
口气写了个很大的龙飞凤舞般的“寿”字。大家一青,赞不绝口,一改轻蔑
为尊重。
巡抚见到这个特大的“寿”字,便请郑板桥去书写寿联。郑板桥决定卖
卖关子,开开官员们的玩笑,于是他不慌不忙地在铺好的纸上写了七个大字:
“这个婆娘不是人。”众官员见了大惊,巡抚的脸上也很难看,大家似乎将
要发怒。郑板桥看看火候快到,于是接着写道:“西天王母下凡尘。”此句
一出,那些官员们绷紧的脸马上绽出了笑容,齐声赞道:“好诗!好诗!”
郑板桥故意逗逗他们,接着写了第三句:“生个儿子原是贼。”这种俚俗骂
人的话都写了出来,众人不禁失色,巡抚脸上也红一阵白一阵的。郑板桥看
在服里,笑在心头,最后挥笔而就,写下了第四句:“偷来蟠桃献母亲。”
这时大家齐声喝彩,大叫绝妙好词。
郑板桥嘲笑老师
有一次,郑板桥跟老师到野外去游玩,在一座小桥下发现一具少女的尸
体。老师马上吟诗一首道: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郑板桥听了,很不以为然,便嘲笑老师说:“您怎么知道这少女是十六
岁?怎么知道是被风吹下小桥的!又怎么看见她的三魂七魄随波打转?”老
师被问得目瞪口呆,一时答不上话来,只得反问郑板桥:“依你看,这诗该
如何作呢?”郑板桥洋洋得意地应道:
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郑板桥名画换狗肉
郑板桥的诗、书、画闻名于世,号称“三绝”,人们争相购买。扬州有
个富豪特别喜欢郑板桥的书画,但因他为人刁诈,郑板桥非常讨厌他,不给
他作画写字。这个富豪为了抬高身价,显示自己的威风,出重金购买郑板桥
书画,但始终没有搞到手。
有一天,郑板桥出郊外漫步,见路旁新设一座酒店,店内有一位老者自
称“怪叟”,他见郑板桥到来,十分殷勤,马上给端上狗肉来款待。郑板桥
平日最爱吃狗肉,一见大喜,便饱餐一顿。付钱时,店家分文不收,郑板桥
过意不去,便当场作了几幅书画赠给店家。事过之后,郑板桥才知道上了当。
原来这位“怪臾”,是那富豪派人装扮的,自己的画就这样轻易地落入了富
豪之手。后来郑板桥常提及此事,说他因爱吃狗肉而上了当,用以警戒世人。
阮元误认石头为宝物
阮元是清代有名的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汪容甫是一位狂放的学者。有
一天,汪容甫决定捉弄一下考古学家。
汪容甫听说阮元正在编著《金石志》,搜集各种金石文物,于是他带了
一块石头给他,那石头古色斑斓,细辨之下,隐约似有字迹,篆法奇古。阮
元问:“此物何处得来?”汪容甫道:“此即您所要购买的那类石器啊!虽
有点残缺,价值还超过千金,我竭数月之力,才得到这一块。”阮元把玩再
三,说,“对!对!”便拿出千金给汪容甫,把这块宝石收藏起来。
不久,《金石志》刊印出来。汪又问阮:“我上次代您搜集的那块石器
好吗?”阮答:“好!好!”汪容甫笑了起来,说:“我再为您去找找。”
于是拉着阮元来到了一条河畔的一家小茶楼上。汪指着临河的乱石给阮元
看,并说:“请公过目,这些比过去的那件如何?”阮元大惊:“为什么戏
弄我?”汪容甫却道:“偶然博得金石家一笑,又何必动怒?”
阮元可是哑巴吃黄连了,不但不敢声张,而且另外掏腰包,嘱咐汪容甫
千万不要泄漏这一秘密,生怕传出去有损自己的声誉。
武亿有好古之癖
武亿,字虚谷,清代河南偃师人。他中过进士,曾任博山县令,政绩很
好,并以办事干练知名于世。可是,他的性格迂腐冷僻,常令人发笑,他特
别爱好古物,几乎成为一种怪癖。
武亿只要听说有人发现古物,便不远千里去观赏,看中意的,不惜出高
价收买。有一次,他听说在一百里路远的一处农家,因掘井而得到了晋朝刘
韬的墓碑,碑上还刻有墓志。于是,他连夜前往,出了相当高的价格买下,
又不放心用马车运载,因此自己连夜背负着赶回去。为此,他累得生了一场
大病。
后来他游学京城,住在学者朱筠家里,他每天出外访友兼访求古物。有
一年的除夕之夜,主人杀猪宰羊,拿出美酒宴客。武亿在酒醉之后,竞放声
嚎陶大哭起来,主人以为他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好话劝慰了一番。谁料
到,武亿停止哭泣后,说道:“我不是想念家人,是因为今天去拜访两位收
藏古物甚多的专家,都没有遇到,我为此才难过啊!”
武亿这种爱好古物的癖好,倒也有一个好处,使得他正因此成为当时有
名的文物收藏专家与考古学家。
程正夫在棺材里休息
程正夫,字先贞,清代山东德州人,曾官工部侍郎。辞官归故乡后,退
隐田园。
他性情达观,以为人生自古皆有死,祸福旦夕至,因此,预先做了一口
棺材,题曰“休息菴”。他有时喝醉了酒,就躺在棺材里面休息,以体验临
死的滋味。他还为此特意题了一首诗,诗曰:
版屋萧然密四周,愚人息矣圣人休。
百年恍惚真疑梦,万事纷纭已到头。
广柳何时催驾去,猗兰此夕咏闲愁。
相烦雅客来欣赏,莫待遥怜土一邱。
?近代?
同治皇帝好演戏
同治皇帝不务正业,爱好演戏。但演技太差,总是不合剧情,因此,每
演戏时总是扮演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一天,同治帝参加演出《打灶》一出戏,恭亲王奕䜣的长子载澂扮小叔,
某妃扮李三嫂,而同治则扮灶王,他身穿黑袍,手拿木板,被“李三嫂”一
骂一打,以为取乐。
同治还风流好色,荒唐无行,据说经常化装出去逛妓院。后来,他便是
得的天花而死,有说是得梅毒死的,年纪不过二十。
有一次,同治微服出游到宣德楼小饮,听到隔壁房内有一人唱京剧,嗓
音挺好,便问掌柜是何人,回答说是翰林院的编修王景琦。第二天,即有上
谕令王景琦至宏德殿行走,从此王得以亲近同治。王曾经带同治到八大胡同
的妓院去冶游,并以《春宫秘戏图》及春药进奉,同治因此乐以忘返。同治
皇帝死后,王景琦也被革职,当时人撰了一副对联,嘲笑这一对君臣曰:
宏德殿,宣德楼,德业无疆,且喜词人工词曲;
进春方,献春册,春光有限,可怜天子出天花。
光绪帝唯一的一次大笑
光绪皇帝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常常终日不发一言,更不发笑。据说,在
34 年的帝位期间,只有过唯一的一次当众大笑。
南书房有个新贵桂翰林,自称精通满文,曾把《四书》、《五经》及《三
国志》等汉文典籍译成满文。由于其同僚多半是南方人,不懂满文,因而大
家对桂翰林颇为尊重,另眼相看,誉之为“满汉通”。
有一天,大家在一块吃饭,筵席上有各种果实。一位张翰林指着枣子问
道:“这枣满语叫什么?”桂翰林毫不考虑地答道:“瓦子户赤。”另一位
南方的庶吉士又指着一个核桃问:“这在满语中又叫什么?”桂翰林又立即
回答:“保罗辟赤。”众人听了,都佩服其精通满文。
后来别人去问侍郎、翻译进士石农,因为他是京城最著名的满文专家。
当时他们都在养心殿光绪帝身边,顺便把桂翰林的“满汉通”拿来聊天。石
农听了之后,顿足说道:“你们别听他胡说,上当了!他哪是什么满语通!
谁吃枣子不是‘挖子后吃’(瓦子户赤谐音)?谁吃核桃